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奇妙探險冒險小宇宙 昆蟲知識家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
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人類與大自然的結合,是心靈最佳的歸屬。走入大地,接觸跟我們一樣生存在地球上的小生物,更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奇妙的探險!對小小的幼兒來說,微渺的世界就是宇宙,裡面蘊藏的生物體,就是他們冒險的小宇宙。

 

走進這個小宇宙,每個小小的探查,都會帶來小腦袋巨大的神經反應,在精密的大腦裡產生知識爆炸,迸出興奮刺激的火花,帶來情緒上無限的衝擊,充滿歡樂與驚喜。

 

接觸昆蟲小宇宙的妙處

昆蟲的世界相當可愛,而且在我們生活周遭就可以接觸到牠們。對幼兒們來說,與這些出現在周遭的昆蟲們互動,就是一個神奇刺激的冒險旅程。接觸昆蟲有許多好處:訓練細微觀察能力、培養對生物知識的興趣、生態保育觀念養成、還可以藉此走出戶外陶冶性情與紓壓。

 

訓練細微觀察能力 培養對生物知識的興趣

注意細節的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功能,它是注意力的其中一環。在臨床上,評估注意力缺陷症狀必須包含有聽覺和視覺注意力,其中視覺注意力的評估是要了解孩子注意細節的能力、視覺搜尋能力與視覺專注程度等。有些幼兒視覺上注意細節的能力相當好,他們觀察細膩入微,能夠看到許多細部的資訊。特別是小孩子有一種「全現心像」(Eidetic Image)的能力,他們看到圖片後可以維持視覺形象數分鐘,而且就像是照相一樣清晰。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過去大學修讀普通心理學,課本上有一個圖片是一隻貓爬到樹上,有個國小孩童僅僅注視30秒,居然能看出貓的尾巴上有14條紋路!

在接觸昆蟲世界的同時,孩子們都會運用到視覺注意力與記憶力,帶著他們來看蚊子的腳和斑紋,蒼蠅和螳螂的複眼,螞蟻的體型,蜜蜂的翅膀,毛毛蟲如何變成蝴蝶,專注在這些昆蟲具有的身體構造,觀察牠們的行為和生活型態,都是一種非常「天然」的大腦潛能開發訓練。在接觸昆蟲世界的同時,孩子們也可能逐漸發展出自己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或許可能成為將來學習與就業的標的呢!



 

生態保育觀念養成

多年前有個出生於納米比亞的法國女孩蒂皮‧德格蕾(Tippi Degré),她的父母親是野生動物攝影師,因此蒂皮出生後就與這些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在非洲生活10年之後回到法國,自己出書並成立網站,積極傳播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讓全世界的人更理解野生動物,並減少獵殺與不當買賣。為何蒂皮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主要原因就是她自小接觸野生動物,生活在牠們的環境中,也因此喜愛牠們進而保護這些美麗的動物。

宇宙渾然一體,人類必須尊重其他生物。了解或接觸昆蟲世界,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加認識宇宙運行的道理,體會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共存之道。從小就與昆蟲們共處,更加了解牠們,才能夠發揮同理心。如果從小就能認知到自己的行為對於周遭環境和生態的危害,就能從小凝聚生態保育的態度與情操,將來長大也比較能夠在行為上表現出維護生態、尊重宇宙生命的行動,注重環保,甚至投入生態保育工作行列,為地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走出戶外陶冶性情與紓壓

觀察小昆蟲是一種相當紓壓的生活樂趣。以我個人為例,工作閒暇之餘我喜歡到郊外走走,去走步道運動散心。散步途中每每觀察到草叢裡、樹上的昆蟲和小動物們,心中的煩悶就瞬間一掃而空!在情緒與壓力管理的技巧中,有一個技巧稱為「分心法」,就是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從思緒的煩擾與負面情緒轉移開來,投注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這種方法可以轉換心情,躲避煩惱與壓力的侵犯。走入戶外,可以觀察到的昆蟲種類更多,對孩子們來說知識的刺激量也更大。投入這些有趣的事情上,可以讓孩子感到開心,創造更多的快樂!

