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吃了飯店的活力早餐後,就要展開今天的行程囉~{#emotions_dlg.emo1-1}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先介紹我們今日上半天行程的地點--梵蒂岡(Vatican)。位於義大利羅馬城內的梵蒂岡,雖然四周被義大利領土所包圍,卻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也是全世界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梵蒂岡城牆為國界,被稱為「神的國度」的梵蒂岡,總面積0.44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相當於中正紀念堂的兩倍大,但卻有全世界最大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全球八億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影響力之大絕不遜於世界大國。除了崇高的宗教地位,梵蒂岡城是藝術品密集度最高的國家:梵蒂岡博物館內所收集的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媲美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和法國巴黎的羅浮宮,被視為一生中必參觀的博物館之一;而聖彼得大教堂本身就是最佳的藝術品,規模最大也是最壯麗的。今天主要行程就是參觀梵蒂岡博物館和聖彼得大教堂及廣場,讓我們一起揭開梵蒂岡的神祕面紗吧,Let's go~{#emotions_dlg.emo1-3}

 

吃完早餐後搭一小段車來到台伯河畔下車後再步行前往梵蒂岡,途中經過與它相鄰的聖天使古堡。

從羅馬進出梵蒂岡非常簡單,不必國際護照也無須簽證,因為羅馬與梵蒂岡僅一線之隔,只要腳一踏進聖彼得廣場內或是跨過城牆,就出國到了梵蒂岡。首先來到號稱由20多座美術館所組成的歐洲藝術寶庫--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 )。高聳的城牆外排了長長的人龍,繞了博物館好大一圈! 因為旅行社有事先預約,所以我們可以大剌剌輕鬆入場,不用花時間在排隊買票上。左邊照片中,有著手握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和手持調色盤的拉斐爾雕像在上頭的城門是梵蒂岡博物館大門,不過現在已改在距離50公尺處的小入口排隊買票入館(右下照片)。

取自拉斐爾創作壁畫《雅典學院》某小部份圖為博物館的門票,等會進去就會看得到全壁畫的原貌,門票上左邊的人物是柏拉圖,手指前方的則是亞里斯多德。

想要進入博物館內部,需先通過有如機場入境般嚴格的X光安檢,所以在這之前,領隊就叮嚀我們不要帶過大的包包及腳架。

通過安檢後,等待領隊聯繫會合當地的導遊。

取代過去的螺旋梯,我們搭右側的電扶梯直上頂樓,準備迎接宗教的洗禮與藝術的享宴囉!

松果庭院 (Cortile della Pigna)設計於1506年,名稱來自於庭院中的一座四公尺高的青銅製大松果。據說在以前是放在萬神殿旁邊的松果街道,之後被移到聖彼得大教堂前庭,最後於1608年才移到現址上。松果旁有兩隻相對應的孔雀,半圓形的松果壁龕是1565年仿造萬神殿拱頂模式所建造的。 

 
 
立於庭院中央有座巨大球體,是現代雕塑家阿納爾‧波莫多羅(Arnaldo Pomodoro)1990年的作品Sphere Within Sphere  (Sfera con Sfera),由兩個可以轉動的同心圓所組成,是個球中球。這個直徑達四公尺的金屬球,看起來很像地球,分裂的球體很像被拉鏈密合起來,而兩圓同心,看起來有合諧、和平、團結的象徵 另有此說法,內球為人類生存的地球,外球為基督的天國。
 
 
導遊首先帶我們到松果庭院是有其用意的。建於公元5世紀末,前身是教皇宮廷,之後改為綜合性博物館的梵蒂岡博物館,總面積為5.5公頃,分有27個部門、3個庭院、12個陳列館、5條藝術長廊及1個空中花園,全部觀賞路線加起來有7公里長。館內所收藏的珍貴瑰寶是來自義大利歷代教皇費心收集而來,不但擁有早期基督教世界的寶物,還收藏西元前20世紀的埃及古物,希臘羅馬的重要藝術品、中古世紀的藝術作品、文藝復興時期及現代宗教的藝術珍品。因館藏實在太多無法看盡,對於只有幾個小時參觀時間的我們而言,一定得挑其精華來遊歷才行。在博物館展場中,以壓軸的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最為精采,但是小堂內必需噤聲,也嚴格要求不能拍照,所以庭院裏放置了多處西斯汀禮拜堂的立牌照片,方便導遊在這裏為觀光客作導覽說明。我們的導遊則是自己準備圖片為大家進行解說後,就帶我們開始欣賞梵蒂岡博物館囉!
 
