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教養方程式防範意外 自我保護防災教育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攝影/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墜樓、火災、撞跌、遊戲中的意外傷害等,都是幼兒在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生活災害。父母親在養育過程中,如果稍加忽略,可能就會讓寶貝暴露在這些常見的災害中,導致生命與身心傷害,為人父母不可掉以輕心!


在生活中應如何防範這些意外災害,並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而父母親自己則需要特別留意孩子的活動,也要多學習防災方法,才能避免不幸意外降臨在自己孩子身上。




常見生活災害介紹

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充滿著不同的陷阱與挑戰,這些像空氣一樣無形的陷阱,常會導致難以預計的傷害,實在不可輕忽。譬如有些1、2歲幼兒喜歡用手指頭戳插座,容易遭受電擊。或是將手伸入電器用品內,都可能帶來很大的身體傷害。以下為幾種生活中常見的災害來源與防範技巧:


小:一、墜樓

現代家庭多半以高樓層集合住宅為主,不像過去的三合院、平房,透天厝,孩子生活在高處的危險就是墜樓。因此,居家空間裡窗戶、樓梯間的網狀防護相當重要。其次,大賣場、百貨公司也是經常發生兒童墜樓的場所,所以帶孩子逛賣場或百貨公司的時候,要禁止孩子在樓梯、電扶梯奔跑、嬉鬧。如果自家中有樓梯,要裝置護網護欄。家中有較高家具,應避免孩童攀爬,陽台與窗戶邊不能有任何讓孩子可以爬上去的物體,避免孩子玩樂時不慎墜落。前一陣子有個新聞報導,就是孩子爬上窗戶,然而因為社區限制裝置鐵窗,失去防護,結果孩子發生墜樓身亡的不幸事件。


二、火災

玩火,是3至10歲這個年紀的孩童最有興趣的遊戲之一。3至5歲幼童是以好奇為主,不知道「火」是什麼所以玩看看。隨手可得的打火機、火柴等,對他們來說都是某種玩具。至於6至10歲學齡兒童玩火的原因,除了好玩之外還可能來自於情緒困擾。在精神疾病診斷中有個「品行疾患」,其中的診斷症狀就是「故意縱火以意圖造成傷害」。通常這些兒童多有情緒困擾,或有嚴重的行為偏差。玩火導致的傷害非常大,輕則燒傷嗆傷,重則失去生命與家園!平時如發現孩童有玩火行為,應嚴加注意、導正觀念,避免再度發生。


火柴、打火機等發火源應放置在孩童不易取得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家長應避免讓孩童獨處,隨時注意其行為舉止。同時,家長可帶孩童多參加兒童防火宣導活動,藉由活動加強孩童之防火觀念及火災發生時之避難逃生觀念,以建立良好的防災意識。

 




三、撞跌

家庭內外的跌倒、撞傷也很常見,通常出現在玩遊樂設施時。家中浴室、客廳等地方,是滑倒撞傷常出現的場所。撞傷與跌傷大部分是來自孩童的奔跑,沒有注意到周圍的人事物而產生。家長應該做的防範是:注意潮濕區域的整理,讓它們保持乾燥;放置防滑止跌的墊子,在家具周圍尖銳處包覆軟墊。父母親也可以買防滑性高的鞋子讓孩子穿,減少滑倒與撞傷引起的頭部身體骨折或臉部撕裂傷。還有一種最常導致孩童因撞跌傷害死亡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像是搭乘娃娃車、父母騎機車發生意外、還有搭乘汽車沒有坐在兒童專用的安全座椅上,這些原因都是讓孩子命喪黃泉的主因,也是當家長掉以輕心時,死神離孩子最近的時刻!


