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房間的小陽台和窗戶,陽光喚醒我們迎接威尼斯的早晨~

  

要下樓去吃早餐前,來參觀二樓的交誼廳吧!古老的鋼琴、歷史的壁畫、懷舊的擺設……讓人有如置身另一個世紀~{#emotions_dlg.emo1-1}

或許前身是威尼斯總督官邸的關係,改建成飯店後的二樓還保存了當時的古董傢俱,很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味喔~{#emotions_dlg.emo1-17}

 

 
 

來吃早餐囉~歐洲的早餐不外乎是麵包、土司、火腿、起司、咖啡等,在這微冷的天裏,讓我好想念台灣熱呼呼的粥!

趁著集合時間未至,我們決定到飯店附近晃晃,眼睛所及全是美麗的畫面!千年來,人們對於威尼斯的讚嘆,就算不喝酒也會醉倒在這浪漫的城市裏~

 

威尼斯是一個很特別的水上城市,當初亞得里亞海附近的居民因不勝蠻族之擾,才被迫遷移至亞得里亞海濱的潟湖。其實潟湖就是一片爛泥的沼澤地,所以並不是一個適合發展城市的地方,甚至有歷史學家說「任何有理性思考的人都不會在這兒蓋城市」。要在滿是爛泥的沼澤上打上木樁蓋起房子有著很大的學問,但威斯尼卻創造了傳奇成為舉世聞名的水都,建立的威尼斯共和國也輝煌了幾世紀~

 

面積只有7.8平方公里的威尼斯,每年來觀光的遊客達上千萬之多,是各大旅遊雜誌評選一生一定要造訪的觀光勝地!守時是美德,我們趕緊回飯店集合去~

威尼斯有117條水道、118個小島和401座橋樑,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水上計程車及巴士構成了大眾運輸網絡,但觀光客最愛浪漫的貢多拉(Gondola)。千里迢迢地來到了威尼斯,當然不能錯過搭乘貢多拉,體驗在地水上生活的樂趣。今早的第一個行程,領隊就帶我們來到S.Moise教堂前的碼頭等候搭乘~

貢多拉又稱鳳尾船,是長約12米、寬約1.7米,兩頭高翹呈現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為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划船,有全世界最漂亮交通工具之美譽。

貢多拉完全由手工製作,花費杉木、桃木、栗木、松木、紅木、橡木、椴木與榆木等8種木材,共280塊木頭所組成,造價高達百萬台幣,堪稱水上法拉利。

 

帶著興奮的心情坐上貢多拉,我們要遊覽這世界第一的水城。出發~go!{#emotions_dlg.emo1-3}

 

船頭包著鋼皮的貢多拉,整個船頭是呈「S」形,鉤嘴形是用來便於探索橋洞的高度。船尖帶有6個鋼齒的銅飾,象徵威尼斯總督的帽子和市中心的6個行政區。

 

每條貢多拉由一名船夫來人力駕駛,沒有絲毫機械輔助。船夫站在船尾靠行駛方向的左側一邊,面向船頭,用單隻船槳在船的右側水中推水。船身採用的是不對稱設計,停泊和航行時船身略微向右傾斜,航行時可以抵消站在左側船夫的體重和船槳的划動,使得貢多拉能夠筆直前進,避免原地轉圈。

貢多拉的外觀設計原本是各式各樣的, 16世紀時的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貢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為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政府在1562年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所有的貢多拉必須漆成黑色,並且統一了它的特定樣式。 這傳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貢多拉也是統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

貢多拉的樣式和顏色不僅統一規定,連船夫的服裝都是制式的條紋上衣、黑長褲。聽領隊說在威尼斯的船夫平均月收入有5000歐元,是不是很令人羨慕!但船夫可不是想做就能做,是採家族世襲制,一般人很難進入這個行業,就算條件符合也需通過考試、接受嚴格訓練,每個船夫可是練就一身划船的好本領,才能輕鬆穿梭在曲折的水間巷弄~

 

在威尼斯生活的居民進出都需仰賴船,日常必需品、甚至搬家也都靠船舶接運,因此生活成本很高,物價貴是可想而知

乘坐貢多拉的官方公定價是40分鐘日間標準航程為80歐元,每多20分鐘多收費20歐元,一艘船最可多坐6人,夜間乘坐的價格及計算方式就更貴。由於當地收費沒有統一,遇到漫天開價的船夫就會被扒一層皮,如果想要船夫開金口唱情歌就要再多掏錢,所以來威尼斯搭乘貢拉多的代價可不便宜,因為我們跟團就包在團費裏不另收費。

