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天生内敛,善于反思,比较安静。「内向」与「害羞」经常被相提并论,但专家指出,内向是一回事,害羞又是另一回事。害羞的人有意见但害怕说出来,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自己的意见不够好、害怕被批评。害羞的孩子常会感到寂寞,以下六种方式来改善孩子的内向!


1.让孩子说完他想说的话

很多好意的家长喜欢在孩子说话说到一半时就参与意见,提供自己的想法或点子,帮孩子说他们没说完的话。但这样做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会想:「看来我的主意不够重要、不够有趣。」等到孩子说完他的句子以后,再分享你的想法。

2、不要插嘴

大人常常插嘴。大人可能对孩子说的话有想法,急于提供自己的意见。重复这样几次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了。他们会想:「看来爸爸妈妈的意见比我的意见更重要。」

3、不要批评

如果孩子预期他们的意见会被批评,他们就会闭口不言了。一个常被批评的孩子,当他们被问及意见时,他们会回答:「我不知道。」事实上,他们想的是:「反正一定会被批评,干嘛多说呢?」


4
、倾听

孩子天生都会有分享的欲望,尤其是在信任的人面前。如果孩子觉得跟爸爸妈妈分享是「安全」的,知道自己不会被批评,知道自己可以从容地讲完一个句子,他们就会乐于发言。这是建立自信与独立人格的第一步。

5、赞美

当孩子提出好的意见时,一定要赞美他,这是最重要的。人人都喜欢被恭维,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赞美时,自然感觉良好,而想得到更多赞美,便有动力继续发表意见,有助建立自信。

6、自我评量

010的害羞量表上(10代表很有自信,0代表很害羞),你落点在哪里呢?你是否不自觉地在示范害羞给孩子看呢?如果是的话,也许你可以考虑改变自己。不是为了你的孩子,而是为了你自己。

 想知道更多文章请往:SBF胜博发

 亲子间的连结,对父母、对孩子同样重要,以下10种方式让你强化亲子关系。



1、目标一天12个拥抱

家庭治疗师弗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说:「我们一天需要4个拥抱让关系不死,8个拥抱以维持关系,12个拥抱让关系成长。」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拥抱你的孩子几分钟。每天晚上最后一件事,也是拥抱你的孩子几分钟。

2、玩耍

欢笑刺激你和孩子体内的内啡肽与催产素分泌,强化你们的连结。把欢笑变成一个每日习惯,让你们有机会把焦虑、不快都笑掉,让你们更愿意与彼此互动。游戏也让孩子更愿意合作。与其说「现在快来吃早餐!」不如说「小猴子,吃早餐了!你看你的麦片上,有香蕉和虫虫!」

3、与孩子互动时关掉电子产品

真的。孩子一辈子都会记得自己有多重要,因为爸爸妈妈关掉计算机或手机专心听自己说话。就算只是关掉车里的音响,也释出强而有力的「我愿意沟通」的讯息。在车上因为没有眼神交流,沟通更没有压力。

4、在转变前先沟通

孩子对于转变经常难以适应,不论是转学或搬家。看着他的眼睛,喊他的名字,跟他谈谈,让他有力量应付转变。

5、安排一对一时间

每天一定要尽其所能地安排与每一个孩子单独相处15分钟。在这段时间,轮流做点你想做、孩子想做的事。当轮到孩子决定做什么的日子,你只要专心爱他,让他主导就好。轮到你决定做什么的日子,轻松地随便聊聊。

6、欢迎情绪

是的,情绪对我们来说很「不便」。但你的孩子需要机会表达他们的情绪,否则情绪就会主导他们的行为。另外,让孩子表达情绪也给你机会去疗愈他,让你们更亲近。所以拿出你的同情心,不要让愤怒控制你。

7、聆听并强调

连结从聆听开始。不要插嘴,但可以适时地响应:「哇!⋯⋯原来如此⋯⋯真的吗?⋯⋯那你感觉怎么样?⋯⋯再多跟我说一点⋯⋯」养成从孩子的观点看事情的习惯,可以让你更尊重他,并找到两人之间的共同点。

