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類
- 心情抒發
替愛情增溫(文長~好書推薦)
除了聽取網上姊妹的意見,當作參考
其實我們都應該去更試著在問題發生時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最了解家中的情況跟每個人的個性
這些都不是在板上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楚
我想推薦一本書給大家
是由蓋瑞巧門博士所寫的「愛之語」
這本書的基本論調在於,每個人都有“主要”愛的語言,當我們表達愛的時候,我們傾向於用某種語言(方式)來告訴對方,但對方主要愛的語言卻未必與我們相同,所以常會有人怨嘆“為什麼我為他作了那麼多,他還是感受不到我的愛?”這就是因為你與對方說的語言並不相同,並且用錯了語言。
這五種愛的語言分別是--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當我們用對了對方的語言,對方感受到來自我們的愛,在愛的需要被滿足的情況下,這樣的愛情才會長久。相反的,當我們自以為為對方作了很多事情,幫他打掃、煮飯、遛狗、洗車、購物,但對方不但不感激,卻仍然向外尋找愛,或許是因為對方愛的語言是“精心的時刻”,就是那些兩人可以一起分享生命內心感受快樂的活動與時光。說錯的語言,讓自己累個半死,對方也感受不到,何苦?
我個人讀完這本書之後,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過去好多年裡,老公最常抱怨的就是我沒有花時間陪他,老是喜歡跟朋友出去玩,尤其是星期六的晚上,根本是我的社交夜,但我那時候不懂,明明周一到周五工作吃飯都在一起了,為什麼星期六晚上我還不能跟朋友出去玩?
對老公來說,向他表達愛的方法就是“精心的時刻”,平時週間我們常在一起,但多半都是在進行例行性公事,並沒有真正兩人可以好好坐下來談天說地的時刻。就算有,我也會被電腦電視等事情影響分心,而不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看完書反省過後的我,的確是如此!我總是喜歡一個時段能做兩件以上的事情,就連好好跟愛人相處,還是會希望是一邊聊天一邊打我的網誌。但現在我懂了,我學會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如果這是他感受愛的方法,滿足他的需要不就是我的責任嗎?
我的主要愛語既不是“精心的時刻”(太喜歡自由) 不是“接受禮物”(不喜歡人家花錢或為我傷腦筋),不是“服務的行動”(獨立個性使然,我自己有手有腳又有好勝心),更不是“肯定的言詞”(自信心太過又任性的不大在乎別人看法,人家怎麼看待我,很多時候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但老公是個很愛說甜言蜜語的人,往往他說了一百句,我才會回敬他一句,換句話說,言詞傷不了我,同樣能夠形成的感動也有限。這樣並不代表愛的語言無法溝通,只是打到心裡深刻的程度有別罷了。與其說上一百句,不如給我一個確實而溫暖的擁抱,因為我的愛之語就是“身體的接觸”,我喜歡那種實在感跟安全感,所以馬克只要每天摸摸我,我就可以從母獅變小貓啦!
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個章節裡提到,如何得知自己愛的語言?或是對方愛的語言?其實仔細回想不難發現,但我們感受不到愛時,最容易抱怨對方的是哪個部分?或是對方最經常向我們抱怨的又是哪些?這當然就是彼此主要愛的語言。當然當我們的“愛箱”太空或是太滿的時候,的確很難察覺自己與對方愛的語言。如果這五種語言,對方都說得極好,那當然是最美好的情況,但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你希望他多作的地方,那就可能是你主要的愛之語。
愛之語不但可以用在自己親密的愛人身上,也可以廣泛到在孩子、父母公婆跟周遭的人,畢竟我們都是渴望被愛,不止要有給出去的能力,也要能夠接收得到。看完這本書我也不斷想著父母的愛之語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給對方滿足,才會讓他們幾十年吵鬧不休?那麼如果是這樣,根據我爸媽常向我抱怨對方的那一點,或許就是我爸媽主要的愛之語,如果我媽的愛之語是“服務的行動”,同樣用在為人子女的我身上,我為她又曾提供過怎樣的服務?這樣一想,好像我又更了解我的父母多一些。
談戀愛的時候,我看到別人的故事總會想著“若發生在我身上,我一定跟對方說掰掰不連絡”。等到自己真正結了婚,看到別人的故事就會換個想法”若發生在我身上,我要怎麼去解決並維繫婚姻“ 這或許是我初為人妻第一個想法的轉換吧!
一對相愛或曾經相愛的男女,要維繫或找回彼此愛的感受,訴說愛的語言能力就格外重要。當年可以為了愛而對抗反對的父母,現在為什麼因為婆媳不合最後影響夫妻感情?當年可以為了愛阻擋所有外在的誘惑,現在為什麼因為一個女人拋妻棄子?當年可以為了愛兩地相隔,現在為什麼做不到?當年可以為了愛即使剩下十塊錢也要相守在一起,現在為什麼因為一百萬反目成仇?我個人膚淺的認為,當我們在婚姻裡無法再包容、體貼、為對方著想,那都是因為愛的流失,所以我們抱怨的事情越來越多,牽扯越來越大,所以如果一段婚姻無法維繫最重要的原因是失去愛,那麼就用盡各種方法把愛找回來吧!
加入最愛
檢舉文章
Line分享
FB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