幼兒嚴防的秋冬7大疾病

養成好習慣,遠離病毒&細菌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萬德

 

 

天氣逐漸轉涼,爸比媽咪不僅得多費心幫寶寶保暖,也要留意秋冬好發的小兒疾病。不妨先瞭解與認識疾病,及早做好防護,以降低孩子生病的機率,讓小寶貝健康渡過秋冬!

 
秋冬時節,嬰幼兒求診比例多三成

在秋冬季節,嬰幼兒來求診的比例較春、夏多兩至三成,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萬德解釋:「因為病菌在37以上的環境活動力會被抑制;可是到了秋冬季節氣溫降低,病毒即變得活躍,因此,幼兒患有腸胃炎、感冒、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的情況會增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亦補充:「幼兒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比例約增1/31/2,主要是天氣逐漸轉涼,孩子的抵抗力或免疫系統因應溫度下降而出現改變,因此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病毒。」除此,秋冬的天氣較冷,有助於病毒的繁殖,同時流行性感冒病毒也進入高峰期。然而,也因為天氣變冷,父母經常讓幼兒待在密閉的空間裡,空氣不流通亦會增加病毒傳染的機會。

 

除了病毒性疾病,秋冬的過敏性疾病也會增多。由於臺灣的氣候潮溼塵螨盛行,造成許多幼兒患有過敏性疾病,尤其是氣喘最常見。具有氣喘體質的幼兒在天氣轉涼時,過敏性表現容易被誘發出來,若再被病毒感染而感冒,則會加重病情。

 

另外,當時序步入冬天,天氣更冷,不難發現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比例增加,不過莊佳韻醫師指出:「多數父母會讓寶寶在8個月前完整接種完輪狀病毒疫苗,因此即使被傳染,症狀也會稍微減輕,但仍是會出現發燒、腹瀉等情形,還是得留意。」

  

幼兒好發的7種疾病

1.普通感冒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感冒的引起原因多為副流感病毒或鼻病毒造成,會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輕微發燒等症狀。莊佳韻醫師指出:「症狀會隨著年齡層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異。」例如:2歲以下的幼兒,容易引發細支氣管發炎,由於孩子的細支氣管尚未發育成熟,若遭受病毒感染則較不易恢復,產生症狀的時間與不適會比大孩子明顯。

 

至於比較大的孩子,例如:2歲以上或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則通常比較輕微,但必須考慮孩子是否為過敏體質,以及是否有去幼兒園或托嬰中心,若孩子之間接觸頻繁,容易反覆感染,除了不易復原症狀也會比較複雜,治療時間也會拖得比較久。

  

症狀治療為主

一般而言,病菌感染可分為病毒與細菌兩大類,病毒類感染大部分是以自身免疫力改善,一般採取症狀治療即可,陳萬德醫師說明:「例如:發燒則開立退燒藥;咳嗽、流鼻涕等依症狀開立藥物,多半不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若幼兒的感冒症狀比較嚴重,像發燒34天仍沒有退燒,家長擔心孩子引發肺炎,不妨和醫師討論,是否需進行X光或抽血檢查來協助診斷。

 

另外,比較大的學齡期孩子,可能是黴漿菌感染導致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莊醫師表示:「通常醫師會開立抗黴漿菌的抗生素。倘若併發中耳炎或鼻竇炎、肺炎等情形,則會對症下藥考慮以抗生素根治。」

  

發燒35天以上,盡快就醫

而在療程方面,普通感冒如果有發燒情況,3天以內的發燒傾向於症狀治療與觀察幼兒的精神活力與食慾。若發燒35天以上,則建議寶寶帶至醫院復診,以免產生併發症以致於發燒時間變長或症狀變嚴重。

  

2.流行性感冒

頭痛、喉嚨痛、高燒

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最大的不同是,流感的發病急,陳萬德醫師指出:「痠痛感、咳嗽等不適程度會很明顯,甚至必須服用克流感,發燒才會穩定下來,且併發肺炎的機率高。」

 

流行性感冒屬於流感病毒的感染,造成身體的不適症狀會比較嚴重,且影響的年齡層較廣,包括青春期孩子、甚至大人會被傳染,莊佳韻醫師表示:「有時會出現群聚性感染,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全家出現類似症狀。」

 

至於流感的症狀包括痠痛感、頭痛、喉嚨痛、高燒,亦可能併發肺炎、中耳炎。感染流感後的抵抗力變弱,易併發另一種細菌感染而引發中耳炎或肺炎,這時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流感分為A型與B型流感

