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後整理好行李,坐上水上計程船做最後的海上巡禮,運河兩岸的美景一路陪著我們前往火車站。 

當聖塔露西亞車站出現在我眼前時,雖然難掩心中的離情依依,仍帶著滿足的微笑向威尼斯告別~

車站左邊有座巴洛克風格的赤足教堂(Chiesa degli Scalzi)是為紀念赤足來到威尼斯的卡默爾教派­­­修士所建造的。

我們身後的赤足橋(Ponte degli Scalzi)赤足教堂的前方,完成於1934年,是4座橫跨威尼斯大運河的橋樑之一,連接卡納雷吉歐區和聖十字區,取代了奧地利人所建的鐵橋。

有著綠色圓頂的小聖西門教堂(San Simeone Piccolo)位於車站對面,完成於1738年,部分設計仿照羅馬的萬神殿,是新古典建築主義的代表。 


 

等待坐火車還有點時間,團員們搞笑地模仿起小聖西門教堂上的michael kors廣告看板,哈!是不是超有趣~{#emotions_dlg.emo1-6} 

 

來張歡樂的團體照,為義大利之旅留下完美的逗點~

 

坐上火車、望向窗外,火車慢慢駛離了車站。想起昨天還在巷弄中尋找威尼斯的美麗,內心還是不自覺流露出對威尼斯的不捨與眷戀,她的美豈是短暫停留兩夜就能一探究竟!難怪人家常說:威尼斯讓沒有來過的人總是懷著夢想;讓來過的人想再重遊。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能再相會~ 

今天要從威尼斯前往維洛納(Verona),搭歐洲之星只需1個小時。右圖這兩個團員哥倆好,還show穿他們在佛羅倫斯買的皮外套,一路上說說笑笑,讓時間不禁過得飛快~

維洛納是義大利北部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拉丁語意是「最高雅的城市」,位於阿迪傑(Adige)河畔,北靠阿爾卑斯山、西臨米蘭、東接威尼斯、南通羅馬,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軍事要塞,也是中歐諸國進出義大利的門戶。這個羅馬時期建立的小城,在西元前89年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就相當繁榮,有「小羅馬」之稱 ; 而市區內古羅馬遺跡眾多,僅次於羅馬,於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世紀後期在史卡拉(Scaliger)家族統治下尤其興盛 ; 之後歷經米蘭的威斯康提家族、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 ; 然後又被拿破崙佔領,還割讓給奧地利,直到1866年才回歸義大利,使得維諾納融和了古羅馬、中古世紀及文藝復興三種不同時期的老城風景。但被廣為人知的是莎士比亞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以此城為背景,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慕名而來。古城觀光景點集中,最適合用雙腳漫步其中,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到愛的小城尋找浪漫吧~{#emotions_dlg.emo1-18}

布拉大門(Portoni della Bra)是維洛納古城的內城牆,這個有碉垛式外觀的雙門拱廊建於14世紀,上面還嵌有一個大時鐘。

走進布拉大門後,市內最大的布拉廣場(Piazza Bra)就出現在眼前。略呈不規則三角形狀的廣場,佔地6,000平方公尺,自古以來就是傳統市集和商業中心,也是主要的集會與交通樞紐,從google的衛星鳥瞰圖更能看清楚廣場上林立的建築。

我身旁的Gran Guardia,建於1610年,過去是最高軍事機關所在地,今日則作為舉辦展覽和大型議會的地方。 

廣場西側五顏六色的建築群是由歷史悠久的餐廳、咖啡廳和商店所組成~

商店建築群的面對有一座小公園,裏面除了有樹木、草地和噴泉,還有艾曼紐二世的銅像,提供廣場上的人們休憩玩耍。這時看到一個金髮捲毛的小娃兒,忍不住過去拍照,她真的超級萌~

這棟新古典主義建築在廣場的東側,建於1838年,現在是市政廳(Palazzo Barbieri)

