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類
- 求助發問
怎麼尋求"便宜又大碗"的保單 (給為終身醫療險傷腦筋的水水)
家庭保障評估與保單選擇
http://blog.udn.com/kerrier/725602
(此篇為「 聯合新聞網-理財會客室,六月徵文獲選文章」)
一般人遇到保險介紹時,通常看到的是費而不惠的產品。怎麼講呢?以2005年的壽險及年金險統計資料來看,平均每個人擁有 1.76 張保單,每年平均繳交6萬4千元的保費,所得到的保障有多少?大約120萬!
其實,一個30歲的人,男性該年只要繳約2300元,女性只要繳約900元即可滿足120萬保額的需求,剩下來的6萬多元還可留下來存錢或理財。
保險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當某個家庭的經濟支柱不在的時候,大家透過保險集資來幫助他/她的遺族。試想,平均120萬元的保障在現今社會能發揮多少功用?而一個家庭真正需要的保障要多少才夠呢?
我們來看看,一個家庭需要那些未來支出。下面是基層生活水準的家庭舉例,各位可以視個人情況調整。
一、雙方父母:單方每月5000元奉養金,二邊加起來每年12萬,若要奉養20年則需240萬。
二、二個小孩的教育費:從出生到大學畢業,每人約花費200萬,二個小孩共需400萬。
三、房貸與車貸:假設各為200萬與40萬,共240萬。
四、生活支出:假設每月支出2萬,30年共需720萬。
五、其他:如現有負債、喪葬費之類的支出。
只累加一至四項支出,即一個需奉養雙方父母且有二個小孩的家庭未來的資金需求約為1千6百萬。若是一個雙薪家庭且夫妻二方薪水相同的狀況,則夫與妻每個人至少要扛下800萬的未來支出。800萬看起來很多,但考量過這些需求後,這個數字很合理。
保障需求算出來後,我們來看怎麼尋求"便宜又大碗"的保單。
首先,一般公司行號會為自己的員工辦團保,這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保險,但有其侷限性(工作轉換空窗期、事後重保可能額度不足…),建議夫妻雙方可在自己的公司幫對方加保。例,先生的團保200萬,另以眷屬名義為妻子保200萬。而妻子在她的公司也這麼做,如此,雙方已有各自400萬的保額。
再來,各自剩下400萬的保障則可透過"無條件續保"的個人一年期定期壽險來補足。以上述30歲的人為例,先生該年繳約7600元即可擁有400萬保額,而妻子只需繳約3000元。二人加起來,一年的支出只需1萬1千元左右。
雖然,一年期定期險的費用會逐年遞增(到50歲時,夫妻各400萬保額的保費共5萬元左右),但隨著經濟支柱的負擔逐年減輕,可以透過逐年降低保額的方式來控制保險費用的膨脹。所以,不用擔心保費會愈來愈多的問題。
上述是最基本的死亡/全殘需求,另外,我們必須再考量因傷病臨時無法工作時,替代性薪資如何取得?除了勞健保給付外,這時定期醫療險就派上用場了。建議各位可以工作薪資當參考值去推算醫療險基本最低所需額度。
總而言之,以最低保障為標準,可無條件續約的定期壽險+定期醫療險是絕計不可或缺的部分。當行有餘力,有稅務或退休金之類的考量時,可再斟酌其他險種做為參考方案。
=====碎碎念分格線=====
前一陣子因為要購買終身醫療險
做了一些功課
發現保險的學問還蠻多的
看到很多還不錯的文章
雖然有點像瞎子摸象
但還是跟各位分享一下
我常常會去聯合新聞網看保險相關的文章(首頁左邊-->基金理財-->保險要聞)
我覺得很不錯,如果想要做功課買保險
大家也可以去那邊看看
多了解保險,才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產品
不會被保險業務員或是保險經濟人牽著鼻子走
如果覺得終身醫療險負擔太大
但又想要補足這方面風險的缺口
可以像文章中建議的方式購買基本保障
==>無條件續約的定期壽險+定期醫療險
等以後經濟狀況改善
再把終身醫療險買起來就可以
個人意見一 小朋友我覺得不用買高保額的壽險也 因為小朋友沒有責任負擔
個人意見二 定期醫療險要選擇有保證續保的產品才有保障
個人意見三 一年期定期壽險網路上做功課聽說遠雄人壽和台銀人壽最便宜 30歳、一百萬保障的話一年約800多吧
上面的東西我最近好像連續三篇回應都有講到了,怕有水水有需要又沒看到,重複發文請見諒喔 :p
加入最愛
檢舉文章
Line分享
FB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