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的形成
  胎盤是在受精卵著床後三週自胚胎附著於子宮壁處開始,藉由絨毛膜絨毛的發育而逐漸形成。在受精卵著床前,子宮內的養分乃經由滋養層而到達胚胎,著床後,絨毛膜絨毛上的滋養細胞會在基底蛻膜形成許多空間,這些空間充滿母體的血液,同時絨毛膜絨毛也不斷向子宮壁內生長。在絨毛膜絨毛的滋養層增生分化時,會產生二種不同的細胞層:滋養層的內層,為一羣單核的細胞,稱之為胞滋養層(Cytotrophoblast Layer);而滋養層的外層,細胞之間有融合滋養層Syncytium Layer or Syncytiotrophoblast Layer)(見圖4-10)。這二層細胞層,在懷孕第5個月後,胞滋養層細胞會漸減至消失,而只剩下融合滋養層覆蓋在絨毛膜絨毛上。藉著融合滋養層在絨毛之間的區域和母體的血液直接接觸,以達到胎盤的功能性滋養作用,同時也負責懷孕期間的胎盤荷爾蒙的分泌。


  融合滋養層會產生隔離的空間,稱為腔隙(Lacunac)。在胚胎第二週時,這些空隙即被母體微血管的血液及母體腺體之分泌物所充滿,供應胚胎的營養。在絨毛膜板和基底蛻膜之間形成絨毛間腔(Intervillous Space),內為充滿血液的竇。這些絨毛間腔隨著滋養層的突起而擴大,它並沒有清楚的劃定界限,為連接母體動脤的入口及靜脤的出口。隨著妊娠週數增加,絨毛間腔被絨毛佔據,直到絨毛間腔變得更堅實。


  胎盤由胚胎與子宮壁相連處開始發展,並一直不斷地擴展,直到20週時為止。20週後,胎盤會增厚但不再加大。成熟的胎盤呈鮮紅色,為一盤狀的組織,直徑約15~20公分,厚度約2~3公分,重量約500~700公克,可覆蓋子宮內表面積的一半。


  胎盤是由16~~20個胎盤葉(Cotyledons)所組成。胎盤葉是由中胚層內層的固著絨毛(Anchoring Villus)形成,並呈窗形隔開、每個胎盤葉充滿了分枝狀的絨毛,氣體及養分的交換就在此血管系統內進行。


  胎盤是由兩個部分所組成,即母體面及胎兒面。母體面有基底蛻膜及其循環,呈粗糙、暗紅色,並且不規則地分成數小葉的胎盤葉(見圖4-11A)。胎兒面含有絨毛膜絨毛及其循環,其表面被羊膜所覆蓋,故呈光滑的灰色,胎兒面有許多來自臍帶的大血管通過,這些血管產生分枝,其末端分佈於絨毛中(圖4-11B)。


  胎膜延伸包著整個胎盤邊緣,是由羊膜、絨毛膜及少量蛻膜組成。在生產時,胎膜破裂,羊水可由此流出,並且胎兒也由此娩出。在胎兒娩出後,胎盤隨胎膜由子宮壁蛻落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