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類
- 未分類
我的拍照經驗與心得
昨天(10/2)終於拍完照了,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七點,整整11個小時,現在唯一的感覺就是累.....好累.......。拍完後有一些感想與心得想要跟各位姊妹分享。
其實,一件好的婚紗攝影作品,有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一為攝影師、二為造型師、三為禮服、四就是我們自己。每一個環節都要配合得好,真的是不容易,所以,能擁有一本自己滿意、別人羨慕的相本,真是非常的幸運,要好好珍惜,反之,若不能擁有,也不用沮喪,畢竟,這是一個回憶與紀念,在過程中感受那份幸福與甜蜜才是更重要的。
以下便是我的拍照心得。
(一)跟攝影師的溝通
(1)事前的溝通
我們10/2拍,之前9/28就先攝影師溝通過,我還自己打了一張簡單的說明給攝影師參考,列出一些我們擔心的事項,如不上相或臉圓等,以及我們想要的拍照感覺,如多一點的光影變化與喜歡如寫真集的風格等,此外,還有外拍的參考地點。那天的溝通,我們拿店內的相本,列了一些喜歡的照片類型與感覺,不過,攝影師表示,拍照(尤其外景),必須視天氣狀況,個人造型或個人特質不同而變化,你喜歡的照片不見得適合全部套用在你身上,因此,希望我們信任他,他會盡量拍出我們想要的,其實,這部分我可以理解,但心理還是有一點不安,覺得有溝通好像沒溝通。
(2)拍攝時的溝通
一整天拍攝下來,雖然情緒很亢奮,但拍完卻有一些失落感,一方面體驗到原來攝影就是這樣一回事,它是一種專業,但是,為求攝影效果完美,我們必須配合攝影師的指示,擺出某些姿勢,而不是由攝影師自己來捕捉兩人的互動,與之前想像有點差距,本來希望拍出不落俗套的照片,不過,現在已不抱太大的期望了。另一方面,自己對於自己的表現也不甚滿意,例如,攝影師會說,「新娘子低頭,下巴伸出來」,或「臉轉向右邊,頭靠向老公,眼睛看前面」等等這類的指示,一開始,對於攝影師所想要的姿勢,我常常都抓不到訣竅,後來,習慣了才比較能進入狀況。但是,至於表情,我真的就只有一號表情(露齒笑)與二號表情(不露齒微笑),想到這裡,更是挫折,又怎能要求攝影師呢?唉………
這裡有一個心得要跟大家分享,拍攝當天跟攝影師的溝通也很重要,你想要什麼樣的感覺,應該當時就要跟攝影師表達。此外,自己要做一些功課,拍照前多照鏡子,練習表情,並觀察自己哪些角度比較好看。以我的經驗而言,拍照時,擺的姿勢大約可區分為四大部分,一為身體的角度,是正面、側面或背面對鏡頭,二為頭(或臉)是正面、側面或背面對鏡頭,三為眼睛看哪裡,看天空、看老公或看攝影師,四就是你臉上的表情,是大笑或微笑,如果能注意這四點,大概就能抓到攝影師所給的指示。
(二) 與造型師的溝通
當天一大早8點,我就已經報到。造型師是葉老師,在婚紗評鑑上,還沒有姊妹是由她來做造型,在沒有參考資料的情況下,讓我有一點不安。老師問我,想要何種造型?並拿一些照片讓我參考,經過溝通後,就開始化妝。可能因為造型的部分,我做的功課不夠,其實,老師問我,我也不知從何說起,只特別要求希望有1至2個造型是長髮,此外,希望妝不要太濃,希望簡單、典雅的造型。
老師幫我做的造型,我都蠻喜歡的。不過,其實,造型與你挑的禮服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如果你挑的衣服比較華麗,可能你的造型就會較艷麗,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挑完拍照用的禮服與白紗,能先想一下,哪一套衣服要配什麼樣的造型,或蒐集相關的資料提供給造型師參考,相信會更能接近你想要的感覺。
(三) 禮服
禮服的問題,我在參與之前的討論時,便已提到,建議大家自己先做一些功課,多看一些別人的照片,找出一些你喜歡的樣式,以及可以遮掩缺點的款式,
像我擔心自己手臂粗,就找一些有小袖子的禮服。此外,挑禮服前,最好先思考一下,禮服的配置,例如,白紗二套,要一套蓬裙,一套A-line,蓬裙要找可愛的,A-line要找復古的,又如,晚禮服三套,可以二套A-line配一套蓬裙,或二套蓬裙配一套魚尾等,另外,顏色也是晚禮服的挑選重點,像我,事先就想好,想要的顏色,如棗紅色,銀灰色,淺紫色等,所以,挑完也差不多是這些顏色。
總之,最好五件衣服的風格都不同,這樣拍照時,才能呈現不同的感覺。
這裡另外要提的是,到底哪一套白紗,哪一套晚禮服要拍外景,或許,挑禮服那天,就先跟服務人員討論一下,或跟攝影師溝通時,能跟攝影師溝通這個問題。像我,跟攝影師溝通時,雖有提到這個問題,可是,當時,攝影師沒有看到衣服,他也無從討論起,後來攝影師說,到時,他會看衣服再來決定,可是,拍照當天,我到那邊才8點,攝影師根本還沒來,而造型師問我,等一下是否先拍外景,外景是哪一套衣服,要看衣服來做造型時,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後來,拍外景的衣服,攝影師就直接決定了。當然,也不是說這樣不好,攝影師依他的專業來決定,只是覺得如果事先能就這個部分做討論,會更好。
寫到這裡,或許大家會以為我對這家公司不滿意,其實,不是,只是想提供一些拍照過程的經驗與待改進的地方給還未拍照的姊妹們參考,或許對你們會有一些幫助。