廣場北側的阿雷納圓形競技場(Arena di Verona)是市區最雄偉的建築,建於西元30年。它長152公尺、寬122公尺,共44層階梯,可容納22,000人,是義大利第三大競技場,規模僅次於羅馬和拿坡里。羅馬人在征服歐洲期間總共建了60餘座競技場,而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僅三座,兩座分別在法國南部的亞爾(Arles)和尼姆(Nimes),另一座就是義大利的維洛納,也是其中保存最完整、能夠舉行歌劇等表演的場地。

這裏也有如同羅馬競技場外,以招攬觀光客合照賺取收入的古代戰士呢~

維洛納競技場的功能因時代變遷與社會需求而不斷調整,從最初殘忍鬥獸的血流成河,到如今蛻變為極至美聲的歌劇殿堂,古蹟與表演藝術的相互輝映,美不勝收的音樂饗宴!每年夏季6~8月會在此舉辦維洛納歌劇節(Verona Opera Festival),總讓全球歌劇迷趨之若騖,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的盛況,使維洛納歌劇節知名度與票房收入穩居世界第一。

大家都知道威尼斯嘉年華,想不到維洛納也有!如果覺得威尼斯嘉年華沾染太多觀光氣息,偏好原味慶典的你,不妨到充滿中世紀遺跡的維洛納,來享受純粹義大利式的維洛納嘉年華(Veronese Carnival)。上圖為慶典領頭者gnocchi之父,他叉子上叉的就是gnocchi。好吃的gnocchi是義大利版的麵疙瘩,在第六天到比薩Pizzeria Ristorante午餐時就有吃到囉!而維洛納嘉年的由來,我將分享至文末的小知識{#emotions_dlg.emo1-15}中,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了解~

每年7月的最後一周,從星期五下午2點起,以阿雷納競技場為核心的主要街道,直到阿迪遜河畔的大教堂都擠滿了遊行狂歡的隊伍,參加遊行的人們把自己打扮得五花八門,有的趕著一頭戴花冠的驢子,有的穿著中世紀的服裝騎在馬上左顧右盼,還有打扮成小飛俠、白雪公主的小朋友……遊行隊伍向道旁的圍觀者丟擲糖果,圍觀的人們則拿著泡沫噴器或是碎彩紙丟向他們。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遊行最後的泡沫大戰,瘋狂的人們用噴漆式的罐子相互猛塗,是類似雲南潑水節的一種活動,光看到照片就超好玩的樣子!

 

接下來轉進了維洛納最古老傳統的馬錫尼大道(Via Mazzini),當地人稱為「Liston」,意思是用紅色大理石鋪成的道路。這條行人專屬的徒步區也是維洛納著名的精品街,兩旁盡是服裝店、餐廳和商店,想要血拚的人來這裏準沒錯!

沿著馬錫尼大道走到底,廣場紀念柱(col monumento)迎面而來,接到了熱鬧的百草廣場(Piazza delle Erbe)。在當地的史卡拉家族與領主康西紐利歐統治下,於古羅馬廣場原址上所重建的百草廣場,是從中世紀時代迄今的傳統市場,下面為古羅馬遺跡。呈長條形的百草廣場如今被一攤攤的小販覆蓋著,儼然是人潮聚集的大市集。

 

右圖位於廣場西側的白色巴洛克式建築,是完成於1668年的馬費宮(Palazza Maffei)。建築立面為三層,一樓商場有5個拱,上面是五個帶有優雅陽台的窗口 ; 第三層與第二層風格相同,只是窗戶較小 ; 屋頂上站立著希臘羅馬的6尊神像 ; 而前方的白色大理石柱上立有威尼斯共和國的國徽聖馬可翼獅,代表從西元1405年起成為威尼斯的管轄。馬費宮左邊的加迪羅塔(Gardello Tower)是史卡拉家族於西元1370年豎立的。

廣場上最古老的維洛納聖母(Madonna Verona)噴泉,上面精緻細膩的聖母雕像其實是公元380年的羅馬雕塑。噴泉旁邊是馬扎提之家(Mazzanti House),曾為史卡拉家族的居所,現在一樓多為商店,二樓現為存放公糧的倉儲。

朝向廣場的馬扎提之家外牆上,有著許多美麗的濕壁畫,由矯飾主義大師羅曼諾弟子Cavalli於16世紀修復完成。

 