 

進入昆蟲小宇宙的引光

父母親們怎麼引領孩子接觸這個充滿生機,饒有趣味的小宇宙呢?除了幼稚園的課程之外,還有許多環保單位和學校也都有免費課程可以上,有些也只要一點點費用,就可以擁有專業而趣味的昆蟲探險經驗,有些還可以製作標本作品。此外,參觀相關展覽也是一項很好的親子活動。像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和台灣科學教育館,就有全年度展覽,並搭配昆蟲展示,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昆蟲活動的樣貌。

 

螢火蟲季節來臨時,全家可以去露營賞螢,探索「火金姑」的繁殖生長環境。有些生態農場會以蝴蝶、螢火蟲、鍬形蟲為主題,搭配住宿飲食,也是周休二日或連續假期帶孩子探索昆蟲世界的好選擇。

 

有些地區性活動值得介紹給大家。例如,台北市成功中學就具有赫赫有名的蝴蝶宮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也有營隊活動,教導孩子們認識各種美麗的蝴蝶品種。台中地區則有大肚山學會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季節性的演講或導覽活動,專門介紹大肚山的昆蟲生態。台灣昆蟲生態保育協會的網站,也有介紹全台北中南部地區的各種昆蟲生態資源和活動,網站上還有相關知識,並教導大家賞蝶的準備工作和交通資訊,真的相當方便!

 

結語

昆蟲世界真奇妙,進入這個世界的人們都能感覺到歡樂與充實,讓人身心舒暢,具有知性與美的價值,經常使人流連其中,忘懷生活的壓力和緊繃。帶著孩子走進昆蟲世界吧!進入這個奇妙的小宇宙,讓你們的親子互動更加豐富有趣,培養孩子觀察世界的能力,灌輸他們保育的觀念和方法,並且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孩子長高的5大正確觀念


作者:李宇欣

圖片來源:張緯宇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間愈來愈早,坊間流傳女生生理期來後兩年就不會再長高?有什麼方法能把握關鍵期,讓孩子高人一等?


體重還可以增減,過了長高期間就回不去了!」根據專家經驗綜整,現代家長普遍希望兒子至少長到一七八公分、女兒超過一六○公分,許多爸媽為了孩子的身高費盡心思。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七成以上是遺傳主導,可透過父母的身高來推算孩子可能的身高範圍(見七四頁圖示),但家長只要擁有正確觀念,讓孩子吃得好、睡得飽、多運動,還是有可能拚剩下三成的長高機會。

孩子會長高,主要是人在熟睡時,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激素可刺激骨骼上下兩端的生長板,讓骨頭變長。但人體不會一直處在長高階段,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體內分泌的性荷爾蒙是雙面刃,雖然會加速成長,但也會加速關閉生長板,只要閉合,孩子就完成長高發育,進入下階段性徵發育。


因此,家長最擔心孩子的生長板狀態,可透過左手骨齡X光得知,假設六歲孩子照出的骨齡是八歲,意謂「性早熟」,生長板恐趨近閉合,可透過治療來延緩;倘若八歲孩子照出來的骨齡是七歲,可能是俗稱的「晚長大」,家長不用擔心,孩子還有空間。

關於長高,父母一定要正確認識的觀念如下:
 

1.小四男孩、小三女孩身高關鍵期

醫師建議家長自孩子出生後,就要定期測量身高,但真正需要「積極」關心孩子的身高,甚至開始求診、照骨齡,是在男生小四、女生小三階段。


大部分孩子身高有一個成長規律,出生後,頭兩年長高速度非常快,一歲可增加約二十五公分、兩歲約十公分,三歲後長高速度趨緩,每年約七公分,五歲至十歲每年約五公分。

如果孩子五歲以後,每年長不到四公分就是警訊,可能是營養、睡眠、運動或性早熟某一項出了問題,必須儘早調整補充。

為什麼男生小四、女生小三時,家長要積極關心孩子身高?因為食物西化與環境荷爾蒙的影響,讓現代孩子發育比以前更早,許多女生小三就開始長胸,這時期孩子的身高若低於成長曲線五○%,建議先去門診照骨齡,檢查是否有性早熟或先天性疾病,不要拖到國中就來不及了。


2.少年出現第二性徵後,密切觀察生長板是否閉合

醫師解釋,部分孩子生理期後一年就不長、有的超過兩年還在長,「兩年」只是大概的說法,並不是絕對值,關鍵是生長板是否閉合,家長可以先從性徵來初步判斷。

一般來說,女生比較容易觀察性徵,家長可明顯發現胸部發育及生理期,但大部分女生初經不規律,代表體內性荷爾蒙濃度較低,還有長高機會,一旦經期規律、性荷爾蒙濃度高,生長板幾乎閉合,再長高的機會渺茫,這就是門診醫師問孩子初經是否規律的原因。