歷史十分悠久的貢多拉,曾經是達官顯貴出門所搭乘的私人轎車,11世紀最盛行的時期數量超過了一萬隻,但如今僅剩下幾百隻做為觀光用途。 

 

 

每年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划船好手會聚集在威尼斯大運河上,摩拳擦掌地參加從十四世紀以來所舉辦的傳統活動--威尼斯賽舟節。這一天,人們會穿上具有古典韻味的服裝,或在岸上觀賽,或親自下水競賽,不僅讓遊客陶醉其中,也令當地居民興奮與激動!(圖片:網路資料)

 

 

大運河兩側矗立著許多隨著水都發展史而興建的palazzo,包括12~13世紀的拜占庭風、13~15世紀的哥德風、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17世紀的巴洛克風,到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顯露出威尼斯共和國的繁華與藝術,坐上貢多拉就可以輕鬆一路把這些美麗的建築看個夠。

 


有人說:「如果水是威尼斯的血液,那麼貢多拉就一定是她的靈魂!」威尼斯的無限浪漫,我想貢多拉絕對功不可沒~
 
 

雖然許多的建築被水浸泡著,顏色褪去、牆皮脫落,歷經滄桑依舊不減獨特的幽美及韻味,這就是威尼斯!
 
  
 
 
威覺自己如貴族般,乘著貢多拉暢遊水都,飽覽威尼斯綺旎風光,享受奢華的浪漫,真是令人難忘的回憶,大家都超開心~
 
 
醉人的貢多拉之旅約30~40分鐘就進入尾聲,最後會回到原來搭船處,記得給幫忙上岸的船夫一歐元小費~
 
 
還記得昨夜那充滿浪漫情懷的聖馬可廣場,到了白天則是洋溢著熱情和活力,總是聚集了從世界各地來的觀光人潮,熱鬧的像一座舞台~

貢多拉初體驗結束後,我們再度來到聖馬可廣場。上篇夜遊讓我們初步認識了廣場的位置、歷史及演化過程,從單一的宗教中心,到薈萃了文化、行政、商業性質的城市廣場,見證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逐漸取代宗教神學、科學理性逐漸取代宗教神啟、對現實生活的追求逐漸取代禁欲主義的歷史。寬闊的廣場裏有高聳的鐘樓、輝煌的教堂、整齊有著韻律的宮殿式建築,構成了歐洲古典藝術建築範例,接下來會為大家詳加介紹。

俯瞰聖馬可廣場衛星圖,整體為梯形的聖馬可廣場被四周建築包圍後,呈現一個空心的L形結構,可以視做一大一小兩廣場相連的組合。

聖馬可小廣場(Piazzeta San Marco)在總督宮()與聖馬可圖書館()之間,位於整個聖馬可廣場的南側。臨海的威尼斯靠著這一抹天險,不需要城牆守護,也沒有正規的城門,在過去只能經由海路抵達的時代,小廣場上兩根白色圓柱就作為官方入口的象徵 ,以前所有的貴賓都會從石柱間進出威尼斯城。

這兩根花崗岩巨柱其實是從君士坦丁堡掠奪來的戰利品,柱頂分別刻有守護神聖狄奧多(右)及聖馬可飛獅(左)雕像,聖狄奧多是威尼斯拜占庭時期的守護神,聖馬可是後來取代聖狄奧多的守護神。聖馬可的標誌是一隻飛獅也是威尼斯的城徽,在威尼斯隨處可見這隻長著翅膀的獅子,因此亦有人將這裏命名為雄獅小廣場。18世紀時圓柱之間成為執行死刑的地方(類似中國問斬的「午門」),至今迷信的威尼斯人仍忌諱行走其間。

小廣場南臨威尼斯大運河可直通海港,是威尼斯城最美的大門,許多搭船或郵輪來的遊客都是從裏的碼頭上岸的喔~

港口真的好美!在歐洲歷史上更是舉足輕重,中世紀時的威尼斯靠著它,連接起歐洲與伊斯蘭帝國甚至遠至中國的海上經濟路線,從而經商致富,組織起強大的城邦,威尼斯商人的稱譽便是由那時起不脛而走。

左上小圖中咖啡色的獨立小島,就是隔著威尼斯大運河對岸的聖喬治‧馬喬雷(San Giorgio Maggiore)島上的聖喬治馬喬雷教堂由大師安德烈‧帕拉迪歐(Andrea Palladio)所設計,打破當時以哥德式為建築主流的風潮,在威尼斯重現一系列古典風格和簡約和諧的特徵,成為建築界一個重要的里程。因小島遠離了重要觀光區,所以常常被觀光客遺忘更突顯此處的僻靜。從小島回望聖馬可廣場更有另一番不同的風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乘坐水上巴士到訪一遊。

