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徐若瑄,從巨星到母親  

勇敢面對挑戰 「因為鬥志有翅膀」

 

採訪撰文/湯佳珮

照片提供暨參考/徐若瑄《我的倒頭栽人生:從女孩14到女人40,鋼鐵V的勇敢筆記》時報出版

 

個性堅強樂觀,有鋼鐵V之稱的不老女神徐若瑄,出道工作26年,跨足音樂、戲劇、電影等多領域成為全方位藝人,不斷自我突破與進步,無論在影壇或樂壇都留下許多經典代表作,表現相當亮眼。前年結婚,去年生下兒子小V寶(Dalton),兒子目前剛滿1歲不久。懷孕後,她的生活面臨很大的轉變,安胎這個轉折,讓她學習用新的視野與生活節奏去因應挑戰與轉變,她認為人生就是這樣,當改變來臨時勇敢面對,接受挑戰才有新收穫。也許換個角度,翻轉的契機就等著你。

V寶報到,翻轉新視野

14歲開始,就為了讓家人擁有更好的生活而開始工作,徐若瑄的工作就像是瘋狂陀螺般全年無休模式,時間總是不夠用,還曾經因為發行專輯、跑宣傳與拍電影,連續7天沒時間睡覺,每個月坐飛機往返各國工作。這樣幾乎連續不間斷的快節奏生活,卻因為一個小生命的出現,而一切被翻轉。

談起艱辛的懷孕歷程,徐若瑄也說其實在驚喜得知懷孕的隔週,肚子就開始有明顯下墜感,不過因為當時沒經驗,不知道這樣不正常,後來三度出血、而且胎位較低,醫師下令她必須臥床安胎,從此開始了長達142天的臥床安胎生活。徐若瑄認為「這就是倒頭栽生活的起點」,不過倒頭栽只是事件,而並非心境,總是保持正向思考的她,認為生活中各種無法預料的事,都能使人愈挫愈勇。這段漫長的安胎生活,無論是每天都必須打針、或是長時間不能下床,基本生活起居的一舉一動都變成高難度挑戰,不過她當時並不以為苦,「一定要保護孩子」是唯一的目標,為了堅持下去,也做了子宮頸環紮術。她也認為如果沒有那一段時間的經歷與沉澱,也許無法體會現在全新看待生活的角度與態度。


安胎不忘苦中作樂,想像力量無限大

在新加坡安胎的過程中,每天都要捱數針。其實徐若瑄超級怕打針,雖然屁股已經瘀青到幾乎找不到可以下針的地方,不過鋼鐵V還是咬牙硬撐過來,「為了腹中的小寶貝,媽咪拼了命也要忍耐!」為母則強,令人動容。臥床142天的日子裡,個性樂觀正面的她,還會設計「當日主題風格」找樂子,有時候會換上漂亮的衣服讓自己有準備外出的感覺,例如有一次的主題是海灘風,她穿上夾腳拖鞋、戴上墨鏡,躺在床上請別人拍一張照片,再來修圖,把醫院安胎病房場景換成萬里晴空、艷陽高照的悠閒海邊,看照片來過過癮,為自己打氣。

躺久了什麼姿勢都覺得睡不好,她也開始發揮想像力,用朋友提前送小V寶的投射燈在天花板上投射出星星與月亮,營造出在星空下露營、曠野星空的奇幻氛圍,一邊和腹中的心肝寶貝說悄悄話,一邊逐漸入睡。有時候講到感傷處,寶寶也開始胎動,好像在安慰媽咪,並且幫媽咪加油打氣!

安胎的日子裡,她也感受到家人深深的關愛與溫暖,不僅娘家總動員輪班陪伴,婆婆也經常送來親燉的補品,貼心的老公更是每日必定來醫院報到陪伴她,全家人一起加入愛的接力賽,讓她好感動。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避免養出黏TT的孩子  化解寶貝分離焦慮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吳嘉瑜

模特兒/溫柔媽咪宜瑾、活潑弟弟新穎

梳化/萬紫雲

攝影/檸檬巷館

 

 

由於小寶寶出生後,對外在環境不熟悉,需要大人細心的呵護,因此,家長會經常陪伴他,甚至不時抱抱他。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孩子依舊喜歡整日黏在父母身旁,一離開就哭鬧不已,造成不少家長的困擾,開始擔心長大後是否會依賴成性?如何才能避免養出黏TT的寶寶,已成為現代父母最關心的議題。

 

有些孩子天生的個性就比較活潑,見到陌生人可以輕鬆的打招呼,也可以和同齡的伙伴玩得很開心;有些孩子則較為內向,第一次見到陌生人時,可能會緊緊黏在父母身上,或是乾脆躲起來,盡量讓他人看不到自己。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呢?其實這與父母如何照顧孩子,以及有無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具相當大的關聯,若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建立起良好的依附關係,並且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將來孩子長大便不會養成依賴的個性,能建立成熟的獨立人格。

