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體
1. 是一種RNA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德國麻疹病毒同屬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us)
2.在多種不同組織中培養都可產生特別的細胞融合現象(syncytial cytopathology),侵入呼吸道後會引起氣管上皮細胞壞死、黏液分泌、發炎細胞浸潤、黏膜下層水腫。
流行病學
1.呼吸融合病毒是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在流行季節,小於1歲因細支管炎或肺炎而住院的病患,RSV均須列入考慮。在感染人類的病毒中,是唯一在新生兒時期即有高發生率的病毒,在小小孩的呼吸道疾病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全世界都有且每年發生,北半球流行期為每年1~3月,但遲至6月或提早至12月也有可能。
2. 高危險群包括
.早產病史
.支氣管肺葉發育不全
.先天性心臟病
.免疫不全者
.住在養育院、醫院等公共團體
.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3.兒童二歲前幾乎都會得到感染,之後在每次流行期再感染機會大約10~20%,年紀愈大感染機率愈低,嚴重度也愈低。在高曝露率的場所如托嬰中心,這些比率都會提高(首次感染100%,再次感染60~80%)。老年人冬季住院,10%是由RSV引起的,且造成約10%的死亡率,跟流行性感冒病毒差不多。
4.潛伏期4~6天,疾病表現期7~10天,病毒排放時間5~12天,甚至有長達三星期或更久,急性症狀之前2~4天最具感染力。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沬感染或經手接觸感染。
呼吸融合細胞病毒(RSV)是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細小支氣管炎與肺炎最主要病毒,和麻疹、腮腺炎皆屬於副黏液病毒,但歸在易侵犯肺部病毒的一支。此病毒於1956年在黑猩猩發現,同時又在發現者布勞特醫師(Dr﹒Blount)身上感染,1961年發現它在嬰幼兒冬天的細小支氣炎與肺炎佔有率高達57%。
目前已知此病毒為90-13Onm的中型單鍵RNA病毒,分為A、B二型,A型似乎比較重要而常見。外層包覆一層脂醣蛋白F 和G ,蛋白G 可附著在宿主細胞上,而蛋白F 可穿透細胞形成融合細胞,對溫度敏感,超過37°C即不能存活,易被酸破壞,也不耐冷凍與融冰環境,只適合存活於人體細胞而不易在蛋胚胎生長,此點與流行性感冒病毒不一樣。
一歲前約有2/3嬰兒已受感染,到了二歲可達100%感染。歐美國家每年冬天從川月流行至隔年3周的5個月,在台灣則約往後移1-2個月。如果早產或有慢性肺疾(BPD)時,第一年因感染RSV再住院率高達40%。每年在美國有300萬個兒童感染,9萬人住院(約為感染者的3%),4,500位嬰兒因此病毒的肺疾死亡。母體保護抗體約在2個月後即很少了,所以約在嬰兒的2-7個月大最易感染RSV的細小支氣管炎或肺炎。傳染途徑可經由飛沫傳染或早的接觸感染,可知育嬰中心或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最易感染。
一般此病毒易造成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壞死或腫脹,分泌黏綢的痰,造成呼吸有痰聲或氣道阻塞,或甚至呼吸困難、喘鳴。哈佛大學的小兒感染科主任麥克因托許醫師(Dr﹒Mclntosh)甚至提出RSV造成一歲以下的細小支氣管炎,可能是日後1-5歲幼兒氣喘致因的來源,理由有(1)在嬰兒的細小支氣管上可看到病毒與免疫球蛋白的破壞與沈積。(2)打了RSV抗原,再感染RSV的細小支氣管炎反應較厲害。(3)1七成幼兒氣喘病兒常可追溯到1歲以前和現在有相同RSV感染。(4)在RSV細小支氣管炎的嬰兒分泌物上可發現RSV引發的過敏球蛋白IgE抗體。
臨床上可看到一歲以下嬰幼兒每年11月以後開始有流鼻水、鼻塞、咽喉炎,繼之咳嗽與低度發燒,有些嬰兒開始有痰聲或氣管囉音,如果更厲害者就會有喘鳴與呼吸困難。x光上的表現約有10%。正常,50%充氣過度,50-80%氣管顯影加厚成問質性肺炎現象等。一般如果1-4個月大嬰兒又合併結膜炎則應注意可能是披衣菌造成的間質性肺炎,此時即須用紅黴素治療。如果合併白血球下降、腸阻塞、肺炎、肺積水,則應想到細菌感染,應便用抗生素治療。RSV細小支氣管炎住院嬰兒死亡率約為2-5%。造成一歲以後的再復發喘鳴或氣喘的約有33-50%。
治療上以氧氣治療與溼氣治療(即氧氣帳)最主要,另外點滴與胃管餵食也很重要,用以改善嬰兒營養併防止嘔吐。至於嚴重病例,要注意監視血氧濃度,以及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Ribavirin),至於類固醇與抗生素皆沒有可靠療效以資証明。一般嬰兒可讓身體的頭部提高10-30傾斜度,以防嬰兒猝死症。