四、遊戲傷害

兒童在遊戲玩樂中遭受物體刺傷是最常見的意外災害,像是菜刀、水果刀、剪刀等;在國外甚至有槍擊導致死亡的案例。其次就是兒童遊樂設施的安全性不佳造成遊戲傷害,以盪鞦韆、攀爬性遊樂設施、溜滑梯、翹翹板、搖搖馬等最為常見。林克勳(2003)的研究指出,0至14歲兒童意外事故發生原因最多的是交通事故,其次為跌落。這些孩童發生意外事故的危險因子,首要的是「照顧者是否在場?」第二個危險因子是「是否有防護措施?」也就是說:家長的陪伴和注意,最能夠防止孩童發生意外事故;而且在孩童的生活、學習環境裝設相關防護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遊戲傷害通常較容易忽略,也是很難防範的一種生活災害。雖說生命中充滿為未知的意外與陷阱,無法完全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但是照顧孩子時多一份心,多一些眼神的關注,總是可以避免掉許多無謂的傷害!


防災教育的方式

家長如何進行防災教育呢?我建議至少從以下三項著手。

1.實際接觸:孩子對於很多事情會好奇、想要探索,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實際接觸他們想知道的這些物品或現象,滿足好奇心與冒險精神。比方說孩子想要學大人使用打火機、火柴,想知道燒不同東西的結果會如何?家長其實可以在旁幫助孩子實際體驗,在大人的照顧下進行探索,相對就會安全許多。體驗後也要再度告知孩子不能自行使用火源的重要性,並將這些危險物品藏收於孩童無法得到之處,並記得上鎖。

2.影片觀看:透過觀看防災影片,教導孩子相關的意外災害知識,觀看的同時家長需要陪伴,給予解說。也可以用問答方式,增加觀賞後的趣味,並加強印象。

3.環境教育:在孩子接觸這些生活災害元凶的同時,介紹並說明可能導致的傷害。譬如玩盪鞦韆時,告知可能的傷害並示範保護自己的方法。攀爬遊樂設施前,先向孩子說明應注意的地方,給予提醒或警告。


結語

當然,還有許多生活災害可能發生於孩童,溺水、暴力等,限於篇幅我僅以上述幾項最重要的事故災害來與大家分享。不過,百密不能防止一漏,就算家長完全細心呵護,孩子難免還是會遭遇一些意外事故。因此,我認為除了照顧者關心與環境設施保護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防災意識,加強防災觀念,這樣才是最能保護孩子的方法!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慢活」地圖 台南的回憶與美麗

 

 

文.圖/亮哲

 

 

現代人快速及多采多姿的生活將時間切碎,不停玩手機。仔細思考,在還沒有這些外力介入的時候,我們單純地與家人、朋友相處,目標簡單明確,不用胡思亂想。但太多娛樂佔用了我們與人直接應對的機會,最後被瓜分掉的都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家庭像天秤‧經過調節才會平衡

長輩們在他們的年代辛勤工作換來我們的衣食無虞,沒有停止的前進和追求生活品質,直到有一天他們在鏡子中發現,自己臉上的紋路已經清晰可見,原本直挺挺的身子開始佝僂。一轉身,孩子、孫子都已圍繞身旁甚至跑向遠處,而他們想追也無力可追,只能選擇用緩慢的步調看著晚輩的背影,繼續走完剩下的路。

當然,如果我們有能力,應該要試著停下來看看他們,甚至牽起他們的手,用他們緩慢的腳步看看世界,感受時間的力量。有了孩子之後,成了家庭的中流砥柱,也漸漸地將原本父親肩上的責任交接給自己,這時我才發現,家庭並不是天生就長得溫馨和諧,而是要努力溝通建構的。家庭就像一個天秤,家人是法碼,怎麼調配彼此的輕重緩急,才能達到愉悅的平衡,是每個世代都相同的課題,不能逃避的責任。



泛黃的回憶與現實的美麗

70年前,有個女孩離開了台南的家鄉到台北打拼,那是一個涉世未深、人生的調色盤正往空中撒開的年紀。當然,70年前的台灣,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那時還正值戰爭剛結束的時期,每個有年紀的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了生存而努力,那是一個剛開始萌芽的台灣,而這位正值年華就離鄉背井的少女,就是我的奶奶。