 

與孩子建立良好依附關係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吳嘉瑜表示,寶寶出生後,除了吃、喝、睡覺等生理作息,亦會開始認識外在環境,大約6、7個月大至1歲半之間會開始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並且在熟悉的環境裡建立「安全堡壘」,孩子於此階段學習認識周遭人群,分辨主要的照顧者是哪些人?與他人有什麼不同?主要照顧者的照顧方式為何?與他人又有何不同?當孩子區辨出主要照顧者和照顧方式後,便會與主要照顧者產生依附關係,對熟悉的環境與人事物產生安全感,他會較願意且希望主要照顧者抱他、陪他玩、陪他吃飯、幫助他移動,例如:躺、坐、爬行、走路等。

 

不過,當孩子在發展依附關係時,身為父母的主要照顧者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包括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提供安全感,並且適當的訓練孩子獨立,才能讓孩子在將來成長的道路上,好好探索外面的環境,養成獨立的性格,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吳嘉瑜心理師指出,若父母沒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將來孩子在面對與父母分開的時刻,就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無法獨立自主的情況。

 

易導致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意指孩子離開家裡或離開依附對象時,所產生過度焦慮的情形,症狀包括哭鬧不休、緊張等。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的孩子大致上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受先天氣質所影響,有些孩子天生對各種人、事、物的反應強度較低,情緒起伏較不明顯,即使遇到與父母分離也不致於大哭大鬧;有些孩子則本身容易感到焦慮,只要父母一不在身邊就容易感到傷心難過,甚至哭天喊地,讓父母不得不伴隨其左右。第二種是受後天環境所影響,常見原因包括照顧者經常更換與作息不規律,寶寶出生後,因為不熟悉外在環境,相當需要固定的照顧者給予陪伴,並且建立規律的作息,才能夠穩定的成長,若外在環境不穩定,孩子無法預測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當面對與爸媽分離時,自然就容易產生焦慮,孩子可能認為自己被拋棄或時常煩惱父母是不是會離開自己。至於第三種,則是與孩子的認知發展有關,寶寶在2歲前,由於年紀還小,尚未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他們會認為只要是周遭的事物不在眼前就是代表消失,因此,只要父母離開他們的視線範圍,便認為「父母不見了」,並且開始到處尋找,當父母回來時,又會緊黏著不放,這類情形通常隨著孩子成長了解到有些事物會永遠存在而逐漸消失。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告別憂鬱 5大對策‧孕期壞情緒不再

 

/洪郁鈞

採訪諮詢/詠美身心診所院長暨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女性身心健康特別門診主治醫師蕭美君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孕期壞情緒可大可小,如果只是偶發,還不至於影響家庭和諧,但若是憂鬱症狀,則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讓產後的新生喜悅被重重憂慮掩蓋。

 

孕期壞情緒的可能原因

1.生理性原因從受孕的那一刻起,孕媽咪身體的荷爾蒙就會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在妊娠中後期(約2428周後)會最為明顯。

2.孕期症狀包含伴隨懷孕而來的孕吐、容易疲倦、便祕、水腫或其他不適症狀,此外,若對於身材的變形或體重控制不佳感到擔憂,也會加重孕期壞情緒出現的頻率。

3.心理因素高齡懷孕或努力好久才順利懷孕的孕媽咪,在整個孕期容易因為擔心胎兒的安危而充滿焦慮;或是意外懷孕影響工作、打亂計畫,也會讓孕媽咪對寶寶的來臨感到不安,甚至可能會因為沒自信成為一個母親而感到擔憂。

4.支持系統對女性而言,懷孕期間若能獲得來自另一半與家人強而有力的支持,會讓孕媽咪的情緒比較穩定,反之,若因為長輩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家人對生涯規劃有不同意見,或是另一半的事不關己態度等,都會容易讓孕媽咪因為必須單獨承受壓力而處於壞情緒中。

 

留心憂鬱症徵兆

以下憂鬱症9大症狀,若符合5項以上、每天經常出現、連續超過2週,且已影響生活功能者,就可能有輕度憂鬱的傾向,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診療。

1.持續一整天的憂鬱心情。

2.時常有自殺念頭。

3.睡眠過多或過少。

4.失去活動的快樂與樂趣。

5.心神不寧或急躁不安。

6.胃口食欲減退、體重減輕。

7.感到內疚、沒有自信或低自我價值感。

8.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衰退。

9.疲勞或精神不振。

 

孕前身心門診

憂鬱症一般須治療26個月,但臨床上,許多患者在療程結束後仍有復發機率,建議若想在孕前徹底治療,可於療程結束後,透過在家持續吃藥6個月(維持預防期),讓憂鬱症復發的機率更有效下降,也建議有憂鬱症病史的女性病患,在準備懷孕時,也能透過身心門診接受預防性的治療與觀察,避免孕期暨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孕期好情緒對策

