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顏色的葡萄,好處不一樣

 

文/丁彥伶

 

綠葡萄富含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很適合用眼過多以及容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吃;深紫色或紅色的葡萄,有助抗氧化、抗老化的功效。

台灣葡萄果農的栽培技術一流,一顆比10元硬幣還大的葡萄,散發著淡淡的果香味,口感有彈性,尤其是南投產出的「巨峰葡萄」最負盛名。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巨峰葡萄」其實原產地是日本。

相傳巨峰葡萄是數10年前日據時代引進,由於日本人喜歡喝葡萄酒但不愛酸澀味,所以,早年的日本葡萄酒中會加糖發酵。日據時代台灣糖業發達,於是把葡萄引進台灣就近製酒,據說日本知名的「赤玉葡萄酒」,當時曾使用台灣葡萄製作,雖然後來台灣的葡萄酒並未揚名國際,但卻讓我們能在今日享用到美味的葡萄。


補血糖,但不是很補血

爸媽喜歡給小朋友吃葡萄乾,主要是因為葡萄乾「很補血」,營養師劉純君表示,吃葡萄的補血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營養資料顯示,葡萄每百克只有0.1毫克的鐵,而且植物性鐵的吸收率只有動物性鐵的110,因此,並不是良好的補血來源。

與其說葡萄補血,倒不如說它補血糖,因為葡萄所含的糖就是「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很適合病後虛弱的人食用,而且葡萄的纖維柔軟好消化,能讓病人的精神狀況變好。此外,葡萄是高鉀水果,有助於血壓偏高者降血壓,怕水腫的人適量吃也可減少水腫發生。

顏色不同,營養素也不同

除了國產葡萄,進口葡萄的顏色有很多,黑、紫、紅等,各種顏色的葡萄所含的營養素大大不同。

以綠葡萄來說,它所含的β-胡蘿蔔素含量相當高,達到294微克,維生素A的含量也高達500IU,很適合用眼過多以及容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吃;雖然深紫色或紅色的葡萄,其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的含量非常低,但是這兩種顏色的葡萄富含有助抗氧化、抗老化的花青素和多酚類。

葡萄的保健成分主要集中在葡萄皮與葡萄籽當中,以多酚類與花青素為主,這兩種營養素,能抵抗自由基造成的疾病、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以及抗癌;尤其是葡萄籽所含有的「前花青素(OPC)」還能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此外,葡萄皮還富含維生素CB群、類胡蘿蔔素,所以,吃葡萄不要吐葡萄皮比較好。

口感酸或甜,各有好處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葡萄性平、味甘酸、無毒,葡萄皮黑入腎,具有補肝腎、能健脾和胃、益氣血、開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所以是「補血強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煩渴,益氣逐水利小便,滋腎宜肝好臉色」的優良水果。

有些葡萄很甜,有些則偏酸,酸和甜的葡萄各有其益處;以酸葡萄來說,可生津消食,而甜度高的葡萄則能補氣益血,所以在消化不好時,可以吃些口感偏酸的葡萄,有助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並緩解口乾舌燥、食慾不振的狀況;而對於容易感到虛弱、咳嗽,以及心悸盜汗的人,則可以選擇口感偏甜的葡萄,甜度高的葡萄補氣益血,滋養肝腎的功效相對顯著。

不過,吳明珠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以免血糖飆高,孕婦也不宜多吃,以免提高妊娠糖尿病發生。

挑選葡萄的「34度」

如何挑選到好吃又營養的葡萄呢?劉純君說,民間流行一種判斷好壞葡萄的方法,就是「34度(台語)」。方法如下:

3頭→

    1頭:「葩頭」,即果穗,外觀要整齊呈倒圓錐形,果穗中段沒有間斷或過密而壓扁果粒者。主軸柔軟呈黃綠色而有新鮮感,若果軸變黑大多為過熟,或生長期間經過生長素處理,採收久置或冷藏後也容易使果穗褐變。

    2頭:「粒頭」,即果粒,要質地緊密,果皮薄而富有彈性,果粒大小均勻飽滿,著色勻稱,搖動不易脫蒂,無脫粒及軟化、裂果即為上品。

    3頭:「粉頭」,即果粉,葡萄皮上的果粉是有機物質,具有保護果實作用,好的套袋葡萄果粒上會布滿濃厚均勻果粉,且要無藥斑附著。

4度→

    1度:「色度」,有些葡萄(例如巨峰葡萄)的果粒呈紫黑色,但夏季因溫度高,著色稍差會呈紫紅色。

    2度:「種子硬度」,果實中種子數越多,果粒就會越大,每個果粒正常種子數為24粒,如果種子只有1粒,品質就是比較差。

    3度:糖酸比的「甜度」,葡萄不只要甜,還要有適度糖酸比才能吃到葡萄真正風味。酒石酸酸度在0.4%~0.7%間才適口。

    4度:是「香度」,要有清新的風味。雖然台灣產的葡萄結實期會加保護套隔離農藥噴灑,但是搬運、冷藏、銷售過程可能會被污染,建議清洗時先用水沖洗果實,再連梗剪下果粒,浸泡於流動水中10分鐘就可以吃了。

不過,劉純君提醒「要吃前再洗」,因為洗過的葡萄只能放兩天,但若良好冷藏就可以放28週。葡萄冰過後酸度會下降,所以更甜美,買回來時要先剪掉壓傷的果粒,用白報紙包好,外層再套塑膠套;從冰箱拿出來回溫的葡萄會軟化,所以要盡快吃完,一般歐洲葡萄比較耐放,巨峰葡萄和蜜紅等雜交系品種的葡萄則比較不耐放。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