但幾乎沒有家長會看男生的性徵,坊間流傳要看喉結,這是錯誤觀念,男孩的性徵必須看睪丸大小,建議擔心身高不足的男孩家長,直接到門診檢查比較準確。
 

3.認識長高食物與地雷食物

每個家長都知道營養很重要,但孩子營養的關鍵是均衡飲食,並且在青春期間增加胺基酸食物,植物性可攝取南瓜子、花生、葵瓜子、黑豆、白芝麻或糙米;動物性可選擇蝦殼類、魚類或紅肉。

常聽到「喝牛奶可以長高」,這是錯誤的迷思,牛奶是補充鈣質,讓骨密度增加,人體在長高時要顧骨本,否則容易骨折,但喝牛奶不會長高。

至於深受孩子喜愛的含糖飲料,最好趁早戒掉,過多的糖分會抑制生長激素,平時也要少吃動物皮,避免皮上殘留畜牧業荷爾蒙藥物。小女生則是要少吃刺激性荷爾蒙食物,例如山藥、青木瓜燉排骨等;小男生別吃動物屁股或睪丸部位,避免食物催生性早熟。


4.睡對時間與正確運動

青春期孩子長不高,男孩常是睡不夠、女孩則是不運動。

人體熟睡六十分鐘就會分泌一次生長激素,每天晚上八點到十二點是分泌最旺盛的階段,建議孩子晚上十點、最晚十一點就要上床睡覺。國小孩童每天應該睡八至十個小時,國中孩子也要睡滿八個小時,不要少睡、也不要熬夜。

至於長高運動?醫師建議「要能多刺激骨骼」,如打籃球、排球或跳繩,並且依照「三三三原則」,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後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一百三十次以上才有效。

網路流傳「拉筋會長不高」,中西醫皆駁斥這種說法,拉筋只是一項伸展運動,並不會影響長高,反而不運動才會長不高。


5.中醫轉骨方、西醫打針,成本高多三思

孩子長高關鍵在於「吃、睡、動」,但還是有家長透過中西醫門診來協助長高。

西醫門診首重骨齡及衛教,部分家長會選購胺基酸營養品,提高孩子營養,一年費用約兩萬多元,只有少部分家長選擇打針治療。

長高門診有兩種針,一種是延緩青春期的柳培林,另一種是治療生長遲緩的生長激素針。

前者柳培林可治療性早熟,原理是延緩青春期,讓孩子有更多長高的時間,但必須自費,有四週打一針或每季打一針的不同選擇,平均一年開銷約五萬元,要持續打兩年以上才有成效(國外研究持續打三年約可再長高四公分)。

但如果孩子沒有性早熟,不需要特別打柳培林延緩青春期來長高,反而可能會破壞身體本身的平衡。

至於生長激素針是治療生長遲緩,必須每天打,依孩子體重決定劑量及費用,平均一年花費二十萬元以上,非常昂貴。坊間傳聞生長激素針有後遺症,輕者如頭痛、頭暈,重者恐致癌,但醫學尚未發現明確的副作用。

醫師認為,如果孩子沒有先天生長遲緩,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小胖威利症等特殊疾病,不建議為了長高而打生長激素。因為人體本身就會分泌生長激素,且每個人對於生長激素的需求量是固定的,過度給與也不會有特別顯著的效果。

根據中醫的長高觀點,認為孩子骨頭的成長是由腎氣決定,而腎氣與脾、胃相關,脾強胃健才可增強營養消化吸收,有助於生長發育,因此中醫的轉骨湯以強健脾胃、補氣活血為主。

孩子喝轉骨湯有特定的時機,第二性徵出現的前半年最佳,孩子太早喝反而會有性早熟的疑慮,恐揠苗助長,因為第二性徵出現的前半年,是長高的黃金期,過了此時期雖然還是可以喝轉骨湯,但長高的速度會變慢。

轉骨湯的來源?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門診檢查,醫師會針對不同體質給與不同搭配的藥材,平均六週花費三千元,最好不要直接到藥材店購買來路不明、處方不清楚的藥。

網路上有焦慮的家長詢問:「如果給孩子中西門診一起治療,吃胺基酸營養品再喝轉骨湯,效果是否會更好?」西醫對此持保留態度,中醫不認為會互相抵觸,但也不一定更有效,家長要三思。

 

算算你的小孩會長多高?

