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到孩子第一次會坐、第一次會爬……所有寶寶的“第一次”對於父母來說,都是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於是給寶寶拍照留念就成了家長們最樂意做的事。可是眼科專家提醒家長們注意,8個月內的寶寶拍照慎用閃光燈,因為嬰兒的眼球承受不了電子閃光燈的強光刺激。這種強光對視網膜的衝擊,會造成嬰兒視網膜神經細胞的破壞。

 

兒童的視力與成人不同,孩子出生時黃斑區錐體細胞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視力低下,直到5歲以前的視覺功能都未發育成熟,此前任何影響視力的行為或眼疾都可能影響視網膜功能的正常發育。

 

1歲之前,嬰兒的眼球的視網膜的黃斑區十分脆嫩,出生後8個月內還在不斷生長發育,因此,嬰兒的眼球承受不了電子閃光燈的強光刺激。這種強光對視網膜的衝擊,會造成嬰兒視網膜神經細胞的破壞,尤其是在1米之內,對嬰兒的眼球造成的損害就更大了。所以,項主任提醒年輕的父母們,給8個月大以內的寶寶用傻瓜機拍照時,要慎用閃光燈。

 

為了拍出更具有個性的照片,不少家長也會選擇專業影樓給寶寶攝影。業兒童專業攝影師表示,1個月到12個月大的寶寶佔了所有兒童顧客近30%的比例,寶寶來拍照,父母自然也很關注閃光燈是否對寶寶的眼睛會造成危害。

 

專業攝影師強調:“3個月以下的寶寶,我們不建議拍照時使用閃光燈,不僅因為閃光燈會讓寶寶眨眼睛,讓其受到驚嚇,更重要的是這種光線對寶寶的眼睛產生危害。所以給小寶寶拍照,應儘量選用自然光線。”

 

3個月以上的寶寶拍照,如果光線比較暗,一定要用閃光燈的話,專家建議,選擇閃光功率小的相機,比如裝有專業數位燈的相機,其閃光功率約50瓦,相當於普通的燈泡開燈時的亮度,這樣光線的強度對寶寶眼睛的刺激沒那麼大。

 

另外,專業攝影師還建議家長,在給寶寶拍照時,還可以改變閃光燈的照射角度,把閃光燈仰射向天花板或側射墻壁,折射的光線強度就弱了很多。關鍵是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直視發光點,而傻瓜機瞬間產生的高強度的光線,其閃光功率不會低於200瓦,特別是在近距離拍攝時,對寶寶的眼睛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在光線暗的時候,寧願不給寶寶拍照,也不要使用閃光燈。

 

正確方法:先壓住一側鼻翼後輕輕擤出對側腔內鼻涕,擤不出時可倒吸到咽部再從口吐出

最近天氣多變,忽冷忽熱,患感冒的寶寶不在少數,有些寶寶鼻涕不斷地流,有時又“哧啦哧啦”地倒吸回去,看得爸爸媽媽們心裏特彆扭。於是,有些心急的家長特別熱衷於教寶寶擤鼻涕,認為只要用多點力把這些髒東西給排出來就行。對此,專家提醒説:如果方法不當,會使寶寶鼻腔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損傷到耳朵。

兩個鼻孔噴氣會傷耳朵

4歲的小儀不小心患上了感冒,清鼻涕幾乎就沒停過。媽媽陪她看書或做遊戲時,一聽到她那刺耳的吸鼻涕聲心裏就著急。於是,爸爸媽媽不約而同地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把她的兩側鼻孔壓住一半,然後囑咐她:“鼻孔噴氣!讓氣同時從兩個鼻孔噴出來!”媽媽還認真地抓起她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孔前作示範讓她感受什麼是“鼻孔噴氣”。經過媽媽的努力“指導”,小儀的鼻涕擤出來了,她的鼻孔通了,刺耳的聲音消失了。因此,每當她聽話用力擤鼻涕時,媽媽就拼命地鼓勵、誇獎她,對她的表現引以為豪。

