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類
- 未分類
婚紗業者年營收六億
唉∼
只能說真的了不起.....
看看呗~
http://tw.news.yahoo.com/2003/08/04/bweek/4152198.html
只能說真的了不起.....
看看呗~
http://tw.news.yahoo.com/2003/08/04/bweek/4152198.html
加入最愛
檢舉文章
Line分享
FB分享
加入最愛
檢舉文章
Line分享
FB分享
人物特寫-- 一年營收六億的婚紗大亨蘇琳珍 以成交為原則、絕不放走半個客人 文●林孟儀 有八十家婚紗店群集的台北中山北路,是婚紗市場的一級戰區,但鮮少人知道這條婚紗街上真正的「大亨」,是今年四十四歲的「法國台北」婚紗店老闆蘇琳珍。蘇琳珍在中山北路上,擁有五家定位各異的婚紗店,加上高雄、台南、台中的分店,共有十一家婚紗店,僅次於老麥婚紗攝影系列十二家店,去年各店平均月營收約五百萬元(同業平均月營收約三、四百萬元),估計年營收達六億六千萬元,在婚紗業的規模無人能及。 以禮服起家 沒錢只好請好友贊助 蘇琳珍闖蕩婚紗界二十六年,從不在媒體曝光,有別於以攝影起家的老麥、青樺,以造型起家的蘇菲雅、林莉,蘇琳珍的原點是禮服。三十多年前,蘇琳珍的母親在婚紗店聚集的昆明街上一家貴夫人禮服當裁縫師,後來自立門戶,縫製的禮服交由父親騎著摩托車到全省叫賣。十八歲時,蘇琳珍和母親在昆明街開了一家玉夫人禮服,全家在窄小的店裡胼手胝足做婚紗。 「她以前很苦、很努力,」以繁複華麗的中國風著稱的名設計師康延齡,十九歲起在巴黎禮服當設計師,因為蘇琳珍常到店裡「參考」婚紗的最新款式而熟識。「設計家」第二家店開幕時,蘇琳珍甚至沒有錢請人設計櫥窗禮服,康延齡還特別友情贊助,以一塊布料和大頭針,在模特兒身上「別」出一件禮服。 民國七十四年由於羅斯福路的捷運開始動工,蘇琳珍預見設計家生意將受影響,評估中山北路上開始出現蘇菲雅、羅門等婚紗攝影業者,即使那時法國台北的月租要價五、六十萬元(如今月租八十萬元),她仍決定進軍中山北路。 民國八十二年,蘇琳珍以「法國台北」進駐中山北路,這家位於中山北路與民權東路三角窗、緊鄰棒球場停車場的大型店,每月賺進千萬元,還曾一天成交三十幾對新人,讓她在婚紗界一戰成名,穩穩立足中山北路。繼法國台北之後,蘇琳珍陸續開了以ⅤⅠP為訴求的蘿亞、走平價路線的卡地雅、強調小而精緻的費加洛,去年更新開品牌旗艦店的珍琳蘇新婚紗概念店,試圖以不同品牌區隔不同客層,通吃市場。 以不同品牌區隔客層 訂立業績掛帥銷售制度 二十六年來,蘇琳珍建立起一套積極強力的銷售制度,在婚紗業林立的聚落裡快速竄起。 「若說我比同業來得成功,原因在於我很積極。我告訴門市小姐,看到客人一進來,就好像看到數字五萬元,要有錢的符號亮在眼睛裡,這種積極度最實際!」蘇琳珍多年來至少培養了三百位以上的業務尖兵,也訂出業績掛帥的銷售制度。 首先,蘇琳珍改變遊戲規則,讓門市小姐依業績抽成,不再像過去領一份死薪水。卡地雅店長楊雨潔指出,蘇琳珍旗下各店門市小姐每月平均要扛八十萬元業績(其中店家獲利可達三成),以一對新人平均消費五萬元計算,每月至少要接成十六對新人的生意,多做有獎金、達不到業績則要扣薪水。 為讓銷售更有效率,蘇琳珍還改變由門市小姐一人服務到尾的流程,採門市、禮服、彩妝、攝影各部門專業分工;如此一來,門市小姐不必再花時間陪客人挑選禮服,更能集中心力在門市銷售接單上。 雖然目前婚紗界也採行這些作法,但蘇琳珍執行得相當徹底,甚至各店每晚還開檢討會。而且,同業頂多給業績獎金,蘇琳珍還會隨淡旺季,調整門市小姐的達成業績,以維持穩定的月營業額。 「接單沙盤推演、獎金制度、開檢討會,蘇琳珍將門市小姐當房屋銷售人員訓練!」同屬婚紗界元老的老麥婚紗負責人麥燦文說,蘇琳珍以禮服起家,喜歡找三角窗的好店面、擅長銷售,門市小姐也很會接單;相較於各擁攝影彩妝等專業,卻不懂推銷自己的同業,「業務尖兵是蘇琳珍的核心競爭力!」 察顏觀色從新娘下手 彈性調整極力配合需求 談起接班,蘇琳珍相當懂得察顏觀色,總是先從新娘子下手,瞭解女方對婚禮的夢想,再極力配合需求,彈性調整包套內容與價格。 去年接到總統千金陳幸妤生意的蘇菲雅副總經理楊筱蓉認為,「蘇琳珍很懂推銷,只要客人上門,都以成交為原則,想盡辦法先以最低價留住你再說,很敢下價錢。」如同業約五萬元的包套,她可以下到四萬元。便宜接單有時沒賺多少錢,但客人卻會因此介紹朋友來店消費,蘇琳珍指出,她想賺的是口碑。卡地雅店長楊雨潔說,只要門市小姐接不下來的客人,蘇琳珍會親自出馬示範給員工看,絕不會讓客人白白飛走。 婚紗攝影選照片的張數是業者最大獲利來源之一,只要蘇琳珍親自服務的客人,選片往往破百張,每張約一千元計價,還曾有客人挑了七百多張照片。 非常善於抓住顧客感覺,是她業務成功的重要原因。十月結婚的媒體工作者黃先生第一次到珍琳蘇婚紗店,因為感受到門市人員推銷的壓力,並未做決定,第二次由蘇琳珍親自接待,她親切的先從黃先生手上的念珠聊起,似乎不急著馬上成交。這對新人當場沒做決定,但對這家婚紗店的接受度已提高。三個月後她和未婚妻一起逛婚紗展,蘇琳珍竟老遠就認出他們並親切的招呼,「感覺很受尊重」,於是這家婚紗店成為黃先生最後選擇。 從「成交至上」改走品牌 必須堅持價格與路線 過去習慣以成交為原則衝業績的蘇琳珍,如今想走品牌路線,所以她才以自己的名號開了珍琳蘇婚紗概念館,她說,「走到今天,開家屬於自己真正的店,走出品牌,跟別人不同,才對自己有交代。」但麥燦文認為,做品牌最難的是堅持,以蘇琳珍過去為接單而彈性降價的「量販店」做法,如果無法堅持品牌店應有的價格與路線,品牌之路還是漫長而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