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7大祕訣‧牙齒保養從乳牙做起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李楊鈞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老一輩的人總認為「乳牙不重要,以後還會有恆牙,所以蛀掉沒關係!」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李楊鈞醫師強調,乳牙對於孩子咀嚼、發音、維持恆牙萌生空間皆有其必要性,因此寶寶牙齒保養必須從乳牙做起,切勿認為乳牙不重要而輕忽清潔的工作。

 

乳牙清潔保養祕訣

1、未長牙即用紗布擦拭

寶寶從小只要吃完東西或喝完奶,就可以開始用紗布擦拭牙齦幫助清潔,即便沒有牙齒,但進食後牙齦仍會有殘留奶水,容易滋生細菌,家長幫寶寶擦拭牙齦幫忙維持清潔,也能夠讓孩子養成習慣;當寶寶只有前牙時,因為屬於平面牙齒,即便孩子喝完奶就睡著,家長也要使用紗布來擦拭乾淨,紗布使用一次即須拋棄,屬於一次性使用,不擔心清潔衛生的問題,加上紗布擦拭相對輕柔快速,對於寶寶的睡眠干擾可降到最低,只要家長照顧與清潔到位,寶寶就不容易因哺乳造成蛀牙。

 

2、及早使用含氟牙膏

鼓勵家長儘量提早讓孩子使用含氟牙膏,以往總認為孩子會把牙膏吃掉,所以不要太早使用,但楊鈞醫師強調,牙膏不是不好的東西,只要分量控制得宜就是安全的,一般建議長牙就使用含氟牙膏,如果有疑慮,至少1歲後一定要開始使用,每次使用的量可以比一米粒大小還少,用一塊紗布幫孩子以牙膏擦拭牙齒,若擔心寶寶吃掉牙膏,可再用第二塊紗布將牙齒再擦拭一次,如此一來,可以讓孩子吃到更少量的牙膏,但讓牙齒受到氟元素的照顧,因為牙膏裡面含有氟元素,氟是目前唯一證實有效預防齲齒效果元素。

 

3、長出臼齒務必使用牙刷

一開始僅長出門牙時,可以單純使用紗布清潔,但等到孩子1歲半左右臼齒長出來,就必須開始使用牙刷,幫小孩刷牙至少要刷到6歲,即便孩子23歲時開始著自己刷牙,就讓他先自己刷吧6歲以前孩子自行刷牙,我們可以當成「習慣的養成」,接下來大人刷第二次,大人的刷牙才叫做「清潔牙齒」,而兒童牙刷的挑選原則是刷頭越小越好、刷毛越短越好,但請勿選擇矽膠牙刷,因為矽膠為塊狀,沒有刷毛無法深入齒縫清潔乾淨。

 

4、牙齒有接觸點使用牙線

只要寶寶長兩顆以上的牙齒,且已有接觸點,牙線進入有阻力,代表牙線該開始使用,因為只要牙齒有接觸點,就表示刷毛很難進入刷乾淨,若不使用牙線可能產生蛀牙。



5、固定帶孩子塗氟

預防勝於治療!帶孩子去牙醫診所,將目前萌發的牙齒局部塗氟,增加對蛀牙的抵抗力,最好每36個月請牙醫師依照孩子齲齒情形及口腔衛生的情況,做一次徹底檢查並塗氟,但若孩子有蛀牙的情況,建議先接受治療後,再進行塗氟。

 

6、氟錠&氟鹽擇一使用

台灣是無氟的環境,所以氟錠不排除使用,因為台灣開始供應氟鹽,家長可以就氟錠、氟鹽兩者擇一即可,以免服用過量氟元素氟錠使用劑量,依據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建議,對於飲水含氟量低於0.3ppm的地區,如台灣可以適當補充氟素,其建議劑量為6個月至3歲大每天可補充0.25mg;而3歲至6歲者,為每天可補充0.5mg;至於6歲以上者,每天可補充1mg

