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情绪不利挫折忍受力与情绪健康,但为什么男生好像就比较不会表达他的喜怒哀乐﹖明明研究显示,男宝宝比女宝宝对情感更敏锐。专家指出,试着用对女儿说话的方式来对儿子说话,「我明白你很沮丧」,或问他们「你有什么感觉﹖」你会发现,男孩也可以很贴心。



有一首美国童谣的歌词是这样的:「我的爸爸高大又强壮」、「用他的锤子修理东西」、「爸爸真是酷」。

这首歌本身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专门研究男子气概的陶森大学教授安德鲁雷纳(Andrew Reiner)指出,这歌词跟其他许多的童谣与童话一样,传递给孩子们一种刻板的男性形象,限制了孩童对男性形象的认识。

《纽约时报》报导指出,即使今日,绘本里出现的父亲,总是一个笑口常开,有着强壮体魄,独立性格,带着儿子去冒险的样貌。我们较少在儿童读物中看到一个毫无保留展示情绪与慈爱的父亲形象。愈来愈多研究显示,这些讯息在某一方面不利男孩的心理发展,是男孩「不贴心」的根本原因。

一项发表于2014年美国研究指出,母亲跟婴儿相处时,与女儿语言互动较多,与儿子则是肢体互动较多。另一英国研究发现,母亲与四岁以下孩子说话时,会对女儿使用更多描述情绪的字眼、也更常与女儿讨论与情绪有关的话题。同时,父亲们在听见年幼子女谈自己的情绪时,通常会更积极地响应女儿。因此,女儿们更愿意与父母亲讨论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注意到他人包括父母的情绪。


回应同理心VS.分析问题点

埃默里大学于2017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更发现,父亲较常对女儿唱歌、微笑,展现出感性的一面。在女儿伤心时,父亲通常会表现出同理心。儿子伤心时,父亲多会使用分析性的言语,试着帮儿子解决问题,却很少去关心儿子内心的感受。父母亲在与儿子对话时,都倾向强调对儿子成就的期待,并经常使用「胜利」、「骄傲」等字眼。研究员相信,这反而让女生的学业成就普遍超越男生,因为女生的情绪与感受获得父母的重视。

另有一项针对二~四岁幼儿与他们的父母的研究显示,在医院急诊室里,家长对儿子与对女儿说话的态度很不同。他们通常会对女儿说:「以后要更小心照顾自己,不要再受伤了。」对儿子则会说:「这一点小伤没什么,要勇敢、要忍耐。」即使在游戏场时,父母通常会花较多的时间跟女儿解释如何爬上单杠,对儿子只会催促他们赶快去玩。

关于情绪,男人往往不爱说,但女人通常很爱问。偏偏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使得男孩长成男人后,经常羞于面对自己的情绪,遑论将情绪表达出来或去体贴他人的情绪。

其实,哈佛大学研究指出,ㄏ,是后天的教育使男孩变得「不贴心」。男婴与母亲的互动是关键。用你希望男孩对你说话的方式来对他说话,你会发现男孩也可以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