“這種方法使不得啊!弄不好會損傷孩子的耳朵的。”日前,當小儀媽媽向醫院耳鼻喉科的醫師自豪地講起她很乖巧會擤鼻涕的事時,醫生的反應卻讓她臉上的笑容僵住愣住了。

“用這種方法擤鼻涕時會使鼻腔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可給耳朵帶來損傷的!” 醫生說,臨床上,這種損傷輕則引起暫時性耳堵塞脹悶感,重則可發生耳痛、中耳積膿,甚至導致鼓膜穿孔膿液外流、聽力下降等。

 

正確方法:先摁住一側鼻翼

醫生指出,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應該先壓住一側鼻翼,然後輕輕擤出對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再用同樣的方法排出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將分泌物倒吸到咽部而從口吐出。對年齡偏小、還不會擤鼻涕的嬰幼兒,家長可先用細橡皮管或塑膠管將鼻腔的分泌物抽吸乾淨,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後,然後用清潔的棉簽緩慢插入鼻腔,邊轉動棉簽邊向外將棉簽抽出來,拭凈鼻腔內殘餘的鼻涕。

你家有個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呢?寶寶的生殖器是否健康?你對寶寶私處的護理又瞭解多少?當寶寶嬌嫩的敏感地帶出現各種狀況的時候,你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嗎?可別忽略大意了啊!

 

男寶寶小雞雞的護理

 

◎ 水溫控制

陰囊是男性身體溫度最低的地方,最怕熱。高溫會傷害成熟男性睾丸中的精子。雖然,寶寶睾丸中此時沒有精子,但也必須注意防止燙傷。水溫控制在38℃~40℃爲宜,要保護寶寶皮膚及陰囊不被燙傷。

 

◎ 切莫擠壓

寶寶的“小雞雞”和陰囊都是布滿神經和纖維組織,又暴露在外,十分脆弱。洗澡的時候,新手爸媽要特別注意,不要因爲緊張慌亂,用力擠壓或者捏到寶寶的這些部位。

 

◎ 重點清洗

把“小雞雞”輕擡起來,輕柔地擦洗根部,陰囊多有褶皺,這裏較容易藏髒東西;陰囊下邊也是個隱蔽之所,包括腹股溝的附近,都是尿液和汗液常會積留的地方,要著重擦拭。

 

◎ 包皮清洗

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陰莖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輕柔地向後推包皮,讓龜頭和冠狀溝完全露出來,用毛巾浸著溫水輕輕地洗,水溫不能太高,手勢不能太重。洗後要注意把包皮回覆原位。

醫生建議:在男寶寶周歲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爲這時寶寶的包皮和龜頭還長在一起,過早地翻動柔嫩的包皮會傷害寶寶的生殖器。

 

不要過度刺激

生殖器受熱膨脹、尿道張開,可使泌尿系統感染,出現小便不正常的現象。更嚴重的是,過度刺激生殖器,會激惹孩子性傾向的活躍導致性早熟。

 

提醒特別注意

不要把孩子的陰部包裹得太緊

(如穿緊身褲等)。

花露水與爽身粉這類東西容易使原本就潮熱的紙尿褲裏面更加潮濕, 身粉也容易與汗液結塊,堵塞毛孔,花露水還有一定的刺激性。

若寶寶不再穿戴尿布,排尿後最好用幹淨手紙擦幹尿液保持乾爽。

男孩子也要有自己獨用的洗具,如毛巾、盆等等。

 

 

女寶寶私處護理秘笈

 

清洗程式

從前往後:由於女性的生理結構,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同處於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交叉感染的機會也比較大。給女孩兒清洗陰部的時候,要從中間向兩邊清洗小陰唇部分(也就是小便的部位),再從前往後清洗陰部及肛門,一定要將肛門清洗幹淨,便便中的細菌最容易在褶皺部分積存。

 

 

清洗配備

◎ 專用盆和布:給孩子清洗外陰的盆和毛巾一定要專用,不應再有其他用途。最好用脫脂棉、棉簽或柔軟紗布浸透水給寶寶擦拭,要比用毛巾好。

◎ 清水:不要使用肥皂等爲女嬰清洗外陰,平時便便後用清水就可以,水溫也不要過高。

 