簡易公式

男生=(父身高+母身高+11)/2 ±7.5公分

女生=(父身高+母身高-11)/2 ±7.5公分

 

實例試算

父親身高168公分、母親身高158公分,兒子可能的身高落於(168+158+11)/2 =168.5公分

168.5±7.5公分就是兒子身高的落點,因此兒子未來身高介於161公分至176公分間。

(資料來源:衛福部)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8RBUVM 

 

 

延伸閱讀:
屬於孩子的責任,請堅持到底http://bit.ly/28XvOj3
媽媽其實不想說「快一點」http://bit.ly/28TJfmy
6點大人壞習慣,小孩子請勿模仿http://bit.ly/28PrSQI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 孩子的大玩偶們 成長與陪伴


文.圖/亮哲


成長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大人來,工作、休假,這樣的循環會讓人麻木,唯獨在看著孩子時,會驚覺時間就這麼過了,看一下鏡中的自己,抬頭紋深了一點,法令紋也比去年再明顯了那麼0.1mm,有點感歎地梳洗然後睡去。

 

妻子與孩子‧最欣慰的畫面

某一天半夜2點,拍戲收工回到家,打開房門,孩子與妻子正安穩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對我來這是目前人生中最欣慰的畫面,我坐在床邊仔細地看著孩子,突然意識到她的高度竟然已經超越了大人床的一半,熟睡的表情有了一點大女孩的輪廓。原來,對大人來,唯一能打破一成不變的,就是發現孩子又長大了。

發現孩子成長,是一串很微妙的心理狀態,它有一連串的S.O.P:發現事實、發呆恍神、回憶過去、反省當下、感歎時間,然後下定決心。當然,這是屬於我自己的S.O.P,每次總在夜深人靜時,就會有這樣的連鎖反應,最後的下定決心,就是要再多陪伴家人,做到自己的最大

 

在當下用心相處‧人生最好的註解

第一次都是美好的,也可能伴隨著一點點感傷,就像第一次當我粗黑的手指,輕觸女兒的小嘴唇,卻發現沒有尋乳反應時,那時失落的心情到現在仍然歷歷在目。當然,開心還是多過於感傷的時刻。第一次聽到她模糊卻聲嘶力竭的叫出爸爸,是我人生中聽過最感人的兩個字;第一次自己扶著牆壁緩慢行走,亦步亦趨,小心謹慎的模樣,雖然最後還是以跌倒收場,卻爬起來繼續努力;第一次用不熟練的小手,拿起小湯匙吃得到處都是。

 

第一次換上泳衣泡進冰冷的池水,害怕而緊緊抱住我的雙手,讓我感受到被需要的存在感;第一次因為不聽話而被爸爸打手,從呆到眼眶泛紅,然後衝過來抱著我大腿的委屈模樣,讓我第一次覺得懊悔。第一次穿上幼稚園的制服,準備朝新的世界邁進,沒有哭泣,而是滿滿的新鮮感,而我卻是滿滿的酸楚;第一次牽上老師的手,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再次感受到孩子成長的事實。所有的第一次帶來的酸甜苦辣,都是我與孩子的記憶畫筆,每一筆每個顏色,都完整了我們彼此陪伴的回憶地圖。

 

時間的流逝不經意地帶走孩子的童稚,也在我們臉上慢慢留下痕跡。生活中,除了照片可供我們回憶參考之外,每一次的互動都是第一次,每一次的喜怒哀樂,都是無法再重來的當下,我們時時刻刻用影片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必須更用心在當下的相處,那是我們和孩子繪製的地圖上最好的註解。



 

孩子的大玩偶們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交到很多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大人再怎麼保護,也無法隨時隨地確保她不受外界的侵擾,唯一能保護她的方式就是讓她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生活教育就奠基在充滿歡笑和自信的空間。

何其有幸,我的奶奶,孩子的曾祖母仍然健在,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比很多人感受到更深一層的憐愛。在我看來,曾祖母與孩子們雖然相差了80,卻是最能溝通。經歷了近百的,早已看淡人世的奶奶,也因為曾孫的到來而激起了一次次愉悅的漣漪,皺紋滿佈的臉上掩飾不住幸福的笑容,她們毫無距離的互動,是晚輩們最大的欣慰,她,是孩子的最大玩偶。

有別於曾祖母無限上綱的溺愛,爺爺奶奶當然就必須嚴格一點了。因為我們夫妻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於是我的母親心甘情願地接下了帶孩子的工作,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帶大了,現在卻又必須重新來過。

母親擔綱了我的孩子成長過程非常重要的角色,常常有人覺得長輩總是會過於寵愛,而導致教育的扭曲,而她會不時地和我們溝通教育方針,才不會造成教育上的誤差。疼愛加上適當的嚴格管教,以及不厭其煩的解釋,讓孩子懂是非,是不能缺少的工作,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只有溝通與努力。

