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晚婚怎麼辦? 凍卵幫助保留生育力

 

/洪郁鈞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隨著生育年齡不斷延後,冷凍卵子成了現代女性的新選擇,現在即使晚婚,預存的年輕卵子仍可幫助女性,實現優生寶寶的夢想。

 

技術突破‧凍卵率提高

隨著晚婚的女性日漸增加,希望能因此保存生育能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為藝人的加持與近幾年冷凍技術的長足進步,卵子的冷凍保存就像為自己的生育能力買保險,讓未來即使女性晚婚,也能使用較年輕的卵子孕育下一代。早期必須冷凍卵子的族群多為未生育的罹癌婦女,為避免卵子品質受到影響,通常會在化療進行前,建議病患先進行凍卵,以保存健康的卵子,但隨著冷凍技術的突破,早年的慢速冷凍技術已被現行的玻璃化冷凍技術所取代,冷凍胚胎或卵子的存活率從以往的20%提升至今日的90%~100%,因而在臨床上,出現了更多的應用,其中為保留生育能力冷凍卵子或精子即為項目之一。

 

把握卵巢老化前

一般而言,女性在剛出生時,卵巢中至少含有100200萬顆左右的初級卵泡,到青春期時,大約會有一半以上的卵泡被消耗掉,剩下3050萬左右。從初經到停經,女性大致會經歷400次左右的生理週期,每一次的經期會消耗掉一些卵泡,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與作息也會讓卵泡的數量與卵巢功能大幅降低。建議冷凍卵子的年齡以3040歲區間的女性為優先,因為身分證上的年齡不足以代表卵巢老化的程度,有些女性由於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不注重,可能年紀才剛滿30歲,就已有卵巢早衰的徵象,因此除了把握一般建議的生育年齡(35歲之前)提早懷孕之外,若有冷凍卵子的需求,可提前至醫療院所接受完整的生育能力檢測,確保在卵巢老化前決定是否先進行凍卵的計畫。

 

引卵程序

引卵程序的第一步必須施打排卵針劑引卵,排卵針的打法有許多種,常見的引卵療程有長療程、短療程,以及拮抗劑療程。在一般的長療程中,於女性下一次月經來之前的710天,醫師會給予1個禮拜的調理針,待月經來的23天再施打排卵針,排卵針成分為FSH濾泡刺激素或LH黃體荷爾蒙,該成分能促進卵巢中的卵泡成熟;並需連續於肚皮上施打811天(每日固定時間),以促進卵泡從小變大,而後再施打破卵針,讓卵泡能在36小時之後成熟,以利在排卵前進行陰道取卵。取卵後,當天將原本只能存活1天的卵子立即冷凍,就能延長其存活時間至10年甚至更久。取卵手術完成後,有些患者肚子會稍有悶痛感,陰道也會有些微出血,但只要定時服藥,約12天出血就會停止,悶痛感也會消失,而下一次的月經則會提早報到,大約710天就會進入下一個生理期。

 

取卵的風險

陰道取卵並進行冷凍雖屬門診手術,半小時即可結束,但仍具醫療風險,不但進行前需透過醫師的術前診斷,手術執行時也必須由專業醫師操刀,才能確保程序安全,並減少可能的醫療風險。凍卵可能出現的風險包含:

 1.卵巢過度刺激

2.麻醉風險

3.取卵針感染

4.藥物過敏

 

延緩卵巢老化

想要保持卵巢健康不早衰,關鍵在於保持卵巢周遭的血液循環,建議女性不單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與作息習慣,規律運動、多曬太陽與維持適當體重(BMI1824之間),都有助卵巢功能的維持。冷凍卵子雖讓現代婦女得以保存生育能力,但進行前仍須謹慎選擇合格專業的醫療院所完整評估、把握取卵時機,才能讓凍卵計畫沒有遺憾。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把握3原則 輕鬆面對孕期忌口食物

 

/洪郁鈞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副院長毛士鵬醫師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為了寶寶好,什麼都要吃」與「為了寶寶好,什麼都要小心吃」的矛盾,讓準媽咪感到困擾,但只要明白孕期忌口的實際根據,其實不過量,媽咪也能放心愉快的用各種食材迎接寶寶出生。

 

懷孕初期無須刻意忌口

物種的演化存在著所謂的自然淘汰率,臨床上,發現懷孕後,不乏因胚胎不健康或著床、心跳不正常等因素所導致的自然流產,依據國外醫師曾對此觀察所做出的大膽假設,人類的自然淘汰率約有30%的可能機率,因此,若胚胎與母體先天就有造成不穩定的因素存在,那麼即便孕期小心翼翼的忌口,也可能抵不過自然流產率的發生。

 

