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老是開不了口?!5大常見麻辣「性」提問刊頭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臺北市萬華親子館  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

攝影/2026兒童拍拍

梳化/小敏 

 

「還是開不了口讓他/她知道?」這是天王周杰倫暢銷歌曲〈開不了口〉中的副歌。這段歌詞似乎也是眾爸媽,在面對性的麻辣提問時內心的最佳主打歌。但是性教育越是不說,孩子越搞不清楚。現在就讓專家出招來解惑,當面對孩子數不盡的性提問時,我們該以如何的態度及回答才能夠讓孩子聽得懂,自己又不會陷入開不了口的窘境呢?《育兒生活雜誌》特別整理出,關於幼兒性教育常見的5大尷尬情境,提供爸媽在應對臉紅心跳的提問時一些作答技巧。

 

爸媽必學:5大性教育提問這樣解!
性教育是一段漫長的親子學習,不僅孩子在學習爸媽同樣也是。因此所面臨到關於性教育的問題,可能會不斷出現在日常的親子相處間。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陳彥琪提醒,爸媽要先做好心理準備面對,甚至隨著孩子的成長階段適時給予更深入解釋。

 

Q1 爸比媽咪~我是怎麼來的呢?
麻辣原因:性行為是要怎麼說?!
十個幼兒間約有九個半的孩子會問爸媽:「我是怎麼來的?」,每當面對這樣的提問時,爸媽的腦袋無不是一片空白,就是尷尬到不知該如何作答。畢竟要與孩子說清楚、講明白,關於成人間性行為這件事,難免還是有些難為情,甚至覺得是否會太OVER

請你跟我這樣想
建議爸媽在態度上先別將問題想得太複雜,也不要認為孩子太小而無須瞭解問題。陳彥琪心理師表示,由於性教育是從小就開始建立的重要課題,身為父母真的無須苛求自己一次說清楚講明白,我們能以循序漸進地引導方式,帶領孩子一步步瞭解性是怎麼一回事,才會是親子談性的最佳態度。

面對13歲幼兒的應對技巧
當孩子第一次提問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初次可以童話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如:繪本、故事書),協助孩子慢慢理解性,甚至建立對於性的輪廓。像是以可愛的命名方式告訴孩子,媽咪的體內會產生卵子寶寶,爸比的身體裡會有精子寶寶。由於爸比與媽咪是非常相愛的,因此會在一起抱抱、睡覺後,才會誕生出可愛的寶寶哦!

面對36歲幼兒的應對技巧
隨著孩子到開始上幼兒園的年紀,這樣的問題肯定會再次出現在親子的日常對話中。其實在孩子還不會以色情眼光看待性器官時,父母反而能於此時建立正確觀念。建議可陪同孩子一同觀賞相關的教育影片、動畫,甚至在一旁提供輔助說明。此時就像認識身體其他器官一樣,爸媽引導的重點可擺在,帶領孩子以精確的名詞,理解性行為所涵蓋的意義,以及較接近事實的理解(如:認識性器官的正確名稱、如何受孕⋯⋯等)。以中性但明確的態度教導,更可避免孩子因不理解而日後受到不當侵害,卻受矇騙而不自知。

 

Q2 當孩子對爸媽的性器官產生好奇時⋯⋯
麻辣原因:怎麼辦?孩子對我的性器官產生好奇!


與幼兒一同洗澡是每個家庭,十分常見且有效率的育兒方式。只是當孩子到達對周遭事物產生好奇的階段時,難免會在洗澡的過程中對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開始產生好奇及探索的念頭。此時爸媽的身體如同博物館內的大衛雕像,任由孩子展開一連串的提問,甚至還會用手來探索覺得新奇的部位;而爸媽的臉色、肢體卻由於一切來得太突然,反倒無純白的大理石雕像般優雅,取而代之卻是滿臉的慘澹。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3月號。http://new.mababy.com/

 

健康UP!吃對食物,幫助寶寶增強免疫力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賴琬郁

企劃編輯/湯佳珮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徐筑芳

Model/蕾蕾、小Jo(※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每個爸媽都希望能養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市面上好多寶寶健康保健食品、補品,是不是每個寶寶都適合,到底要怎麼吃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呢?