其實流感主要分為A型與B型流感,不見得一定會造成肌肉痠痛,有時即使沒有肌肉痠痛,但出現高燒不退的現象時,例如:39℃、40℃以上,即要考慮流感的可能性,而肌肉痠痛只能視為輔助判斷的症狀。除此,莊佳韻醫師表示:「流感亦容易併發肺炎或支氣管炎。」實際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容易引起併發症,最常見的是肺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與鼻竇炎4種,以肺炎、中耳炎與鼻竇炎比較嚴重,症狀會持續較久且不容易恢復。

  

克流感治療

流感一旦確診,若情況嚴重,經醫師評估會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以降低之後產生重症的機會。

 

莊醫師指出:「流感比一般感冒更容易變成重症,要特別小心。」此外,今年的46月大陸爆發禽流感,而禽流感病毒所造成人傳人的案例雖然不多,可是進入冬天後這類病毒的傳染力變強,也要特別注意。

 

診斷流感最迅速的方式是進行快篩檢查,以克流感治療為主,陳萬德醫師表示:「倘若經醫師檢查,懷疑是肺炎,可透過一些檢查確認是否需服用抗生素。」

  

預防方式

至於預防流感的方法,陳醫師提醒:「在流行高峰期盡量不要帶幼兒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亦不要讓孩子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像是百貨公司、餐廳等。」除此,無論大人或幼兒皆應養成經常洗手的衛生習慣。

 

另外,莊佳韻醫師也經常被父母詢問:「我沒有帶小孩出門,為什麼孩子會感冒?」她解釋,由於大人的抵抗力與恢復能力較好,有時被傳染感冒病毒時會不自覺,並將病毒帶在身上、手上或衣服上,因此,建議大人從外面回到家,要抱小孩或跟孩子進行親密接觸之前,先洗手、最好換掉衣服,甚至洗完澡再跟小朋友玩,以避免傳染。


3.
輪狀病毒

三至五成的幼兒會嚴重脫水

輪狀病毒是秋冬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疾病,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口糞。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不過成人也可能會感染。陳萬德醫師表示:「一般的腸胃炎其嘔吐或腹瀉一、兩天,就會慢慢改善。可是,若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症狀持續較久,像是發燒、上吐下瀉較嚴重,必須住院注射點滴的機會較高。」嚴重脫水,可導致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與體重快速減輕、休克等情況。

 

除了輪狀病毒,莊佳韻醫師說明:「較大的幼兒還可能會感染諾羅病毒。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都屬於會感染腸胃道的病毒,並造成孩子嚴重腹瀉、甚至脫水。」父母若發現孩子腹瀉次數遠大於進食的量,包括水分、液體或固體食物等,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脫水現象。出現脫水時,心跳會變快、活力降低、尿量減少、口唇比較乾燥,這時最好趕緊帶去讓醫師檢查,先控制腹瀉的症狀。

  

口服電解質液、少量進食

當幼兒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可讓他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水分。如果沒有醫藥用的電解質液,可將運動飲料加入白開水做適度的稀釋,一方面可補充水分、一方面可補充電解質以及輕微的糖分,讓腸胃暫時得到休息,莊醫師指出:「倘若孩子還能夠進食,也可讓他少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此有助於腸胃道的恢復。」倘若持續腹瀉得厲害,只要進食就嘔吐或腹瀉,醫師則會視情況以注射針劑的方式來補充水分。

  

照護5重點

至於父母在照護患兒時,必須掌握以下重點:

 

1.      在處理患兒的嘔吐物或糞便時,要妥善分開處理,照顧者亦要勤洗手。

 

2.      倘若幼兒是輕微腹瀉,可先將配方奶稀釋一半讓他喝;如果腹瀉得很嚴重,則考慮讓他改喝無乳糖配方奶。

 

 

3.      當寶寶腹瀉情況嚴重時,父母記得幫他勤換尿布,以免屁屁的皮膚發炎引起尿布疹,造成紅腫或破皮。若解便次數太多,建議以沖洗方式來清潔屁屁,當寶寶的屁屁擦乾後,可塗抹氧化鋅等保護皮膚的藥膏,隔離皮膚與排泄物。

 

4.      另外,在幼兒的成長過程,孩子的手手經常會東摸西摸、再放嘴巴,容易吃進大量的病毒造成腸胃炎,因此要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並時常幫寶寶清潔手部。

 

5.以前認為腸胃炎應完全禁食,不過,現在的醫學觀念反而認為讓腸胃炎的患兒,少量進食清淡食物,可促進腸胃道的恢復。

  