一般之所以會認為孕期前3個月不穩定的原因,來自於自然淘汰率。孕期前3個月是胎兒發展各個器官的階段,此時,除了均衡飲食、多補充葉酸之外,唯一需要留意的是停用或避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的飲食與藥品,例如:菸酒、來路不明的藥品或已確定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的藥品,如:極大量的維生素A等,除此之外,就西醫的立場,任何健康的食物只要適量,並沒有需要因為懷孕初期的不確定性而有特別忌口的理由。



 

面對忌口食物的3項原則

1.淺嚐不過量

健康的飲食習慣包含多元攝取不同營養素來源的食物,因此,懷孕期間除了要均衡飲食之外,因為荷爾蒙變化的關係,孕媽咪腸胃蠕動變慢,採取少量多餐能減少孕期腸胃不適的困擾,而對任何新鮮與健康的食物,也建議要適量攝取,避免單一食物過量對身體可能造成的負擔。西醫認為,就算是傳統上認為需謹慎的孕期食物,如:薏仁或冰品,如果只是適量淺嚐幾口,對母胎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但卻可滿足媽咪的口腹之欲,保持心情愉快。

 

2.不吃不熟悉的食物

對於懷孕前就習慣吃辣的四川媽咪或習慣每日喝咖啡的歐洲媽咪,因為身體對原本飲食習慣的適應,孕期絕大多數除了控制攝取量之外,不會刻意戒除原本的習慣,而對國內的媽咪而言,無論是吃辣調味的料理或喝咖啡,適量雖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但如果懷孕前沒有習慣攝取,懷孕後就不需要刻意碰觸該類飲食,或建議把握淺嚐的原則,以避免身體不適應所產生的不適,例如:因為突然吃太辣而拉肚子,造成子宮收縮等。

 

3.擔心就不吃

因為文化的關係,孕媽咪經常在飲食中接收到關於孕期忌口的建議,一旦聽多相關的建議,就難免擔心若不忌口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醫學上認為健康的食物在適量的情況下都不會對母胎形成危害、無需特別忌口,但如果孕媽咪心裡有擔憂,那就不用勉強自己攝取,同樣的營養素建議可以從替代的食物來源攝取,不用擔心造成營養偏廢的問題。

 

孕期逐月增加適當體重

懷孕期間,建議媽咪的體重增加控制在812公斤之間,因為妊娠40周中,胎兒體重約3公斤,羊水11.5公斤,胎盤800900公克,且為了孕育胎兒,母體的血量會逐漸增加起碼1公斤左右,加上為哺乳而準備的乳汁存量約1公斤,以及為保護胎兒,腹部與臀部增加脂肪至少約1公斤,因此,孕媽咪可以隨著胎兒的成長,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逐月增加孕期所需的公斤數。同時,妊娠期間的特別生理狀況在於,母體因為必須孕育新生命,所以會優先將養分供給胎兒,如果孕媽咪身材纖細,懷孕期間每日的營養攝取量又不足,身體就會將原本儲存於母體內的營養素釋出以供應胎兒;因此為確保母胎健康,孕期增加適量體重(至少8公斤)才不至於讓媽媽有營養流失的風險。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媽咪必知!懷孕育兒相關福利與補助

 

整理/彭曉薇實習生曾仕穎
妝髮
攝影/Bingo Bunny 賓果邦尼攝影
演出/
漂亮孕媽咪黃佳文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及各縣市政府官方網站
(詳細補助內容請上官網查詢,內容以官網公布為主。)

 

為了鼓勵人們生育意願,提升台灣的生育率,減緩現今少子化現象,並減輕家庭養育子女經濟負擔,因此各縣市政府針對孕媽咪產前及產後都有提供生育獎勵金、生產給付及育兒津貼等,但各個福利及補助都有其時間限制,因此請務必記得申請,千萬別忽略自己的權利唷!

 

一、孕媽咪孕期福利

產檢假:產檢假5日,可彈性以「半日」或「小時」為請假單位,以符合實際產檢需求,為利其彈性運用,受僱者如選擇以「小時」為請假單位,亦無不可,若以小時計,「5日」之計算得以每日8小時乘以5,共計40小時計給之。受僱者擇定以「半日」或「小時」為請假單位後,不得變更。

安胎假:身體不適,已無法繼續上班,或是已影響到工作績效必須請假。不必離職,懷孕期間需安胎休養者,其治療或休養期間,併入住院傷病假(2年內合計不得超過1年。)計算。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30日部分,工資折半發給,其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未達工資半數者,由雇主補足之。

產假:雇主於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8星期;妊娠3個月以上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4星期;妊娠2個月以上未滿3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1星期;妊娠未滿2個月流產者,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5日。產假期間薪資之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產假8星期與產假4星期之產假,受僱工作在6個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間工資照給;未滿6個月者減半發給。產假應連續計算。