 

7、用餐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寶寶長牙後,建議用餐時間不要超過30,除了正餐以外的零食,不要吃超過3次,因為許多蛀牙案例顯示,都是由於寶寶每餐用餐時間過長,讓食物接觸牙齒表面過久,或是寶寶只要吃一口飯就開始玩,不認真坐定位用餐,使得用餐時間拉長,而造成嚴重齲齒,家長應孩子養成「必須要規規矩矩吃完飯」的習慣,才能做其他事情,以免造成蛀牙機率提升。

 

 

原文刊載於2016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為什麼當你的兩歲兒撒謊時,父母該高興


 

作者:曾多聞 (親子天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你發現你的兩歲孩子說了他生平第一個謊言時,你應該高興,因爲他的自我控制及認知技能已經趨近成熟,而且未來發展出過動及自閉症狀的機率幾乎為零......加拿大兒童發展學家李康(Kang Lee)博士長期研究。

你小時候曾經撒謊嗎?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過去多數人相信這些事情 :孩子通常在上小學後開始學會撒謊、孩子撒謊時父母都會看出來、孩子撒謊一定是教養上出了差錯。

但李康長達二十年的研究卻顯示,以上三點假設都是錯誤的。實驗發現,兩歲大的孩子,有三成已經會撒謊。四歲的孩子,高達八成會撒謊。撒謊是幼兒發展中正常的一部分,並非教養差錯,童年期撒謊與成年後是否習慣撒謊,並無關連。而且,多數學齡兒童都非常擅於撒謊。

成功的謊言有兩個要素。第一,騙人者必須知道某些被騙者不知道的事情,而且撒謊者要能夠分辨哪些事是自己知道、但是對方不知道的。第二,撒謊者必須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以使謊言顯得有說服力。當孩子學會撒謊時,表示他在認知技能以及自我控制方面,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當你發現你的兩歲孩子說了他生平第一個謊言時,你應該高興,因爲他的自我控制及認知技能已經趨近成熟,而且他未來發展出過動及自閉症狀的機率幾乎為零。

成人幾乎無法辨別孩子是否在撒謊,除非成人剛好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實驗發現,即使經驗豐富的社工、經常面對謊言的警察,也無法分辨孩子是否在撒謊。為什麼成人無法發現孩子在撒謊?因為,孩子撒謊時幾乎面無表情。儘管如此,李康研究發現,孩子在撒謊時,會出現緊張、罪惡、恐懼等情緒反應,也許還有一點點撒謊者的竊喜。這些情緒造成的面部表情變化極為細微,肉眼難以察覺。只能藉由儀器觀察。人的面部血管交織成一張精密的網,在撒謊時,臉頰的血液流量會減少,鼻頭會充血,這就是所謂的「皮諾丘效應」。

根據這一點,李康實驗室發展出一種經皮影像科技,可以偵測人面部血液流動的細微變化以及臉部的血液流量。這種科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偵測孩子是否在說謊,在電視辯論中可以偵測候選人是否在說謊,還可以在教室中偵測出哪些學生承受學習困難而造成的壓力,在視訊中可以偵測父母親的健康狀況,在約會中可以偵測對方是否喜歡你,在商場中可以偵測消費者是否喜歡新推出的商品。這種技術還在起步階段,其實用性仍有待觀察。唯一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李康博士說:「說謊再也不會一樣了。」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gQ4Pcu   

 

延伸閱讀: 
蕭彤雯:高齡懷孕最辛苦的,是心理上的包袱http://bit.ly/2gChDFP         
小劉醫生:爸媽們,醒醒吧!裹毛巾不能退燒http://bit.ly/2hubY6r         
光光老師:破解孩子挑食的隱藏版祕密http://bit.ly/2gr1zmJ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三人行的專屬幸福調味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知名新聞主播 陳海茵

攝影/Deer Deer鹿兒攝影 蘇蔓

梳化/Erin's Stylish 

 

人生如同做料理一般需要不同的感動、快樂,才能夠調出最幸福的滋味。從喜羊羊誕生到慶祝週歲的生日派對,這短短400多個日子裡,早已為知名新聞主播陳海茵,現階段的人生增添了無數難以言喻的美好。現在就讓陳海茵與我們分享,這段由自己掌廚與老公、女兒共同調味的幸福時光!

