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執行副院長謝燦堂
部分參考資料/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資訊網

 

大多數都知道「菸」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目前也有相關防治菸害的規定。然而,不只是直接的菸害,就連二手菸、三手菸也是,甚至會對孕婦、胎兒、嬰幼兒產生不小的影響!

 

全身都可能生病

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有菸癮或長期受到菸害(二手菸、三手菸)的女性,將比一般不吸菸、不接觸二手菸和三手菸者,更容易遭遇以下狀況:

*可能提早2年停經、進入更年期。

*更年期的「熱潮紅」症狀會更明顯,因此可能更不舒服。

*菸煙會漸進損傷血管細胞,使心血管硬化,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罹患率。

*影響卵巢功能、荷爾蒙(雌激素)的新陳代謝,不易受孕成功。

*荷爾蒙代謝受影響,將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促使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增加。

*呼吸系統首當其衝,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甚至肺癌。

*罹患子宮頸癌、外陰部癌症、乳癌等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吸菸對於整個口腔部位都會造成危害,輕者口臭、黃板牙,中度則齲齒、牙周病、掉牙,嚴重者可能導致口腔癌、舌癌。



影響子宮‧胎兒發展不良

胎兒所需的營養、氧氣,都是透過胎盤所獲得;因此,若胎盤狀態不佳,胎兒自然難以發育良好。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早期他曾到美國的大學跟著某位教授進行胎盤相關研究,他們以早已剝離母體的完整胎盤做實驗,發現重金屬(鎘、鉛等)會經由血液、最後沉積在胎盤組織中,因此推斷此重金屬會使胎盤功能受到損害,進而影響胎兒的發展。

另外,「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孕婦的胎兒狀況,差異相當顯著」,謝燦堂副院長以三個月的胎兒超音波影片為例,正常狀態下,胎兒有活力、健康,但吸菸者的胎兒卻沒什麼活力,更被檢查出體重過輕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主因在於「菸的尼古丁會促使母體心跳變快、子宮血管收縮,進而降低血流量;而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本來帶氧,也會因此而轉變為攜帶一氧化碳,等於嬰兒的營養和氧氣來源減少,自然發育較不佳、體重過輕、活動力下降」。

 

 



三手菸: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部分的人都了解菸害對人體的影響,多數家長也都會避免在寶寶面前抽菸,阻隔吸入二手菸的機會;然而,卻忽略抽菸後在環境中殘留的「三手菸」,反倒成為傷害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原文刊載於2016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嬰兒搖晃症候群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對於頸椎及腦部尚未發展完全的寶寶來說,一旦劇烈來回搖晃他們的身體,便容易造成腦部損傷、癱瘓、失明、抽搐等症候群,嚴重者乃至死亡,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絕不可大意。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1歲以下的寶寶通常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好發族群,起因常見於照顧者想逗寶寶玩,而出現拋接嬰兒的行為,但寶寶的腦部發育尚未成熟,在腦殼與腦部之間,約有1公分的脊髓液空隙,如果過於劇烈搖晃寶寶的頭部,容易導致空隙中的微血管破裂,造成出血,進而引發嘔吐、癲癇、神智不清等症狀。「寶寶的頸椎肌肉非常脆弱,只要稍微用力搖晃,脖子便無法支撐頭部,這將使頭部無法控制地大力晃動,且不管上下左右搖晃都會造成同樣嚴重的後果。」
 

發生機率及好發年齡

根據以往文獻指出,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當中,約有43%是因人為因素所引起,其中有高達85%發生在1歲以下(多集中在10個月大左右),甚至有剛出生不到17天的新生兒,代表只要照顧者多加注意,其實就可降低近半數的發生機率。劉明發醫師說明,這些罹患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小小患者,大約有19%~38%可能不治,剩下則有一半須長期復健,另一半則能夠完全康復;雖然國內發生機率只有十萬分之三十,可是一旦發生,順利存活並完全復原的機會只有三到四成,父母不可輕忽其帶來的後續效應。
 
 

如何觀察跡象

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可能會出現以下臨床症狀:倦怠、肌肉鬆垮、食欲不振、嘔吐、沒有笑容、不願與父母進行非語言交流、肢體僵硬、呼吸急促、抽筋、前囪門鼓起、頭部突然無法抬起、眼神沒辦法對焦、哭鬧等,有些甚至一週後才會開始出現慢性出血。若符合多項症狀時,爸爸媽媽就不能忽略其可能性,應儘速帶寶寶就醫,才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醫療處置

