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晨天氣不好、雲層太厚,沒能等到美麗的阿瑪菲日出,但是我們的心卻早已被這片無垠的海洋俘擄~

 

Hotel Cetus的房間不大,也沒有高級的硬體設備,最大的賣點就是依山崖而建房間,夜晚不僅能伴著海浪聲入眠,清晨推開陽台的房門可以看到無敵海景,人生享受莫過於此~

 

第一次住在懸崖邊感覺真的是超Cool,而陽台外的絕美風景更是叫人一見傾心~往旁邊還可以看到團員們也走出陽台互相在拍照,而運氣比較好、被分配住在樓下房間的團員,陽台比我們住樓上大很多呢!

望著連綿不絕的海岸線,感受陣陣海風吹拂,就算在冷冷的天裏,我仍樂此不疲~

 

暫時揮別美景前來吃早餐~來到餐廳吸引我不是美食,而是一片檸檬黃點綴上寶石藍的地板~還是先認真吃完早餐再帶著相機與阿瑪菲再續一段

旅館有條小徑可以通往下方私人海灘,吃完早餐後,我們就立即動身散步去~

 

沿著步道一直往下走,海洋離我們越來越近,視野也越來越遼闊

 

看似平靜的海面,其實底下可是浪濤洶湧,避免過於危險,就沒走到下面的海灘戲水。如果能夠坐在這裏久一點,什麼都不想,然後放空,就更棒了! 

時間不早該慢慢走回旅館了,來張甜蜜的合照,將片刻化作永恆~

 

雖然Hotel Cetus的招牌感覺非常不起眼,接待大廳舖滿一整片地中海風情的磁磚,洋溢著南義的熱情,讓來這的旅人心情都陽光了起來!大廳另一處還設有酒吧台,其實還蠻有我們台灣墾丁民宿的fu~

旅館外還有一處臨海的的露天咖啡座,可以俯瞰美麗的阿瑪菲海岸線

四星級旅館的Hotel Cetus,有著令人驚豔的五星級海景享受,好似做了一場好夢!只可惜在阿瑪菲只停留一個晚上,是此次旅行中的遺憾,無論時間如何更迭,我們都會將這美好的一刻永遠留藏在腦海~

連停車場旁的地中海都這麼叫人著迷!



坐上巴士慢慢駛離此地,雖然我依舊留戀窗外的風景,也只能和美麗的阿瑪菲道再會了!

 

今日早上行程是古蹟探訪之行,來到沉睡兩千年的龐貝城。還記得小時候看過曾經繁榮興盛的龐貝城,卻在一夕之間消失的故事,當時令我覺得非常震撼,如今我即將親眼所見。一下車看到地上一灘灘的積水,就如Joseph所預測的:天氣果然比昨天更差了!而且今天天氣差到,卡布里島的船都宣佈停開。好加在我們有經驗老道的領隊主動幫我們調整得宜的行程,讓我們昨天就提早去卡布里島,不然今天的我們只能望島興嘆~正當我們感到慶幸之餘,卻嗅到一股不尋常的氣氛,咦…為什麼沒門開?天哪…竟然遇到員工抗議罷工。話說義大利人是出了名的愛罷工,想不到我們竟然也"幸運"遇上了!難怪所有觀光客都在外面聚集,我們也不放棄一起等待著。

龐貝城外面有很多小攤販,大家只好殺時間去逛逛~看到攤子上淋瑯滿目的紀念品,最引人注目就是Aaron手上的@#$%(相信大家都懂,就不用解釋了)。龐貝城可是有名的酒色之都,販賣這個一點也不令人驚訝!望著近在眼前的龐貝城,卻不得其門而入,套一句盛竹如的經典台詞:究竟事情會如何演變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等了一陣子過後依舊沒有好消息傳來,此時卻屋漏偏逢連夜雨下起大雨來,本來就偏涼的溫度下了雨又更冷了(抖~)。因為到快11點了,依舊傾盆大雨~(昏!)Joseph建議我們先吃午餐,等吃完飯後說不定罷工就會結束了。今天午餐的地方就在龐貝城附近的一家三星飯店Hotel Vittoria,每上一道菜都有服務人員幫我們服務~