 

 

幸福人生再升級 美夢成真ing

回想起一出生便將喜羊羊擁入懷中的情景,這是陳海茵與名建築師老公禹連泉從未曾想像過的畫面,直到現在還是讓她感動地直呼:「簡直像在做夢一樣!」陳海茵表示從孩子誕生到滿週歲這段期間,時光總是飛快轉眼就消失不見,每當自己回想起這一切的過程時,到現在都還不太敢相信這場美夢,確實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12年的呵護等待 愛的種子終發芽

專屬於兩人共同擁有的「愛的結晶」,是陳海茵結婚以來最大的願望與期待,不料老天卻給了他們一個長達12年的漫長試煉,考驗著兩人等待幸福到來的決心。面對這艱辛坎坷的求子之路,陳海茵表示自己做了許多的努力,甚至以中、西醫雙管齊下,像是運動、調養身體⋯⋯等方式,增加可能受孕的機會。不料天總不從人願,過程中除了面臨流產的狀況外,2次人工受孕皆宣告失敗的挫敗感,也不斷挑戰兩人想要有孩子的決心。但陳海茵仍不斷地安慰並鼓勵自己:「我一定能夠與老公擁有一個可愛的寶寶」,而這樣的信念似乎感動了老天,就在他們選擇以試管嬰兒嘗試第2次受孕時,送子鳥便捎來等待12年的好消息。

 

老公父愛大爆發 百分百的前世情人

 

長達12年的漫長等待,女兒終於順利、平安地降臨在這世界上。得來不易的可愛寶貝,對陳海茵夫婦而言除了是天大的美好驚喜外,更是兩人心中滿溢無比幸福感的快樂泉源。除此之外兩人的生活也增添了不同的轉變,原先只有兩人的婚後生活,更因為喜羊羊的加入,因而變得熱鬧且更加甜蜜。老公也從原先的超完美人夫角色,晉升成為父愛大爆發的超級奶爸,對於喜羊羊的疼愛與呵護,更可說是到了無微不至地的地步。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老公總是會表現出超高的執行力,也因為非常在乎喜羊羊的一切,甚至還會主動在半夜醒來,為得就是要幫最愛的前世情人餵奶、換尿布,講到這裡陳海茵又好氣又好笑地表示:「現在家中的地位最低的,大概就是我了吧!(家中地位排行榜:喜羊羊>愛犬胖達>陳海茵)」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正確哺乳姿勢步驟式教學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四季和安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鈺萍

攝影/陳炫丞

場地提供/好孕工作室

 

找到對的方式,就能事半功倍!四季和安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鈺萍,將教導哺乳媽咪們7種哺乳姿勢,希望協助媽媽跟寶寶在哺乳這條路上走得更順利,但她特別提醒,如果遇到困難或是覺得餵奶很不順利,尋找專業協助才是正確的方式,千萬不要誤聽民間流傳的偏方。

 

哺乳姿勢教學

1、搖籃抱姿

把孩子抱到身上,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若要先喝右邊的乳房,可以先將寶寶的右手放在媽媽的腋下位置,讓寶寶身體可以比較貼近媽媽的乳房,但當孩子含上乳房的同時,把寶寶身體抱靠近媽媽的身體,這樣比較不會因為重力的緣故,把寶寶的身體往後拉,進而拉扯到乳頭,讓媽媽感到疼痛。

 

2、橄欖球式

讓孩子夾在媽媽的腋下,把腳放在手臂後,若寶寶是新生兒時期,建議媽媽整個手肘露出來去撐住寶寶的頭部及背部,並讓寶寶靠近媽媽的身體,這樣才能夠順利含上乳房。

 