 

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高98.6公尺,是全威尼斯最高的建築,伽俐略還曾在這裏示範他的天文望遠鏡。鐘樓的下半部是由磚塊構成為邊長12公尺、高50公尺的巨大柱狀建築 ; 再上層為拱形鐘樓,裏面放置了5座鐘 ; 拱形鐘樓的上方外牆上飾有聖馬可飛獅及威尼斯的正義女神 ; 而最上方的金字塔形尖塔頂端則有個鍍金天使樣貌的風向球。這座威尼斯的101在1902年卻突然倒塌,於1912年才重建完成,現在看到的造型雖是1514年原樣,卻只有短短百年來的歷史,所以鐘樓裏配有現代化的電梯,只要購票就能直登塔頂,威尼斯美景一覽無遺。

這麼美的風景我卻只能PO網路上的照片乾過癮,Why?因為我們是太一義大利的首發團,當時並未包含登鐘樓這個行程。其實我們自己付費上去也值得,只能嘆我們沒有做足功課不知可以登頂,經驗老道的領隊也很巧的忘記提醒,就連自由活動時間時竟然也沒看到有人在排隊,反正一切就這麼陰錯陽差,就造成了這個超大的遺憾!現在太一的團員們可幸福了,登鐘樓這個行程不僅包含在團費裏,餐食是越吃越好,住宿也越住越讚,CP值越來越高讓我好羨慕~

建於15世紀的聖馬可時鐘塔(Torre dell'Orologio),是文藝復興時期一個傑出建築。除了讓航海人可以清楚知道時間以正確推測潮汐,更是用來展示威尼斯人民的工藝精細與財富。它包含中間一座帶時鐘的塔,以及兩側較低的建築物,最底下是兩層樓高的拱門可通往Merceria街。這座機械鐘塔不僅可同時顯示年、月、日、時、分,驚人的準確度到現在都教人佩服,每到整點就會敲鐘報時,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

鐘塔共有五層,最塔頂的露台上有兩個青銅鑄成的摩爾人,整點時就會拿著槌子敲鐘 ; 第二層是踩著馬可福音的飛獅 ; 第三層有個聖母抱聖子的雕像,而雕像兩側是以羅馬數字顯示小時、阿拉伯數字顯示分鐘的數字鐘。下層飾上金色與藍色琺瑯的鐘面由數個同心圓錶盤組成,最外圍標示著1~24的羅馬數字,第二錶盤則有12個星座,最中心的金球代表的是地球,環繞著的是金色的日月星辰指針。當時的威尼斯政府為了不讓技術流出,特聘請建造人的子孫世代擔任守鐘人住在鐘塔裡,直到今日傳到第33代,依舊負責維持修繕的工作。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因此在漲潮和下大雨時,是首先被水淹的地方。當大雨時,雨水從廣場的排水孔流入威尼斯大運河 ; 但是遇漲潮時,河水同樣從廣場排水孔不斷湧出,形成一潭潭積水。左圖是今早積水未退的情形,聖馬可大教堂倒映在水面上,呈現出另一番迷人的模樣!每年12月~2月還會出現汪洋一片的水患,所以廣場上有許多架起木板的臨時人行道,目的就是為了墊高方便觀光客淹水時行走。

上午的行程非常豐富,接著要去參觀總督宮和聖馬可大教堂,見證威尼斯人的傳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google

             http://www.euratour.com/trip/list/italy11days/festival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phtv.ifeng.com/program/zmtx/detail_2010_09/07/2453708_0.shtml

             http://www.wretch.cc/blog/ballade/12938126

             http://blueblueseattle.blogspot.tw/2012/01/blog-post_04.html

 

 

小知識 {#emotions_dlg.emo1-15}尼斯賽舟節

1315年政府頒布條令正式宣佈威尼斯賽舟節每年舉行一次,威尼斯兵工廠為此資助提供了能夠承載50人的大型船隻參加比賽。在這些原本供皇室觀看的比賽中,其中三種最為著名:一種是兩漿船競賽,第二種是六漿船競賽,最後一種是小型兩漿貢多拉競賽,有時也會有女子划船賽。水上遊行的重點是聖馬可遊艇,這艘巨大的遊艇是以威尼斯市保護神的名字命名的,艇上站滿了號手與鼓手,一同奏出氣勢磅薄的樂曲。貢多拉的船夫也紛紛把船槳舉得筆直,以示敬禮。

 
 

Aaron&Ivy義大利蜜月行~待續{#emotions_dlg.emo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