 
 

前菜:茄汁筆管麵、主菜:烤雞腿+馬鈴薯、甜點:冰淇淋。Joseph擔心剛站在大雨中等待的我們受寒,所以主動請大家喝一杯咖啡暖暖身,真的是好貼心!我點的是Cappuccino。這餐龐貝義式料理,整體而言平平,不會不好吃,但也沒有令人驚豔之處,美味指數

吃完午餐後,天氣似乎也雨過天晴,Joseph接收到當地導遊傳來喜憂參半的消息---龐貝城大門終於開放了!但最後員工罷工斡旋結果,是只開放西側的大門,而考量今日下大雨的關係,一部份較危險的區城限制禁入。雖然心中有些小失望,但總強過沒辦法進去,帶著再次出發的心情,龐貝城我們來了~go!

圖片及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距今二千年前,在義大利南部羅馬的東南方,坎佩尼亞地方有個叫做龐貝(Pompeii)的城市,建於史前時代維蘇威火山噴出的熔岩流上。這座城市西臨海水湛藍的那不勒斯灣,北靠巍峨峻峭的維蘇威火山,住著二萬多居民。自古以來,就有奧斯肯人、希臘人、艾楚里亞人、塞尼阿姆人等多種民族居住於此。西元前89年,龐貝被劃入羅馬統治之下,因此其制度、建築等,都很快地沿襲羅馬。此地風光明媚,許多羅馬上流人士將別野建於此地,作為休閒場所。肥沃土地盛產葡萄和橄檻,市場中商店林立,商業活動十分興盛。西元63年2月一場劇烈的地震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但龐貝很快就重新建立起來了。然而為時不久,龐貝人卻又遭受到了一場更悲慘的大災難---西元79年8月24日中午,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18個小時後將龐貝城埋沒於火山灰之下。直到公元1709年,那不勒斯當地的貴族在這裏挖掘出古物,才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1763年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標牌出土,龐貝城再度重新回到人們的記憶中。其後至18世紀末、19世紀初,那不勒斯國王對龐貝城址做了周密而有計劃的發掘之後,龐貝城的真貌總算得以重見天日。1997年,龐貝古城就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每年都有約300萬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瞻仰古城風采~

 

走進售票入口,首先看到龐貝古城西南端的馬利納門(Porta Marina),由於是朝向海的方向,所以也叫海門,是龐貝城七個城門中最壯觀的一座。馬利納門有兩個入口,左方小一點的,是給人行走的通道;右邊比較高大的,是馬車專用的通道。不過現今的遊客都是從右邊的大通道出入城。

 

出馬利納城門即是馬利納路(Via Marina),龐貝城內的石板路都是由一塊塊石頭鋪成的,它可是最佳的排水設計,每當多雨時節到來,雨水流經石板水路,就成了寬廣暢順的大排水溝,因此龐貝人從來不需為乾旱之苦所煩惱。街面寬達10米,中間是馬車行走的道路,兩旁則是寬闊的人行道。路上一顆顆小白石,在夜晚月光照射下有發光的作用。當時就有夜間照明的安全引導,真是叫人佩服~{#emotions_dlg.emo1-17}

 

車道上高起的車擋石類似於現今道路上的減速帶,當飛奔而來的馬車經過時,會自動減速使車輪從石頭夾縫中緩緩駛過 ,也是馬路上的立體的大石塊斑馬線,起了保護行人的作用。行人下雨天踩著車擋石行走,還可以防止積水弄濕身體及衣服,真是非常便民的設計~車擋石也象徵羅馬帝國嚴謹的交通制度,道路上三顆的為馬車雙向分隔的雙向道,一顆的是單行道,只有符合羅馬車軸制度的馬車才能通過。