 

從中醫角度來看「免疫力」

人體的免疫力也就是中醫提到的「正氣」,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是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與健康,可幫助人體對抗疾病與自我修復的能力。

 

人體的正氣來自「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與父母親的遺傳、母親孕育寶寶過程提供的環境有關,若父母健康,媽媽懷孕過程無接觸到對胎兒有害的物質、營養均衡且保持良好心情,寶寶出生就有好的體魄。後天之精則是來自出生後的飲食營養攝取,我們吃入的食物是不是能被吸收,又需仰賴好的脾胃消化功能,脾胃消化功能差,可能是一些疾病造成或是脾胃功能需調理,這就要靠醫師一同幫忙,而寶寶飲食營養攝取,就要靠爸媽一同來努力,也是以下要跟爸媽們介紹的:「如何吃,寶寶才有好的免疫力」。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品

母乳好吸收、而且富含各種營養素與抗體,可以增強嬰兒抵抗力,並降低過敏疾病的產生,是寶寶最天然、最好的營養品。母乳中有媽媽的免疫球蛋白AIg A),這個抗體可以給予新生兒在免疫系統最脆弱時一個最佳的防禦罩,抵抗環境中的病菌。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到46個月大補充副食品前都可持續純哺餵母乳。

 

嬰幼兒維生素D的補充

維生素D除了可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協助骨頭生長,預防佝僂病,在先天性的免疫上也非常重要,可以減少感染機率。近幾年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在免疫調節的重要性,缺乏維生素D比較容易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與一些自體免疫疾病。

 

因為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不足,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口服維生素D 400 IU(國際單位)。使用配方奶的兒童,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也需要每天額外補充400 IU。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嬰幼兒,可增加魚肝油、蛋黃、魚類、肝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並每日須接受日照1015分鐘,才能有足夠的維生素D

 

均衡飲食+健康烹調,打造黃金免疫力

幫寶寶準備食物需均衡攝取比例適當的五大類食物,包含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各年齡層所需要營養與量不同,家長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與文末所附的「嬰兒每日飲食建議表」表格,並選擇當地、當季的新鮮食材,與容易處理、無農藥汙染的蔬果。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喝完ㄋㄟㄋㄟ一定要拍嗝嗎?!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淡水馬偕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詹偉添

攝影Joe Chen Photography

演出healthy baby:鈺棠(※照片與內容無關) 

 

「寶寶喝完奶,順手拍個嗝」似乎是每位新手爸媽都會做的事,然而,這樣的動作可能是不必要的?甚至還造成寶寶的不適?我家的寶寶需要拍嗝嗎?怎麼拍嗝才正確?一起來更新育兒的新知!

 

某天陽光燦爛的一個下午,滿臉倦容新手媽咪筱婷帶著1個月大,體重為4.5公斤順峰寶寶到門診提到:為什麼寶寶每餐吃母乳120cc,拍打個半天都不打嗝,且每天吃飽後,便在媽咪懷裏甜蜜地進入夢鄕。為此,她自寶寶出生到現在都沒有好好睡個一覺!

 

而同樣1個月大有著4.6公斤的寶寶小明,每餐吃配方奶粉後,媽咪持續地分次拍打嗝,卻仍一樣不斷溢奶,出生體重至今成長不少…只是常常伴隨半夜哭鬧不安的腸絞痛。而媽咪也因自己太累,在產後一個月時就先瘦身2公斤多…。相信這樣育兒經驗,基乎是每位父母親心中,用眼淚寫下永遠無法抹滅的幼兒成長日記。

 

 

拍嗝可減少寶寶不適?

寶寶喝完ㄋㄟㄋㄟ之後,大人抱著健康寶寶拍打嗝常是兒科醫師,護理人員及父母對傳統照顧新生兒建議的基本步驟,其目的是希望藉由拍打嗝的動作,使得累積在寶寶食道、胃裡的空氣排出,減少脹氣、胃腸不適、腸絞痛或溢吐奶的頻率。但其實拍打嗝本身的成效,在科學硏究證據上是欠缺的!