1.接受日曬:日光照射對人體荷爾蒙有很大的影響,每日沐浴在陽光下至少15分鐘,有助血清素的提升,建議孕媽咪著長袖衣物或於塗擦防曬乳後,讓陽光直接灑在身上。

2.開始運動:除了一般熟悉的「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原則外,建議孕媽咪可以比一般人每周再多增加12次的頻率、多走些路或多接觸大自然。 

3.補充魚油:研究發現,高劑量的魚油不但有預防憂鬱症的效用,可能也能發揮治療的效果,因此門診中,高劑量的魚油已成為憂鬱症患者處方籤的其中一項建議,但蕭美君院長提醒,懷孕期間若非單純保養,而是為了達成預防憂鬱症的效果,則高單位的魚油服用劑量須對應不同的孕期狀況與妊娠階段投予,所以,建議孕媽咪在醫師的囑咐下服用,方能確保妊娠安全。

4.放鬆練習:蕭美君院長鼓勵孕媽咪透過每日的放鬆練習,讓放鬆成為習慣。

 

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隆起、吐氣時,肚子內縮,儘可能放慢速度,每回進行35次,懷孕後期,肚子的隆起與內縮可能不易察覺,慢慢吸氣與吐氣即可。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躺著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透過有意識地收緊自己的各部位肌肉(例如:收緊眉心、咬緊牙根、緊握雙拳、用力拱背、腳尖用力下壓等),再逐漸慢慢放鬆各部位肌肉的過程,進行時,可從大肌肉進行到小肌肉,或由上往下循序感受各部位肌肉的緊縮與放鬆,透過感受肌肉的逐步放鬆,讓心情也跟著逐漸放鬆,每日練習12回,建議持續練習到熟練為止,以利在任何需要的情況下可即時使用。

 

 

 

 

※原文刊載於2016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減輕分娩疼痛5方法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王樂明

模特兒/氣質媽咪嘉君

梳化/萬紫雲

攝影/2026兒童拍拍

 

 

孕媽咪好不容易熬過懷胎10個月,終於準備卸貨。不過,在迎接新生命來臨之前,卻得先經歷可怕的生產過程,部分孕媽咪因為受不了生產所帶來的疼痛感,甚至選擇剖腹產。究竟生產過程有多痛?哪些方法可以降低疼痛感呢?

 

生產過程大致上可分為三個產程,第一產程是子宮頸開始規則收縮到子宮頸完全打開,第二產程是子宮頸全開到寶寶出生,第三產程是寶寶出生到胎盤完全娩出的過程。其中,第一產程又可以分為潛伏期(Latent phase)與活躍期(Active phase),潛伏期是指子宮開始有不規律的收縮,子宮頸擴張狀況從0~3公分的時期;活躍期則是子宮頸擴張3公分至全開,子宮收縮速度逐漸加快的時期。大多數的孕媽咪在潛伏期與活躍期的交界處開始感到疼痛,直到子宮頸全開、準備要娩出胎兒,疼痛指數會升到最頂點。若將疼痛程度分成1~10級,第1級是輕微疼痛,第10級是非常疼痛,生產就屬於第10級,和因為罹患癌症而全身器官壞死時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然而,由於疼痛屬於主觀的感受,部分孕媽咪可能只感到一點點的疼痛,部分孕媽咪則感到相當痛苦,甚至出現歇斯底里、尖叫、要求剖腹產等情形。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王樂明表示,若生產時感到過度疼痛,不僅會造成孕媽咪本身與家屬過於焦慮,孕媽咪的身體還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或呼吸急促,導致噁心、嘔吐、昏厥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會不自覺的亂扭動身體,導致產程延長,使分娩更加不順利。

為了預防上述狀況發生,醫護人員通常會在產程開始時,先幫助孕媽咪放鬆心情,使用拉梅茲生產減痛法與生產球運動,達到舒壓、降低疼痛的效果。假使非藥物的減痛方式都沒有效果,醫師便會與孕媽咪和家屬討論是否要進行注射藥物,例如:施打無痛分娩、靜脈注射止痛藥等方式,以緩解疼痛,並且讓孕媽咪配合醫師指令用力收縮子宮,以順利娩出嬰兒。

 

