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台灣南部習俗,結婚當天宴請至親好友之後,至親好友及賓客為了親睹新娘的風采,因而有要求新娘捧甜茶請長輩親戚的舉動,俗稱「食新娘茶」。
l 食新娘茶要講究倫理,以長輩至親為先,然後才輪到平輩和朋友,座位也要按輩份安排。新娘奉茶時,通常由媒人陪隨。賓客接受奉茶時,應口唸「四句」吉祥語,俗稱「四句聯」。
l 食新娘茶之程序
l 新娘手端甜茶,媒人口唸「新娘出大廳、錢銀滿大廳」,進入廳堂,按輩份、座位大小,依序奉上,然後轉回新房。
l 端冬瓜糖、蜜餞或糖果奉敬。
l 敬香煙或檳榔。
l 拿打火機點香煙。
l 收回茶杯,親友贈送紅包。
l 新娘贈送禮物給每位參加食茶的親友,如手帕、香皂....等,以示禮尚往來。
探房
l 新娘出嫁第三天,照例由新娘的兄弟(最多二人)帶著餅及紅花探訪新人婚後情形,新郎給其紅包,俗稱「探房」。
l 紅花應交給新娘,與出嫁時插的頭花交換插在頭上,表示會「開花結果」,「會生子」。
l 現代禮俗多在結婚當天;新人進洞房後進行探房。
歸寧
l 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則有向他們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親之誼。
l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請,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新婚未滿四個月忌在外過夜,所以歸寧宴畢,新郎新娘即相偕齊返男家)
l 註:北部習俗,女方於訂婚日宴客;南部習俗,女方於歸寧日宴客。
l 歸寧時,新郎要帶禮品,如橘子、蘋果(甜蜜)、香蕉(招呼)、椪餅或椪柑(象徵新娘肚皮會漲、懷孕)、酒等禮品(均取偶數),贈予岳家。
l 女方應準備回禮:米香、糯米糕、桃餅、六件蜜餞、兩枝有根葉的甘蔗(祝福新人甜甜蜜蜜、透頭透尾)、種子雞一或二對(約二、三個月大的公雞、母雞各一隻,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橘子、香蕉,供新人帶回男方。(現代習俗改將上列物品在結婚日隨禮車帶回男方)
l 註:新婚後第三天回娘家,稱「頭轉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稱「二轉客」;滿月回娘家,稱「三轉客」;滿四個月也有再回娘家的習俗。回娘家時,新人均需攜禮品致贈女方,而女方亦需備禮品回贈。新人帶水果,女方回贈禮品:「滿月」備紅圓(偶數)、米糕等,「四個月」備紅色麵桃(偶數)及其他糕類等。
婚嫁禁忌
l 婚嫁忌生肖屬虎的觀禮,因虎會傷人,免得因此導致夫婦不和睦或不孕。
l 新娘房的鏡子在新婚四個月內忌借給他人,忌照人,因此嫁妝的衣櫃或梳妝台有鏡子都用紅紙蒙住,滿四個月始可拆卸。
l 新婚四個月內忌在外過夜。
l 新婚四個月內忌參與他人婚喪喜慶事物,以免相犯沖。
觀禮程序
l 結婚典禮開始(奏樂同時鳴炮)
l 男女來賓入席(就位)
l 主婚人入席
l 介紹人入席
l 證婚人入席
l 男女儐相引新郎、新娘入席(奏樂)
l 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
l 新郎、新娘行結婚禮相對立三鞠躬
l 新郎、新娘交換飾物(由儐相遞與證婚人轉交換之)
l 新郎用印
l 新娘用印
l 介紹人用印
l 主婚人用印
l 證婚人用印
l 奏樂
l 證婚人致訓詞
l 介紹人致訓詞
l 來賓致賀詞
l 主婚人致謝詞
l 新郎、新娘致謝詞
l 新郎、新娘謝證婚人一鞠躬
l 證婚人退
l 新郎、新娘謝介紹人一鞠躬
l 介紹人退
l 新郎、新娘謝主婚人一鞠躬
l 主婚人退
l 新郎、新娘謝來賓一鞠躬
l 男女儐相引新郎、新娘入洞房
l 禮成(奏樂同時鳴炮)
戶籍結婚登記申報
l 結婚後十五日內,當事人之一,需向戶政事務所申報戶籍婚姻登記,逾期則要罰款。
l 攜帶證件:
l 結婚證書二份。〔注意證書上結婚日期、結婚場所、男方主婚人、女方主婚人、證婚人(二人)、結婚人(新郎、新娘)之簽名蓋章處是否已填寫蓋章〕
l 夫妻兩人之印章、身份證、相片。(換發新身分證用)
l 戶口名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