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健康密碼找到了!親子感情最重要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有參與過醫學相關研究的家長應該有經驗,每當問卷中出現「父母教育程度」、「年收入多少」這些欄位,心中難免暗自嘀咕:管這麼多幹嘛?這也太侵犯個人隱私了吧?

    仔細想想,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社經地位」調查,其實暗藏許多玄機。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不同社經地位的人,可能住在不一樣的區,吃不一樣的食物,上不一樣的學校,從事不同的運動,看不一樣的醫生,拿不一樣的藥…,這兩群人像是活在兩個世界,平行時空,當然也可能帶出巨大的健康差異。因此,如果少了「社經地位」這項調查,整個研究結果可能都會出現偏差,導致最後白忙一場。

    比如說,過去有很多研究都顯示,經濟狀況良好家庭出生的兒童,他們在任何年齡下的健康狀況,都相對來說比較優。那些出生在社經地位越高的孩子,長大後罹癌機率較低,心血管疾病機率較低,代謝性疾病機率也較低,好像真的是含了根金湯匙出生似的。

    不過,美國貝勒大學文理學院的安德森教授,在最近一期的《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中,提出了疑問:這些人身體健康,真的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有錢嗎?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呢?

 

健康密碼在哪裡?

    根據安德森教授的假說,健康密碼的關鍵點不應只是「金錢」和「教育」,反而應該是在於童年時期的親子關係好或不好。他認為親子感情良好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心情上比較穩定,個性上比較有自信,焦慮或憂鬱的機率較低,進而所有的疾病發生率也會因此減少。這樣的假說並不是出於他個人憑空想像,事實上過去已經有許多文獻,在探討親子感情對未來健康的影響,只是樣本數並不夠多,資料也不夠齊全。

    就這麼剛好,安德森教授得到了一個契機,得到美國國家老年疾病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龐大資料庫,挖出不同年代一千六百多筆美國成年人的健康資料。接著貝勒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紀錄疾病的發生率之外,開始逐一電話問卷訪查,了解這些成年人童年的家庭環境,經濟狀況,以及我們有興趣的---「親子感情」因素。

    最後研究人員進行龐大的統計工作,我就略過不提了,結論卻是非常的精采。

 

社經地位與親子溫暖息息相關

    首先,低社經地位的家庭中,親子感情真的會比較差,印證了「貧窮夫妻百事哀」這句俚語。這些家庭的父母因為經濟壓力,接下高工時的工作,在家的時間很短暫,連親子相處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花時間陪孩子說話,全家人共進晚餐等等,親子感情自然很薄弱。雪上加霜的是,這些父母自己本身生活就不快樂,情緒控管已經自顧不暇,嚴重者可能還會遷怒於孩子,動輒打罵管教,這些都是讓親子感情緊張的原因。

    沒有時間培養親子感情,當然也沒時間替孩子準備健康的食物,講故事給孩子聽,督促孩子早點上床睡覺等等。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不只營養失衡,還加上睡眠不足,等於從小就把健康底子打壞了。

    於是,這些低社經地位家庭出生的孩子,最終染上不良生活習慣的機率大增,包括抽煙、吃垃圾食物、熬夜等等,導致未來罹病機率增加,印證了過去其他研究所得到的結論:社經地位低下的家庭,會養出不健康的下一代。

 

扭轉下一代的健康

    你可能會說:黃醫師,所以健康真的是錢堆出來的嗎?不,並不是這樣的。在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我們將「親子感情」這個因素特別拿出來計算,會驚訝的發現,其實有錢與否只是「間接的」影響人的健康,直接的因素,反而是「良好的親子感情」。

    統計結果發現,那些高社經地位的家庭,如果親子關係不良,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健康情形依然很糟;反之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長大之後仍然可以保持健康。也就是說,不論家中的社經地位如何,只要父母能提供溫暖的親子感情,孩子將來都可以是健康的!

    安德森教授的結論是:原來人一生的健康密碼,不在於他擁有多高的社經地位,而是來自充滿溫暖、陪伴,良好親子感情的家庭。如果能調整生活的重心,多放一些溫暖與陪伴在家庭中,讓孩子「心安」,自然身體也會變得健康,而且不是只有在兒童時期,是一輩子都更健康。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