陪產假:受僱者於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5日。受僱者應於配偶分娩之當日及其前後合計15日期間內,擇其中5日請假,陪產假期間薪資照給。



 
 

二、各縣市生育獎勵金一覽表

請攜帶申請人之國民身分證及印章(或簽名)、新生兒母親之存摺影本。申請人無法親自辦理時,得委託他人攜帶申請人及受託人之國民身分證、印章及委託書辦理。申請人應於新生兒出生之次日起60日內在本市戶政事務所辦妥出生登記後,於出生之次日起1年內申辦,逾期視為放棄。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1.請領資格: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子女滿3歲前。依性別工作平等法之規定,辦理育嬰留職停薪。

2.給付標準:按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之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60%計算,按月發給。

3.給付期限:每一子女最長合計發給6個月。同時撫育子女2人以上之情形,以發給1人為限。父母同為被保險人者,應分別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得同時為之。

Tips不得重複原則,指同月份同一兒童不重複,並採擇優擇一方式請領。

 

 


※原文刊載於2016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茲卡病毒是否會侵襲台灣?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暨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李秉穎

 

在中南美洲快速蔓延的茲卡(Zika)病毒疫情,已飄洋過海到亞洲,因應越南出現茲卡病毒本土疫情,衛福部疾管署於48日宣布,提升越南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前往當地必須加強防護。目前亞洲還有泰國、馬爾地夫、菲律賓列為「警示」;而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寮國、孟加拉等國的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則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相信不少人會問:茲卡病毒會來台灣嗎?

20162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茲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疾病管制署隔天馬上成立指揮中心,並將之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許多人開始擔心,台灣是否也會出現茲卡病毒感染。事實上,茲卡病毒對台灣並無立即威脅。目前,只需要注意去疫區得到感染的可能性,但數年或數十年後或許可能出現本土疫情。
 

1947年‧非洲首度現蹤

茲卡病毒是一種RNA病毒,1947年首度在非洲烏干達的茲卡森林(Zika Forest)被發現,所以定名為茲卡病毒。它主要藉由斑蚊類蟲媒傳播,包括非洲地區的非洲斑蚊,與我們熟知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最近發現性行為與輸血偶爾也可導致傳染,而且病毒在生殖道的存活時間極長,對此,疾病管制署建議,自疫區歸來後28天內避免捐血,並需注意安全性行為。

除了茲卡病毒以外,最近有愈來愈多新的病毒攻擊人類,包括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冠狀病毒與禽流感病毒等。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學者認為,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本就保有一些不太會攻擊人類的病毒。隨著人類居住地區不斷擴大,人類跟野生動物之間的接觸日漸頻繁。所以原先的動物病毒有較多機會跑到人類身上致病,甚至像SARS一樣,從原先是蝙蝠的冠狀病毒,搖身一變,突變成人類冠狀病毒,造成全球大流行的威脅。所以可預期的是:新的病毒愈來愈多,這正是人類無止境擴展居住範圍的後果之一。
 

症狀‧等於輕微的登革熱

茲卡病毒感染的症狀十分類似名氣更大的登革熱,根據2007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Yap Islands)爆發疫情時的研究,其症狀最常見的是發燒與皮疹,其他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炎、結膜發紅、肌肉痛、頭痛、眼窩痛、水腫、嘔吐等。前述症狀與登革熱幾乎完全一樣,至於登革熱偶爾會引起的登革出血熱、休克症候群,則尚無類似報告。茲卡病毒感染也幾乎沒有死亡病例,因此,一般將之視為比較輕微的登革熱。因為臨床症狀太類似,所以無法從病患臨床表現分辨茲卡病毒感染與登革熱,其確診需要抗體或病毒核酸的檢驗證實。
 

注意‧小頭症與神經併發症

茲卡病毒感染原先侷限於區域性小規模流行,並沒有引起關注。2015年,茲卡病毒登陸南美洲以後,因為病例數大增,才發現這種被認為很良性的感染,竟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

根據巴西等地的資料顯示,孕婦感染茲卡病毒以後,會使胎兒出現小頭症。這可能是因為胎兒發育時期,腦部的發育對外界傷害極為敏感,再加上茲卡病毒具有攻擊神經細胞的能力,因而會使胎兒的腦部發育不全。小頭症兒童出生之後,將造成家庭長期負擔,也會導致社會問題,進而被高度重視。

此外,茲卡病毒也會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等神經併發症。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跟自體免疫反應有關的多發性神經炎,有時候會完全恢復,有時則會留下神經麻痺等後遺症。

 

 