 

清洗注意事項

家長幫寶寶清洗前,洗手也是極其必要的。

周歲以內女嬰不必每次都要撥開陰唇清洗,清洗幹淨外陰部就可以 了。

爽身粉的粉塵極容易從陰道口進入陰道深處,甚至是內生殖器,所以孩最好不用爽身粉撲下身。

 

提醒特別注意

便後擦拭

便便後用濕紙巾按照“從前往後”的原則,擦一遍換一張紙巾,切忌重複 使用。便後能用溫水清洗一下更好。

 

初生時的分泌物

在胎中受母親內分泌的影響,初生女嬰外陰偶爾有白色(或帶有血絲)分泌物出現,家長可以用浸透清水的棉簽輕輕擦拭,不必緊張。

 

日常的分泌物

對於日常的一些分泌物,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反複清洗。這些分泌物對寶寶脆弱的黏膜其實可以起到一些保護作用。過度清洗有害無益。

寶寶自出生就有些與生俱來的神經生理反射動作,可以應付生存所需。這些反射動作的生理機轉和目的主要在協助嬰兒攝食及保護自己,對嬰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生理反射動作

一天阿媽和媽媽帶著一個多月大的小寶到醫院來看病,表示小寶常常有不自主的手腳抖動、睡眠很淺、隨意就會驚醒、出現驚嚇反應……等,並且懷疑是否有抽搐或神經方面的問題,因此想請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醫生說,這可能是嬰兒的神經反射動作,不要緊張,以下就生理反射動作來介紹:

反射在生理學上是指刺激不必經由意識察覺的反應,寶寶自出生就有些與生俱來的神經生理反射動作,可以應付生存所需。這些反射動作的生理機轉和目的主要在協助嬰兒攝食及保護自己,對嬰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其實這些反射動作,在胎兒還沒有出生時便已經存在,研究發現神經反射在懷孕期28週開始,到出生時便已發展成功,這些原始反射通常在出生後一年內即逐漸消失。

「原始反射」在出生後幾個月間的呈現與否,是評估嬰兒神經系統的發展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以下為大家介紹幾個非常重要的神經反射動作,供各位家長參考。

1 吸吮反射

嬰兒出生就有的一種反射動作,是嬰兒攝食的本能行為。將東西放入嬰兒嘴裡,就能引發其吸吮的反射動作。吸吮反射約在3個月時漸漸轉為自主的吸吮動作。和吸吮反射有密切關聯的是「尋覓反射」。只要輕撫嬰兒面頰,會引發嬰兒轉向撫摸的方向,這是嬰兒找尋奶頭的反射行為。吸吮反射可以說是嬰兒生存最重要的一個神經反射,據研究發現,懷孕14週的胎兒,就有這些反射。如果一個小孩缺乏吸吮的反射動作,在嬰幼兒期餵食時便會出現重大的問題。

2 尋根反射

新生兒嘴朝向乳源的一種反射動作;以手指或奶嘴觸撫新生兒的面頰或嘴唇,幼兒會轉頭、張嘴、做吸吮等尋找奶源的反射動作,謂之「探索反射」(又名尋覓反射、搜尋反射)。尋根反射也出現得相當早,在懷孕32週出生的早產兒,我們將物體接觸他的臉頰,他會轉動頭部,像是在追尋物體的來源。所以尋根反射可以協助嬰幼兒覓食和尋找食物的來源,也是一個生存所需的重要神經反射。

3 頸張力反射

嬰兒因頭位變化所誘發的姿勢反射。將嬰兒的腳屈曲,再將嬰兒的頭轉向一側,則嬰兒同側的手腳會有伸直的反射動作。頸張力反射與平衡有關,當我們將新生兒的頭部轉向一側的時候,可以看到新生兒伸展該側的上下肢,並屈曲另一側的上下肢。這種神經反射大約在8個月大時會自行消失。