阿波羅神殿(Tempio di Apollo)結合義大利風格的入口階梯與48根希臘科林斯式(Corinthian Orer)圓柱環繞構成,是龐貝最古老的建築。

照片左邊是大理石祭台,右邊有阿波羅青銅鑄像,和對面的黛安娜像各在神殿左右兩側~據說雕像都是複製品,真品收藏在拿坡里博物館裏。

 

認真的團員正拿著在龐貝城外買的書,還原當時現場來個古今對照。神殿台階左邊有根顏色偏白、愛奧尼亞式(Ionic Orer)的石柱,它是用來測量時間的日晷。

 

Joseph說巨大的石柱其實是一截一截石塊、中間插著木塊拼接而成的。

公共廣場(Foro)又稱市苑,是龐貝城的生活中心,城內政治、經濟、宗教等重要建築物都集中在這個寬廣的長方形廣場四周,後方被雲層蓋住的是維蘇威火山。

 

市苑的列柱很有混搭風格,下方是多里克式(Doric Order),上方是愛奧尼亞式(Ionic Orer);此外還使用凝灰岩石塊鋪砌路面,現在這一層路面處在地下約40厘米處。柱廊的地基比地面高出許多,在當時的用意是為了不讓馬匹進入市苑內。

 

市苑南邊有三棟規模近乎相同的房子--市政樓(Edifici pubblici),是市政當局的主要機構所在地,這三座房子分別是市政廳,市政會議室和檔案室。

 

歐馬齊婭樓(Edificio di Eumachia)坐落在市苑東側。樓前立的一排柱廊額刻有銘文,內容大致上是說此建築是依照歐馬齊婭(Eumachia)的旨意所建造而成的。歐馬齊婭是維納斯的侍女,她丈夫死去後,她接管了她丈夫所經營業務,被奉為洗衣婦的保護神。柱廊有白色和磚紅兩種不同顏色,那是因為義大利政府規定,部署於古蹟原有的部份,必須要用不同材質跟顏色的材料補上,所以柱廊磚造的部份是後來再補上的,白色部份才是原來的柱子~

 

歐馬齊婭樓的大理石門框真的是非常宏偉,上面還有壓克力保護著的精美雕刻,遠看彷彿像是一幅巨型畫作~

根據考證,歐馬齊婭樓當時應是服裝和羊毛交易市場,這個廣場是買布、賣羊毛、紡紗和印染的商人交易的場所。

維斯巴憲神殿(Tempio di Vespasiano)位歐馬齊亞樓旁,是為供奉維斯巴憲(Vespasiano)皇帝的靈魂而造的。神殿的主體建築居中座落在院子的後身,是一座設於高台上的磚體單殿式小型廟宇,可惜還未竣工就發生火山爆發而被埋藏起來了~

在神殿正前方有一四面有浮雕的的理石祭壇立於院子中央,其中正面的浮雕是描繪一個用公牛做犧牲的獻祭畫面。

市苑北邊是祭祀朱比特、朱諾、米內娃三位一體神的朱比特神殿(Tempio di Giove),高低不一、殘破不堪的希臘式神柱,正訴說著火山爆發當時的猛烈,兩旁的拱形紀念門則保存良好。台基下面有個三拱結構的地下室,用以收藏香客們朝聖、還願的東西,當時生意人都喜歡來這裏祈禱,以求神保佑他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朱彼特神殿兩旁的兩座磚結構的拱形紀念門,現為裸露的磚體,昔日它們外表曾貼有大理石貼面,可惜現已全無痕跡。左邊的那座與朱彼特神殿殘留石柱差不多高,為德魯蘇斯紀念門

靠近朱比特神殿左邊拱形紀念門的這一排區域,原是用來做為穀物交易所(Granai del foro),又叫糧市。它原來是一座敞廊式的建築,有8根磚砌方形柱子,火山爆發前尚未竣工,其內部牆壁連灰泥都還沒抹,連房頂都還沒開始建造,更談不上有任何裝飾了。目前這座建築已蓋上現代屋頂,四周圍起了鐵柵欄,現用以存放考古發掘到的文物。