說實在的,87歲的老人家經歷過了太多的大風大浪,我們很難再激起他們心中的波瀾,一直到女兒的出生,我才又看見她如孩子看見新鮮事物般的笑容,那是一道比陽光更溫暖、比彩虹更色彩豐富的光芒。因此,能夠在工作之餘帶給奶奶一次又一次的新鮮刺激,似乎變成了我的任務。而孩子與曾祖母之間的互動永遠超乎想像地和諧,因為她們都是沒有包袱的人,只需要盡情享受,活在當下。這一趟的台南之行,奶奶一直是帶著微笑前進,不時地聽她講起過去,兩小在身邊圍繞嬉戲,是她有別於以往的人生經歷。

 

最遠的年紀‧最近的距離

孩子,總是可以一舉手一投足就惹得老人家歡天喜地,行動緩慢的曾祖母在她們眼中可能像是一個電池快要耗盡的玩具,緩慢而有趣。在這麼德高望重的人面前,我們隨時都像衛兵一樣,在旁邊嚴陣以待準備接受指令,只有孩子們可以蠻不在乎地笑一笑就得到她的歡心,少根筋地往前大步跑去,又回頭衝刺向曾祖母的懷裡,如此無厘頭的行徑,看在奶奶的眼裡,應該是從來不曾有過的經歷。

還未到夏天的台南五月天,已經是炎熱的35度,孩子的興奮程度早就超過太陽,遠行總是讓她們興奮不已,坐上高鐵就像要去到世界的另一端一樣新奇好玩,即便在古城裡,孩子仍然發揮了她們高分貝的專長,肆無忌憚地在三級古蹟又叫又跳,形成了一個超級矛盾的對比。但玩累了,她們總能安靜下來聽曾祖母說故事,雖然我必須居中擔任台語國語翻譯官,但我也樂此不疲,超越了父母與爺爺奶奶的另外一個層級的關係,似乎更和諧、更老少咸宜。

 

孩子的身影‧大人的潤滑劑

說實在的,我也忘了上一次我們全家出遊是什麼時候?有時候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忘記或者忽略我們原本關心的事物,人越大,越容易不在乎或者是假裝不在乎很多事情。久而久之,我們原本所熟知創造回憶的方式就被塵封了,只好更努力用更複雜的方式尋找。或許是父母之間,或許是父子,或許是母子,或許是母女,人越成長有越多的包袱,也越難露出笑容。更可能是因為親人,總是秉持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處事,讓家人與家人之間漸行漸遠,這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有的一本經,卻是我曾經遇到過的問題。

但是自從孩子出生,潤滑了很多已經生鏽的情感關節,讓原本僵化的親子關係開始冰釋。孩子的天真和懵懂無知,總是神來一筆地讓大人突然茅塞頓開,發現很多事情只是一念之間,根本無需堅持。我們也常常在對孩子笑的時候獲得釋放,甚至是彼此對眼,很多的過去和誤解就此煙消雲散,一切重新開始。以上的陳述,是在說我的家庭,從小到大,我的家經歷過很多風霜,家人彼此之間都在學習每一個階段的應對進退,直到孩子的出現,我們全家人又進到了另一個新的階段。

 

亮哲爸比真心話

這樣的學習不會停止,就像生命的傳承,沈重,但卻美好。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 

熱愛大自然會遺傳 永遠長不大的野孩子

  

文.圖/亮哲


小時候,我住在都市的郊區─北投。住在這種地點的孩子有個特色,不完全屬於都市,也不太了解它的運作。所謂的都市,是必須坐公車一個半小時才到得了的東區舊SOGO腹地,對孩子來說,去到那兒與舟車勞頓劃上等號。

 

自在轉換生活模式‧懷抱野外夢想

住在這樣地區的孩子,也不算是一個真正的鄉下人,因為沒有泥土可以赤腳奔跑,沒看過硿窯、沒抓過蟋蟀,頂多是當時的大排溝還算乾淨,常常走在大排溝旁的人行道上,向下望著當時還沒有工業汙染也沒有福壽螺,清澈如小溪的水溝。簡單來說,小時候的我,兩面不是人,但也因為這樣,我並沒有養成一定要在都市或鄉下生活的習慣,我可以輕易地轉變我要的生活模式。因為老爸是潛水教練的關係,我選擇讓自己懷抱一個野外的夢想。

