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顯示方式:月曆式列表 | 展開列表

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是: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你念一个床边故事给孩子听,说「晚安」,然后小鬼大叫「我不要睡觉!」一晚复一晚,上演同样的戏码,爸爸妈妈终于失去最后一点耐心,对孩子大吼,威胁要打人。最后,孩子睡着了,但是父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后悔自己的失控。

每对亲子都有冲突的经验。面对冲突,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心理学家丹尼尔沙皮罗(Daniel Shapiro)博士在《今日心里》杂志教父母4招。


1.不要陷入情绪漩涡

沙皮罗博士认为,没有一种关系比亲子关系更紧密,也没有一种冲突比亲子间的冲突更强烈。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啃噬,直到我们再也无法理性思考任何事。每次你想重新集中精神时,总会有一个孩子又提出新的要求,或是有一个孩子又惹了新的麻烦。避免陷入情绪漩涡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让负面情绪上身。当亲子之间剑拔弩张时,问你自己:「需要为了这件事跟孩子起冲突吗?」通常你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所以,先用一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


2.理解孩子的顾虑

父母通常以为自己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尤其是在与孩子争执时。但只因为我们懂得比孩子多,并不表示孩子的观点不值得被考虑。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通常背后都有很好的、理性的动机,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沟通、去倾听、去理解。例如,如果孩子抱怨父母偏心,不要急着为你自己辩护。问问他为什么那样想。他可能觉得你对弟弟比较宽容。或者他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3.给孩子一些自治权

当一个孩子其实是很无趣的:你的父母规定你几点起床,三餐吃什么,何时睡觉,甚至如何交谈。孩子想要一点自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甚至一个四岁的孩子都可能因为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点心而发脾气。所以,下一次孩子要求晚点睡时,不要只是说「不行」。问他「为什么」。听听他的理由,然后给他一些选择:「如果你今天晚睡,明天就要提早半小时睡觉。你觉得怎么样?」


4.避免重蹈覆彻

留意你与孩子冲突的模式。沙皮罗以自己的情况为例:当十岁的大儿子捉弄四岁的小儿子时,他会立刻介入,阻止大儿子。但是大儿子会故意对爸爸的话充耳不闻,以便在弟弟面前表现出「我已经长大了,才不理爸爸」的哥哥权威。爸爸当然很恼怒,便责骂哥哥,于是冲突就爆发了。这样的情况重复发生,如果爸爸一直采取一样的行动,当然是不会奏效的。沙皮罗知道自己要改变一下做法。下一次哥哥再捉弄弟弟时,沙皮罗并不责骂哥哥,而是问他:「你喜欢捉弄弟弟吗?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与弟弟相处吗?」

更多文章请往胜博发建议小屋 http://jingzer.com.tw/

 

 

英国最新研究发现,3岁以下幼儿有四分之三每天玩手机和平板,3岁幼儿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比率更高达9成以上,但父母要小心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因为研究发现,幼儿滑手机1小时,睡眠就少16分钟。 睡不够,对孩子的情绪及未来的学习都有影响。



你会给小孩玩平板或滑手机吗?根据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幼儿滑手机或平板的时间愈长,愈容易导致睡眠问题。平均每天使用
1小时,就会减少16分钟的睡眠时间。

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报导,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公布一项针对七百多名父母的网络调查显示,3岁以下幼儿有四分之三每天会玩手机或平板,3岁幼儿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比率更高达9成以上。平均每个幼儿每天使用电子装置的时间是25分钟。尽管电子产品相当普及,但这次调查揭露出英国幼儿接触电子屏幕如此频繁,还是令英国媒体感到惊讶。



结果也发现,
6个月到3岁的幼儿,白天玩手机或平板的时间每增加1小时,每天睡眠就减少近16分钟。使用电子装置长达1小时以上,每增加1小时,夜间睡眠就会减少26分钟。幼儿使用电子装置的时间愈长,睡眠时数就愈少,也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入睡。该研究刊载于4月号《科学报告》期刊。