庇護-克萊門蒂諾館(Museo Pio-Clementino)最早是於公元1771年,由當時的教宗克萊門蒂諾十四世興建的一座博物館,用來收藏、陳列雕像藝術品。之後,庇護六世再加以擴建增加收藏品,所以這座展館便以他們兩個人的名字來命名,主要的展示物是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像。
雕像藝術館/雕像長廊(Galleria delle Statue)、八角庭院 (Cortile Ottagono)動物廳(Sala degli Animali)繆斯女神廳 (Sala delle Muse)圓形展廳 (Sala Rotonda)希臘十字廳 (Sala a Croce Greca)都屬於庇護-克萊門蒂諾館的範圍,接下來會一一介紹。
 
 
從松果庭院一進來,映入眼簾是雕像藝術館/雕像長廊(Galleria delle Statue)為庇護-克萊門蒂諾館中最先建立的展示區。館內的雕像長廊陳列了許多栩栩如生、展現人體美感的各類雕像,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人形大理石生命,令人看了無不嘆服。
 
 
這室兩旁擺放了我不知名半身雕像,而中間正在拭汗的運動員雕像稱拭汗者,為羅馬人在西元前320年模仿希臘原作的複製品,雕塑運動員在運動後疲憊不堪的身形,表現出拭汗的情境。
 
 
呈八角形的八角庭院 (Cortile Ottagono)是庇護-克萊門蒂諾館內最有名的地方。
 
 
庭院每個區塊和角落都擺放著許多雕刻精美的藝術品,其中不少是教宗朱利奧二世收藏的藝術珍品,這些收藏品也被視為梵蒂岡最重要的藝術品。
 
 
 

除了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珍貴的雕刻品外,館內的裝潢也值得大家欣賞,記得抬頭看一下華麗的天花板~
 

底格里斯河的河神(Tigris River God),擺放在前面的石棺好精緻呀!
 

 
八角庭園中最有名的兩座雕像--勞孔群雕像 (Laocoonte)阿波羅雕像 (Appolo del Belvedere)
看左邊的勞孔群雕像要先了解勞孔的故事,源自於荷馬所著的木馬屠城記。勞孔是特洛伊城內的一名祭師,他洞悉了木馬的陰謀而極力阻止特洛伊人接收希臘人所留下來的木馬,因而觸怒了站在希臘人那一方的雅典娜,於是派出的海蛇勒死他跟他的兩個兒子。雕塑表現出巨蟒殺死勞孔父子,三人與巨蟒在生死搏鬥中苦苦掙扎的情形。勞孔雕像的發現對文藝復興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影響尤可以在米開朗基羅後期的作品中所察覺出。
右邊的阿波羅雕像大約是在西元前350-325年間,由希臘雕刻家Leochares雕製成的。在還沒被教廷收藏前,阿波羅像大概是在西元1489年被發現,1796年義大利遭拿破崙攻陷時,阿波羅像曾經被拿破崙帶往法國巴黎,直到拿破崙失勢後,他才又回到梵蒂岡,一直保留到現在。右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從八角庭院一隅的大門走入便是動物廳(Sala degli Animali)
 


動物廳內收藏了許多以動物為主題的石雕作品,雕工之細膩、神韻之逼真,令人不敢相信這些動物是用冷冰冰的石頭所雕刻出來的。展示廳盡頭處的壁龕內擺放著在十六世紀便享有盛名的藝術品「梅來阿格洛」雕像,是公元二世紀羅馬人根據斯柯帕斯(Skopas)於公元前四世紀創作的銅像而仿製的大理石雕塑。他的身邊分別是一隻臥著的狗和被他親手殺死、並獻給深愛的阿達蘭塔的卡利多內的野豬頭。
 
 
 