3、斜倚

與「搖籃抱姿」類似,由於產後坐月子的哺乳媽咪們,通常很長的時間都在床上休息,所以可以在床上舒適地坐挺,把寶寶抱起來哺餵,務必將寶寶的肩頸至尾骶骨成一直線,讓寶寶肚子貼緊媽媽的肚子,還可以使用枕頭或將腿部提高,支撐背部膝下及腳底,這樣頭比較不會偏離乳房,拉扯到媽媽的乳頭。

 

4、生物性哺育法

生物哺育法是以媽媽為中心的哺乳方法,非常適合用在產後、坐月子的媽媽,媽媽必須維持很舒服的姿勢,使頭、頸、肩、背、手臂、腿都處於放鬆的狀態,無論在床、沙發或椅子都可以實行。首先是半坐或半躺著,媽媽的頭大約只要抬高1020度的高度,就讓寶寶趴在身上,媽媽不需要在寶寶的背或頸加壓去維持嬰兒的姿勢,寶寶只要藉由重力就能讓肚子貼在媽媽的身上,也能夠引發原始新生兒反射而能含乳,哺乳同時也能讓媽媽得到休息。


 

5、適用於坐月子的側躺餵

在坐月子期間或是夜間哺乳,建議採取側躺餵的方式,媽媽餵奶的同時可以休息,媽媽側躺時,若將寶寶放於左側,這時左手是可以平行擺放的,或是直接用手枕在頭下休息,這種角度可以預防媽媽整個身體倒過來壓到寶寶,所以哺乳媽咪們不用擔心躺餵會不小心壓到寶寶。而當乳頭調整到跟寶寶的嘴巴是在同樣的平面上,讓寶寶的頸和頭枕在媽媽的手上或躺在床上,媽媽的另一隻前臂可以扶住孩子的背,讓寶寶的背維持一直線,有時候還可以使用一條小的毛巾捲軸墊在寶寶的背後,讓寶寶更貼近媽媽的肚子,使喝奶更加順利。

 

Tips

躺餵時,請把握兩大原則,第一個原則是無論任何姿勢都是讓寶寶的嘴巴對準媽媽的乳頭,嘴巴與乳頭務必要在同一個平面上;第二個原則是讓寶寶身體貼近媽媽的身體,從肩膀到尾椎都不能有歪斜,必須維持一直線,只要有歪斜就可能會拉扯到媽媽的乳頭,造成媽媽疼痛。

 

6、適用於新生兒的側躺餵

在新生兒階段,側躺餵的時候,由於新生兒比較嬌小,可以藉由枕頭的輔助把寶寶墊高一點,媽媽也可以藉此稍微往後躺放鬆身體,墊得夠高,甚至可以同時讓寶寶喝另外一邊的乳房,這樣子就不用每次餵奶都換邊。

 



7、適用於乳腺阻塞的側躺餵

這個動作不同於前面的動作,完全是把寶寶倒過來喝,不管是用搖籃抱姿、橄欖球式或生物性哺育法,寶寶的下巴都是對著媽媽乳房的下方,然而寶寶下巴對準的地方,其實就是吸力比較強的地方,所以當媽媽們乳腺發生阻塞或是乳腺炎的時候,硬塊多半是在上方,因此採取這種姿勢可以讓孩子的下巴對著上方的乳腺,幫助媽媽把阻塞的乳腺或是發生乳腺炎硬塊的地方吸通。 

 

 

※原文刊載於2016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瑽寧醫師專欄】

雙胞胎上學二三事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這幾年來,除了高齡產婦比例增加之外,選擇人工受孕的媽媽也變多了,結果我身邊好多朋友,因此而都懷了雙胞胎。

      雙胞胎除了媽媽懷孕很辛苦之外,出生後的養育方式,也相較於其他父母有一些不同,因此許多相關的家族或協會也因應而生,讓雙寶父母在這些園地,討論那些外人不甚了解的育兒難題。在我的版上有媽媽詢問:雙胞胎上學了,應該安排同班還是同班呢?

