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面對血癌女兒 主播蔡沁瑜夫妻:除了愛,我們什麼都給不起 

 

 

作者:秦嘉彌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主播夫妻李猶龍和蔡沁瑜,皆是媒體界職場上的強人,五年前大女兒波妞被宣判罹患血癌,爸爸在病榻前照顧生病的女兒,媽媽挺著身孕扛起家計,成為戰友,一同陪女兒走過抗癌之路。

 

在採訪前,很難想像這個家庭的分工會是這樣。

李猶龍和蔡沁瑜夫妻是媒體界職場上的強人,一個讀過軍校、曾任主播、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一個是壹電視的當家主播。五年前大女兒波妞被宣判罹患血癌時,守護女兒病榻前照顧的是爸爸,在職場挺著大肚子工作的是媽媽;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落淚的是爸爸,收起眼淚強裝堅強的是媽媽。

他們的個性南轅北轍。在波妞沒發病前,受過軍校訓練的李猶龍連女兒的尿布穿歪了都無法忍受,毛巾、躺好後的棉被都一定要拉得平平的,他總看不慣蔡沁瑜照顧女兒時的大而化之,覺得她顧孩子不夠細心。就像天氣一變熱,李猶龍總是追在孩子後面幫孩子把外套脫掉,而蔡沁瑜則希望爸爸不要幫孩子做太多,要讓孩子自己脫掉,學習獨立。也因此,李家的第一個寶貝波妞,從小的照顧主力就是爸爸,而波妞也依賴爸爸。

波妞在兩歲又二十七天時,突然發燒,兩個耳朵下面也腫起來,而這一燒就是三天,吃了退燒藥也不退,夫妻倆帶去小兒科看,醫生要他們檢查波妞身上有沒有瘀血,一看,真的在手臂上有,而波妞卻沒有受到任何撞擊。第二天到大醫院抽血,回家後接到醫院來的電話,竟說波妞有九○%機率是血癌。

「當下我們倆幾乎都是崩潰的,雖然醫生說,波妞得的這種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七○%的治癒率,但做父母的只會聽見那另外的三○%,如果是那三○%怎麼辦?我一直在回想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我懷孕前為了養身喝了一大瓶中藥?還是我懷孕後吃了安胎藥?還是吃副食品時的大骨湯有問題?」蔡沁瑜一直在自責中尋找為什麼。

 

而李猶龍則覺得事出都必有因,如果找不到那個因,要怎麼治好女兒?於是各方熱心人士提供的建議,他們幾乎都照單全收。李猶龍帶著當時懷有四個月身孕的蔡沁瑜該拜的都拜了,也去算命問神,還拿衣服去做奇門遁甲。李猶龍回憶,當時除了交給醫生,他們好想知道到底為什麼,心中很害怕卻怎樣都沒有答案。


爸爸:辭掉工作,挑起照顧責任

當時波妞因為病發時的血紅素和血小板指數都很低,得立刻住院治療,沒有人知道這一住要多久。那時兩夫妻連商量都來不及,李猶龍在第一時間就已經決定要自己辭職來顧小孩,而蔡沁瑜繼續上班維持生計。問他為什麼會做這決定?李猶龍不假思索的回應,「當然是我呀!我甚至沒有想過是她媽媽要照顧!這孩子我從小顧到大,不是我是誰?就像你的手機掉了,不是你要關心那誰該關心呢?」

在醫院時李猶龍一開始天天都不自覺的哭,直到有一天他問波妞,「你有沒有想要爸爸幫你做什麼呢?」似懂非懂的波妞竟說,「爸爸,我想要看你哭。」李猶龍才驚覺自己天天在女兒面前是怎樣的一張臉,讓女兒對他的印象竟是哭泣的表情。


媽媽:懷著身孕,扛起家計

那時,李猶龍心情常常很糾結,打針時波妞會恐懼,當她哭喊「爸爸救我!爸爸救我!」李猶龍卻只能緊抓女兒的手給醫生打,讓她不要動,「當時只能讓她痛,她說爸爸救我,而我唯一能救她的方式卻是讓她痛,那心情真的好難受。」

 

李猶龍在醫院的同時,媽媽蔡沁瑜為維持開銷挺著肚子繼續播新聞。每天早上一醒來,面對空蕩蕩的家,她也偷哭了很長一段時間,想到家裡只剩下自己,但為了肚子裡的孩子又不能不撐下去。