動物廳天花板及地上的馬塞克鑲嵌藝術。
 

繆斯女神廳 (Sala delle Muse)是由西莫內蒂於公元1780年時所設計建造的,用以陳列於1775年出土的「阿波羅和繆斯女神」群雕像。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女神(希臘文Μουσαι,拉丁文muses),是一群象徵藝術與青春的諸女神,繆斯女神的數目不定,有三女神之說,亦有九女神之說。九女神之說為天神宙斯的九個女兒,每人分管從繪畫到音樂等諸多藝術中的一種。由於她們生於庇厄利亞這個地方,所以也被稱為庇厄利亞的女神們(Pierides)。
 
 
 
繆斯女神的天花板畫作值得抬頭一看,還有許多美麗的繆斯女神像。介紹繆斯女神廳的立版~
 


廳內最重要的一件藝術作品就是米開朗基羅所推崇的英雄軀幹 (Torso del Belvedere),放在館內正中位置。這座雕像大約是西元前一世纪的希臘原作,相傳這是古希臘神話英雄大力士海克力斯的軀體雕像,雖然雕像的頭及四肢都早已破壞消失,但是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仍為其優美的肌肉線條傾倒,特地說服教宗將他買下來放在這裡,往後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和繪畫也都深受此影響。
 

圓形展廳稱作Sala Rotonda,義大利文中的Rotonda,便是圓形的意思,所以萬神殿所在的羅通達廣場Piazza della Rotonda也是用Rotonda這個字。

 

圓形展廳簡稱圓廳,正中央處擺放了一座直徑4.76公尺、周長達13公尺的石雕浴缸,這座以整塊赤斑巨岩所雕刻出的精美浴缸是於羅馬金宮中所發現的,據說這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暴君皇帝-尼祿(Nero)所使用的浴盆。



圓廳的建築概念來自萬神殿,非常相似於萬神殿圓頂。

廳內地板鑲嵌畫

環繞圓廳四周壁龕中陳列的多是希臘神祇雕像,內有10尊全身、8尊半身雕像,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尊鍍金的大力士-海克力斯像(Hercules)

一路看下來許多展廳,有沒有注意到這裡有不少展現人體美感的雕像作品,卻在其生殖器官部位被放上了無花果葉,這便是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著名的大去勢(The Great Castration)傑作。教宗碧岳九世認為博物館內眾多露出性器官的雕像將對教徒們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下令敲掉梵蒂岡城內所有男性雕像的性器官,並且以無花果葉替代遮掩。由於教宗碧岳九世此一保守的心態,造成大量的希臘羅馬雕刻作品的完整性受到傷害,實在真是令人惋惜。
 
 
目前梵蒂岡博物館的遊覽路線中,會先來到剛介紹的第二展廳--圓廳,之後再進入第一展廳--希臘十字廳。看完圓廳接著就進入門口立著兩尊埃及人像雕塑的希臘十字廳(Sala a Croce Greca)

進入廳內

 

兩側分別擺放了君士坦丁大帝之女-科斯坦扎(Costanza)及母親海倫娜(Elena)的兩口巨型紫紋石棺。石棺上有許多浮雕,堪稱是古代晚期宮廷藝術品的傑出代表作。君士坦丁母親的石棺上刻的是打敗異教徒的羅馬騎士、戰爭的畫面(左);而女兒石棺上則是葡萄採收、忙碌小愛神的圖像,也是基督信仰生命的象徵。(右)。

希臘十字廳地板中央處有幅色彩鮮艷繽紛的智慧女神鑲嵌畫,是希臘十字廳裡最重要的典藏品之一。外圍一圈首次記錄了月亮的陰晴圓缺,中間那位便是智慧女神米內瓦(Minerva,雅典娜的羅馬名)。