 

小學一年級時,過著通車上下課的生活。有一天,傾盆大雨,手中的小傘早已不足以抵擋。我索性將傘收起,3秒內全身濕透,再也沒有任何顧慮。我緩緩走過了家門,往大排溝的方向去,大雨雖然幾乎下到眼睛快要睜不開,我仍堅持感受那有點刺痛的清涼。既然已全濕,就不用害怕,反而可以盡情感受雨水打在身體各處的感覺,那是我學會逆向思考的第一課。也因為這樣的感受一直深深記在我的腦海和身體,所以希望能將這樣的經驗平行移植到孩子的身上去。

 

 

 

 

露營初體驗‧老天大雨考驗

我與孩子們的初次露營,早在兩個月前就訂下來了,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孩子也不時地會興奮倒數,但沒想到露營當天,老天竟毫不留情地下起大雨。眼看著烏雲一點都沒有要打開的意思,我的心情還挺緊張的。一方面是害怕到達大雪山的路程會因此中斷,一方面是擔心會將他們對於露營的印象打壞,以後說要露營,可能會難上加難,邊開車邊祈禱雨勢可以剛好停下。但天不從人願,循著彎曲的山路,提心吊膽到了露營區,雨勢變得更大更猛,時間已經是下午3點多,再不紮營就要來不及,但是現在紮營,全家今晚就得濕冷地過一天了。等著等著,孩子在車上睡著了;等著等著,天,轉晴了。

 

從露營學會共享‧發揮孩子本性

皇天不負苦心人,雨勢趨緩,雲層漸薄,風雲變色之際,陽光從一個最美的角度射了下來,全場歡呼。這時孩子悠悠轉醒,幸福的他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分別踩上拖鞋,跳下了車,在泥濘裡踏著,絲毫沒有畏懼。這個畫面我等了好久,都市的兩個孩子毫不猶豫和大自然玩在一起,雖然偶爾會抬起腳躲過大水坑,偶爾會小小顧慮一下自己的髒腳,但是沒3秒又發揮了野孩子的本性橫衝直撞去了。

 

在一個三十幾人的大團隊裡,孩子們一開始生疏陌生,不敢親近,默默觀察父母用什麼樣態度對待這群未曾謀面的人,這時也是身教的重要時刻。對於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抱持著某種好奇與熱情,是整個露營團隊中非常重要的事。一群萍水相逢的人共宿一、兩晚,無所不聊,或許會發現一些不在自己節奏中的人,但這也是給大人一個學習。反觀孩子,沙子似乎是他們共通的語言,一起沒有包袱地踩在沙上,就好像可以完全瞭解彼此,一起分享、玩樂、專注,也一起弄髒!

 

 

 

解除都市魔咒‧生活小轉彎

雲散了,雨停了,就是搭帳篷的時候,平常孩子在家只能玩著方圓不到1公尺的玩具帳,在裡面模擬著露營的畫面。現在,他們很興奮終於可以睡進真正的帳篷,一個可以讓他們真正躺平的帳篷,試著讓孩子一起參與搭帳篷的過程,雖然手忙腳亂,卻可以讓他們對於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負一點責任。搭帳篷的動作讓孩子學會從零開始,建構自己住所的認知,另外,在都市急促的節奏當下,父母也很容易中了著急的毒,所有事情都要幫孩子準備齊全。

 

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那是愛孩子,殊不知我們只是深怕孩子拖了時間:拖到自己看電視的時間、複習功課的時間、上床睡覺的時間。來到野外,將這些顧慮拋開,所有都市的魔咒暫時被解除,全家一整個晚上只需要注意3件事:吃、睡、保暖。回歸單純,對孩子來說是簡單的,反而是大人們常常沒有勇氣去面對改變,為了孩子,替自己的生活做一點小轉彎而已。

 