不過蔡沁瑜為母則強,在家痛哭,到醫院卻盡量不讓波妞發現她在難過,她知道她哭的話波妞會害怕,她也告訴李猶龍,「我們不能哭,哭沒有用,我們要相信她一定會好起來的。」

整個懷老二的過程剛好也是波妞治療最重要的時候,蔡沁瑜只能自己去產檢,生產那天因為是剖腹產,可以預知時間,蔡沁瑜要李猶龍一定要陪在她身邊,「萬一生產時有什麼意外,總也有個親人可以簽名吧!」

當天李猶龍人是來了,但當蔡沁瑜麻藥剛退,確定寶寶健康平安後,李猶龍就馬上又趕回波妞的醫院,問蔡沁瑜難道不會埋怨?她說會孤單,但當下真的知道爸爸的心就是在大女兒身上,「一個家面對風暴,如果彼此在孩子以外又再成為對方的負擔,這個關大家都過不了,」她說。孩子生病的過程反而會讓夫妻很緊密,因為要面對同一個難題。

從兩歲發病到現在七歲,波妞順著療程已經可以拔掉人工血管、過著正常人的生活。而在波妞之後李家除了妹妹也多了一個弟弟。



孩子:忘了痛,只記得被疼愛

回首那段在醫院的日子,李猶龍如今記得,他那時唯一能做的只有愛,這句話看來很普通,但他說,「真的是這樣,愛的力量太大、太可怕!即使你有名、有地位,在身體面前你卻一點力都使不上。除了愛,你沒有別的可以給了!我能做的只有努力愛她,全心愛她。」

 

李猶龍所謂愛的力量,真的深深印在波妞的記憶裡。問波妞兩歲多時生病的過程,她多數不記得了,不記得痛、不舒服,但卻記得爸爸媽媽最愛她,記得爸爸帶她到醫院樓下的麥當勞逛,去遊戲室玩……

現在,為了要訓練孩子獨立,蔡沁瑜努力執行「公主房」計畫。她花了好久的心力說服兩個女兒,只有表現好的人可以住公主房,終於把她們都哄去自己睡後,爸爸卻緊跟著在公主房裡裝了一個監聽器,半夜百般不放心的一直起床去隔壁蓋被,最後爸爸受不了,覺得太累,結局是把孩子統統一起拉回來睡,公主房計畫就此失敗。

一個是這樣永遠操心不完的爸爸,一個是主張放手孩子才會強的媽媽,不論兩夫妻的觀念還需要多少磨合,夜晚當這全家五個人睡在一起時,這一家人的心,會這樣一直緊密的依偎下去。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bit.ly/1S5Qzrq 



延伸閱讀:
家有兩位遲緩兒:原來我在乎的,竟是她們沒辦法拿獎狀、考北一女 
http://bit.ly/1Mtu1nE 
感謝生命,讓我是自閉兒媽媽 http://bit.ly/1VljvRJ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如何預防腸病毒



疾管局日前提出警訊,預估今年腸病毒恐出現大流行,家長宜留意居家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禾欣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嬰幼兒可多餵食母乳,增加孩子的抵抗力,若出現腸病毒徵兆,首週應主動請假在家做好居家隔離,避免疫情擴大。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1. 避免與疑似感染者接觸:腸病毒流行期間應減少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之處,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自主居家隔離,以免疫情擴大。

 

2. 勤洗手:酒精或乾洗手都無法殺死腸病毒,但經常用肥皂洗手可減少雙手帶菌的機會。

 

3. 戴口罩:配戴口罩應留意罩住口鼻,並每日更換。

 

4. 留意居家環境清潔與通風:腸病毒流行期間,可定期以稀釋含氯消毒水擦拭居家懷境、消毒孩童玩具與絨毛娃娃,或以陽光曝曬,有助殺死腸病毒。

 

5. 新生兒及嬰幼兒可多餵食母乳:因母乳中富含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能增加嬰兒抵抗力,研究發現,有助降低腸病毒71型的感染機率。

 

6. 提升個人抵抗力: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都有助提升個人抵抗力。

 

7. 家長個人衛生:家長、幼兒照顧者等也需注意個人衛生,尤其由外返家後應先洗手、更衣(若能先洗澡更好),再接觸家中孩童,都能減少幼兒病毒感染的機會。

 

腸病毒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

 

 

專家諮詢:禾欣診所 吳書毅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腸病毒】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18

【認識腸病毒II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35

【如何預防腸病毒】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87 

 

 

 

 

 

寶寶換奶粉不用一匙一匙換!


