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安心應對不慌張 寶寶感冒發燒的居家照護

 
/洪郁鈞  
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寶寶感冒時,無法以口語表示不舒服,因此需仰賴家長的頻繁觀察與照護,除了適時就醫,居家照顧的細節如果都一一掌握,就能讓寶寶的身體更舒適,爸媽也能相對安心。

 

居家照護勤觀察

許多家長以為發燒時的溫度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陳永綺醫師表示,兩者間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尤其是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因為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全,很容易會有失溫或體溫過高的狀況,因此,尤其建議2個月以下的寶寶只要發燒,先就醫了解狀況,否則若體溫持續出現攝氏39度以上或低於36度以下,很可能是嚴重的感染症,若沒適當處置可能會危及生命。

一般而言,寶寶病情的嚴重程度,通常與免疫系統的強弱與病原體的毒性大小有關,發現寶寶有異狀,優先就醫請醫師確認病情是第一要務,但後續的居家觀察與照護,家長就必須多費心,陳永綺醫師解釋,大部分的發燒通常48小時左右即可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逐漸下降,例如:昨天高燒到攝氏39.5度,今天只燒到38.5度;或是服藥退燒後再次發燒的間隔延長(由4小時燒1次變為6小時燒1次),這些都是寶寶逐漸獲得康復的表現,之後只要遵循醫囑、持續觀察、按時吃藥與回診即可。
 

居家照護原則

飲食

除了持續餵母奶或配方奶之外,寶寶的食欲可能會因為不舒服而有所減少,此時可採取少量多餐,如果寶寶真的無法喝完平時的奶量,就避免強迫餵食,以免增加孩子的不舒;而已開始給予副食品的寶寶,則建議可以用流質食物(清湯或稀飯)來幫助維持每天需求的營養。如果持續高燒,必要時,與醫師確認後,可讓孩子適量攝取寶寶專用的電解質液,以避免脫水。

衣著

隨寶寶的體溫狀況增減衣物,如果正值發冷期、容易畏寒,就要適量增添衣物,如果是處於發熱期,要避免衣物、棉被太厚重,否則反而讓孩子散熱不易、更不舒服。衣物挑選須以棉質、寬鬆與吸汗材質為佳,如果寶寶手腳溫熱並開始出汗,可以稍微減少一件衣物,同時也提醒衣物若因為流汗而濕透,要立刻換掉以保持乾爽。




 

 

※原文刊載於2016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娩減痛‧拉梅茲呼吸法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產房副護理長楊詩蘋
妝髮/何羽霏
Tina
攝影/蘇俊億
錄影‧剪接/
煒喆視覺影像工作坊賴韋戎
演出/
孕媽咪謝妍亭 


孕媽咪面臨生產時,心中百感交集,期待中帶點恐懼,亞東紀念醫院產房副護理長楊詩蘋建議,孕媽咪可與另一半共同練習拉梅茲呼吸法,由配偶在產程擔任發號指令的角色,有效協助孕媽咪達到減痛的效果。

 

定義‧由來

拉梅茲呼吸法重點在於使孕媽咪可以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有一個專注的特定目標,腦中就會忘記疼痛細胞,甚至可以透過控制呼吸達到減痛的作用。臨床上發現理性的媽媽較能夠遵從指示,但多數媽咪歷經產程的陣痛後會「失控」,這時候另一半的角色非常重要,透過提供指令,讓孕媽咪可以聽從指示進行拉梅茲呼吸法,便可達到幫助減痛的目的。

楊詩蘋副護理長說明,拉梅茲呼吸法是法國產科醫師拉梅茲Lamaze遠渡蘇俄學習潘佛拉佛Pavlov反射的原理,等到學會以後再回國加以改良,蘇俄反射原理只是發覺大腦對於疼痛的認知可以經由學習來改變,因此後來拉梅茲回來運用在改善生產的不適上,利用呼吸技巧的訓練來轉移疼痛焦點。

 



功效好處

拉梅茲呼吸法好處在於夫妻對於生產有心理準備,減緩原本的不安與緊張,因為事前就要訓練,訓練過程夫妻都會有默契,不會認為生產是媽媽個人的事情,雙方會同心協力,訓練後也會覺得生產順利、不突兀;楊詩蘋副護理長以亞東醫院為例,產檢時有產科衛教師會告知相關資訊,每個月也都有開設媽媽教室,其中就有課程介紹拉梅茲,透過衛教多練習,也能夠更加熟悉,生產時就能夠降低手忙腳亂的機會。