這裏有放置一尊埃及人面獅身,彌補一下沒去到埃及博物館的遺憾~

參觀完希臘十字廳,庇護-克萊門蒂諾館也告一個段落了。接著上二樓展廳繼續參觀~

二樓長廊只開放一側,從雙馬雙輪車廳開始,接下來是連續三個長廊展廳,依序便是燭台陳列廊掛毯陳列廊,和地圖陳列廊

雙馬雙輪車廳(Chariot Room)因陳列在展廳中的那輛雙馬雙輪車而得名。此廳是由巴斯卦雷‧貝利(Pasquale Belli)的學生-朱塞佩‧坎波萊塞與其家族成員們共同構思而興建的。其實這尊巨座的大理石雕是件組合體,由弗朗切斯科‧安東尼奧‧弗朗佐尼結合好幾個大理石作品,並重新加以雕製、組合而成。車體的部份最早可追溯到西元一世紀的一件大理石雕,之後被拿來做為羅馬聖馬爾谷堂的主教席位。最後弗朗佐尼為此座加上了輪子、舵,和馬。駕馭馬車的人像,則是由伯爾蓋塞王子所贈,最終完成此一雙馬雙輪車。展廳的牆壁上,裝飾著一些羅馬時代的雕塑。

燭台陳列廊(Galleries of the Candelabra)是最接近博物館入口處,許多遊客、旅遊團都選擇從這裡開始,所以這裏常常是擠了一大堆的人。 

 
 

燭台陳列廊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對大理石燭台,兩旁擺放許多不同種類、時代的燭台、聖杯等的雕刻作品。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中間象徵豐饒的女神。這個女神代表大地之母意象,乳表示能夠豐饒、餵養大地;下半身的公牛則代表男性的生育功能,雌雄同體,生生不息。
  
 
 
就算兩旁的雕刻品是如何鬼斧神工,你一定會被美不勝收的天花板所吸引而一直抬頭往上看。
 
  

畫作華麗奪目,令人驚呼連連~{#emotions_dlg.emo1-8}
 
 
同樣的,眼睛除了看兩旁及天花板外,也要注意下面的地板,真的是很忙碌~地上有一個鑲嵌畫,這是教宗 LEO十三世徽章。歷任教宗都有自己的徽章做為自己的代表,說明自己的家世等等,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有二把鑰匙。而這一位的特別之處,是因為他是來自佛羅倫斯的貴族,所以特地從佛羅倫斯找來特別的寶藍色大理石來設計自己的徽章。


而這位教宗的塑像,就在徽章上方的門簷上,進入這個門之後,就是掛毯陳列廊
 


掛毯陳列廊(Galleria dei Quadri)牆壁上掛著繡有耶穌生平事跡的19 幅華麗的壁毯,每張約有四到五百年的歷史。由於早期沒有機器編織,所以這些全都是人工按著草圖一針一針織出來的。
 
 
 
 
牆上懸吊著各式巨幅的掛毯,精細的手藝、高超的技術,真叫人佩服~
 
 
當然這些掛毯中,其中一定有一個重點,就是這幅耶穌復活圖。因為織法特殊,所以中間的耶穌與祂腳下的石板,會隨的觀看角度的不同,而讓人感覺到石板會在耶穌腳下轉動。瞧這個老外看到久久不肯離去,一定要看個明白來似的,我只好無奈的把他也照進去了~
 
 
 
而壁毯廳的天花板,看起來像是用雕飾般的天花板,立體感十足,聽導遊說才知道其實它是用畫的,真是太厲害~{#emotions_dlg.emo1-17}
 


地圖陳列廊 (Galleria delle Corte Geografiche)是教宗格雷戈里十三世於16 世紀時委派伊格拉齊奧但丁(Lgnazio Danti),以及諸位數學家、天文學家,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40幅地圖志,描繪了義大利各城市和沿海島嶼的地形圖解,這40幅地圖志被認為是當時地理上最重要的文獻。

 
 
40幅鮮艷悅目的地圖志陳列在長達120米的地圖廊內,地圖的擺放與排列順序,則是依照如長靴般的義大利國土,由靴頭依序排到靴筒處。
 
 
 
你以為前兩廊的天花板已經很精采了,地圖陳列廊裏金碧輝煌的天花板更是令我看傻了眼,美到無法形容,一整個華麗到了極緻~害我都無心看兩旁的地圖了!

