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新手爸妈一定都遇过自家小小孩突然动手打人的举动而感到尴尬吧?对于年纪还很小的孩子,单纯阻止可能作用不大,要观察找出孩子会做出这举动的原因,才能有效的制止打人行为。
一岁多的小朋友由于语言尚未发展完整,所以会用一些行为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加上动作又比说话快,孩子在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受时,经常是想都没有想,就直接将想法反映在动作上。因此,对于这个阶段宝贝的打人行为,首要做的是「找出行为背后真正的意涵」,并给予正确引导,以下有四个教养重点:
1. 从环境变化解读行为意义:同样的打人行为,背后意涵可能完全不同,这次和下次动手的原因也可能完全不同。建议你先观察孩子出手的前几秒,周遭环境出现什么变动,是不是有新的或喜欢的、不喜欢的事情出现。比如说,孩子看到姊姊玩他喜欢的玩具,他去打姊姊一下,背后隐含的可能是「我要那个东西」;也有可能是姊姊抢了他的东西,他不高兴,所以打人发泄;或是看姊姊大叫「好痛」,觉得很好玩等。
2. 抢先中断打人行为,教导替代方案:当你发现孩子和某个人相处时,或想要某个东西就会打人,必须在孩子出现打人的动作前,抢先一步中断错误的行为,并协助他找到替代方法来表达意图。例如,他想要姊姊手中的玩具,可以带着他的手拍拍、摸摸姊姊,帮孩子讲出:「姊姊借我玩。」教导的时机点很重要,必须在他打人前就要中断,否则等打完人再教,通常作用不大。
3. 冷处理为获得注意的动手行为:如果孩子动手打人后,会看看你的反应,通常用意是为了引起注意,这时最好采取「冷处理」,他要是觉得无趣,下次就不会继续这样做;但若是被打的人反应愈大,愈会增强他下次打人的动机。
4. 平时模拟情境,鼓励正向互动:若孩子是想找人玩,却不知怎么开口,而胡乱打人、推人,建议平时制造一些游戏的情境,或带简单的游戏,提供正确的互动示范;或当他与其他孩子有适当的身体接触时,例如击掌,就要给予鼓励,让他知道原来可以这样互动。
NG教养
切记别在孩子打人后对他做出相同的动作,并对他说:「你现在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了吧!」这个年纪的孩子同理心尚未发展,无法理解他人感受,这样做只会强化他「打人是可以的」心态。此外,家长以惩罚做为禁止的工具,或许当下有效,但通常孩子没多久又会再打人,因为你没有教他下次碰到同样的情境可以怎么做,因此,教导正确的替代行为,会比惩罚更重要。
相关孩子教育问题请往:ai809爱帮你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