 

父母的好友們‧最好的社交教育

@:身邊有一群視孩子如至親的朋友,是最好的社交教育。有鑒於社會風氣以及對人性的惶惶不安,我們越來越少有機會讓孩子接觸人群,尤其是老師以外的大人,於是,父母的好友們就是最重要的借鏡。一群來自不同行業、年齡、人生經驗的大人,用他們的方法陪伴著我的孩子,有時候甚至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方式。有的想方設法地與孩子玩在一起,有的會板起臉孔用適當的言語教導孩子,有的會與孩子們大叫大笑甚至比他們更誇張。這樣的方式讓孩子不害怕人群,也可以學習與不同的人互動。

 

亮哲爸比真心話

當我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之下,也應該讓這些大玩偶們多多親近孩子,讓孩子有更廣的視野和生活態度,也可以看見他們臉上更多的笑容。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瑽寧醫師專欄】
打造良好專注力的秘訣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我想大家都同意,孩子若能擁有良好的專注力,對任何新事物能維持探索與好奇心,將來在學習的路上,應該是比較不需要家長操心煩惱。但是想要孩子對某件事有良好的專注力,除了孩子本身的性格之外,帶領者的角色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的帶領者除了老師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家長。

專注力到底能不能被訓練?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是可以的,尤其在嬰幼兒時期的親子互動,更是訓練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時期。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專注力很大部分也是一種遺傳而來的氣質,但除了基因的因素之外,家長應該還是有某些方法與訣竅,來幫助孩子專注在某件事上。究竟該怎麼做呢?今天讓我來告訴大家其中一個答案。

 

嬰兒專注力的研究:見微知著

最近在《當代生物學》雜誌有一篇研究,是在探討如何幫助一歲嬰兒,增加對某個遊戲的專注時間。

首先,研究者設立一個場景,讓家長與一歲寶寶,在一張桌子上玩玩具。不同的是,他們用可偵測瞳孔動作的攝影機,來記錄遊戲的過程當中寶寶的專注力。當寶寶的眼球離開玩具,開始看天花板的時候,基本上就表示他已經失去對此玩具的興趣,也可以說他就「分心」了。

於是乎,在沒有刻意安排解說的前提之下,家長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三種模式:

l   家長先按兵不動,等到寶寶伸手玩玩具,她才引導孩子怎麼玩,或是教孩子玩具的名稱。

l   家長急急忙忙的拿起第一種玩具,然後忙不迭的告訴孩子該怎麼玩,並且把玩具推到寶寶眼前,要他注意看。

l   家長完全沒有動作,寶寶在玩,他就在旁邊發呆。

這三種模式之下,各位猜猜看,哪一位寶寶對玩具的專注時間最長久呢?答案應該已經呼之欲出了。

 

等待孩子出現興趣再出手幫助

附帶一提,這項印第安那大學研究所計算的「專注時間」,是指媽媽將眼神離開玩具之後,寶寶的眼光還可以停留在玩具上的時間,而不是親子一起玩玩具的時間,這可就厲害了。現代家長最常許下的願望之一,是「媽媽離開書房之後,孩子還能專心的把功課寫完」,剛好就是這篇研究所想要達成的目標。

不意外地,那些耐心等待寶寶出手之後,才出招引導的媽媽,可以成功的在媽媽視線離開之後,讓寶寶在同一樣玩具上,持續專注多玩好幾秒鐘(是的,幾秒鐘,別對一歲嬰兒太苛求了)。第二名呢,則是那些把玩具堆在孩子面前,不斷示範該怎麼玩的家長,雖然一開始成功吸引了寶寶的目光,但媽媽一離開,很快的寶寶就把眼神轉向天花板了。專注力最短的,就是那些家長沒有參與遊戲的寶寶,他們玩兩下玩具,就不玩了。

 

正確親子互動模式可幫助專注力提升

雖然這只是嬰兒的專注力研究,但是作者強調,從小如果家長用正確的方是與孩子互動,長久下來,的確是可能提升孩子的專注時間。所以如果依據這項研究結果,出個應用題:請問父母需不需要陪孩子寫功課呢?我想最好的方法是:先陪伴孩子,一起投入功課的內容,等孩子開始上軌道時,就可以暫時離開,讓他繼續完成剩下的作業。而緊迫盯人式的「直升機父母」,或是放牛吃草式的父母,都不是最理想的處理方式,反而會縮短孩子個人的專注力時間。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新生兒的臍帶護理及肚臍疾病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博愛蕙馨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馮文彬
馨蕙馨醫院嬰兒室護理長林美君
參考/衛生福利部
攝影/JoeChenPhotography
演出/daddy:駿紘、mommy:心彤、baby
:靖婕、為然