4.細支氣管炎

鼻塞、咳嗽、痰多

細支氣管炎是秋冬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陳萬德醫師說明:「之所以2歲以下幼兒好發細支氣管炎,是因為細支氣管發育尚未成熟、而且較細,只要受到病毒感染,會造成呼吸道有許多痰,且不容易咳出來。」

 

而初期症狀會出現鼻塞、咳嗽等,且痰很多,甚至1歲以下寶寶會出現呼吸急促、發出「咻咻」的喘鳴聲。莊佳韻醫師表示:「由於2歲以前的氣管還未發育成熟,當呼吸太過急促而影響食慾時,建議住院治療,在氧氣帳的處理下讓孩子的氣管能在溼潤的環境下得到修復,再配合拍痰以降低發炎程度。」

 

支持性療法

原則上是採取支持性療法,倘若呼吸急促則可能要進行蒸氣治療;如果食慾明顯降低,則採取打點滴的方式。陳醫師表示:「原則上針對病症做治療,以細支氣管炎而言,多半是針對化痰做治療,因此,父母盡量幫小孩將痰拍出來,同時讓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助於化痰。」

 

一般而言,明顯改善的時間至少需要一星期、甚至兩星期以上,主要決定於被感染的病原體。莊醫師表示:「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多為呼吸融合病毒引起,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幼兒,或本身是嚴重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細支氣管炎,症狀都會變得很嚴重,要特別謹慎。」

 

因此,當父母有輕微的感冒症狀時,應跟寶寶保持適當的距離,甚至要上戴口罩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孩子。

 

 

5.過敏性鼻炎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

過敏性鼻炎好發於季節轉換之際,不一定在秋冬,有時在春夏季節交替也會發生。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早上起床會打噴嚏、流鼻水,晚上睡覺則會鼻塞、打呼得很厲害,眼睛不自覺很癢,常有清喉嚨的動作出現,有時孩子會出現明顯的鼻涕倒流,使得他一躺著就會咳嗽;狀況嚴重還可能早上起床就咳不停,莊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會合併高敏感性氣管表現,若這類體質的孩子有感冒,最好及早就醫控制症狀,以免愈來愈嚴重。」

 

過敏性鼻炎亦可能併發鼻竇炎、中耳炎等,過敏是慢性病,不像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有客觀的數據來判斷何時治療及治療時間,陳醫師指出:「因此,當發現孩子在天氣變化時容易有症狀,天氣好時會改善,即可高度懷疑是過敏;除此,若父母本身是過敏體質,小孩患有過敏的機率亦較高。」

  

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治療過敏性鼻炎會先使用口服藥物,像抗組織胺、抗過敏等藥物,觀察是否減輕症狀,倘若效果不佳則會加上吸入型鼻噴劑,減輕孩子的呼吸道與鼻黏膜的發炎。不過莊醫師表示:「使用吸入型鼻噴劑的前提是孩子的年齡較大,可以做吸入的動作時使用才會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預防過敏性鼻炎,別輕忽感冒

而在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作,陳萬德醫師根據醫學研究指出,80%的鼻子過敏是病毒感染後造成;20%是環境或天氣的變化造成。因此,患者在感染感冒後,雖然病菌已被消滅,可是症狀一直存在,這就是所謂的過敏。

 

莊佳韻醫師亦表示,父母照護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早上起床時盡量別讓他立刻出門,最好先讓他喝一些溫開水,以免呼吸道內溫度的變化過於劇烈;而在出門前不妨幫孩子戴上口罩。另外,亦要避免接觸二手菸、灰塵厚重、布有塵螨的環境,以免誘發急性發作。至於刺激性食物像帶殼類海鮮、堅果類食物,可能會讓少數幼兒的特殊過敏體質容易發作,要避免或盡量減少。

  

6.氣喘

咳嗽、胸悶、喘

氣喘的發作原因與過敏性鼻炎一樣,都屬於呼吸道過敏,現已認定這兩種幾乎是同一種病,只是看病人是上呼吸道較過敏、或下呼吸道較過敏。氣喘是支氣管慢性發炎,導致呼吸道腫脹、呼吸道管徑變窄。多數人對氣喘有莫名的恐懼,其實氣喘就是下呼吸道過敏,有時會發現病人突然喘起來,即是急性發作。不過,並非每個氣喘患者會喘,有可能是頻繁的咳嗽或慢性咳嗽,若對一般口服藥效果不佳,可能須考慮長期使用抗過敏藥治療,否則症狀難以緩解。