 

目前並無足夠相關科學證據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詹偉添指出,至今並無足夠關於「幫寶寶拍打嗝可減少不適」的相關醫學實證。相反地,2015年一月份刊登在醫學雜誌(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一篇「以拍打嗝預防健康嬰幼兒腸絞痛或溢吐奶」相關硏究指出「寶寶拍打嗝硏究組別無法減低腸絞痛不適外,且會比不拍打嗝對照組增加每週發生溢吐奶4.3倍高的機率」這樣的結論,也引起《科學新聞》在2016年9月相關報導。

 

不過,詹偉添醫師表示,這篇來自印度的研究本身也有其限制,包含個案數不多,總共只針對71對媽咪與寶寶進行硏究,同時拍打嗝技巧及操作,也沒有全程被監察,且施測者和受測者並非都不曉得真實受測內容或測試目的的雙盲試驗。因此,欲想以此推翻或改變這源習己久的臨床育兒建議,相信仍需更多硏究、足夠科學證據及時間。

 

 

為何寶寶的肚肚有空氣?

拍打嗝的目的是希望帶出寶寶肚肚內的氣體,然而為何寶寶的腸胃會累積不少空氣?詹偉添醫師解釋,寶寶肚肚空氣來源可能經由下列三種情况產生:

1)經由口中吞入:當寶寶喝ㄋㄟㄋㄟ時,特別是使用奶瓶喝配方奶的寶寶,可能邊吸奶邊將空氣也吸下肚,此時若又選用了不適當的奶嘴孔──洞孔太大,一下子就吸了很多奶;洞孔太小,寶寶要用力吸吮才吸得到奶,兩種情況都會同時吞入較多的空氣。

2)過敏或消化不良產生:配方奶中疍白質,大部份是動物蛋白,可能會引發過敏,其所含有碳水化合物,也可能讓寶寶消化不良,在腸道內產生許多氣體。

3)腸道中消化食物本身:食物在腸道消化,特別是經大腸細菌作用時,就會產生氣體。這些都會使得寶寶肚肚不舒服,此即為寶寶滿肚子氣的重要因素。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7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育兒第一年   12種關鍵啼哭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王杰凱小兒科診所副院長 羅士軒;兒童語言開發師 柯佩岑

攝影/Joe Chen Studio Bruce

麻豆/漂亮媽咪:恩恩媽咪;帥氣爸比:恩恩爸比;可愛女寶:恩恩

梳化/羊羊 

 

別以為寶寶的哭鬧都是毫無邏輯可言,據統計92%的哭聲都有著不同的意義。此外這些哭聲也會隨著寶寶遭遇到的不同情境,變化出各種音量、頻率及代表含義。別再為寶寶哭鬧而驚慌失措,只要抓準不同種類的哭聲特色,就算是菜鳥爸媽也能輕鬆秒懂寶寶心思!

 

非哭不可的4大理由

寶寶哭鬧不休確實令爸媽心煩意亂,但在急著要他們住口不哭前,我們或許可以重新換個角度看待「哭」這件事。事實上「哭」對於寶寶來說並非毫無益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寶寶不懂得哭才是個大問題呢!

 

出生第一哭越大聲越健康

每個孩子來到世上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並非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而是有無使盡全力大哭。由於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都是透過胎盤由母體供給氧氣進行呼吸,一旦離開母體後這樣的通路便會被切斷,此時則必須依靠自己進行呼吸。因此新生兒在呱呱墜地後都必須透過哭的動作,讓自己的肺部能夠順利張開而進行呼吸。王杰凱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羅士軒表示,許多爸媽總疑惑為何寶寶出生時總是在哭而不是笑,其原因並非是恐懼或討厭這個世界,而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反應,更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力象徵。一般來說所有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醫師便會透過一個評量指標,從新生兒的反應、脈搏、心跳,四肢⋯⋯等項目進行健康評估,其中的反應項目就包括以寶寶的哭聲來進行。比方說從寶寶的哭聲有無宏亮,就能夠衡量出寶寶的成熟程度及活動力是否良好(如:足月產的嬰兒哭聲叫宏亮;早產兒的哭聲較微弱),甚至能從寶寶的哭聲狀態中發現疾病的徵兆,像是呼吸系統有問題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時的哭聲總是又小又弱。因此寶寶的第一聲哭,除了確定他們能否順利自行呼吸外,更是小兒科醫師判斷新生兒是否健康的關鍵指標。

 

 