廣場北側的一排建築,除了左邊的馬扎提之家,中間是法院(Casa dei Giudici),右邊為市政廳 (Palazza del Comune),其上方是附屬於市政廳的朗貝爾蒂塔(Torre dei Lamberti)。面向百草廣場的法院和市政廳皆不為其正面,等待會再做詳細介紹。

法院前方由四根柱子構成的講壇,又稱集市柱頭(Capitello),是古時候宣布法令和犯人示眾的地方。

左邊的法院和右邊的市政廳之間有座鯨肋拱門(Arco della Costa)相連,拱門下方懸有個彎曲的鯨魚肋骨,從十八世紀中葉懸掛至今。

 

從百草廣場轉進鯨肋拱門這條小巷到底,即可通往隔壁的領主廣場(Piazza dei Signori)。朗貝爾蒂塔高84米,始建於1172年,曾被雷電擊中,1448年才進行修復,直到1464年完成並加以擴大。這座塔有兩個鐘,小鐘用於每天報時和火災示警 ; 1779年增加的大鐘則用於召集議會或召集民眾衛城。只要購票搭電梯直達鐘塔頂端,維洛納的美景就能盡收眼底。

商人之家(Casa dei Mercanti/domus mercatorum)位於廣場西側,是中世紀商業公會所在,現今是維洛納人民銀行的總部。史卡拉家族掌權之前從事棉花貿易,曾以此地為交易中心。工會領導人權力相當大,在商人與市民發生糾紛時擔任等同法院之仲裁的角色。

毗鄰百草廣場的領主廣場(Piazza dei Signori)開闢於中世紀,承擔政治職能,是維洛納權力中心。廣場由5個拱門將四周一圈的建築物相連在一起,5個拱門都是廣場出入口,每座拱門上各有一個名人雕像。

 

廣場中央有座但丁雕像,所以又稱但丁廣場(Piazza Dante),在1865年時為了慶祝但丁600歲誕辰所鑄。還記得先前到佛羅倫斯時,有拜訪過但丁的故居,他因參與政治而被判流放,終生不能返鄉,放逐期間曾來到維洛納居住,當時深受當權者史卡拉家族的歡迎,也替該家族寫下了《神曲》最後一個部份。

以但丁雕像為中心的領主廣場,被眾多文藝復興建築所包圍。左邊是建於15世紀的市政會涼廊(Loggia del Consiglio),美麗的拱廊式建築有濃濃的文藝復興風格,屋頂上立有許多小石像,自19世紀起常被誤稱為焦孔多涼廊(Loggia di Giocondo),目前為省議會所在地。右邊的執政官官邸(Palazzo del Podesta/Palazzo del Governo)是由史卡拉家族建造的中世紀宮殿,興建在古羅馬廣場(今百草廣場)附近的羅馬廢墟上面,正面朝向領主廣場,用來作為執政官的官邸,但丁、喬托等許多知名人士都曾在此居住過,目前不向公眾開放。

法院位於百草廣場與領主廣場之間,面向領主廣場是其正面,剛開始是市長的府邸,所以又稱為新宮(Domus Nova),在15世紀時還做為法宮和議員的住所。

同樣位於百草廣場與領主廣場之間的市政廳,又稱法理宮(Palazza della Ragione),在威尼斯共和國時期作為法庭、公證處和其他各種辦公室使用,建築主體和迴廊使用粉紅色石灰岩建造,散發出獨特中世紀風情。

法理宮的中央庭院西面設有文藝復興風格的「法理階梯」,於1446年增建,可直接通向樓上司法官辦公室。

康西紐利歐宮(Palazzo di Cansignorio)由康西紐利歐·斯卡拉決定修建,可能完成於1363年。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個宮殿城堡,在威尼斯共和國時期,此處被選為統領官邸 ; 而奧地利統治期間則作為法庭之用,故又稱法院宮(Palazzo del Tribunale)

