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哲的親子冒險 孩子的大玩偶們 成長與陪伴
- 2016 / 07 / 01 05:54 PM
亮哲的親子冒險 孩子的大玩偶們 成長與陪伴
文.圖/亮哲
成長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大人來說,工作、休假,這樣的循環會讓人麻木,唯獨在看著孩子時,會驚覺時間就這麼過了,查看一下鏡中的自己,抬頭紋深了一點,法令紋也比去年再明顯了那麼0.1mm,有點感歎地梳洗然後睡去。
妻子與孩子‧最欣慰的畫面
某一天半夜2點,拍戲收工回到家,打開房門,孩子與妻子正安穩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對我來說這是目前人生中最欣慰的畫面,我坐在床邊仔細地看著孩子,突然意識到她的高度竟然已經超越了大人床的一半,熟睡的表情有了一點大女孩的輪廓。原來,對大人來說,唯一能打破一成不變的,就是發現孩子又長大了。
發現孩子成長,是一串很微妙的心理狀態,它有一連串的S.O.P:發現事實、發呆恍神、回憶過去、反省當下、感歎時間,然後下定決心。當然,這是屬於我自己的S.O.P,每次總在夜深人靜時,就會有這樣的連鎖反應,最後的下定決心,就是要再多陪伴家人,做到自己的最大值。
在當下用心相處‧人生最好的註解
第一次都是美好的,也可能伴隨著一點點感傷,就像第一次當我粗黑的手指,輕觸女兒的小嘴唇,卻發現沒有尋乳反應時,那時失落的心情到現在仍然歷歷在目。當然,開心還是多過於感傷的時刻。第一次聽到她模糊卻聲嘶力竭的叫出爸爸,是我人生中聽過最感人的兩個字;第一次自己扶著牆壁緩慢行走,亦步亦趨,小心謹慎的模樣,雖然最後還是以跌倒收場,卻爬起來繼續努力;第一次用不熟練的小手,拿起小湯匙吃得到處都是。
第一次換上泳衣泡進冰冷的池水,害怕而緊緊抱住我的雙手,讓我感受到被需要的存在感;第一次因為不聽話而被爸爸打手,從呆愣到眼眶泛紅,然後衝過來抱著我大腿的委屈模樣,讓我第一次覺得懊悔。第一次穿上幼稚園的制服,準備朝新的世界邁進,沒有哭泣,而是滿滿的新鮮感,而我卻是滿滿的酸楚;第一次牽上老師的手,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再次感受到孩子成長的事實。所有的第一次帶來的酸甜苦辣,都是我與孩子的記憶畫筆,每一筆每個顏色,都完整了我們彼此陪伴的回憶地圖。
時間的流逝不經意地帶走孩子的童稚,也在我們臉上慢慢留下痕跡。生活中,除了照片可供我們回憶參考之外,每一次的互動都是第一次,每一次的喜怒哀樂,都是無法再重來的當下,我們時時刻刻用影片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必須更用心在當下的相處,那是我們和孩子繪製的地圖上最好的註解。
孩子的大玩偶們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交到很多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大人再怎麼保護,也無法隨時隨地確保她不受外界的侵擾,唯一能夠保護她的方式就是讓她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生活教育就奠基在充滿歡笑和自信的空間。
何其有幸,我的奶奶,孩子的曾祖母仍然健在,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比很多人感受到更深一層的憐愛。在我看來,曾祖母與孩子們雖然相差了80歲,卻是最能溝通。經歷了近百的歲月,早已看淡人世的奶奶,也因為曾孫的到來而激起了一次次愉悅的漣漪,皺紋滿佈的臉上掩飾不住幸福的笑容,她們毫無距離的互動,是晚輩們最大的欣慰,她,是孩子的最大玩偶。
有別於曾祖母無限上綱的溺愛,爺爺奶奶當然就必須嚴格一點了。因為我們夫妻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於是我的母親心甘情願地接下了帶孩子的工作,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帶大了,現在卻又必須重新來過。