愛自然會遺傳‧好遠又好近

好天氣一直維持到了半夜,聊天的大人們自己也忘了時間,突然發現大女兒仍然在沙堆玩沙,這真是一個弔詭的畫面。晚上12點還在沙堆玩耍的4歲半小孩,在家裡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是在野外,突然覺得也沒有那麼嚴重。緩緩地安排大女兒去睡覺,不甘願睡的她,看見帳篷也心滿意足地鑽進去,小女兒和媽媽早就睡翻了,瞬間覺得自己挺幸福的。回想小時候與父母在山林、野外、溪邊、海水到處玩的畫面,總覺得好遠又好近。原來,愛自然,也是會遺傳的。

 

亮哲爸比真心話

從我小時候那場西北雨開始,就打通了我即將向外出走的任督二脈,從外景節目到帶著小孩一起當野孩子,這個夢想一直在腦子裡30年了,好遠,也好近。

 

 

 

原文刊載於2016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教養方程式 照顧關懷‧純粹心靈

從動物探索世界美好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遠古的蠻荒時代,動物是人類的天敵、食物和朋友;隨著現代化演進,動物變成人們的娛樂與夥伴。

 

在地球上,人類與動物共享資源,共存共榮。對幼童來說,動物更是豐富他們生活意趣的對象。接觸動物,讓孩童感到樂趣愜意,抑或產生恐懼焦慮,對他們學習生存技巧均有莫大助益!舉凡善良體貼、照顧關懷、愛與理解等天性,都能夠從人和動物相處的時光中流露出來,讓每個孩子能夠保有最初的純粹心靈,創造這個世界的無限美好。

 

帶孩子探索動物世界 動物園是孩子最喜愛的天堂!

孩子們接觸動物園裡的各種動物,都會非常開心,好奇地探索各種不同類別動物的長相、動作行為、生活習性等等,這些知識寓教於樂,豐富的知識馬上就拓展開來,比起在家中聽錄音帶、看電視的模擬想像學習好太多了!實際接觸動物時,也可以讓孩子認知動物保育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保護與善待動物的觀念與行為。

 

台灣現有動物園區大約有幾處:台北市立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高雄市立動物園、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及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這幾個都是比較大型,動物類別也多,還可以提供實際接觸機會的動物園區。海洋類動物則是以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主,不僅有多種海洋生物展出,還提供夜宿活動,光是在海生館逛,看魚兒優游的自在景象,就能讓人徹底抒壓,快樂無比!花蓮遠雄海洋世界、野柳海洋世界則是規模較小,但是有提供鯨豚表演的場館,是親子共遊的好地方!

 

當然還有一些是動物主題館,像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屬的鳳凰谷鳥園,就是一個認識鳥類的動物主題館;孩子們追逐餵養清境農場的羊咩咩,更是刺激有趣的冒險活動!其他還有私人經營,特色罕見動物的主題農場,如樹懶、草泥馬、貓頭鷹、梅花鹿、蛇類爬蟲類等,通常還搭配美食和手作活動,真是有吃又好玩!

 

生活中的學習與陪伴

許多動物與人類生存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對彼此產生依附情感。狗狗、貓咪、小兔子、小鳥、烏龜等溫和的小動物,可以跟寶貝們一起長大,成為生活中良好伴侶。養寵物這件事情幾乎是每個父母都會遇到,但是又很痛苦的抉擇。因為寶貝們看到小動物可愛,就想要擁有,通常就會要求父母飼養。可是寶貝們沒有能力照顧寵物,到後來是父母親又多了一個小小寶貝要養!
 

到底要不要答應孩子養寵物呢?

我建議要先做幾個評估:

1.時間與空間:因為動物是有「領域行為」的,所以養牠們就必須要考量這些動物的習性,是否適合我們現在居住的空間?譬如:都市地區空間小,小型犬、貓咪或是魚類、鳥類、兔子等比較不占空間,又不會干擾左鄰右舍的動物,會比較適合。當然,忙碌的父母也必須考慮餵食時間,如果沒有辦法配合,應該不要飼養。

2.過敏體質:因為過敏會導致生理機能降低,且會影響睡眠和情緒,所以有過敏體質的寶貝,不太適合接觸一些具有過敏源的動物,像是貓狗、鳥類、兔子等,可是養魚、烏龜相對就比較適合。因此,適當選擇寵物的類別,應該就不至於受限於是否過敏這個選項了。