領主廣場每個星期三晚上,數百名年輕人和大學生選擇領主廣場作為聚會和交往的地點,在此彈奏吉他,跳佛朗明哥舞,成為維洛納新的社會現象,在夏季吸引了許多遊客。

從執政官官邸和康西紐利歐宮之間的拱門走出領主廣場,右邊有座小門是在康西紐利歐宮旁的老聖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Antica),是一座仿羅馬式的古教堂,曾為史卡拉家族的教區教堂,其屋頂有騎在馬上的坎格蘭德一世雕像。小教堂前面是史卡拉家族墓園(Arche Scaligere),內部不對外開放,做工精細且華麗的石棺和紀念柱,為這個顯赫的家族做了最後見證。

在路上巧遇左邊的聖羅倫佐羅馬大教堂(Romanesque Basilica of San Lorenzo)和右邊的聖安娜斯塔西亞教堂(Chiesa di Sant'Anastasia)

休息時間買張刮刮樂吧!就算出國也想做發財夢,一張好像是5歐元~

許多人來到「愛之城」維洛納的目地,就為了一訪茱麗葉之家(Casa di Giulietta)。這一幢建於13世紀的古老建築,曾經是維洛納望族卡帕洛(Cappello)家族所有,Cappello是莎劇中卡普雷提家族Capulet的義大利文,茱麗葉就是這家族的女兒,接近圓拱形門口就已經看到許多愛的塗鴨~

拱門兩側牆上滿是無數遊客表達愛意的誓言和語音導覽機,但看到黏滿令人作噁的口香糖時,讓我有點想要快步通過~

 

亂七八糟的牆面已經分不清是情人間愛的告白,或只是旅人們的到此一遊?

通過拱門後,古色古香的露天小中庭裏有座茱麗葉銅像,抬頭必看的是羅密歐向茱麗葉求愛的陽台,人們最愛在陽台下的紅磚牆上留下愛的宣言。當地政府為免牆壁被無數情書覆蓋,設立了「茱麗葉俱樂部」,由祕書志工們代替茱麗葉回信,每年情人節還舉辦最佳情書徵集活動。後來有導演以這裏為場景,將回情信的靈感寫成故事,拍成浪漫電影《給茱麗葉的信(Letters to Juliet)》。

其實《羅密歐與茱麗葉》戲劇最早版本發生在西恩納而不是維洛納,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也只是虛構的人物,但劇裏茱麗葉所屬的卡普雷提家族和羅密歐所屬的蒙特鳩(Montague)家族是真實存在過,只不過兩大家族並沒有水火不融,更沒有上演糾結的愛恨情仇。因為故事太過深入民心,義大利旅遊局索性當作真有其事打造茱麗葉的故居,並按照莎劇建起一座象徵性陽台,以供遊客朝拜這座愛的聖地,這美麗的誤會卻也替小城帶來無數人潮與商機。

來到這裏的遊客總是會排隊輪番上前,朝院裏的茱麗葉銅像"上下其手"。傳說只要用左手勾著茱麗葉的右手,然後用右手撫摸茱麗葉的右胸就能得到幸福,於是茱麗葉每天不知被非禮了多少次,右胸早已被成千上萬的遊客摸到發亮。Aaron很害羞不敢對茱麗葉下手,後來硬是被我這個老婆抓手過來達成任務,哈!{#emotions_dlg.emo1-6}

想化身茱麗葉佇立在陽台上,呼喊著心目中的羅密歐,可是要另外花錢買門票,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就沒上樓了。有興趣的人可以進去參觀,內部主要展出一些卡帕洛家族當年使用的傢具和日用品,還有電影場景、戲服及旁白的佈置,或者透過虛擬信箱寫封信給茱麗葉,訴說愛情的煩惱。有趣的是,維絡納政府為了拚觀光,想讓該市成為全球婚禮之都,特地開放羅密歐與茱麗葉定情的陽台作為舉行婚禮的場地,但在浪漫的陽台上完婚代價可不便宜,來自英國與歐盟的新人費用是八百歐元(約台幣三萬五千多元 ),其他國籍新人則得支付一千歐元(約台幣四萬四千六百元 ),至於當地人需要六百歐元。