 

可愛寶寶/楊欣翰(Q比)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要換奶就直接換!
因為本身是小兒腸胃科醫師,所以偶爾會用換奶粉的方式來改善小寶寶腸胃或其他方面的問題,也常常被問:「那要一匙一匙換嗎?」

坊間會流傳一些說法,例如某某牌子比較會便秘,或是某某牌子比較會變胖之類的。但其實奶粉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且通常不是最大的因素。儘管各家奶粉有各家的噱頭,但對醫生來說,甲牌或乙牌的一般嬰兒配方奶粉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不會建議在同類的配方奶之間作不同廠牌的更換。

醫師會建議家長換奶粉,通常都是有特
殊的目的。例如拉肚子嚴重時,可能會從一般嬰兒配方,改成低乳糖或無乳糖的嬰兒配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可能會從一般嬰兒配方換成水解蛋白的嬰兒配方(但要提醒,不是每次拉肚子都要換奶粉,也不是只要換奶粉就會讓異位性皮膚炎變好喔!還是要看醫師怎麼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一匙一匙換的效果比較慢,所以我都會請家屬要換就直接換,不用慢吞吞的。台語有一句話說:「驚驚袂著等。」大意是說如果比賽畏畏縮縮的,就得不到名次;反過來說就是「藝高人膽大」,要有效果就是直接換!

 

那麼為什麼會有一匙一匙換的迷思呢?
有人會說,因為寶寶的腸胃比較脆弱,所以不能直接換奶粉。不過既然都是符合規範的嬰兒配方奶粉,就不會有「傷害」寶寶腸胃的問題。反而是混合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試驗,嚴格來說更沒有保障。

那會不會不容易適應呢?其實就算是母乳,從初乳到成熟乳,成分也是一直在變化的。同一次的親餵,前乳和後乳的成分也不太一樣。混餵的寶寶,也是常常在母乳和配方奶之間切換來切換去,所以不要小看寶寶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從很多家長的經驗來看,直接換,反而比一匙一匙換更容易適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西瓜和香蕉分開吃,各有各的味道,各有擁護者,也許很多人兩種水果都喜歡吃。但如果把西瓜和香蕉一起打成泥呢?我自己是沒有這樣嘗試過,應該也很少人喜歡這樣吃吧?即使有人喜歡,也終究是少數。

不同廠牌的不同配方,各自有讓寶寶喝得順口的設計,拿其中的兩種調配在一起,沒人敢保證調出來的味道會不會很難喝?也許這種怪異的味道才是寶寶排斥的主因。而且就算混起來的味道不難喝,也不用為了怕寶寶不能適應口味而漸進式的換。因為換個角度想,如果寶寶連奶粉的口味變換都不能學習著適應,那以後又怎麼適應副食品、適應環境呢?真的不用過度保護。

 

選對奶粉,直接換沒問題!
換奶換失敗時,不要只注意換奶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寶寶潛在的生理問題有沒有解決?有沒有真正選對奶粉?如果選錯奶粉,不管是直接換或慢慢換,都是錯的,慢慢換只是慢慢錯。如果選對奶粉,直接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慢慢換還比較有可能會失敗。一匙一匙換,不僅效果慢,而且泡的人費心,喝的人也不一定喜歡(如果有醫生這樣建議,那一定是非常特殊的情況)。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母乳是寶寶的第一選擇,在極少數的情況之下才會用配方奶來取代母乳。在同種類的配方奶粉之間,作不同廠牌的更換,多半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要換不同種類的配方奶,最好還是先經由醫師的判斷,才不會徒勞無功,甚至走錯方向。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流感來勢洶洶!孕婦、嬰幼兒要小心!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
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化妝髮型.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侯佳伶&洪瑀晞


 

從冬季到初春,「流感」的強襲力道,讓許多大人小孩深受其害。為什麼這波流感季會大流行?面對此,民眾應該如何因應?