母親擔綱了我的孩子成長過程非常重要的角色,常常有人覺得長輩總是會過於寵愛,而導致教育的扭曲,而她會不時地和我們溝通教育方針,才不會造成教育上的誤差。疼愛加上適當的嚴格管教,以及不厭其煩的解釋,讓孩子懂是非,是絕不能缺少的工作,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只有溝通與努力。
父母的好友們‧最好的社交教育
@內:身邊有一群視孩子如至親的朋友,是最好的社交教育。有鑒於社會風氣以及對人性的惶惶不安,我們越來越少有機會讓孩子接觸人群,尤其是老師以外的大人,於是,父母的好友們就是最重要的借鏡。一群來自不同行業、年齡、人生經驗的大人,用他們的方法陪伴著我的孩子,有時候甚至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方式。有的想方設法地與孩子玩在一起,有的會板起臉孔用適當的言語教導孩子,有的會與孩子們大叫大笑甚至比他們更誇張。這樣的方式讓孩子不害怕人群,也可以學習與不同的人互動。
亮哲爸比真心話
當我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之下,也應該讓這些大玩偶們多多親近孩子,讓孩子有更廣的視野和生活態度,也可以看見他們臉上更多的笑容。
※原文刊載於2016年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多元化使用。正確認知功能 聰明用3C
- 2016 / 06 / 06 03:10 PM
多元化使用‧正確認知功能
聰明用3C
文/新楊梅診所督導臨床心理師車先蕙
妝髮‧攝影/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聰明使用3C的原則
其實只要把握幾個原則,通常可以避免前述家庭困境的產生。筆者介紹幾個實務上比較有效的原則與方法,讓大家參考。
原則一‧3C產品不能取代父母的陪伴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讓他們接觸3C產品,代替父母或其他成人的陪伴。嬰幼兒因為視力發展不全,使用3C產品將阻礙視力發展,形成後患。其次,從小養成習慣,之後就很難改變。建議孩子3歲之前避免接觸3C產品,以文字圖畫等刺激為主。3至5歲則每日以1小時為限,每次使用15至20分鐘,搭配手作活動與圖畫書籍等文字刺激,儘量以多元化的活動來安排孩子的生活。父母切忌讓3C產品當保母,給孩子看手機或電視,自己則在一旁聊天或滑手機。
原則二‧勿用3C產品做為教養酬賞物
當管教孩子時,請不要讓「使用3C產品」變成你的籌碼來控制小孩。根據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行為養成和學習都是受長期性的賞罰機制所塑造,如果父母經常使用3C產品來獎勵孩子,或是用剝奪使用3C產品的時間來處罰孩子,無形中反而會讓孩子養成依賴3C產品的習慣;如果孩子習慣透過3C產品來擺脫負面情緒,將使「3C產品」與「去除負面情緒」形成連結,後果就可能是讓孩子對3C產品成癮,沒它就不行。反之,如果可以彈性運用其他的賞罰技巧,如:讚美、出遊或購物搭配變化賞罰方法,必定可以讓孩子朝正向發展,變成懂事、自律的成熟個體。
原則三‧多元化使用3C產品
先前提到3C產品的類型頗多,如果能適當使用3C產品,可豐富親子互動時光,增添生活樂趣。例如:有些教學圖書工具搭配多媒體使用,可提升學習動機。數位攝影器材可以記錄家庭生活點滴,讓家人共享美好幸福的時刻。電腦繪圖軟體,讓孩子的想法和心情都化為圖像,呈現在家人眼前,用3D列印轉換成實體作品,孩子就會有成就感。電子化樂器,也能讓孩子成為小小音樂創作家!另外,也可以透過3C創造健康生活型態,譬如XBox等運動型產品,可讓孩子活動筋骨、鍛鍊體魄,又不需受限於場地和天氣。
這些3C產品不僅可以紓解壓力,還能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讓孩子的心情穩定,學習力增強,創意無限發揮。因此,3C產品的使用不要只是侷限於看電視、看影片、玩網路遊戲或社群網站。善用各類3C產品,不僅可以增加樂趣,還能開發孩子的潛能!