 

 

當寶寶呱呱墜地,婦產科醫師一刀剪斷臍帶,小生命正式脫離母體,開啟人生的旅程!而新生兒的肚臍與體內血管仍有關連,倘若清潔不當,容易引起發炎感染。到底爸媽應該如何做好臍帶護理呢?以及常見的肚臍疾病有哪些?

 

肚臍.生命的見證者
當胎兒出生、臍帶乾燥脫落後,留下的痕跡可能是一個小突出或凹陷,這就是「肚臍」。肚臍的存在就像是一段生命開啟的見證者,然而,從西醫觀點來看,肚臍並無實際功能。

 

臍帶剛掉,仍需清潔消毒
新生兒的臍帶剛掉落時,皮膚尚未覆蓋完全之前,肚臍上還有著很小的小傷口,也可能會些微滲出血水或組織液,這是正常情況,不必過度擔心,此時應繼續肚臍的清潔消毒程序,也就是直到肚臍完全乾燥前,仍需以酒精消毒,保持清潔乾燥。

 

乾淨肚臍,需每星期清洗
當肚臍不再出現分泌物,雖然就不需要天天消毒,但肚臍是身體皮膚的一部分,還是可能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因此,每星期應該以棉花棒沾取清水清潔肚臍。不過,有些媽咪求好心切,使用棉花棒的力道太大了,反而使肚臍破皮受傷,馮醫師提醒,動作一定要輕柔,當然也不能用指甲亂摳。

也有些長輩會告訴爸媽不要清洗寶寶的肚臍,以免寶寶肚子痛,馮醫師表示,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肚臍應該保持清潔,必要時以溫水、肥皂或沐浴乳清洗。

 

4大常見肚臍異常疾病
只要做好臍帶護理,通常寶寶的肚臍不會有太大問題。然而,什麼情況要回醫院處理呢?常見肚臍異常疾病有哪些?

 

異常1、肚臍紅腫發炎?臍帶炎
出生12週的新生兒,肚臍周圍看起來紅腫、臍帶又有濕濕的分泌物,甚至聞起來有異味,寶寶可能會感到疼痛或是發燒。這可能是平時臍帶消毒不完全,導致細菌(常見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感染發炎的現象。倘若因肚臍發炎住院會以抗生素治療;如於發炎處出現膿包,則須手術清除。馮醫師提醒爸媽,勿輕忽肚臍發炎症狀,應立即積極就醫治療,否則嚴重者可能經腹膜內血管造成全身性感染或敗血症,危及生命。

 

異常2、多了一塊肉芽?臍息肉
有些臍帶脫落不完全,仍留一些在肚臍上,或是在根部產生肉芽組織,導致肚臍滲出分泌物及惡臭味,容易引起慢性發炎。小兒科醫師會使用硝酸銀局部燒灼或是綁線乾脫,以破壞肉芽,幾天後就會逐漸掉落。

 

異常3、肚臍凸凸腫腫?臍疝氣
臍疝氣算是相當常見的肚臍問題,尤其是早產兒。因腹壁並未完全密合,有一小缺損,在寶寶腹部用力或哭鬧時,腸子脫出,有可能把肚臍網外頂出來,因而使肚臍特別容易凸出,但只要輕輕一壓,就可以把鼓出部份推回腹腔內。若是較小的腹壁缺損,大部分寶寶不會感覺不適、也無併發症,不需要特別處理。隨著成長發育,在1歲以前自行縮小而關閉。但若為較大的缺損,就得以手術進行修補治療。

異常4、罕見先天畸型?臍膨出
發生機率約萬分之一的臍膨出是罕見新生兒先天畸形疾病,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僅可知懷孕第1012
週胚胎發育過程中出錯導致的異常現象。臍膨出的囊袋大小從幾公分到如嬰兒頭部般大都有可能,從此未受皮膚覆蓋的透明囊包可清楚看到胃、肝、腸等臟器。常同時可能合併有消化道、心血管、泌尿道及染色體異常的疾病,且死亡率高達二、三成。所幸現今的臍膨出可於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因此馮醫師也提醒孕媽咪產檢的重要性。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5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34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