非藥物性》調節呼吸、放鬆肌肉

非藥物性減痛法有拉梅茲生產減痛法與生產球運動,主要是利用調節呼吸、放鬆肌肉,達到舒壓與增加下墜感的方式來降低疼痛,並且加速生產過程。由於生產時的陣痛頻率與疼痛指數無法預測,加上這些方法亦需要長時間不斷練習,並且熟記口令與步驟,才能在生產時派上用場,因此,建議孕媽咪從懷孕中、後期就開始練習,每天練習量應逐步遞增,練習次數不限,但每次的練習時間不可過長,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此外,練習前除了要空腹2小時、排解小便之外,也得穿著寬鬆衣物,讓身心達到最舒適的狀態。至於場地選擇,應選擇堅固平坦的木板床或地面。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遠離尿失禁.孕期應注意的5大保養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楊振銘

攝影.妝髮/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漂亮媽咪石怡甄

 

 

國人女性平均在4060歲會出現尿失禁的問題,懷孕、生產是造成尿失禁的原因之一,懷孕期間常見輕微頻尿、漏尿現象,透過正確的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產後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孕期容易出現漏尿的原因

懷孕期間造成「漏尿」最重要的原因為,骨盆底肌肉鬆弛子宮體積增大的物理性壓迫性傷害,加上懷孕後期骨盆底愈來愈低,腹壓訊息的傳導無法到達尿道等因素,漏尿現象隨懷孕周數增加而愈來愈嚴重。雙和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楊振銘表示,一般懷孕12周,10個孕婦之中會有3個有漏尿症狀,隨著懷孕周數增加,比例也越來越高。生產後42天產褥期結束,持續有漏尿症狀的初產婦約7%,經產婦則提高到10%

 

尿失禁是什麼?

不自主、無意識的漏尿稱為尿失禁。尿失禁分為短暫性與持續性,持續性尿失禁再細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滿溢性與混合型4種。

1. 應力性:因咳嗽、打噴嚏、提重物等行為而造成腹壓突然增加,所產生的漏尿現象。隨年齡增加、肌肉鬆弛,又或是停經後、多次「生產肥胖、便祕、經常搬提重物等,經年累月所造成的骨盆底肌肉群鬆弛;括約肌閉鎖不全或尿道組織受傷等。

2. 急迫性:容易感到膀胱的飽漲感,還沒到廁所就開始有漏尿的狀況。膀胱肌肉收縮不穩定、膀胱炎、急性或慢性尿路感染或骨盆神經肌肉、損傷等所造成。

3. 滿溢性:膀胱充滿尿液不自主的流出。由於尿道阻塞或神經性、代謝性疾病造成膀胱收縮無力,夜間尿床除了急迫性尿失禁所造成,有時須考慮為滿溢性尿失禁。

4. 混合型:應力性尿失禁合併急迫性尿失禁。

 

用對力氣,學習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縮肛運動),改善孕期骨盆底肌肉群鬆弛的問題,加強骨盆底肌肉耐力與彈性,減少骨盆腔支撐力不足產生的傷害。楊振銘醫師表示,透過日常主動式的收縮訓練,為強化骨盆底肌肉群的根本之道,懷孕初期開始做訓練,對孕期及產後恢復都有相當大的助益。雖凱格爾運動耳熟能詳,楊振銘醫師表示,臨床上卻有40%的孕媽咪沒有做對正確收縮,縮肛運動常和提臀運動畫上等號,但施力點與訓練到的肌肉群並不相同,凱格爾運動完全不需用到臀部、腿部或是腹部的力量。



 

預防尿失禁從生活習慣做起

治療尿失禁的方法可從強化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之外,還有手術、藥物、體外磁波儀等治療,但懷孕期間為避免影響胎兒成長發育,治療方式以生活習慣的調整及行為療法為主。應從避免易造成骨盆底肌肉疲乏、鬆弛、無力等加重漏尿狀況的行為做起。

1.控制體重:懷孕期間體重增加較理想約1012公斤,如孕期暴飲暴食體重增加過多,會增加腹腔壓力。

2.預防便祕:若腹部必須經常用力解便,則會影響骨盆底肌力及支撐狀況。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避免高油脂、重調味的料理方式。

3.不憋尿:憋尿時骨盆底肌肉用力緊縮,長期下來骨盆底肌肉同樣會有疲乏鬆弛現象。以攝取足夠的水分為前提,不憋尿。

4.KNACK:造成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大笑等行為前,先做縮肛動作,可大大減少漏尿的現象。

5.減少咖啡因攝取:咖啡因刺激膀胱迫尿肌收縮,使膀胱變得敏感、不穩定而產生漏尿。減少咖啡因的攝取,以水、豆漿、果汁等不含咖啡因的飲料代替。

 

如無懷孕的婦女或是沒有尿失禁困擾的女性,平日也可透過容易操作的凱格爾運動,保養骨盆底肌肉群的強度與耐力,可預防隨年齡老化所造成的鬆弛問題;孕期有輕微漏尿的孕媽咪們也不要過於擔心,只要學習正確的凱格爾運動,產後能恢復的相當快速,不要輕忽日常的保養,才是預防尿失禁的上上策。

 

 

 

原文刊載於2016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