负责这项调查的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讲师提姆史密斯(Tim Smith)指出,目前已有实验证实,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抑制成人体内褪黑激素的释放,褪黑激素是一种主掌睡眠机制的贺尔蒙。而蓝光对于年幼小孩发育上的干扰,更是不容轻忽。睡眠不足对于幼儿发展影响极大,不仅会降低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对外界的适应力,也有损于日后的学业表现。

 

提姆史密斯(Tim Smith)表示,这是初次探讨幼儿使用电子装置和睡眠影响的研究。虽说宝宝滑手机和睡眠不足两者间的关联,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来证实,但过度的电子声光刺激,对于幼儿的睡眠的确造成某种程度的干扰。史密斯呼吁,电子装置或许可以当作幼儿学习的一种工具,但爸妈要设法在现代科技带来的正面优势和负面影响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点。

我最近很有兴趣观察亲子在游戏中的互动,带学生去不同亲子馆参观时,我特别留意孩子玩玩具时,父母在做什么;以及父母做了什么,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我发现父母陪孩子玩的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比孩子还兴奋

这类父母到了亲子馆比孩子还兴奋,一直拿各种玩具给孩子,这个很好玩,那个也很不错,孩子面前很快的堆了一堆玩具,然后父母就一直鼓励孩子尝试各种玩具。结果,当玩具很多的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针对一个玩具玩得很投入,而是一直变换玩具,一整个早上,孩子看起来好像玩了很多,但事实上他们并没能好好的玩任何一个玩具,反而出现不断被其他玩具吸引而分心的状况。
 

第二类:完全不管孩子

有些父母任由孩子随便东摸摸西看看,自己则和隔壁的其他家长聊天或自顾自的滑手机。有时孩子会把他玩的东西或搭建的积木给父母看,或是拿着他假装煮的菜要来给爸爸妈妈吃,但由于父母不太在意或态度敷衍,孩子很快就意识到父母对他正在玩的东西并不感兴趣,随便玩玩之后,过不久就吵着要回家,然后父母就会劝孩子再去玩一下,变成孩子不想玩父母却想留下来的特别景况。

第三类:和孩子有互动

他们会让孩子先到处看看,如果孩子对某样玩具或游具感兴趣,他们就鼓励孩子去玩,孩子玩的过程父母会扮演类似较有能力的玩伴的角色,一方面和孩子玩,一方面提供一些示范和指导。这类的孩子通常玩最久,常常到要休馆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特别的是,可以看到这类孩子玩的玩具种类并不多,反而会在特定的玩具上玩得较深入,搭建出还满复杂的轨道组或令人颇注目的大型积木作品。
 

第四类:过度投入到几近干扰

我不知这些父母是不是把孩子在玩玩具这件事,当做非常重要伟大的学习机会,他们在孩子玩的时候,不停的进行教导,例如孩子在厨具区拿起一个塑料苹果,父母立刻就说「苹果,apple!」;或是当孩子在排拼图的时候,父母就很认真要孩子先把有边的找出来,并不断解说要怎么做才会拼得更快更好;还有的父母孩子边堆积木,就要孩子边数数,甚至要孩子观察积木堆栈的空间特性,坐在他们旁边,常让我有在上课的错觉。最令我讶异的是,这类很努力父母的孩子反而常常是主动性最差的,孩子很依赖父母,甚至玩一玩就「让给父母玩」,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父母还真的帮孩子拼完剩下的拼图,或帮孩子把积木堆成孩子想要的模样。

研究发现,父母在孩子游戏时扮演的角色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投入度和层次,并认为父母在游戏中的适度介入和指导,有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语言和认知能力。我在实际观察父母和孩子的游戏互动后觉得,父母在孩子游戏时的投入真的是过犹不及,都不理会孩子当然不太好,但过度干预也不是好事,适度的支持与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有空间去探索也能得到适时的指导,这才是比较理想的定位。

 

你是哪种父母?陪孩子玩的时候,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类型和孩子的反应,并想想怎么修正会比较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