 


這裏的天花板是以雕刻來裝飾的,是不是很令人驚豔!{#emotions_dlg.emo3-11}
 
 
以一個華麗的教皇徽章作為天花板的尾聲
 

 
而地圖陳列廊的盡頭處左轉處的畫室,兩旁有椅子,累了可以稍坐休息一下~
 
 
就算是坐下來休息,眼睛還是不得閒地看著頂棚壁畫,手仍停不下來猛拍照~
 
 

經過一個小販賣部,有團員正在挑選同事託買的紀念品~
 
接下來要參觀的可算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拉斐爾室西斯汀禮拜堂,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兩位畫聖傑出的畫作,讓梵蒂岡博物館成為全世界最珍貴的藝術中心。
 
拉斐爾室Stanze di Raffaello(Raphael Rooms)本是教皇朱利亞斯二世的私人寓所,後來才邀請拉斐爾以繪畫形式重新裝飾館室。繪製期自1508至1524年, 拉斐爾於1520突然辭世,遺作由學生完成。牆上的濕壁畫是設計的重點,這些壁畫反映出拉斐爾對文藝復興時期教和哲學的理想,也給予壁畫極高的評價,因此享有盛名。拉斐爾畫室包括了君士坦丁室伊利奧多羅室簽署室波哥大火室。依循行進的方向做一一介紹。
 


第一間是君士坦丁室Sala di Costantino(Hall of Constantine),四間畫室中最大一間。這間畫室並不是出自拉斐爾親手繪製的,是拉斐爾死後,才由他的學生完成的,但整體的設計確實是來自拉斐爾。君士坦丁是第一位正式接受天主教的羅馬君主, 此室畫作就以此為主題,四面牆上都是漂亮的巨型壁畫,分別描述四件與君士坦丁大帝有關的故事。
 
 
十字架顯聖(Vision of the Cross):戰前,君士坦丁在米里維橋向士兵訓話,天際突出現十字架,代表勝利的預兆。

米里維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大勝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大軍。 

 
君士坦丁受洗(Baptism of Constantine)
 
 
羅馬的奉獻(Donation of Rome):君士坦丁向教會獻禮。圖片摘自正點旅行社
 
 

抬頭往上看天棚,天花板中央的畫主旨在彰顯天主教戰勝異教徒。
 
 
伊利奧多羅室Stanza di Eliodoro(Room of Heliodorus)原是教宗的私人接見室,此室有壁畫四幅在四周的四面牆上,整組的主題是顯示神蹟,尤其突顯教皇的地位。
 
 
伊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取材自聖經中的神話故事,猶太國王的軍官伊利奧多羅企圖搶走耶路薩冷的財寶,他被突然從天而降的神將驅逐。而這個房間就是以這幅畫來命名的。
 


波爾神納的彌撒(Mass at Bolsena):故事是說在義大利的波爾神納教堂裏,有一個懷疑彌撒儀式的異教徒,在行彌撒禮時看見獻祭的白麵包上出現神的鮮血,被神蹟感化而皈依基督教。也是此廳最成功的作品。
 
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教宗會見阿提拉(Meeting of Leo the Great and Attila):描寫教皇與匈奴領袖阿提拉對峙的歷史故事。
 
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被天使救出的聖彼得(Liberation of St. Peter):下面是一個真實的門,拉斐爾利用畫面兩邊多餘的兩角變成圖中的階梯,十分有創意。左邊是士兵因聖彼得不見而被責罵,右邊是天使施展神通(士兵都睡著了),將聖彼得救走的故事。壁畫結合了透視法與視覺的錯覺,讓觀者好像觀看如實的場景。拉斐爾以強烈戲劇性衝突場面來表現天使營救彼得出獄,造成情節緊張驚險的藝術效果,被視為此廳最精采的一幅。
 

 
拉斐爾在構思伊利奧多羅室的天花板圖案時,看過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中的傑作,深深地受到其影響。於是拉斐爾使以《創世紀》中的四則故事:「雅各伯的梯子」、「依撒格的獻禮」、「燃燒的荊棘叢」和「雅威顯現給諾亞」為題材來繪製。不過天花板可能不是由拉斐爾親手繪製,而是其弟子根據拉斐爾的草圖來加以完成的。
 

 
簽署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Room of the Segnatura)原本是教皇簽署重要文件的辦公室,在四壁各畫了一幅大型壁畫,為表達人類最崇高的精神:真、善、美。代表「真」的是聖禮的論辯雅典學院,拿巴斯山代表「美」 ,而三德像代表「善」。
 