4 驚嚇反射

當嬰兒仰臥時輕敲腹部或使其瞬間失去平衡,嬰兒會有雙臂外伸、手掌攤開但背部拱起的反射動作,此即「莫洛反射」(又名驚嚇反應)。初生到56個月的嬰兒都可以看到莫洛反射,在初生後數週反應最強,而後反射強度減弱。若6個月以後莫洛反射依然存在,有可能是中樞神經功能異常。小兒科醫生常用此來檢驗嬰兒的時系統是否異常。例如腦缺氧腦病變時會減弱,腦膜炎時會增強。

5 抓握反射

人類一種「自保」的原始反射動作。刺激初生嬰兒手部,會引起嬰兒手掌緊握刺激它的物件,此即「手掌抓握反射」。這種反射從出生至二個月最強,第四個月以後消失。抓握反射也是一個生存很重要的反射動作

6 降落傘反射

降落傘反射也是一個保護自己及保持身體平衡的動作,當我們支撐嬰兒的腹部及胸部並突然往下移動,嬰兒的雙手、雙腳會往外延伸,類似降落傘一樣。

7 迷宮正姿反射

嬰兒為保持身體平衡的一種體態反射。嬰兒在坐直時,如身體傾斜,頭部會往傾斜的相反方向偏,其作用是維持頭部的正姿。「迷宮正姿反射」出現於出生後第二個月,至周歲後變得更強,這是嬰兒保持身體平衡的一項重要反射。

8 足底反射

當接觸撫摸嬰兒的腳掌時,嬰兒會有張開趾頭,把腳捲起的反射動作。(又叫巴賓斯基反射或巴金斯反射)

9 磁引反射

一種嬰兒的反射動作,輕觸嬰兒的腳底板,若手指輕輕往後移動,原本彎曲的腳會伸直,像是把嬰兒的腳吸引過來一般。

10 咬合反射

嬰兒咬合口腔的一種反射動作。成人將手指放進嬰兒的口內,並觸摸牙床的咬合面,嬰兒會作出上、下牙床咬合的反應。這種反射正常嬰兒會在6個月後消失。

11 爬行反射

讓嬰兒俯臥,用手指按嬰兒的一隻腳背心,會引發嬰兒做爬行的反射動作。這個反射通常在4個月左右消失,真正的自主爬行則要到第七個月才開始出現。

12 抬步反射

一種嬰兒的反射動作。將嬰兒的腳背放在床的邊緣,碰到床,嬰兒會有抬起腳,像要爬樓梯的動作。嬰兒的抬步反射正常,即表示其感覺和運動神經元功能正常,脊髓的偵測功能正常。

13 腳掌抓握反射

以物件輕觸嬰兒腳掌,會引起出生至3個月前的嬰兒腳掌外張。3~4個月以後,嬰兒的神經肌肉控制比較成熟,外張反射變成抓握反射,其腳趾會向腳底方向彎曲,類似手的抓握反射。嬰兒早期出現的外張反射叫「巴金斯反射」,後者則謂之「腳掌抓握反射」。

14 縮腳反射

將嬰兒的腳背觸碰平面的邊緣,嬰兒的腳會有膝屈縮回的反射動作,稱之為「縮腳反射」。

15 行走反射

扶住嬰兒腋下,讓嬰兒腳部接觸地面時,嬰兒會做出宛如協調良好的走路動作。這是一種反射動作,稱之為「行走反射」。

 

若缺乏反射動作,代表的生理意義為何?

臨床醫師在對嬰兒作身體檢查時幾乎都會執行神經生理反射檢查 但不是每個反應都是那麼明顯。較明顯易見的大多是如吸吮、尋根、驚嚇、抓握與降落傘反射。爸爸與媽媽若想親自做這樣的檢查可能會做不出來,還是要專業的小兒科醫師才能執行。

嬰兒在臨床上缺少這些正常的神經反射,表示嬰兒在腦部及神經方面可能出現問題,這些神經反射在一段時間後便會消失,如果這些神經反射在適當的時候沒有消失,我們就要懷疑是否神經系統或腦部發育出現問題,這時候就一定要到小兒科醫師處作神經學的檢查。

媽媽們是否會發現,剛初生不到三個月的寶寶,常常在晚上的時候躁動不安、哭紅了臉?換了尿布,又抱又哄、餵水、餵奶的,仍不見停止哭鬧?