 

學習時機種類

楊詩蘋副護理長建議,懷孕7個月28週)的孕媽咪,可以向專業人員開始學習拉梅茲生產法,內容包括神經肌肉控制、體操運動、呼吸技巧,首先是神經肌肉控制運動,主要是使身體肌肉可以放鬆,讓子宮可以無拘束的宮縮,比較不會浪費體力;其次體操運動是練習背部、腹部及骨盆肌肉的強韌性,讓孕媽咪到產程最後一刻,會懂得如何用力,才不會有撕裂傷;最後呼吸運動主要是讓產程可以利用呼吸技巧來轉移注意力焦點,降低子宮收縮所感受到的不適,讓孕媽咪覺得產程比較容易度過,由於醫院受限於空間和地點的關係,通常醫護人員多半僅會傳授呼吸技巧。
 

 

 




※原文刊載於2016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愈接近預產期,你應該做的6項準備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聖淵


隨著進入懷孕後期、甚至預產期前最後一個月,孕婦的心裡難免期待中帶著些許緊張;尤其是第一胎的準媽咪,感受更是強烈。雖然即將「卸貨」,但為了母體健康、胎兒能平安出生,仍建議和醫師、家人保持密切溝通,隨時做好準備較佳!

 

 

準備1:家人陪伴支持

懷孕後期,孕婦的行動比較不靈活,建議至少有一位家人陪同產檢,不但比較安全,也會讓孕婦安心。

蘇聖淵醫師更表示,若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務必請家中長輩或先生一起陪同產檢(尤其建議先生每次都來),醫師會告知未來可能面臨的生產突發狀況(例如生產時大出血),聆聽家屬想法、討論相關緊急處置並徵求同意等。

準備2:備妥個人資料

夫妻雙方的身分證、健保卡、《孕婦健康手冊》、生產計畫書(如果有擬訂的話)、錢包,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重要物件。當(緊急)就醫時,才能順利掛號,並且在簽署文件、檢查同意書時也可能需要;《孕婦健康手冊》詳細記載近10個月以來所有產檢資訊,方便醫護人員迅速查詢與參考。

至於生產計畫書,蘇聖淵醫師表示,每個孕婦、每家醫院狀況不同,建議孕婦若有需要,可主動詢問。

 



準備3:評估生產方式

一般而言,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孕婦採取自然生產方式;然而,若經產檢確認孕婦有剖腹產的適應症(如胎位不正、子癇前症、前置胎盤、曾做過子宮相關手術、前胎剖腹產等),才會將剖腹生產的方式納入考量;當然也有少數特例,例如看時辰生產。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醫師和孕婦,在產檢約3233週,就能討論並確定生產方式(因為胎位不正或前置胎盤的情況,一般是在32週左右才能確定)。

準備4:待產場所選擇

無論選擇診所或醫院,蘇聖淵醫師建議,最理想的狀況為「從產檢到生產都在同一個地方」,醫護人員才能完整掌握孕婦的狀況,給予最適當的協助;如果就近在診所產檢、但打算之後到醫院生產,仍建議提早到醫院產檢,千萬不要預產期前才到醫院報到。

不過,他表示,「若是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則建議儘早到醫學中心進行產檢、追蹤較佳」,醫學中心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並擁有相對充足且專業的醫護人員,能在緊急狀況給予及時的醫療照護,降低危及性命的風險。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別用糖果安撫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爸比林國強&媽咪林育萱&
bobo林巧妍&bobo林元甯



甜食的負面影響

許多爸比、媽咪或是家中長輩,只要寶寶哭鬧不休或撒嬌,就習慣性使用甜食來當做安撫寶寶的工具,像是糖果、餅乾、巧克力、軟糖、果凍、布丁、養樂多、果汁、汽水、奶茶等,這可能不知不覺養成寶寶愛吃甜食及愛喝飲料的習慣,巫漢盟醫師指出,這種習慣將對寶寶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吃不下正餐:在不對的時間讓寶寶吃甜食,只會讓寶寶有飽足感,無法吃下正常三餐或是喝奶,衛生福利部建議,選擇食物首要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應注重五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均衡吸收,但是若只吃零食而已,等於只吃下了加工精緻後的糖及食用色素等人工添加物,原本需要的脂肪、維生素等反而都沒有吃到,導致營養不均衡。
 