 
聖禮的論辯(Disputation of the Holy Sacrament ):畫了天上的基督、聖母、施洗約翰、使徒、聖人、殉教士(他們以天父為中心,坐在雲端),還畫了聖靈,在他們之下是眾多的聖徒,正撰寫著彌撒經並爭論著置於祭壇之上的聖餅。屬《神學》主題,代表超自然的「真」。
 
 
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為拉斐爾詮釋《哲學》的力作,代表理性的「真」。它和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及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被藝術史家視為文藝復興盛期藝術經典傑作,是拉斐爾室中最有名的作品。畫中描述的是古往今來的一些有名的學者聚在一起辯證哲學,而且還巧妙地把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人和拉斐爾自己本人都畫入畫裡。在畫中廳堂右邊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邊是文藝之神阿波羅。整個背景和構圖如同舞臺空間般,巧妙地利用建築特點,把畫面上背景、建築物的透視和前面真實建築物的半圓拱門連接起來,擴大壁畫空間效果,使建築物顯得更加寬敞壯麗。以下是用維基百科的圖來介紹畫中的著名人物。
 
 
畢達哥拉斯:前方蹲著看書的禿頂老人在厚書上寫字者,亦是《畢氏定理》發明者。見6
亞歷山大大帝:雙手交叉於胸前的青年。見7
蘇格拉底:穿綠袍轉身向左扳手指與人爭辯者。見12
赫拉克利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筆倚桌思考者,是持流變論的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但拉斐爾用米開朗基羅的臉來繪製。見13
柏拉圖:挾著《帝邁馬斯篇》,以手指指天。拉斐爾以達文西的相貌來呈現。見14
亞里斯多德:手拿《倫理學》,另一手伸前。見15
阿基米德:右下躬著身子,手執圓規量著一個幾何圖形。見18
拉斐爾:右下角黑衣戴帽男子為此壁畫作者本人拉斐爾,象徵藝術乃登入智者的殿堂。見R 

我只列出比較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它人物想知道的話,請參考這裏

把它放大一下可以看得更清楚。左圖箭頭指的,戴黑帽子男子就是拉斐爾。右圖還記得嗎?一開始介紹的博物館的門票,就是取自《雅典學院》中央部份圖而製成的,非常具有紀念性喔~
 
 
帕拿巴斯山(The Parnassus):畫的中央是太陽神阿波羅,手上拿著樂器,環繞他的是妹妹繆斯,手上是其掌管的文學、音樂等不同領域,還有古今詩人此畫讚美人類的道德、智慧和豐富可貴的情感,歌頌詩歌和音樂的結合,以《詩學》為主題,代表「美」。
 
 
 
三德像(The Cardinal Virtues):又稱《智慧、溫厚和毅力》,左方女神代表「權力」,她左手捉著被降伏的獅子,右手執象徵法律的樹枝;中間代表「真理」,右為「節約」,鼓勵和約束人們一心向善,拉斐爾以婦女良善堅毅的本質,呈現一個理想純淨的世界。這3個女神畫在窗戶上的半圓形空間,下窗戶兩側長方形空間裏,分別畫的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頒布法典,與教皇格里戈利制定教會法規的場面。他把皇帝和教皇放在同等地位,其所頒布的法典與法規具同等權力,這兩幅畫表現的是「客觀之善」,屬於《法學》。
 

 
簽署室穹頂正中央處的八角形中描繒了托舉著教宗徽章的插翅小天使,而周圍四個圓形圖畫則是呼應牆面的主題,寓意分別為神學(右上)、法學(右下)、哲學(左下)、詩學(左上);各圓形圖畫的左邊則是註解的圖,分別為亞當夏娃的原罪《神學》、所羅門的審判《法學》宇宙的冥想《哲學》、阿波羅與繆斯《詩學》
 

 
波哥大火室Stanza dell' Incendio di Borgo(Room of the Fire in the Borgo)原是教皇與教廷最高法院開會用的,利奧十世在位時用作飯廳,後來請來拉斐爾等人在四面牆壁繪上壁畫,描述教皇利奧三世和利奧四世的事蹟。 
 

波哥大火災(The Fire in the Borgo):本室的主題描述公元847年在聖彼得教堂附近的一場大火,災民扶老攜幼逃生的場景,大火最後在教宗利奧4世的祈禱下,大火奇蹟似地熄滅了。
 