劉明發醫師表示,若寶寶的腦內只有輕微出血,血塊其實可經由體內自行吸收,之後再請醫師進行後續追蹤即可;但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就需請醫師利用手術方式將腦中的血塊取出。若合併抽筋及腦壓上升等情形,醫師就會藉由注射藥物的方式,幫助緩和寶寶的病情。




 

 

※原文刊載於2016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哭鬧常見10大原因‧給予合適安撫方法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濤
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一歲內寶寶,還不懂得以清晰的語言表達,因此如有身心需求或不適等狀況,大多會採用哭鬧等方式表示。如果父母能了解寶寶的狀況,並適時給予安撫,相信將能為寶寶帶來安心感,對於親子關係也有幫助。
 

先排除生病因素‧父母應主動探察訊息

一般來說,當寶寶哭鬧時,首先會檢視是否為生病所致(如發燒、腸胃症狀等);陳培濤醫師表示,寶寶生病不舒服的哭聲和平日的哭聲通常不太一樣,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能夠輕易察覺兩者差異。

一旦排除上述因素後,接下來,父母必須儘可能去釐清、了解哭鬧行為背後想傳達的「訊息」,如尿布濕、肚子餓、想抱抱等等;畢竟對寶寶來說,他們只是想藉由「哭鬧」尋求協助、解決問題,只要被滿足了,自然就能減少哭鬧的頻率。

 

 


狀況1:肚子餓

陳培濤醫師表示,寶寶因為肚子餓而哭鬧的機率很高;但事實上,在哭鬧前,寶寶早就已經透過某些微小或不尋常的動作,傳達出想吃東西的欲望,例如脖子或身體扭動、手指碰嘴巴、嘴巴微張甚至吐舌等。如果父母仍未察覺到這些跡象,等寶寶忍受飢餓太久、受不了,就會情緒爆炸而大哭。

【建議安撫法】父母平日須密切觀察寶寶喝奶或吃副食品前後的狀態,進而掌握其行為模式,慢慢地就能在適合時間滿足寶寶飲食需求。他提醒,應避免讓寶寶習慣在大哭後吃東西,長期下來,可能會讓他跳過前面的小動作、直接養成用哭泣來要東西吃的模式,這對於未來飲食習慣的養成毫無幫助。


狀況
2
:尿布濕

寶寶長時間穿著尿布,小屁屁處於潮濕悶熱的半密閉空間中,更別說還反覆接觸排泄物,這些刺激都會對寶寶嬌嫩、脆弱的肌膚造成不適,自然會引發哭鬧的情緒。

【建議安撫法】每個寶寶的忍受程度不同,更換時間頻率稍有差異。但原則上,建議家長隨時主動檢查,只要察覺尿布濕或寶寶不太舒服的樣子,就可以更換乾淨尿布;除了減輕不適,也有助於預防尿布疹的發生。




狀況
3
:需要陪伴

有的寶寶會哭、大叫,可能只是單純地想要或喜歡家人的陪伴。陳培濤醫師說明,只要有家人在身旁,聽聽聲音、嗅聞氣味等,都能讓寶寶產生安心的感覺。另外,有的寶寶自己玩到很無聊時,也可能哭鬧,只為了吸引家人的注意。

【建議安撫法】建議每天抽出時間,固定陪著寶寶玩耍、說說話;但提醒,別把這項責任只放在媽媽或爸爸身上,最好是父母輪流照顧,分擔壓力,寶寶也能同時和父母培養親密關係。

 




※原文刊載於2016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以減痛分娩緩解產痛

 

 

採訪撰文/RURU  
採訪諮詢/奇美醫學中心婦幼麻醉科主任褚錦承  
攝影/賓果邦尼攝影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準媽咪最開心的事。但面對生產,內心還是存在一抹恐懼,來自於待產過程所帶來的疼痛感,尤其是初次生產的準媽咪,越接近生產就越恐懼。目前各大醫院或診所幾乎都已提供「減痛分娩」的服務,然而,究竟什麼是無痛分娩?打了無痛分娩後是否會有後遺症?本章就要讓準媽咪有更深層的了解。


減痛分娩3優點

等待生產中的疼痛焦慮及壓力,會引起媽咪體內的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而減痛分娩具有以下優點:


適用於心肺功能不佳的媽咪

劇烈產痛使得體內的腎上腺素大量被釋出,讓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所以血壓也急劇上升,心臟需要強力收縮以克服血管阻力。加上心跳增快,身體對氧氣的需求等,心肺功能不健全的媽咪可能會無法克服這些生理變化。而腎上腺素也會讓子宮無法強力收縮,輕者影響產程,重者則是產後子宮無力,造成血崩,危及生命。疼痛也會使交感神經特別興奮,減少胃腸蠕動,容易造成嘔吐。


有利於胎兒

腎上腺素因疼痛而大量產出,減少子宮血流貫注,胎兒的血流供應也相對變少,若胎盤功能不佳,胎兒則會暴露於缺氧缺血的危機中。此外,陣痛焦慮可能會造成媽咪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問題,此時媽咪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增高,造成子宮血管收縮,進而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減少體力耗損

長時間的陣痛可能造成媽咪的體力透支,等到真正需要用力時,卻精疲力盡。若能在生產時給予適當的止痛,減少在產程中的痛苦,反而可以促進順利生產,並將不良生理反應降到最低。


減痛分娩可以緩解多少疼痛程度?