 

研究證據與個人經驗

現在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都會建議雙胞胎不要分在同一班,最好是分班、甚至分校上課。研究顯示,雙胞胎如果同班上課,生活過度重疊的結果,會阻礙人際關係的發展,並且延遲自我意識的建立,找不到自己的興趣與強項,最終影響未來。美國甚至有許多學校基於上述的研究結果,禁止雙寶孩子同班,強制必需要分班上課。

不過總是有些個人經驗,告訴你「雙寶同班好像沒啥大不了」。我身邊朋友也是雙胞胎,從小一起上學,一起長大,看起來兩個人並沒有什麼心理問題,各自有朋友圈,也有自己的興趣,兄弟感情也不錯…,似乎真的也沒有造成很大的困擾。

 

一出生就不孤單,卻造成彼此依賴

雙胞胎雖然一出生就不孤單,但是卻容易從小過度彼此依賴,成為亦敵亦友的關係。根據心理學家瓊弗里德曼(Joan Friedman)的研究發現,大部分雙胞胎手足,在家中會自然而然的走向一個心態上的依賴,也就是其中一人會意見比較多,而另一人則選擇順從或沈默。在自己家中,這樣的分工合作並沒有甚麼不好,但是開始上學之後,有些問題就會浮現出來。

在群體生活中,那個愛發號司令的雙寶A,就會發現其他同學不太容易使喚,不像自己的手足B,那樣子乖乖聽話。其中有些孩子,就乾脆交朋友,這麼多同學,仍然只跟自己的手足玩,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兩人小圈圈。也有另一種極端,就是外向的雙寶A,發現學校好好玩,可以交到好多朋友,於是急於甩掉身邊的拖油瓶B,嚴重者甚至忽視、排擠自己的手足。雙寶B被遺棄之後,每天以淚洗面,哭鬧不肯上學,甚至對A由愛生恨,這都是可能的不良結果。

上述不管哪一種極端情形發生,總是對這兩個孩子的心理發展,都不是太好的結局,可能造成人際關係的挫敗,或自信心低下。因此專家建議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讓雙寶徹底分班、分校,讓彼此人際關係獨立成長,自己替自己的生活負責。

 

同屋簷同年齡孩子,難免互相比較

即便雙寶分開了,但學校成績單帶回家,仍然是放在同一張桌子上給媽媽檢查和簽名,這時候要父母「不互相比較」,還真是難上加難。家中手足如果不同年齡,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下次努力多一些,但面對雙胞胎孩子,明明努力的時間就一樣多,最好的「對照組」就在身旁,其中一人的成績卻硬是比另一人更優,這真的很難「坳」過去。

解決方法還是有,比如說刻意禁止孩子看到彼此的成績,保持神祕感,讓父母不用傷腦筋去安慰其中一人。另外在課外活動方面,讓兩個孩子選擇不同的樂器、運動、或嗜好,淡化課程同質性太高的學校教育,也是避免互相比較的困擾。其實這些做法除了在雙寶家庭適用之外,在一般手足家庭,應該也同樣適用。

 

文化的差異

歐美的心理學家如此強調雙胞胎分開生活,或許代表西方社會比較重視個人特質,因此太晚找到自我價值的人,很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失去自信。但是在傳統華人教育體系中,卻相反的希望學生都「齊頭式」成長,只要聽話乖乖唸書,不要強出頭,就是好學生。這可能就是我身邊那些雙胞胎同學,從小一路同班成長,卻沒發生甚麼不良影響的原因。

然而台灣的教育也在順應時代改變,開始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強項,不再推崇填鴨式教育,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雙寶父母真的要好好思考,是否該讓兩個孩子分開上學了呢?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