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

給一點點配方奶無傷大雅

前幾天一則與母乳相關的新聞吸引了我,兩位重量級的媽媽,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與立法委員林淑芬,開記者會抨擊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對新手媽媽非常不友善,24小時母嬰同室,又不提供奶瓶奶嘴,搞到媽媽差點產後憂鬱。

以醫生的角度而言,24小時母嬰同室,非常正確。所有母嬰親善醫院的政策制定,全世界都是一致的,旨在希望藉由法令的規範,讓商業行為無法滲透到媽媽的第一個資訊來源,也就是醫院。

各位要想想看,奶粉廠商有利潤,有預算打廣告,在過去沒有規範的年代,他們可以上電視,貼海報,派推銷員站在醫院門口,而且這些都是「正當的商業行為」,民眾在耳濡目染之下,漸漸就會相信他們的說詞。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在奶粉商大力推廣之下,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被洗腦,認為嬰兒奶粉是比母乳更好的選擇,不信?去問問家裡的奶奶,很多長輩到現在都還相信這一套。

而衛生單位呢?如果沒有法源可循,他們只有媽媽手冊,寶寶手冊可以宣導母乳的好處,與母嬰同室的好處,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媽媽放棄母乳,改餵配方奶。不信?各位媽媽捫心自問,誰生完小孩還有心情翻閱寶寶手冊尋找資訊。

於是乎,為了對抗萬惡的資本主義,母嬰親善政策自1991年開始,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發起全球運動,目的是藉由十個措施的執行,創造一個以「母乳哺育」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期望能給予每個寶寶最好的開始。既然敵人是如此強大,所以政策措施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不准廣告,不准有奶瓶,不准有奶粉試用品,甚至不准有奶嘴!如此一來,奶粉廠商只能在醫院門外等待,等媽媽接受完畢「母乳最好」的教育之後,再來推銷產品。

然而,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政策再怎麼完善,也無法符合每一位媽媽的需求。過去認為奶嘴會妨礙親餵母乳,但已經有研究顯示,奶嘴似乎不會造成乳頭混淆的問題。另外高齡產婦的比例越來越多,奶水的分泌也越來越慢,也讓早期哺乳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現在許多新手媽媽所碰到的狀況是:寶寶出生之後,乳房一滴奶水也沒有,嬰兒左邊吸,右邊吸,總是空空如也,最後餓得大哭大鬧。這下慘了,媽媽下面在痛,上面也在痛;想休息,嬰兒在旁邊哭;想餵奶瓶,就被護士關切。反正不是不夠積極,就是姿勢不正確,再不然就是缺少某種發奶聖品,快快努力喝下去,那些油膩的湯汁喝到都快吐了。好像千錯萬錯,都是媽媽的錯,媽媽不夠努力。這樣的心情起伏,正如上述兩位資深媽媽所述,不得憂鬱症也難!

最新一期的Pediatrics兒科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拯救了天底下發奶太慢的媽媽,也終於合理化了我自己對母乳哺育的認知。這篇文章開宗明義,闡述他們的研究結果:在母奶分泌還不足的時期,給予少量的配方奶,不但不會影響母乳哺育,還可以增進長期的母乳哺育成功率!
當我太太生第一胎的時候,乳汁分泌的非常緩慢,然而為了堅持母乳哺育,兒子體重已經掉了12%,我們還在硬撐,不肯餵配方奶。當時老婆鎮日以淚洗面,而我也焦慮的無所適從,就在寶寶第七天大的時候,我實在撐不下去了,用滴管給了我們家寶寶一點配方奶,他幾乎以秒殺的方式把那一管奶嗑掉。接下來我們就用這種方式,一點一滴的把母奶量提高,最後成功地親餵母乳到八個月。第二胎我們也如法炮製,並且成功的親餵母乳到一歲多,兩個孩子都有搭配配方奶,但都仍以母乳為主。

這篇文章得到的結論比我們家的經驗更好。他們選擇了四十位出生三十六小時後,體重仍比出生少5%的足月健康嬰兒(我認為這太苛刻了,體重應該可以允許再掉多一點),一組在兩次親餵母乳之間,用滴管給予少量的配方奶,約十毫升左右,另一組則維持純親餵哺乳。當然,這些媽媽最終,都還是以純母乳哺育為目標。

三個月過後,那些出生第一周沒有喝配方奶的寶寶們,雖然有68%仍在喝母奶,但只有42%的媽媽是純母奶哺乳,其他都是混合餵。反之曾經受到一點點配方奶幫助度過難關的寶寶們,有95%仍在喝母奶,而且79%是純母乳哺育。

這個研究雖然有很多值得探討的空間,但不可諱言的,它提供了我們一個重新思考的方向。在美國,雖然74%的媽媽都在寶寶出生後拼命哺餵母乳,然而到了寶寶三個月大時,卻只剩30%還在餵,到了一歲,這個數字甚至掉到21%。如果哺乳像是馬拉松比賽,我們是要在起跑的時候,就讓媽媽氣力放盡,還是持盈保泰,細水長流,讓寶寶到了三個月,甚至一歲的時候,還有新鮮的母乳可以喝呢?或許這些媽媽到了寶寶三個月大時,還保留哺乳的熱情,並不是因為那區區十毫升的配方奶所能帶來的;反而是當時心情的放鬆,充足的休息,壓力的釋放,讓他對於遲來的母乳更有信心與珍惜,更願意讓寶寶繼續擁有這得來不易的禮物。

我認為在台灣,母嬰親善醫院的規範還是要繼續。根據2008年的統計,台灣還有一百五十一個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八十九個品牌的較大嬰兒奶粉獲得行政院衛生署許可上市,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對抗商業訊息的這場戰役仍在進行,仍然需要法規來保護母嬰不受外界的攪擾,專心哺乳與育兒。

但因著自己家人的經驗,讓我重新省思這些「死板」的規範,和如何「活用」我所了解的資訊,給新手媽媽們最好的建議,這才是醫學最生動,最迷人之處。

 

References:

Effect of Early Limited Formula on Duration and Exclusivity of Breastfeeding in At-Risk Infants: An RCT. Pediatrics. Published online May 13, 2013.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