褚錦承醫師解釋,對大多數的待產媽咪而言,硬脊膜外腔麻醉能有良好的減痛效果,只是每個人對止痛要求的程度不一樣,故預期的效果的確會有些差異。生產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的等候,持續性的給予麻醉藥,便可持續止痛,但有時放置的小導管會因媽咪疼痛扭曲而移位,導致止痛效果不彰,或必須要重新放置。

有時產程進展太快或寶寶胎位不正,原有麻醉藥的濃度及速度不能滿足較強烈的產痛,也可能需要再加強藥劑才能真正達到效果。一旦施打麻醉藥,通常1小時後便可完全恢復身體狀況。



 

 

※原文刊載於2016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剖腹產後可以自然產嗎?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主治醫師薛雅蓮

攝影/賓果邦尼攝影


自然生產對媽媽和寶寶的好處多多,現代的觀念也提倡儘量自然生產,但有些媽媽因為胎位不正或其他因素必須接受剖腹產,使得下次生產時陷入了該剖腹產還是自然產的兩難。

 

剖腹後的自然生產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局曾做過大型的回溯性報告,在1999-2002年蒐集3萬個前胎剖腹產的媽媽中,有一半是後胎嘗試自然產,另一半則是後胎剖腹產。資料顯示,前者的子宮破裂機率較高,胎兒的腦部病變也較多。


子宮破裂

前胎剖腹產後自然產最危險、令產科醫師聞之色變的就是「子宮破裂」,機率大約小於1%。雖然機率很低,但是一發生就會有致命的危險。薛雅蓮醫師說明,所有傷口在癒合時會有疤痕組織,相較於周遭肌肉,會較無彈性。而通常子宮破裂都是在分娩時,因子宮劇烈收縮,沿著先前剖腹產的疤痕裂開。

有時生產過程中會施打無痛分娩,若媽媽出現非常劇烈且持續的疼痛,已超越無痛分娩的藥效時,就可能是發生子宮破裂。同時,胎兒心跳變弱、媽媽也會因出血而感到腹部脹痛、心悸、冒冷汗或造成肩胛的反射痛。若出血量太大,會導致媽媽休克,須儘快開刀將寶寶取出,並縫合子宮。由於子宮是個大量充血的器官,若是發生子宮破裂,胎兒也可能因為劇烈的子宮收縮,經由破裂的傷口從子宮腔掉入媽媽的腹腔內。
 

哪些情況不適合自然產?

若沒有經歷過自然產,媽媽的產道就如同未生產過的女性,較容易發生產程遲滯等緊急狀況。雖然每個媽媽的骨盆腔開口都不一樣,但薛雅蓮醫師依然建議媽媽要注意胎兒的體重,儘量小於3,500公克以內。如果媽媽曾經動過直向開口的剖腹產手術,因為傷口的張力容易被撐開而破裂,再嘗試自然產之前,最好到先前生產的醫療院所確認切口走向與處理狀況。曾經動過子宮手術,且傷口位於子宮頂端的媽媽也因為癒合較差,子宮容易破裂,較不適合自然產。



 


家人支持與了解產兆

薛雅蓮醫師認為,家人必須給予媽媽支持與肯定,但要對生產有充分的了解,也建議媽媽避免過度養胎,使胎兒過大。產前須了解產兆,如規則宮縮(10分鐘23次,有規律且間隔會越來越短、強度漸增)、落紅與破水,若是持續強烈的疼痛就可能就是子宮破裂。手術過後的子宮壁會變薄,測量此處的厚度,若大於0.2公分,破裂的機率會降低一些。

也有大型研究建議,兩胎生產最好間隔18個月以上,剖腹產的子宮肌肉層也需要時間生長。若兩胎生產間隔18個月以上,子宮破裂的風險會降低很多,反之,風險則會增加三倍。薛雅連醫師也提醒後胎想嘗試自然產的媽咪,必須挑選設備完善,且能緊急應變的場所生產,以便隨時開刀剖腹。



 

 

※原文刊載於2016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