如果情況是一陣一陣的,連續好幾天、每次又維持好幾個小時,我們會建議您檢查看看,寶寶在哭鬧的時候雙腿是否屈向腹部不肯伸直?輕敲腹部是否有空氣鼓脹的回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判斷寶寶是因為腹部脹氣絞痛,而造成如此激烈的哭鬧。

 

腹痛原因

 

嬰兒晚間發生的腹脹不適,在小兒科門診中是常見的症狀,而不同年齡的孩童會有不同的腹痛原因。在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慢性腹痛的原因大多為:嬰兒腹絞痛、腸胃感染、牛奶過敏、腹股溝疝氣、甚至腸套疊...等。而學齡兒童則為:大腸激躁症、腸胃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尿道感染、盲腸炎、腸阻塞...等疾病,其中以便秘是最常見的原因。而青少年期則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造成嬰幼兒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爸爸媽媽發現您的寶寶一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症狀,應該儘早就醫,並提供寶寶的詳細狀況(是否會嘔吐、厭食、活動力差、腹瀉、及糞便外觀)等等的完整資料,再加上醫師的細心診察,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並且對症治療,讓小寶寶不要多受痛苦與折磨。

 

簡單的按摩 舒緩不適

 

如果就醫診察後,排除掉嚴重的病理性原因,只是單純的慢性腹脹的問題,爸爸媽媽就可以自行在家為小寶寶作一些簡單的按摩,幫助腸道蠕動、排氣順暢,就可以舒解寶寶的不舒服症狀了。我們簡單地示範一些按摩手法,提供給爸爸媽媽參考。

疼痛的狀況不是太嚴重,我們可以這樣做:

☆在寶寶的腹部塗擦舒緩腹部症狀專用的按摩油,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用手掌以順時鐘方向順撫,向外擴大一直到腹部兩側。視寶寶的情況,可以操作5到10分鐘

 

疼痛的狀況比較劇烈,寶寶不讓您碰觸腹部,我們就改成這樣做:

☆先在寶寶的腹部塗擦舒緩腹部症狀專用的按摩油。

☆方式一「推石磨」:雙手握住寶寶的腳踝,儘量使寶寶的腿併攏,像在推石磨的手法,順時鐘方向輕輕地繞圓推,再將寶寶的雙腳放下伸直。重複約六至十次。

 

☆方式二「踩腳踏車」:寶寶仰躺,雙手握住寶寶腳踝,先將寶寶的一隻腿彎曲靠近腹部,再把腿拉直,換另一隻腿彎曲靠近腹部,再把腿拉直。就像寶寶在踩腳踏車的動作。重複約六至十次。

 

上面我們提到了“舒緩腹部症狀專用的按摩油”,爸爸媽媽一定很好奇這是什麼樣特殊的成份呢?有別於爺爺奶奶時代喜歡用萬金油在嬰幼兒的肚皮上,這樣的藥膏雖然有相當清涼的感覺,但其成份內含薄荷醇,對於小寶寶細細嫩嫩的肚皮來說,會帶來強烈的刺痛感,在還沒舒解腹痛之前,有可能就會導致皮膚過敏而起疹子。

 

我們可以選用純植物壓榨萃取的按摩油,加上芳香療法使用的精油,尤其是對於幫助消化、腸胃蠕動、腹脹腹痛有調理效果的配方:茴香、芫荽、綠薄荷、洋茴香、蒔蘿...等精油。以及具鎮靜平衡功效配方的柑橘、薰衣草、檀香木、玫瑰等精油。在溫和的純植物、不傷害身體健康的按摩油呵護下,寶寶很快就能渡過腹部脹痛的不舒服症狀。

■文/石晴文 嬰兒芳療顧問(本文內容節錄自 貝恩家庭季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