    

堆放的有石器、建築殘件、陶器、石碾等,還有火山爆發時被火山灰埋葬的屍體。右下是Korrekte MaBe度量衡,每個口徑都不一樣,由小到大排列著,推測應是用來作為古代度量衡的標準單位。

由於隨著亡者肉體有機質的腐朽,當時發現時只是火山灰空殼。直到有一位學者決定在火山灰空殼中灌注石膏,藉由這些石膏才能讓多年後的我們,真實看到這些不幸者在生命最後一刻掙扎、無助的模樣。右邊一具叫做趕騾人,考古學者是在大操場柱廊發現他的,身旁還有騾子屍骸,生前可能是位趕騾人 他蜷縮著身體,用手摀著臉,可能是忍受不了火山爆發時嗆人刺鼻氣味。左下是被火山吞沒的懷孕婦女,死亡前那一刻俯臥在地上保護著肚子中的小孩。看到這一具具石膏遺體,心情真是令人沈重~{#emotions_dlg.emo1-2}

朱彼特神殿右側的蒂伯留斯紀念門(或為傑爾馬庫尼斯紀念門)位置較神殿略往後,也是市苑的重要入口,其紀念的對象是兩人當中的一位,但現在還不確定,在它附近曾發現傑爾馬尼庫斯兒子內隆為他所鐫刻的銘文,因為實物距離紀念門很近,從而認為或許也與他有關係。紀念門向市苑廣場的一面,門洞兩旁各設一壁龕,壁龕裡曾經供著內隆和德魯蘇斯的雕像,德魯蘇斯也是傑爾馬尼庫斯的兒子,他在蒂柏留斯的兒子死後繼承帝位。



市苑東北角、右側蒂伯留斯紀念門旁,有著半圓形石牌是錢幣交易所,當時在挖掘時發現許多不同的錢幣,判斷當時就有類似現在的銀行錢幣交換的功能。

中央食品市場(Macellum)就在錢幣交易所的後方,進入市場的入口就在交易所旁邊(如左圖上兩個小門),右圖是門口柱子。可是我們沒辦法進去參觀........因為.......門竟然是鎖上沒開~

 

雖然今天沒開放,只好把我的小相機穿過欄杆伸進去拍~這裏是龐貝的主要市場,中央原本是個有12角形尖錐天花板的建築,現在只剩下12根基座(因為我是在外面很克難的拍,所以沒有拍到全部基座)。遠處有四個正方形的大柱子,在當時是祭祀皇帝的小神社,不過目前內部的雕像已被移至考古學博物館收藏了。

大致介紹完市苑週邊建築後,我們離開市苑朝拱形紀念門的後方走。龐貝的街道完全是棋盤似的縱橫交錯,是正宗的古羅馬的傳統。現今義大利的許多城市結構都已經改變了,只有龐貝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構造完全與兩千年前相符的城市,全都是因為火山灰的掩埋,猶如封存在時空膠囊,忠實地保存下來。

路面因長期碾壓所留下深凹的車轍,印證了當時車水馬龍的街道是多麼熱鬧繁榮。

 

在龐貝有許多有趣又具意義的路標及指示:當你在道路旁的牆上看到標有一頭羊的雕刻圖案,就代表此路為單行道,請依照羊頭的方向前進;而兩個人肩上扛著物品的圖案,意思是指這條街道用於人力貨運的巷弄步行區,馬車是無法通行的~

 

許多路口有公共蓄水石槽可以供行人飲用(水龍頭是現代人後來加上去的),或是利用石槽背後連接的鉛製水管管路,把蓄水池的水送到每戶住家,對於當時就有完善的供水系統,龐貝城的公共建設還真是厲害!



