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行为问题(比方说在该上床睡觉的时间闹着不肯上床)导致孩子睡眠不足,还是睡眠不足引发孩子的行为问题?专家表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会造成后续更严重的发展问题。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出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童生理学教授米歇尔‧加里森(Michelle Garrison)所做的报告,详加描述睡眠不足引发的恶性循环对幼儿健康造成的影响。加里森教授曾参与一项长期研究,观察三万两千名18个月大幼儿的睡眠状况,并追踪他们的健康情形直到五岁。研究发现,两岁以前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十小时的幼儿,稍后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及其他发展问题。
加里森教授说:「睡眠不足真的会造成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又会导致睡眠不足。这个恶性循环,造成幼儿出现行为问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频繁暴走,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而家庭生活质量又会影响幼儿的睡眠质量。孩子越是睡不好,行为也就越不好。对孩子和全家人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糟的恶性循环。」
瑞士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儿童发展科医师奥斯卡‧珍尼(Oskar Jenni)指出,家长应该了解幼儿睡眠质量也很重要,不是规定他们躺在床上就好。如果孩子们被要求躺在床上却不能入睡,也会导致行为问题。
临床上,珍尼医师让家长写「孩子睡眠日记」,结果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问题,在睡眠时间固定下来以后获得改善。加里森教授建议,学前阶段的幼儿,每晚上床睡觉的时间应该固定,就算偶尔晚睡也不应晚超过15分钟。睡觉前应该进行固定的仪式,就算不能立竿见影,也要持之以恒。体能上越活跃的孩子,到了睡觉时间也越难冷静下来,可以在靠近睡觉时间时先带孩子做一些帮助他们静下来的活动,从静心到瑜珈都值得尝试。
「有些孩子白天活动排得太满,没有时间放松,到了睡觉的时候也难以静下来。」她说:「有些孩子,一到家都没时间喘口气,就要赶快刷牙上床睡觉,他们很难入睡。」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莫妮可‧布尔乔亚(Monique LeBourgeois)认为,每个孩子的睡前仪式、上床睡觉的时间、午休时间长短不一定,受睡眠不足影响而造成的情绪波动也不一样。但就算孩子晚睡的时候也没有大哭大叫,爸爸妈妈也不应该让他们高兴晚睡就晚睡。
而且睡眠不足的孩子看起来不一定累。加里森说:「睡眠不够的孩子不会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他们会躁动,易怒,出现攻击行为。他们会打人,哭叫。一个四岁的孩子,如果没有睡饱,他自我控制的能力可能降到两岁。」
如果孩子不肯准时睡觉,但睡不好又会乱发脾气,该怎么办?布尔乔亚说:「建立规矩,持之以恒。没有快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