‧過動及情緒不穩定:寶寶和大人最大不一樣是骨骼、肌肉及腦部都處於發育狀態,醣類在人體代謝時,必須仰賴維生素幫忙,一旦體內維生素不夠又過度攝取糖分,就會使醣類代謝時不完全氧化,造成乳酸等其他代謝產物堆積在身體各部位,若堆積在寶寶腦部,便會使得寶寶有過動及情緒不穩的情況。研究也發現許多零食內含有咖啡因,過小的幼童攝取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興奮、容易產生焦慮等症狀。


 

‧注意力不集中:食用少量甜食會讓心情暫時愉悅,但蛋糕、飲料等高糖分食品皆屬於單糖類,進入體內很快就會被吸收,因此維持能量持續力低,當孩子多吃就會影響大腦的續航力,容易變得昏昏沉沉,影響專心度與學習力。

 

1歲以下寶寶為何不能吃蜂蜜?

蜂蜜營養價值高,但在釀造及運輸過程,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因為蜜蜂在採花粉過程,可能把已經被肉毒桿菌汙染過的花粉和花蜜帶回,加上肉毒桿菌孢子適應能力很強,攝氏100度的高溫下仍可存活,寶寶由於腸胃道發育不完全,腸道酸性與益生菌叢不足,無法抵抗肉毒桿菌孢子,餵食蜂蜜可能導致寶寶感染肉毒桿菌,肉毒桿菌釋放肉毒桿菌素時,嚴重時會抑制肌肉及腸胃道收縮,造成便祕、呼吸停止、全身癱軟,甚至是死亡的狀況,因此不建議1歲以下寶寶食用蜂蜜。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9大重點‧預防嬰幼兒摔傷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爸比林國強&媽咪林育萱&
bobo林巧妍&bobo林元甯

 

嬰幼兒在學會翻身、坐好、爬行、走路,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讓父母滿心期待,但稍不注意恐會釀成意外,該如何預防嬰幼兒摔傷,以及若真發生摔傷意外又該如何處置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將逐步解說。

 

 

1、遠離危險地方玩耍

不讓寶寶在任何有可能摔傷的地方玩耍,舉例來說,陽台或樓梯旁邊都應該避免,而家中的樓梯必須在樓梯口裝設護欄,並且記得要隨時上鎖,以免寶寶摔下樓。

 

 

2、注意窗戶及陽台高度

每年都有嬰幼兒從窗戶或陽台上跌落,導致死亡或嚴重摔傷的意外,因此窗戶和陽台高度,依照法規規定至少要有110公分以上,並且避免在窗戶旁邊擺設椅子、床墊或床板等可以踩踏上去的物品,以免寶寶可以輕易攀爬碰到窗戶邊緣,並建議加裝隱形鐵窗、兒童防護窗或增設安全開關,窗戶若安裝安全鎖,開口就只能打開10公分,讓寶寶無法攀爬出去。

 

3、不宜使用學步車(螃蟹車)

當寶寶學習走路時,時常有家長會讓寶寶坐上學步車,即為俗稱的「螃蟹車」,但由於學步車所增加的可移動性,遠超出寶寶擁有的能力,學步車有輪子使寶寶不易控制,若是靠近樓梯摔落,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受傷,甚至是死亡。

 

 

4、坐椅子繫上安全帶

寶寶可能會從任何有高度的地方摔下,因此讓寶寶坐上椅子時,務必繫上安全帶,並且要教育寶寶坐在椅子上時,不可以站起來,必須乖乖坐好。另外,許多家長會讓寶寶坐「幫寶椅」,使用時應該放置於地上,不該將椅子放於高處,抑或是另外一個成人使用的椅子上。

 

 

5、適時調整嬰兒床床欄高度

避免將寶寶單獨放在床上,以免翻身時從床上摔下,最好將寶寶放置於嬰兒床內,但必須依照寶寶年紀大小來調整床欄高度,若寶寶站起來,床欄高度已經不足身高的四分之三,就可能可以直接爬出來,因此家長必須適時調整床墊及床欄高度。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