育兒時最不可缺的需求訊號

在寶寶尚未有語言發展能力前,懂得以哭表達自己的需求及狀況,便是他們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此外對於主要照顧者(如:爸媽、褓姆)而言,由於無法從更多的訊息中得知寶寶的需求,因此哭聲則成為辨識孩子不同需求及狀況時的重要訊息。透過哭聲我們能夠臆測寶寶現階段的需求,甚至是確認他們目前的作息狀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據(如:尿布濕、肚子餓、身體不適⋯⋯等狀況),因此哭便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判斷指標。羅士軒副院長提醒倘若寶寶出生後總是不哭不鬧,千萬別暗自竊喜自己的寶寶比較好帶好照顧,其背後可能隱藏著健康的危機。像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孩子,在出生後總是相對於一般嬰兒來得安靜,且表情通常都呈現較為痴呆的狀態,甚至在飢餓、排尿前後都不會有哭鬧的現象。若是爸媽缺乏如此的「少哭」警訊,除了可能導致孩子的生長發育出現遲緩外(如:身高、體重皆低於正常值),對於日後的各階段能力的發展(坐、站、語言⋯⋯等能力)勢必也會有所影響。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7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與孩子談性說愛很禁忌?

10件事搞懂性教育是怎麼一回事

 

採訪撰文/李怡萱

採訪/臺北市萬華親子館  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

攝影/潘朵拉兒童攝影

演出麻豆/漂亮媽咪:黃芷寧;帥氣男寶:李樂駒

梳化/Erin's Stylish

 

每當面對親子間的性教育議題時,爸媽的臉上總會顯露出十分難為情的模樣?有時更處於一種「說也不是、不說也不對」的尷尬狀況裡。與幼兒談性真有那麼難嗎?其實讓幼兒瞭解性就像讓他們在認識眼睛、嘴巴、鼻子⋯⋯等身體部位時一樣自然簡單,而我們應該先將有色眼鏡拿下,從下列10件事中重新認識性是怎麼一回事!

 

1. 談性的關鍵不在開口而是如何看待

在面對性教育的親子課題之前,爸媽最需要聚焦的重點並不在如何與孩子開口,反而是了解自己究竟對性是否抱持正確的認知?當家長對於性的理解是有所偏頗及誤解時,那麼帶給孩子對於性的認識及價值觀也會有所偏差。台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依據觀察表示,大多數家長總以為性就是泛指那些自己也不太懂,但學校會教導孩子的艱深性知識(如:性健康、性的生理反應、現象)。但事實上如此對於性的理解實在太過狹隘,我們應該透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性,除了性知識外還包含了所謂的性教育,更確切地說若要釐清性到底是什麼,我們或許可從生理及心理兩大面向中,來重新定義及看待性的真正含義及價值。

 

由於性不光只是談性行為、懷孕、避孕的教育,而是要讓孩子也能夠藉由性教育在人際關係、兩性相處上能夠做得更好。因此在如此多元化價值觀的世代中,更要從小就引導孩子對於性的正確認知,如此才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做出正確的決定,並學習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而非只是以命令教條的方式讓孩子認識性。

 

 

2. 別單從人類的生殖及慾望來認識性

從生理角度來探討,一般大眾對於性的認知,經常只停留在性慾需求以及性器官交合的印象中。雖然性的含義中包含著性慾,而追求性乃是出於動物的原始本能,但人類的性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的性是由愛、慾兩種需求所構成,因此性慾的滿足不單只是性器官的交合與慾望而已,同時還要依據我們對愛的渴慕及與他人建立親密長久關係的需求。陳彥琪心理師表示從生理角度看性,我們別只聚焦在性行為之上,更應該帶領孩子對自己的身體部位有基本認識,還必須教導他們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照護,以維持身心健康的態度看待性(如:性生理、性衛生、性疾病防治⋯⋯等),此外更要避免錯誤的認知及偏見導致不幸事件發生,像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並且防範暴力性侵等意外。

 

 

3. 性不是種罪惡而是負責與尊重的態度

 

從心理層面來看,我們更可以剖析出不同關於性的層面,從基本的個人心性發展到性別間的平等、交往互動,甚至是社會互動及文化層面⋯⋯等,性不僅只是生理上的需求外,其實更與情感及心理健康的發展息息相關,像是孩子日後的情感處理、對戀愛婚姻的抉擇,甚至過及至家庭或社會間人際關係的溝通。陳彥琪心理師進一步表示,以健康正確的心態看待性的本質,毫無疑問它確實是美好並成熟的,且非是一種罪惡或羞恥之事。因此在面對或與孩子進行性教育時,我們應當先調整自己看待性的角度,建議可保持彈性及開明的態度面對,但還是要有限度、負責地進行選擇,並且對於不同性別的差異,都應該給予平等的尊重及包容。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7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