預防上,可以鼓勵餵食母奶以降低一歲以前的RSV感染,以及一歲以後的氣喘發生比率,這在氣喘與母奶相關性研究中也得到相同結論。另外儘量在1-5個月大,每月打一劑免疫球蛋白IVIG(Respi Gam)來降低呼吸道與中耳感染,但因使用不便且不是單株抗體,效果較差。目前有一種IMIG(Synagis),則因是單株抗體比(Respi Gam)強50-100倍可降低RSV 55%住院率,故效果好,且只要肌肉注射使用方便,但對RSV最易造成的嬰兒中耳炎則較差。目前五劑打完約須美金4,500元,但卻可省掉住院費用的70,000元美金應還划算。至於疫苗的開發,目前仍有很大的副作用問題仍待克服。
什麼是細支氣管炎
當寶寶發生咳嗽、流鼻水、鼻塞及微燒的感冒症狀後,進一步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合併喘嗚的聲音,在這時候,您的寶寶就可能發生細 (毛) 支氣管炎的症狀了。
細支氣管炎是發生幼兒的一種疾病,整個呼吸道均受到侵犯,特別為肺部的細支氣管。由數種不同的病毒造成侵犯,這些病毒也可以造成傷風或感冒類同的症狀。統計上指出呼吸合體細胞病是最常見的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亦為常見的一種病毒,其他則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鼻病毒等。
臨床上診斷的年齡為二歲以下為主, 幼兒得到感染多半經由較密切的接觸感染,家中患有感冒的較大兒童, 父母親或家中其他成員得到感冒或輕微不適,均可傳給幼兒。病毒的感染為飛沫傳染,感染病毒的黏液分泌物經由咳嗽或打噴嚏傳至另外小孩的臉部,經由接觸再傳至鼻或眼睛。進入感染, 大概3至7天後發生症狀。
細支氣管炎的症狀
細支氣管炎通常開始呈現感冒症狀,有發燒及鼻塞現象,再經過2至4天,病毒傳播到細支氣管,造成剌激及呼吸道的阻塞,產生咳嗽及呼氣時的喘嗚聲,有些幼兒如氣喘發作的呼吸急促及困難,咳嗽聲亦較沙啞。發燒多半仍然存在,有時亦會消失,時間拖久,則大多數的幼兒胃口不振、睡眠不安,經常容易醒來。
經過了3至5天,通常喘嗚聲改善,但是病情仍然拖拖拉拉持續一段時間,鼻塞及咳嗽持續1至2週。
父母親應如何面對
當父母親面對幼兒發生症狀而感到憂慮時,則應與你的醫師聯絡。
當幼兒發生呼吸困難,父母親看到每次呼吸時,胸部肋間肌收縮,上下起伏,呼吸急促,每分鐘呼吸超過60下以上,臉色蒼白或嘴唇發紺,則表示病情嚴重,應儘速送醫。
當發生胃口不振、發燒,幼兒感到耳朵疼痛,睡眠不安,則應與你的醫師聯絡或就診。
如何治療細支氣管炎
大多數的嬰兒感染細支氣管炎並不需特別的藥物治療,亦不必住院,父母親應耐心的照顧嬰兒的呼吸及飲食水份。利用噴霧器有助於保持鼻腔分泌物的潮溼,以利排除通暢。
如果胃口不振或吸吮困難,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尤為重要的為飲用水份的供給、果汁或飲料,在疾病的初期均甚有助益。
當發燒超過38.5℃以上,則可考慮給些退燒藥物,目前為以Acetaminophen (Scanol,Tylenol, Tempra, Panadol)為主 。
有時醫師會建議用些藥物以治療咳嗽及喘嗚,藥物的使用與否,最好能與你的醫師討論。
因為細支氣管炎為一種病毒感染,因而抗生素一般沒有效果,但是如果產生了續發性細菌感染,諸如耳朵發炎,這時候就可能必須使用抗生素了。幼兒得到細支氣管炎,並不須絕對限制幼兒的活動,大多數的幼兒均能根據其本身的舒適性來調整其活動力。
細支氣管炎的傳染性
當幼兒感了細支氣管炎,特別在發病的前數日,發燒、咳嗽、流鼻水的症狀發生時,當咳嗽之時及打噴嚏之際,病毒隨著飛沫擴散出來,囗腔及鼻腔內的分泌物均可呈現感染,持續期間約為一週或更久。
在家族中應如何避免其他人員的感染,應適當的注意及處理用過的擦臉面紙,適當的洗手,為預防病毒擴散的方法。當幼兒沒有發燒,飲食正常,精神充足之時,則可以繼續參加一般性的活動或繼續托兒管理,輕微的咳嗽及流鼻水是不要緊的。
細支氣管炎的類同症狀
細支氣管炎的特徵為產生喘鳴,有許多情形產生細支氣管炎的類同症狀,諸如細小的異物吸進氣管內,可產生喘鳴聲如同細支氣管炎,反覆性發生細支氣管炎,則要考慮是否為兒童氣喘。 細支氣管炎的症狀為咳嗽,流鼻水,喘鳴與幼嬰兒氣喘的症狀類同,二者有時難以區分,細支氣管炎的發作為一次,多次發作應考慮氣喘的發作,配合家族史,過敏性抗體的升高,可區別二者。產生類同的喘鳴聲音,少數先天性的問題,如氣管軟化,均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產生持續性的類同症狀,這些不同的診斷及處理,均應讓你的醫師知道,作適當的注意及處理。
預後
死亡率約2%,多為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