一旁鐵門上數以萬計的愛情鎖和絡繹不絕的遊客,足見愛情力量的無遠弗屆。或許有人會問說,那羅密歐之家呢?聽說離這不遠的羅密歐之家也確實曾為蒙特鳩家族所有,因目前為私人住宅,所以緊閉大門只留下告示牌寫上"羅密歐不在這兒,請勿打擾",我們就沒去拜訪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雖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至死不渝的愛情卻教人感動!我也在此默默許下愛情的心願,希望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

 

茱麗葉之家周圍有許多裁縫小店,只要買該店家的圍裙、餐墊等,就會按照客人的意思免費繡字製作成專屬商品,這些繡字店舖也是維洛納的一大特點。

曾是羅馬帝國殖民地的維洛納,走在街上似乎可以輕易看到藏於地表下的羅馬遺跡~

今日就在維洛納這間N°5享用午餐

餐廳內部簡單俐落,座位不少~

中午只有我們這組客人來用餐,大家先坐下來休息,聽Joseph說今天吃什麼好料的。

等待餐點來的同時,大家很認真低頭在刮今天買的刮刮樂。右邊那張團員有刮中5歐元喔!左邊那張還沒刮的是我們買的,希望藉由團員的手氣帶來好運氣,結果開獎還是摃龜了~{#emotions_dlg.emo1-2}

還是回歸現實吃餐點吧!左上是前菜百菇義大利麵,喜歡的人還可以再續盤,當天有蠻多人再加麵的,因為真的會讓人想一口接一口 ; 右上是主菜碳烤豬排 ; 左下是甜點巧克力冰淇淋 ; 右下是Joseph請喝的咖啡。整體的美味指數有

因餐廳位在阿迪傑河畔旁,走到後門就可以看見河岸的美景,再搭配陽光燦爛的好天氣,令人忍不住愛上這裏,愛上維洛納的一切!許多義大利旅行團來到北義,必去威尼斯、米蘭,但是卻略過維洛納實在可惜,很慶幸當初選中太一旅行社,才能有機會認識這麼浪漫且美麗的小城。

接下來即將到時尚流行之都--米蘭,等待我們的又是什麼樣的風景?下篇即將揭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google

            http://www.veronissima.com/sito_inglese/html/info-tourist-map-verona.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n/22/life/art-1.htm

            http://www.cherryhuang.com.tw/Italy/Italy_01_main.asp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15/today-int4.htm

            http://www.wretch.cc/blog/pneedp/16866398

 

 

 

小知識{#emotions_dlg.emo1-15}維洛納歌劇節(Verona Opera Festival)

1914年的夏天,為了慶祝歌劇大師威爾第(Verdi)誕生100週年所舉辦的音樂會,在維洛納競技場上演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Aida)」,由於音響效果和視覺感受都讓所有觀眾大為嘆服,維洛納競技場就此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露天劇場,而「阿依達」是每年歌劇節的票房主打,至今依舊聲望卓越。

 

小知識{#emotions_dlg.emo1-15}維洛納嘉年華(Veronese Carnival)

 

義大利最古老的嘉年華會之一,可以追溯到西元1531年。當年食物短缺,人民生活困苦正面臨飢荒,尤其在擁擠的聖芝諾(St Zeno's)最為嚴重。一位有錢的貴族決定捐錢讓窮人買麵粉做gnocchi(被翻譯成義大利馬鈴薯餃子,類似麵疙瘩,由馬鈴薯、玉米粉和麵粉製成),之後依他的遺囑,吩咐每年會在嘉年華時提供gnocchi和酒給聖芝諾地區的人們,是維洛納嘉年華最初的發生地。往後在每年嘉年華遊行時會由一位gnocchi之父作為領頭展開慶典,而想要被選為當年度gnocchi之父的人,可是要在嘉年華前一個月就要提供湯糰餃子和酒來吸引大家的投票。

 

 

 

 

你可以懷疑星星是火,懷疑太陽會移動,懷疑真理是謊言,但絕對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 ──威廉莎士比亞

 

Aaron&Ivy義大利蜜月行~待續{#emotions_dlg.emo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