  

氣喘太嚴重,不一定會有喘鳴聲

典型的氣喘症狀是咳嗽,嚴重時會咳不停,孩子好像呼吸不到空氣、感到胸悶,甚至出現喘鳴聲。晚上睡不好,躺著的時候會覺得好像呼吸不到空氣而不斷咳嗽,會出現很多痰。莊醫師進一步補充:「當氣喘太過於嚴重,由於氣管收縮得厲害,不一定會出現喘鳴聲。」不過有氣喘的孩子大部分有前例可循,可能在比較小的時候即曾發生過,因此父母需特別留意,如果孩子曾出現呼吸急促等類似氣喘情形,在季節交替時很容易再度發作。

  

療程需三個月至半年,甚至一年

先以口服藥物像是支氣管擴張劑來治療氣喘,再配合緩解咳嗽、化痰的藥物來減緩症狀。莊佳韻醫師表示:「急性期的氣喘發作則會使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效果最快,亦可直接作用在支氣管,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若使用23次以上的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而效果不佳,建議父母盡快帶孩子就醫,此時會使用針劑型藥物來降低氣管發炎的程度。

 

通常氣喘患者必須長期用藥直到症狀穩定為止,陳萬德醫師表示:「療程可能需要三個月至半年,嚴重則可能需時一年以上。」

  

規律使用保養型吸入型藥物

預防方面,通常本身有氣喘的幼兒,會使用保養型吸入型藥物以保養氣管與肺部。莊醫師提醒:「父母要多注意孩子使用保養型吸入型藥物,最好能固定時間、規律使用,才不會氣溫一有變化就發作。」

 

如果孩子具有氣喘的體質,盡量不要讓他待在過冷的環境中。盡可能做一些保護呼吸道的動作,例如:出門時幫他帶上口罩以隔絕灰塵或髒空氣。

 

另外,孩子若有運動習慣,運動之前要熱身,運動之後要暖身,再停下來,不要突然之間劇烈的運動以防止氣喘發作。另外,冰涼的食物最好少吃。

  

7.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亦為秋冬容易感染的疾病,在先進國家的帶原率約510%;臺灣約2040%,落後國家可能九成以上的人有帶原。一般人在健康時不會發病,可是秋冬季節由於病毒、細菌活躍,當人體感染流感或其它病毒,造成抵抗力變弱,可能導致體內肺炎鏈球菌的伺機感染,引發一些併發症,陳萬德醫師指出:「包括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等,嚴重還可能引發敗血症。」

 

以抗生素治療

治療肺炎鏈球菌以抗生素為主。陳醫師表示:「在療程上,嬰幼兒約需710天。」一旦引發肺炎或併發腦炎則必須住院治療,治療時間約需13週以上;若併發膿胸,所需療程更久,可能需要插胸管、開刀。

  

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預防之道

預防的最好方法是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政府實施25歲的幼兒可以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因此,最好讓5歲以下的幼兒接種完整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免感染這類疾病。除了施打疫苗,還要減少感冒的頻率,莊佳韻醫師建議:「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感冒或發燒等症狀,應即早就醫並注意是否有肺炎徵狀出現,及早對症治療才不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6個好習慣,遠離疾病

在秋冬各種細菌、病毒活躍的時節,父母應怎麼做以減少寶寶感染疾病?陳萬德醫師提出以下要點:

 

1建議至少讓寶寶喝半年以上的母奶,以增強嬰兒的抵抗力。

 

2大人與小孩都應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

 

3流感的高峰期,不去人多且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可在上午或傍晚至戶外人少的地方活動,短時間的曬曬陽光。

 

4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        

 

5定期帶寶寶接受相關疫苗的注射,以減少疾病侵犯。不過,若寶寶剛好生病,建議延後注射的時間。

 

6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建議即早就醫不要拖延病情,多與醫師討論,及早瞭解病情。

  

爸媽耐心與醫師配合

由於幼兒的免疫力尚未成熟,可能要到青春期才會與成人一樣,因此在嬰幼兒難免會感冒。原則上,由於多數感染以病毒為主,身體的恢復仍是要靠抵抗力,病程持續多久、是否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取決於病毒之感染力或病人的抵抗力,若評估後無細菌感染,醫師主要是在症狀上做治療,因此,陳萬德醫師建議:「家長應耐心與醫師配合,避免不必要的更換醫師或更換醫院看診。」

 

 

 

莊佳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萬德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臺安醫院小兒科住院及總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

現任: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310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