 
查理大帝的加冕(The 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公元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給查理曼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利奧三世的誓言(The Oath of Leo III)

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沃斯提亞戰役(The Battle of Ostia):歌頌教宗利奧四世的海軍勝利。
 
 
波哥大火室的穹頂
 
 
 
 
從拉斐爾室出來,前往西斯汀禮拜堂路上會經過現代宗教藝術陳列館 (Collezione D'Arte Religiosa Moderna),裡面也有很多展品,內容也和天主教有關,但是藝術風格很現代。
 
由於西斯汀禮拜堂無法攝影,以下圖片及資料由維基百科、正點旅行社、翼報等網路資訊提供。

 
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建於1473-1481年,位於梵蒂岡教皇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是依照列王紀第6章所描述的索羅門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教堂長40.25米,寬13.41米,高20.73米,堂內沒有柱子,為長方形磚石建築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郎基羅所繪,祭壇後方牆畫《最後的審判》和穹頂畫《創世紀》而聞名。這裏是梵蒂岡博物館內,唯一嚴格禁止攝影、不許大聲交談的區域。堂內有穿制服的警衛,見有違規會大聲喝止,目的是保護屋頂四壁上的溼壁畫。看到這兩幅創世鉅作,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內心的振撼,我想只有自己走進這間小堂裏才能體會~
 

 
側牆的高處有6扇半圓拱形窗戶,房頂呈穹窿形狀,面積接近600平方米。 
 
 
堂內的天花板壁畫《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的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這幅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畫面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神分光暗》:將光與暗分開                                                              《創造日、月、草木》:創造太陽,月亮和眾星               
 
 
 
《神分水陸》:將陸地與水分開                                                              《創造亞當》:上帝是用指尖將生命付於亞當
 
 
 
《創造夏娃》:上帝使亞當沉睡,取下亞當一條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就是夏娃。(上圖)
 
《原罪-逐出伊甸園》: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繁衍了子孫,子孫卻都帶著祖先的「原罪」,這就是人類原罪的由來。(下圖)
 
 
 
《諾亞獻祭》:白鬍鬚的挪亞在祭台上,祭台前方有裸體男子,有的抓住祭祀的犧牲羔羊,有人抱著木柴,似乎要準備建造方舟。(上圖)
  
《大洪水》:上帝從大洪水消滅不義的人類,但是交代諾亞建方舟來延續人類與各種動物的繁衍。(下圖)
 
 
《諾亞醉酒》:洪水後,諾亞成為農夫種植了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醉了,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告訴他兩個弟兄閃和雅弗拿了一件衣服蓋在諾亞身上。
 
畫面由以上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繪有343個人物。在《創世紀》誕生之前,歷來教堂穹頂畫多為簡單的日月星辰的圖案,如此龐大複雜的穹頂畫,可稱得上空前絕後。米開朗基羅在這幅天花壁畫裏,告訴了我們不少故事。《創世紀》的9幅壁畫中以《創造亞當》當最具盛名,成為全畫的焦點所在,亦是整個創世紀的象徵。它同時是許多創作作品及電視電影爭相取材模仿的題材,手指與手指觸碰,這個符號成為世界性的象徵,隔著天與地的距離,如此遙遠,但只要有渴望,便有了愛。像近代電影「E.T」裏,人類與外星人的接觸用了同樣的手勢,米開朗基羅創造了永恆不朽的「愛」的符號。
 
由於米開朗基羅的專長是雕刻,所以剛開始西斯都四世之侄儒略二世於1506年,命米開朗基羅繪製時,他並不是很願意接此工作。但是1508年開始創作此畫,米開朗基羅並一頭栽入其中,從教堂內腳手架設置,到設計創作,均為單獨一人創作。這期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米開朗基羅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而嚴謹、富麗而莊嚴。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製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仰望教堂天頂,沒有人不發出奇蹟的讚嘆。
 
 
 