其實,家中有養寵物對孩子的品德、社交技巧和生命教育都有很好的幫助。我有個好朋友喜歡爬蟲類動物,舉凡蜘蛛、蛇、蜥蜴、烏龜都是他豢養收藏的品種。結婚生子之後,妻子和孩子因為經常接觸這些一聞其名就令人毛骨悚然,雞皮疙瘩長起來的動物們,反而一點都不會害怕。他的兩位王子從4、5歲開始就經常要幫忙照顧寵物們,自小就養成負責任與關懷別人的習慣!在生活中,也將常把與寵物相處的觀察結果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創造許多話題,因此結交不少朋友和同好。

 

心靈抒壓與身體的療癒

有許多動物在醫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逐漸流行的「動物輔助治療」,就是讓病患親近動物來達到醫療效果的一種「非典型」治療方法。特別是對於精神疾病的人來說,接觸友善、純真的小動物,可以改善情緒,舒緩疼痛感、提高專注力。而在幼小兒童的社交技巧和感覺統合訓練上,動物治療更是居功厥偉!在台灣,目前寵物治療有收費的是馬術治療,費用大約每次1,000至2,500元左右,多半應用於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聽語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等領域。狗醫師則是到各醫院、特教班或是養護機構提供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不過,這些狗醫師和導盲犬一樣,都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提供輔助醫療服務。近年來,這些動物醫師幫助了許多患有腦性麻痺、智能障礙、肢體障礙和情緒問題的孩童,還有許多失智老人、重症病人、長期照護中心的居民、精神病患們,都蒙受了動物治療的好處。動物們的陪伴,讓病患變得更快樂,忘卻苦痛!與動物接觸可以得到心靈的撫慰,也能將病患從自身抽離出來,轉移到小動物身上,讓他們不會一直聚焦在病痛上,反而會發揮心中的愛。

 

結語

與動物相處能夠激發人類原始的愛的本能,在與動物相處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出照顧、關懷、耐性和信任的能力。孩子與動物的一來一往互動行為中,增進了他們對非語言訊息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可更能保有同理心,懂得去保護弱小的動物,或是人們。在孩子成長歷程裡,動物們啟發了藏在內心裏的「愛」的能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與溫暖!

 


 

※原文刊載於2016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奇妙探險冒險小宇宙 昆蟲知識家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
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人類與大自然的結合,是心靈最佳的歸屬。走入大地,接觸跟我們一樣生存在地球上的小生物,更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奇妙的探險!對小小的幼兒來說,微渺的世界就是宇宙,裡面蘊藏的生物體,就是他們冒險的小宇宙。

 

走進這個小宇宙,每個小小的探查,都會帶來小腦袋巨大的神經反應,在精密的大腦裡產生知識爆炸,迸出興奮刺激的火花,帶來情緒上無限的衝擊,充滿歡樂與驚喜。

 

接觸昆蟲小宇宙的妙處

昆蟲的世界相當可愛,而且在我們生活周遭就可以接觸到牠們。對幼兒們來說,與這些出現在周遭的昆蟲們互動,就是一個神奇刺激的冒險旅程。接觸昆蟲有許多好處:訓練細微觀察能力、培養對生物知識的興趣、生態保育觀念養成、還可以藉此走出戶外陶冶性情與紓壓。

 

訓練細微觀察能力 培養對生物知識的興趣

注意細節的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功能,它是注意力的其中一環。在臨床上,評估注意力缺陷症狀必須包含有聽覺和視覺注意力,其中視覺注意力的評估是要了解孩子注意細節的能力、視覺搜尋能力與視覺專注程度等。有些幼兒視覺上注意細節的能力相當好,他們觀察細膩入微,能夠看到許多細部的資訊。特別是小孩子有一種「全現心像」(Eidetic Image)的能力,他們看到圖片後可以維持視覺形象數分鐘,而且就像是照相一樣清晰。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過去大學修讀普通心理學,課本上有一個圖片是一隻貓爬到樹上,有個國小孩童僅僅注視30秒,居然能看出貓的尾巴上有14條紋路!