原則四‧正確認知3C產品的功能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並不了解真正3C產品的功能與效用,都是要靠家長引導,才能讓孩子對這些產品有正確的認知。3C產品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玩具。根據臨床經驗來看,大部分兒童與青少年都將3C產品視為玩具,並不理解它們所具備的工具功能。例如許多孩子多年使用電腦,但不會文書處理軟體或繪圖軟體的功能,有些甚至還不會打字,或是打字速度很慢。
※原文刊載於2016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正確認識不成癮 bobo聰明用3C
- 2016 / 06 / 01 05:19 PM
正確認識不成癮
bobo聰明用3C
文/洪郁鈞
諮詢採訪/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院長‧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學校臨床心理師暨長庚科技大學兼任教師劉子維‧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暨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謝如蘭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攝影
幼兒的視力發展
寶寶雖然一出生就擁有視覺能力,但視力的發展卻尚未成熟,新生兒的視力範圍大約只有眼前30公分的距離,且只對光線和強烈對比的黑白物體比較有感覺;3~6個月間,視覺系統逐漸發育,寶寶才漸漸可以看得更遠,並察覺自己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感,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院長表示,寶寶的視力必須到6歲時,才會達到成人的視力水準,在這之前,幼兒的視力發展會從遠視眼進展到正常屈光度(此過程稱為「正視化過程」),且對於對焦、立體感、手眼協調與色彩辨識等能力,也必須透過不斷的接受外界刺激而慢慢發展出來,因此,若早期發現幼兒的視力有異狀,6歲之前是治療或矯正的黃金期,須及時把握就醫時機。王孟祺院長也強調,雖然孩子的視力到6歲已經發展得與成人差不多,但若出現近視的狀況,18歲之前度數都容易受外界影響、有快速增加度數的風險。
手眼協調仰賴視覺能力的養成
3C電子產品的普及,讓幼兒從小就對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十分熟悉,也因為孩子對操作的熟練,許多家長開始擔心3C產品的藍光是否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負面影響,王孟祺院長指出,目前醫學實證上,針對短時間接觸藍光的危害尚未有定論,唯一證實的反而是長時間、不當距離與錯誤使用方式對幼兒眼睛所造成的傷害,對眼睛而言,無論是注視電視、手機或書籍,如果過度用眼、距離過近,都會對視力造成威脅,並對眼睛產生壓力;此外,因為視覺能力需要透過早期多樣化的外界刺激才能養成,例如:手眼協調,看到球想要去抓,孩子一開始可能看不到球的準確位置而抓不到,但透過一次次的練習,視覺能力逐漸進步,進而就能夠準確掌握球的位置,並正確觸碰到球。因此,數位生活對幼童造成的更大影響在於: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剝奪了其他可訓練手眼協調或視覺能力的時間或戶外活動的時間,導致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受到壓抑,且此類商品多半使眼睛必須近距離工作,長時間下來,對幼童眼睛的發育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戶外活動有助抑制近視發生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之前,儘可能不要讓孩子接觸螢幕媒體,3~7歲則建議每日0.5~1小時,在孩子的視力發育期間,長時間與近距離接觸螢幕媒體容易、誘發近視,且越早近視,度數加深越快,也更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而目前醫界公認近視的發生有兩個主要影響因素,一是近距離、長時間的用眼容易誘發近視;二是戶外活動的時間越頻繁,近視的機率就越小,因此,若孩子使用3C的時間越長,戶外活動的時間相對就越短,幼童近視的機會也就理所當然的無可避免。
※原文刊載於2016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概論篇
- 2016 / 04 / 08 10:40 AM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概論篇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張通銘
化妝髮型/林凱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攝影/劉泳男‧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金巧文&王品嬡‧蔡青媖&陳定佐‧陳莉莉&林子安&林子樂