※原文刊載於2016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母奶保存解凍溫熱須知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禾馨醫療護理部主任暨國際泌乳顧問張錦姝
妝髮
攝影/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只要是瓶餵的母奶媽媽們,就會面臨到母奶的保存、解凍及溫熱的問題,究竟母奶的保存條件為何?要餵寶寶時,又該如何解凍母奶及加熱呢?禾馨醫療護理部主任暨國際泌乳顧問張錦姝,將提供詳細的母乳保存方法,教導媽媽們正確的母奶相關知識。
 

認識母乳知識  母奶的保存條件

保存母奶有冷藏法及冷凍法兩種,一般新鮮母奶在室溫下不要超過34小時,尤其是早產兒所需要的奶水必須特別穩定,如果4小時內不會吃到就儘快放冰箱保存,但如果下一餐就會用到,即不需要放冰箱的冷藏或冷凍,因為加熱容易破壞母奶珍貴的活性抗體等營養物質,舉例來說,平時喝茶希望得到的兒茶素,就很容易因高溫而被破壞,所以為何這麼多人現在喝冷泡茶,就是希望營養成分不要被高溫所影響。

早產兒和足月新生兒在母奶的要求上並不相同,由於早產兒抵抗力差,因此在母奶保存上的要求較高,像是剛擠出來奶水在室溫下4小時,冷藏室則不要超過48小時,解凍過奶水則不要超過24小時,冷凍若是獨門冷凍庫可以放置6個月,一般冰箱的冷凍庫則是可以放3個月。

足月新生兒母乳保存的規範較無早產兒嚴格,夏天剛擠出來的奶水,因為天氣炎熱,週遭環境若氣溫高達攝氏25度以上,賞鮮期較短,但是在一般室溫可以放置約46小時,但若置於冷氣房當中,室溫大約攝氏1920度左右,能夠擺放10小時,放在有冰寶的保冷袋中則可以擺放一整天,所以只要外出沒有冰箱,就可以放冰寶內,但必須確定保冷袋中的溫度是維持在攝氏15度。
 

確保擠奶過程清潔

不要使母乳保存袋或母乳保存瓶有破損或汙染過,而蒐集奶水的過程乾淨與否非常重要,擠奶前應確實將手清洗乾淨,不要隨意碰觸其他東西,才能確保擠奶過程中母奶沒有受到汙染。有些媽媽會邊擠奶、邊使用手機來打發時間,但就可能沾染很多大自然的微生物及細菌,如果帶到乳汁內,會使母乳的含菌量較高,反而對寶寶健康有影響。
 

擠奶器皿確實消毒

擠奶器及盛裝的器皿可以使用蒸汽消毒鍋或是煮沸消毒法進行消毒,蒸汽消毒鍋應依照各廠牌的使用說明書來使用;煮沸消毒法則是當水還處於冷水時,就先把玻璃器皿放進鍋中煮沸20分鐘,奶嘴則是煮滾後再丟入23分鐘即可;平時職業婦女在公司一般會擠奶約2次,建議在帶去公司使用時,都是已經消毒過後的擠奶器,第一次使用後,清洗完畢可以用溫開水及熱開水燙過即可,再使用乾淨的夾鏈袋或保鮮盒,將擠奶器放進冰箱冷藏,可以減少細菌孳生的機會及避免有落塵汙染,等到第二次使用完畢以後,回家再做消毒的動作。
 

溫度不同奶水不混裝

冷藏奶水、新鮮奶水不能夠放在一起,因為溫度不同,會影響到乳品保存的穩定度,必須要等到溫度相同時,才能夠放在一起冷凍。舉例來說,職業婦女早上10點及下午2點上班時各擠一次,10點冰到冰箱的母乳已經變成攝氏4度,但2點剛擠好的母乳是攝氏38度,這時候就不能夠倒在一起冷凍,可以等到6點下班時,待這兩次擠的母乳都一樣變成攝氏4度,就可以冰在一起冷凍。張錦姝護理主任建議,媽媽們可以多準備一些集乳罐,就不用一次要擠滿集乳袋的分量。
 

挑選適當母乳儲存容器

玻璃器皿及市售集乳袋是最安全的母乳儲存工具。張錦姝護理主任說明,最好使用適宜冷凍、密封良好的母乳專用保鮮袋或玻璃製品儲奶瓶,千萬不要使用金屬製品,因為母乳中的活性因子會附著在金屬上,降低母乳的養分,另外也要切記母乳保鮮袋拆封後,不要將手指頭伸入袋內,或是向袋內吹氣,破壞母乳袋內的無菌狀態。裝好母乳後,應清楚在上面填寫好擠奶的日期,日後才能夠了解母奶可儲存的時間。






 

 

※原文刊載於2016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