在接觸昆蟲世界的同時,孩子們都會運用到視覺注意力與記憶力,帶著他們來看蚊子的腳和斑紋,蒼蠅和螳螂的複眼,螞蟻的體型,蜜蜂的翅膀,毛毛蟲如何變成蝴蝶,專注在這些昆蟲具有的身體構造,觀察牠們的行為和生活型態,都是一種非常「天然」的大腦潛能開發訓練。在接觸昆蟲世界的同時,孩子們也可能逐漸發展出自己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或許可能成為將來學習與就業的標的呢!



 

生態保育觀念養成

多年前有個出生於納米比亞的法國女孩蒂皮‧德格蕾(Tippi Degré),她的父母親是野生動物攝影師,因此蒂皮出生後就與這些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在非洲生活10年之後回到法國,自己出書並成立網站,積極傳播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讓全世界的人更理解野生動物,並減少獵殺與不當買賣。為何蒂皮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主要原因就是她自小接觸野生動物,生活在牠們的環境中,也因此喜愛牠們進而保護這些美麗的動物。

宇宙渾然一體,人類必須尊重其他生物。了解或接觸昆蟲世界,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加認識宇宙運行的道理,體會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共存之道。從小就與昆蟲們共處,更加了解牠們,才能夠發揮同理心。如果從小就能認知到自己的行為對於周遭環境和生態的危害,就能從小凝聚生態保育的態度與情操,將來長大也比較能夠在行為上表現出維護生態、尊重宇宙生命的行動,注重環保,甚至投入生態保育工作行列,為地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走出戶外陶冶性情與紓壓

觀察小昆蟲是一種相當紓壓的生活樂趣。以我個人為例,工作閒暇之餘我喜歡到郊外走走,去走步道運動散心。散步途中每每觀察到草叢裡、樹上的昆蟲和小動物們,心中的煩悶就瞬間一掃而空!在情緒與壓力管理的技巧中,有一個技巧稱為「分心法」,就是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從思緒的煩擾與負面情緒轉移開來,投注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這種方法可以轉換心情,躲避煩惱與壓力的侵犯。走入戶外,可以觀察到的昆蟲種類更多,對孩子們來說知識的刺激量也更大。投入這些有趣的事情上,可以讓孩子感到開心,創造更多的快樂!

 

進入昆蟲小宇宙的引光

父母親們怎麼引領孩子接觸這個充滿生機,饒有趣味的小宇宙呢?除了幼稚園的課程之外,還有許多環保單位和學校也都有免費課程可以上,有些也只要一點點費用,就可以擁有專業而趣味的昆蟲探險經驗,有些還可以製作標本作品。此外,參觀相關展覽也是一項很好的親子活動。像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和台灣科學教育館,就有全年度展覽,並搭配昆蟲展示,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昆蟲活動的樣貌。

 

螢火蟲季節來臨時,全家可以去露營賞螢,探索「火金姑」的繁殖生長環境。有些生態農場會以蝴蝶、螢火蟲、鍬形蟲為主題,搭配住宿飲食,也是周休二日或連續假期帶孩子探索昆蟲世界的好選擇。

 

有些地區性活動值得介紹給大家。例如,台北市成功中學就具有赫赫有名的蝴蝶宮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也有營隊活動,教導孩子們認識各種美麗的蝴蝶品種。台中地區則有大肚山學會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季節性的演講或導覽活動,專門介紹大肚山的昆蟲生態。台灣昆蟲生態保育協會的網站,也有介紹全台北中南部地區的各種昆蟲生態資源和活動,網站上還有相關知識,並教導大家賞蝶的準備工作和交通資訊,真的相當方便!

 

結語

昆蟲世界真奇妙,進入這個世界的人們都能感覺到歡樂與充實,讓人身心舒暢,具有知性與美的價值,經常使人流連其中,忘懷生活的壓力和緊繃。帶著孩子走進昆蟲世界吧!進入這個奇妙的小宇宙,讓你們的親子互動更加豐富有趣,培養孩子觀察世界的能力,灌輸他們保育的觀念和方法,並且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