10/9要去看毛片,或許,會比我預期的好,到時,再分享我的心得。
其實,一件好的婚紗攝影作品,有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一為攝影師、二為造型師、三為禮服、四就是我們自己。每一個環節都要配合得好,真的是不容易,所以,能擁有一本自己滿意、別人羨慕的相本,真是非常的幸運,要好好珍惜,反之,若不能擁有,也不用沮喪,畢竟,這是一個回憶與紀念,在過程中感受那份幸福與甜蜜才是更重要的。
以下便是我的拍照心得。
(一)跟攝影師的溝通
(1)事前的溝通
我們10/2拍,之前9/28就先攝影師溝通過,我還自己打了一張簡單的說明給攝影師參考,列出一些我們擔心的事項,如不上相或臉圓等,以及我們想要的拍照感覺,如多一點的光影變化與喜歡如寫真集的風格等,此外,還有外拍的參考地點。那天的溝通,我們拿店內的相本,列了一些喜歡的照片類型與感覺,不過,攝影師表示,拍照(尤其外景),必須視天氣狀況,個人造型或個人特質不同而變化,你喜歡的照片不見得適合全部套用在你身上,因此,希望我們信任他,他會盡量拍出我們想要的,其實,這部分我可以理解,但心理還是有一點不安,覺得有溝通好像沒溝通。
(2)拍攝時的溝通
一整天拍攝下來,雖然情緒很亢奮,但拍完卻有一些失落感,一方面體驗到原來攝影就是這樣一回事,它是一種專業,但是,為求攝影效果完美,我們必須配合攝影師的指示,擺出某些姿勢,而不是由攝影師自己來捕捉兩人的互動,與之前想像有點差距,本來希望拍出不落俗套的照片,不過,現在已不抱太大的期望了。另一方面,自己對於自己的表現也不甚滿意,例如,攝影師會說,「新娘子低頭,下巴伸出來」,或「臉轉向右邊,頭靠向老公,眼睛看前面」等等這類的指示,一開始,對於攝影師所想要的姿勢,我常常都抓不到訣竅,後來,習慣了才比較能進入狀況。但是,至於表情,我真的就只有一號表情(露齒笑)與二號表情(不露齒微笑),想到這裡,更是挫折,又怎能要求攝影師呢?唉………
這裡有一個心得要跟大家分享,拍攝當天跟攝影師的溝通也很重要,你想要什麼樣的感覺,應該當時就要跟攝影師表達。此外,自己要做一些功課,拍照前多照鏡子,練習表情,並觀察自己哪些角度比較好看。以我的經驗而言,拍照時,擺的姿勢大約可區分為四大部分,一為身體的角度,是正面、側面或背面對鏡頭,二為頭(或臉)是正面、側面或背面對鏡頭,三為眼睛看哪裡,看天空、看老公或看攝影師,四就是你臉上的表情,是大笑或微笑,如果能注意這四點,大概就能抓到攝影師所給的指示。
(二) 與造型師的溝通
當天一大早8點,我就已經報到。造型師是葉老師,在婚紗評鑑上,還沒有姊妹是由她來做造型,在沒有參考資料的情況下,讓我有一點不安。老師問我,想要何種造型?並拿一些照片讓我參考,經過溝通後,就開始化妝。可能因為造型的部分,我做的功課不夠,其實,老師問我,我也不知從何說起,只特別要求希望有1至2個造型是長髮,此外,希望妝不要太濃,希望簡單、典雅的造型。
老師幫我做的造型,我都蠻喜歡的。不過,其實,造型與你挑的禮服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如果你挑的衣服比較華麗,可能你的造型就會較艷麗,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挑完拍照用的禮服與白紗,能先想一下,哪一套衣服要配什麼樣的造型,或蒐集相關的資料提供給造型師參考,相信會更能接近你想要的感覺。
(三) 禮服
禮服的問題,我在參與之前的討論時,便已提到,建議大家自己先做一些功課,多看一些別人的照片,找出一些你喜歡的樣式,以及可以遮掩缺點的款式,
像我擔心自己手臂粗,就找一些有小袖子的禮服。此外,挑禮服前,最好先思考一下,禮服的配置,例如,白紗二套,要一套蓬裙,一套A-line,蓬裙要找可愛的,A-line要找復古的,又如,晚禮服三套,可以二套A-line配一套蓬裙,或二套蓬裙配一套魚尾等,另外,顏色也是晚禮服的挑選重點,像我,事先就想好,想要的顏色,如棗紅色,銀灰色,淺紫色等,所以,挑完也差不多是這些顏色。
總之,最好五件衣服的風格都不同,這樣拍照時,才能呈現不同的感覺。
這裡另外要提的是,到底哪一套白紗,哪一套晚禮服要拍外景,或許,挑禮服那天,就先跟服務人員討論一下,或跟攝影師溝通時,能跟攝影師溝通這個問題。像我,跟攝影師溝通時,雖有提到這個問題,可是,當時,攝影師沒有看到衣服,他也無從討論起,後來攝影師說,到時,他會看衣服再來決定,可是,拍照當天,我到那邊才8點,攝影師根本還沒來,而造型師問我,等一下是否先拍外景,外景是哪一套衣服,要看衣服來做造型時,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後來,拍外景的衣服,攝影師就直接決定了。當然,也不是說這樣不好,攝影師依他的專業來決定,只是覺得如果事先能就這個部分做討論,會更好。
寫到這裡,或許大家會以為我對這家公司不滿意,其實,不是,只是想提供一些拍照過程的經驗與待改進的地方給還未拍照的姊妹們參考,或許對你們會有一些幫助。
10/9要去看毛片,或許,會比我預期的好,到時,再分享我的心得。
加入最愛
檢舉文章
Line分享
FB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