 

在台灣,每年的冬季與春季交替之際,就是令許多大人小孩害怕的流感高峰期。由於流感的部分症狀與感冒有些相像,仍有父母搞不清楚兩者的差異,甚至錯認流感為感冒,延誤就醫最佳時間。
 

流感VS.感冒

萬芳醫院小兒科急診專任主治醫師王聖儒說明,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所造成,而會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常見的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基本上,可透過「一燒、二痛、三疲倦」特徵來迅速辨別是否有罹患流感的可能。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思佑也表示,由於流感和感冒都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因此一開始容易讓人分不清。然而,若罹患流感,患者會有很多症狀同時且突然發生的感覺,就算到了隔天也不會即刻變好;但感冒的症狀則大多漸進式出現,可能多休息、多喝水,不用就診就能自然痊癒。
 

氣溫低.流感病毒活躍

流感的流行期為每年冬季到隔年春季,容易透過飛沫或接觸的途徑來傳播病毒,且分為ABC型三種類型。王聖儒醫師表示,台灣、東南亞等亞洲地區,流感病毒易突變,因此有人戲稱亞洲的流感潮流走在全球最前端,且易造成大流行。以今年來說,正好高峰期在農曆過年前至過年期間,這段時間氣候寒冷,流感病毒會比較活躍,因此抵抗力弱者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建議優先諮詢感染科醫師

若察覺寶寶出現疑似流感症狀,王聖儒醫師建議,可至設有「小兒感染科」的醫療院所就醫,且若能直接進行快篩、儘快確診較佳。而確診為流感的病患,他通常會希望往後至少再回診追蹤12次,以確認是否有其他併發症或是重症,直到痊癒。

如果是孕婦有流感徵兆,沈思佑醫師表示,不少人直覺是先找婦產科醫師,其實也沒問題,而通常警覺性高的醫師在察覺孕婦疑似流感時,會即刻轉介至感染科進行快篩、治療。此外,孕婦也可以直接到感染科就診,只要主動告知生理狀態,醫師都會站在患者立場多考量,毋須擔心。






 

 

※原文刊載於2016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概論篇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張通銘
化妝髮型/林凱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攝影/劉泳男‧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金巧文
&王品嬡‧蔡青媖&陳定佐‧陳莉莉&林子安&林子樂
參考資料/《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心理出版社‧《孩子的氣質你最懂》遠流出版
 



「氣質」的觀念來自於國外,原文為
Temperament。在《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王珮玲,2014)中,追溯出「氣質」一詞最早出現在精神科醫師洪奇昌的碩士論文〈嬰幼兒的氣質評估〉(1978);而身為著作者的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也曾請教過另一位精神科醫師徐澄清,得知是徐澄清醫師和洪奇昌醫師在經過國外的ChessThomasCarey等醫師同意後,所共同想出來,決定將英文的Temperament譯為氣質。之後數十年,大部分提到相關主題的研究或文章等,多以「氣質」呈現之。
 



氣質的定義

與一般稱讚他人「氣質很好」的意思完全不同,這裡的氣質指的是「與生俱來的、內外在的個別差異」,沒有好或不好、與智能毫無關係,卻對未來影響深遠。
 

天生的個人特質

王珮玲教授進一步表示,「氣質」天生如此,並具備相當程度生理基礎;她認為,最早從子宮內精子和卵子結合的剎那間,就已經塑造出這個人獨有的身心特質;若用更淺顯的語詞,有時候,還會以「性情」或「個性」來代稱氣質。
 

從小就可察覺

同父母所生的每個孩子,其氣質並不相同;然而,就算是同卵雙胞胎,長相、動作幾乎一模一樣,只要仔細觀察,仍可發覺不同性情的微小差異。

王珮玲教授舉例,每個新生兒的外表看起來差不多,但若碰到肚子餓、尿布濕等狀況時,呈現的反應就大不同:有的只是張著嘴、扭動身體,有的會大哭,有的則發出細細的聲音等等。她表示,這是孩子們天生下來的行為表現,就是屬於他們的「氣質」。
 

Tips環境可能影響氣質表現

早期研究顯示,若人體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將會傷害身體機能(如嬰幼兒生殖功能);而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淑麗及研究團隊透過長達13年的世代追蹤(430位第三孕期孕婦的尿液檢體,之後每隔三年訪視母子,採集尿液、讓孩子填寫量表),進行神經認知功能的評估;王珮玲教授則協助評估氣質的面向。後來發表結果,除了發現塑化劑會降低兒童智商外,也會導致孩童發生過敏症狀、攻擊等行為偏高、注意力降低,連帶影響到氣質的外在表現。

 



 


※原文刊載於2016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