8、慢下来,品味这一刻

不要一整天按照行程表赶着孩子完成进度,只在睡前与他相处几分钟。一天中所有互动的时间都是你与孩子联系的机会。慢下来,品味这一刻:打果汁的时候,在把水果放进果汁机之前先让孩子闻闻它。帮孩子洗手时,在流动的水里握住他的手。

9、睡前拥抱与谈心

让你的孩子提早一点上床,在睡前你可以抱抱他,在床上跟他聊聊天。这些有你陪伴的、令他感到安心的时刻,让你的孩子有力量面对他目前所需要面对的一切。

10、该出现的时候就出现

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业余家长」。但是,你的孩子到成年之前,只有900个星期会跟你一同渡过。如果你只有周末跟孩子在一起,等于你们一辈子只会在一起900天。当你在跟孩子互动时,要100%专注在孩子身上。不但人要在那里,心也要在。

压抑情绪不利挫折忍受力与情绪健康,但为什么男生好像就比较不会表达他的喜怒哀乐﹖明明研究显示,男宝宝比女宝宝对情感更敏锐。专家指出,试着用对女儿说话的方式来对儿子说话,「我明白你很沮丧」,或问他们「你有什么感觉﹖」你会发现,男孩也可以很贴心。



有一首美国童谣的歌词是这样的:「我的爸爸高大又强壮」、「用他的锤子修理东西」、「爸爸真是酷」。

这首歌本身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专门研究男子气概的陶森大学教授安德鲁雷纳(Andrew Reiner)指出,这歌词跟其他许多的童谣与童话一样,传递给孩子们一种刻板的男性形象,限制了孩童对男性形象的认识。

《纽约时报》报导指出,即使今日,绘本里出现的父亲,总是一个笑口常开,有着强壮体魄,独立性格,带着儿子去冒险的样貌。我们较少在儿童读物中看到一个毫无保留展示情绪与慈爱的父亲形象。愈来愈多研究显示,这些讯息在某一方面不利男孩的心理发展,是男孩「不贴心」的根本原因。

一项发表于2014年美国研究指出,母亲跟婴儿相处时,与女儿语言互动较多,与儿子则是肢体互动较多。另一英国研究发现,母亲与四岁以下孩子说话时,会对女儿使用更多描述情绪的字眼、也更常与女儿讨论与情绪有关的话题。同时,父亲们在听见年幼子女谈自己的情绪时,通常会更积极地响应女儿。因此,女儿们更愿意与父母亲讨论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注意到他人包括父母的情绪。


回应同理心VS.分析问题点

埃默里大学于2017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更发现,父亲较常对女儿唱歌、微笑,展现出感性的一面。在女儿伤心时,父亲通常会表现出同理心。儿子伤心时,父亲多会使用分析性的言语,试着帮儿子解决问题,却很少去关心儿子内心的感受。父母亲在与儿子对话时,都倾向强调对儿子成就的期待,并经常使用「胜利」、「骄傲」等字眼。研究员相信,这反而让女生的学业成就普遍超越男生,因为女生的情绪与感受获得父母的重视。

另有一项针对二~四岁幼儿与他们的父母的研究显示,在医院急诊室里,家长对儿子与对女儿说话的态度很不同。他们通常会对女儿说:「以后要更小心照顾自己,不要再受伤了。」对儿子则会说:「这一点小伤没什么,要勇敢、要忍耐。」即使在游戏场时,父母通常会花较多的时间跟女儿解释如何爬上单杠,对儿子只会催促他们赶快去玩。

关于情绪,男人往往不爱说,但女人通常很爱问。偏偏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使得男孩长成男人后,经常羞于面对自己的情绪,遑论将情绪表达出来或去体贴他人的情绪。

其实,哈佛大学研究指出,ㄏ,是后天的教育使男孩变得「不贴心」。男婴与母亲的互动是关键。用你希望男孩对你说话的方式来对他说话,你会发现男孩也可以很贴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