參考資料/《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心理出版社‧《孩子的氣質你最懂》遠流出版
「氣質」的觀念來自於國外,原文為Temperament。在《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王珮玲,2014)中,追溯出「氣質」一詞最早出現在精神科醫師洪奇昌的碩士論文〈嬰幼兒的氣質評估〉(1978);而身為著作者的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也曾請教過另一位精神科醫師徐澄清,得知是徐澄清醫師和洪奇昌醫師在經過國外的Chess、Thomas與Carey等醫師同意後,所共同想出來,決定將英文的Temperament譯為氣質。之後數十年,大部分提到相關主題的研究或文章等,多以「氣質」呈現之。
氣質的定義
與一般稱讚他人「氣質很好」的意思完全不同,這裡的氣質指的是「與生俱來的、內外在的個別差異」,沒有好或不好、與智能毫無關係,卻對未來影響深遠。
天生的個人特質
王珮玲教授進一步表示,「氣質」天生如此,並具備相當程度生理基礎;她認為,最早從子宮內精子和卵子結合的剎那間,就已經塑造出這個人獨有的身心特質;若用更淺顯的語詞,有時候,還會以「性情」或「個性」來代稱氣質。
從小就可察覺
同父母所生的每個孩子,其氣質並不相同;然而,就算是同卵雙胞胎,長相、動作幾乎一模一樣,只要仔細觀察,仍可發覺不同性情的微小差異。
王珮玲教授舉例,每個新生兒的外表看起來差不多,但若碰到肚子餓、尿布濕等狀況時,呈現的反應就大不同:有的只是張著嘴、扭動身體,有的會大哭,有的則發出細細的聲音等等。她表示,這是孩子們天生下來的行為表現,就是屬於他們的「氣質」。
Tips環境可能影響氣質表現
早期研究顯示,若人體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將會傷害身體機能(如嬰幼兒生殖功能);而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淑麗及研究團隊透過長達13年的世代追蹤(430位第三孕期孕婦的尿液檢體,之後每隔三年訪視母子,採集尿液、讓孩子填寫量表),進行神經認知功能的評估;王珮玲教授則協助評估氣質的面向。後來發表結果,除了發現塑化劑會降低兒童智商外,也會導致孩童發生過敏症狀、攻擊等行為偏高、注意力降低,連帶影響到氣質的外在表現。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Part 2─來去鄉下過好年 我的親子地圖
文.圖/亮哲
年假到了,對於父母親來說是一年結束的總整理,整理廚房、客廳與四處累積的灰塵,以及一年來的心情。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另一個開始,像是對平常規律生活的特赦一般,開始大吃大喝,不停收紅包買玩具。
來去鄉下過好年.事前準備周全
對於生活在都市的大人來說,過年,總有一種又愛又怕的感覺。害怕塞車,害怕到處人山人海的百貨公司和電影院,但換句話說,過年到處摩肩接踵的景象就是代表著台灣人活力的表徵啊!今年,一如往常,我們仍然不辭辛勞地決定大費周章來去鄉下過幾晚,雖然是國內旅行,但一絲不苟的女主人早就將出國用的最大行李箱拿出來預備,而我只要做一件事,就是做好隨處不健身的心理準備。
以前的我一直覺得大費周章做行前準備是一件很蠢的事情,但那是以我一個人出遊為前提;如今一家四口兩大兩小要隨機旅行,不得不感謝事前思慮周密的太太,因為當孩子玩累了,吵著要喝奶、娃娃、香香被的時候,孩子的媽就會背上閃著金光,拿出她們要的東西,這個……我真的做不到。
出發的那一刻‧旅行地圖開展時
所謂的鄉下,其實也不是什麼鳥不生蛋,需要自升營火的地方,只是遠離了台北大都市來到高雄都會區。雖然這聽起來有點蠢,但那是大人對於旅行的狹隘定義,對於孩子來說,坐上了大眾交通工具的那一刻,就是旅行地圖開展的時候。小時候的我們,沒有高鐵,沒有捷運,用鞭炮與家鄉的巷弄來繪製自己的年味地圖;現在雖然交通發達,但對孩子來說,地圖是用事件在堆疊,而不是用距離來衡量,所以我遠離年味越來越少的台北,選擇用旗山做為兩個孩子的開春旅遊。
今年的旗山或許因為地震,似乎人潮變少了,但年味仍然飽滿。由於好友的娘家在此,所以每年都會有一群不請自來的台北俗來拜年,簡陋的鐵皮屋一拉開,就有美食的香味撲鼻:傳統粉腸、紅燒肉、超大盤的米粉炒等,這些不惜成本傾巢而出的招待,代表著鄉下人的熱情和傳統,也是我選擇來此的原因(好像是為了白吃白喝而來)。
開放的心胸和微笑‧是旅行最大收穫
過年,其實還是累的,但這樣的疲憊是以幸福為基酒,友情和親情調和其中,快樂和輕鬆在杯沿塗抹,口味濃郁醇厚。大喝一口,就可以帶著微笑入夢。帶著孩子感受不同於以往的環境可以讓他們開眼界,看著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對各式各樣的人抱持著開放的心胸,面帶微笑,是旅程最重要的收穫。成為大人之後,我們應該學習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看待第一時間是好奇而不是畏懼或猜疑,那樣獲得的純粹和開心才是最難忘懷的。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