傾圮不己的幸運女神神殿(Tempio della Fortuna Augusta),用柵欄圍起來不能進入。

 

城中有一條南北向和二條東西向大街,大街之間分隔成小區,這區出土的建築物大多是作坊和店舖。一間挨一間的各種店鋪,門檻的長方形石頭上面凹槽是拉門的軌道,為龐貝城商店的特徵~左圖是門檻上有一條軌道的是小型商店,右圖有兩條軌道的是比較大型的商店。

 

保存完善的麵包坊,留下許多大型的石磨與磚製烤爐,彷彿嗅見門庭若市的麵包香,據說龐貝城裏有多達30家麵包店。

這是家酒館快餐店,地上有葡萄酒甕,而右圖大理石砌成的圓洞,就是葡萄酒甕的放置處~左下圖是灶坑可以煮東西吃。

 

古羅馬人的貧富差距很大,窮困的人只能住在簡陋的公寓,商人和貴族卻享有華麗的豪宅和成群的奴僕。入口漂亮的馬賽克拼貼代表著身份地位,這是有錢人用來裝飾住宅的地板;最有名是一間名為悲劇詩人之家(Casa del Poeta Tragico),地上有一幅拴著狗鍊的猛犬,上面拼貼著CAVE CANEM的字樣,有"小心,內有惡犬"的意思。



門口鑲嵌一排在夜裡用來發光引路的磁磚,可以告訴你…家門到了~

潘薩府邸(Casa di Pansa)是當地的豪邸。

在路面的石頭上,可以看到陽具的浮雕,指引著有需求的男人前往紅燈區的方向

由於今日只開放龐貝城西側部份,其它部份都用繩索拉起來無法進入,包括最知名的妓院。龐貝盛行娼妓文化,在小小的城裏就有25家妓院,除了有令人臉紅心跳的性愛壁畫,到處都留有龐貝人縱情的印記 ; 而妓院以外,龐貝居民的壁畫反應了龐貝當時的民情風俗,在羊毛染坊、商店、客棧的牆壁上,也許多裸體及集體性行為的畫像都赤裸裸的展示出來,可見當時性開放與混亂的態度……這些兒童不宜的畫面,因為天候因素無緣看見,只能用文字表達了~

走著走著,龐貝城裏竟然有現代的餐廳和咖啡廳,顯得真的好突兀。後來看到其它部落客的遊記,每個人在夏天來龐貝城都被太陽曬到熱翻,因為城內幾乎沒有遮蔭的地方,我想這應該是設置的原因吧~也慶幸我們挑對了季節來參觀

最後介紹旅行社聘請的當地領隊,講著一口濃濃義大利腔的英文,難免讓人聽了有點霧茫茫之感,但他可是誠意十足地認真講解,當然Joseph還是會貼心為大家再翻譯一次~



回頭再看一眼令人感傷的龐貝城,一個曾經繁華的城市,一個不幸的悲劇,到底是毀於天災還是人禍?過度的糜爛、奢華的極致會不會走向毀滅?自然力量之偉大,人類始終無法預料,龐貝城這個謎穿越了千餘年時空,就留給世人無盡的省思和啟發吧~

想看龐貝城實景街道,請點這裏
索取龐貝城地圖,請點這裏

參考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aristideyvon/archive?l=f&id=45

            http://shauyu.pixnet.net/blog/post/25455859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07-broadcast.htm

 

 小知識{#emotions_dlg.emo1-15}希臘建築三種基本柱式 




 

Ivy的小叮嚀{#emotions_dlg.emo2-2}

(1)於夏季要到龐貝城參觀的朋友們,記得要做好防曬措施,因為城內幾乎沒有遮蔭的地方,以免曬成小黑人了

(2)想要在兩個小時內逛完龐貝城是不可能任務,可以先做好功課,以免看來看去都是廢墟的感覺,錯過一些精采的古蹟

 

 

 

Aaron&Ivy義大利蜜月行~待續{#emotions_dlg.emo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