20年後,克肋孟七世聘請米開朗基羅設計創作祭壇背面的《最後的審判》。克肋孟死後,由其繼承者保祿三世接續。《最後的審判》取材於新約全書啟示錄故事,創作時間為1535年至1541年,歷時9年多,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基督再來,並親自審判世間善惡。畫中基督被聖徒環繞,揮手之際,最後審判開始,一切人的善惡將被裁定,靈魂按其命運或上升或下降,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這種兩極的世界,在壁畫中通過妥善的分割,形成一個個故事,整體顯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動感。由於畫面巨大,佔滿了西斯汀禮拜堂祭台後方的整面牆壁,內容描繪有400多個人物,他們都是米開朗基羅以現實和歷史中的人物為模特兒來臨摹的。

畫面大致可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群,最底層是地獄。 畫面構圖是這樣安排的:上方與天頂畫相接處兩個半圓形畫面是一些無翼天使,他們正簇擁著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等物,左面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組抱的是恥辱柱。耶穌下方七個吹號角的天使正在喚醒死者宣示審判開始。畫面正中央雲端閃電中站著身軀高大、神態威嚴的救世主基督,他正舉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審判開始。耶穌十二門徒和聖母瑪麗亞環繞在旁邊,聖母瑪麗亞畏縮地抓緊頭巾和衣衫,屈身在兒子的右肋之下。左邊是基督的門徒和殉道的聖者們;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認為是亞當,後面圍紅頭巾的女人是夏娃;還有一個體格壯實的老人,被認為是聖保羅。右下方雲端是使徒聖巴多羅買(Bartholomew),手中拿著一張殉道時所被割下之人皮,這張皮畫的正是米開朗基羅自己,這是米開朗基羅的簽名或理解為對於信仰的態度。畫面下部是善惡兩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穌的裁決。畫面左側描繪的人物將升往天國的人群,右側則將打入地獄的亡魂。右下角水面的船上向亡魂揮舞船槳的是地獄的引渡人,冥神「夏龍」,坐上船的亡魂將渡過阿克隆河打入各層地獄。米開朗基羅將他所厭惡的教宗儒略二世繪入了這幅作品,為了表達不滿他將教宗畫入下方地獄受蛇怪所撕咬。

米開朗基羅在描繪地獄風景時曾受到但丁《神曲》地獄篇的啟發。整個構圖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形成了一個律動的圓形的以基督為中心的統一體。這樣使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情節顯得統一、和諧。而他在揭幕這幅壁畫時,史無前例地把人物無論善惡都描繪成有醒目生殖器的裸體,Carafa樞機對此加以強烈反對,認為在基督教最重要的教堂內,不能容忍如此的淫穢、瀆神和不道德。據說當 Cesena 向教宗抱怨時,教宗回答說他的裁判權沒有延伸到地獄,因此這畫像得以保留。但是米開朗基羅去世後不久,教宗就命畫家伏爾泰拉給這些裸體人物添畫了遮羞布條。這位畫家因此得了個「穿短褲的人」的綽號。

雖然還有其它廳館無法一一參觀,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在介紹完精采絕倫的西斯汀禮拜堂後就做了一個完美的結束了。從這個走道出去,可以通往聖彼得大教堂旁的中庭,聽說這個通道也是電影 「天使與魔鬼」場景之一。

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對於教宗藝術也沒有深入的研究,這次的梵蒂岡博物館之旅卻是視覺與心靈的一大饗宴。來羅馬旅遊,強烈推薦一定要來梵蒂岡博物館看看,一定會有豐富的收獲。不過旅遊回來為了整理這篇文章,我可是死了很多腦細胞~呼

 

出來之後,經過某教宗雕像,導遊帶領我們前往偉大的聖彼得大教堂~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正點旅行社、翼報、google等

  

Ivy的小叮嚀{#emotions_dlg.emo2-2}

(1)梵蒂岡博物館在結構上由各自獨立的美術館、陳列室、中庭和禮拜堂所組成,其間以走廊、階梯或是坡道做為連結。建議參觀前要先做功課了解一遍,否則只會走馬看花,或錯過大師巨作囉~如果想自助旅遊的朋友,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是免費日,就可以省下門票錢,不過要記得早點來排隊!

(2)要入博物館參觀,都必須把大一點的背包寄存,在路口處可以免費寄存,但還要再回頭來取很麻煩。建議帶較小的貼身包包既方便,又不用怕被偷竊。
  
 
 

Aaron&Ivy義大利蜜月行~待續{#emotions_dlg.emo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