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教孩子的建议 先了解自己的教养期待与方向
- 2017 / 04 / 14 02:50 PM
关于教养的建议太多,如果没有一开始就了解自己和孩子的个性,了解自己的教养期待与方向,父母很容易迷失在「怎么管?」的技术层面。
原则一、建立关系,先于管教
了解一些管教技巧是必要的,善用技巧但不倚赖,所有的管教技巧都是为了协助孩子过渡到自律、自主的方法。思考「你对孩子的期待」、「你会如何描述身为父母的自己」,从中找出适合你的管教技巧,加以练习,也才不会困于茫茫的教养信息不知所措。
原则二、不只管理行为,更要在乎情绪
「当一个孩子行为没有大状况,功课也还可以,我们都觉得这个孩子不需担心,」亲子教养专家杨俐容点出许多家长的迷思,她认为,学校和家庭对于情绪的忽略,让我们不在乎孩子心里的微小变化。
当你又被孩子行为气到脑充血时,提醒自己: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这个时刻,什么都不做,只是过去抱抱他说:「妈妈很爱你。」对大孩子说:「我知道。」等情绪过后再来处理事情。除了重视孩子的情绪,你更要在乎自己的情绪处理。当孩子故意说:「我讨厌你!」「你那么丑,我长大以后不要像你。」这类的话测试你、激怒你时,你当然可以生气,你可以跟他说:「我真的很生气,我现在不想跟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来处理。」
允许自己当一个「有人性」、「会生气」的父母,但也要提醒自己,父母就是要当一个比孩子成熟、能够自我控制的人。你的包容会让孩子有力量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错误。你梳理自己情绪的「示范」,也是他最好的身教。
原则三、以爱与了解为基地
「管」和「教」其实是两件事情:「管」是一种权力关系;「教」则必须建立在爱与了解之上。而且这个爱是「没有条件」的,只是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了解管教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孩子负面行为后的动机更是关键。许多负面行为是表征,是孩子求助的方式。如果你不够了解孩子,很容易在负向行为出现时搜寻有效的管教技巧,因为没有「对症下药」,所以那些技巧用起来效果不大。
所有的管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了让这个家更好、让孩子更好,也因此,我们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够好的人、更好的父母。但是,即便你再努力,也只能尽力给孩子爱和有方向的管教,却无法期待他长成想象中的样子。
更多文章请往胜博发教育建议站
- 从幼儿期就开始准备 把握大脑发展关键期
- 2017 / 04 / 14 02:29 PM
人类大脑有将近85%的发展,主要是落在出生到学步的期间,而家庭是宝宝学习的起点,如何为孩子预备未来?其实没有想象中困难,而且每一位爸妈都做得到!
身为家长的我们,不时会为了孩子是否拥有成功的未来担忧,但却鲜少意识到关键能力培养,其实始自幼儿时期。这样的出发点让我们严重错失了孩子在人格与大脑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指出,人类大脑有将近85%的发展,主要是落在出生到学步期的这段期间,而像是逻辑、思考与交谈等高认知的基础回路,更是在5岁左右就发育定位。
小儿科医生、育儿专家劳拉‧洁娜(Dr. Laura Jana)于美国《Fatherly》杂志中也分享道,「不论是教育、健康或工作成果,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这些事情背后脉络发展的相互关联性,如果我们只是专注在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和mathematics的缩写)学科的成就,或是直接寻求职场上的训练,却忽略回溯去寻找人生问题的根源,那表示我们还看得不够长远」。
因此,若想要即早强化幼儿的大脑回路,家长们只需要这样做,那就是:让幼儿习惯跟你一起进行亲密的互动。
举例而言,像是轻声地与孩子说话、陪他唱歌、保持眼神交流、朗读故事给他听等等,这都能为幼儿的大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亲子关系越紧密,孩子自我管理、人际关系佳
洁娜认为,幼儿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她所谓的「QI能力」,这能让一般强调智育发展的观念更加健全。「这些亲密的互动,可以让幼儿的神经系统以每秒上千的速率发展,并且有效提升幼儿在智商(IQ)上的『QI能力』,包括自我管理技巧、人际关系、自我激励与意志力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幼儿长大后发展沟通、批判思考、同理、挫折恢复力等求职的关键能力,因此,从教养的大方向来说,没有什么方法会比亲密互动来得更加有效」洁娜说道。
而洁娜也不断强调,所谓最佳的教养方式与亲密关系的维持,绝对不是非得去学习特别复杂的技能,也不是一定要透过繁杂的育养教材才行;因为无论是社经地位的高低或是素养水平的深浅,几乎不会有家长说他们不喜欢和孩子互动,而人类这份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我们能为孩子的将来,所预先准备好的一份礼物。
当家长和孩子愈喜欢、愈享受彼此亲密互动的过程,而且持续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体现,那么,对孩子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他们自然越有勇气,大胆的朝梦想大步前进!
- 喜欢在社群网站晒娃?请爸妈们先三思
- 2017 / 04 / 14 02:20 PM
在社群网站上贴小孩照片已成现代育儿生活的一部份,多数爸爸妈妈用社群网站和亲友分享孩子照片,少数甚至为子女成立粉丝页。但孩子一晃眼就长大了,调查显示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其实很不喜欢父母为他们留下的这些纪录。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联合进行以「家庭与科技」为主题的大型调查,对全美40州、249个有10至17岁小孩的家庭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多数子女认为「爸妈不应该没有问过我,就把我的照片贴在脸书上」,但多数家长则缺乏尊重子女肖像权的认知。领导该研究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员雅丽克西丝•亥尼克尔(Alexis Hiniker)说:「父母和子女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分歧。」
那些会让孩子尴尬的照片
孩子最不希望哪些照片被晒出来?
睡觉的照片?最好不要。为功课苦恼的照片?拜托不要。洗澡或穿帮的照片?千万不要。打球的照片?也许可以,请先问过我。哭闹的照片?绝对不要。
脸书成立于2004年,第一批脸书时代出生的宝宝正陆续进入青少年期。爸妈当年为他们留下的数字足迹,开始一一浮现问题。
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家庭及儿童法律中心主任史黛西•史坦伯格(Stacey Steinberg)指出:「有些照片甚至会造成法律问题。」她指出,人人都有权控制自己的网络形象,家长不应侵犯孩子的这项权利。
青少年既不喜欢父母为他们留下的童年纪录,也不喜欢照片继续被贴在脸书上。来自曼哈顿的14岁少女梅西•霍夫曼(Maisy Hoffman)说:「我很讨厌爸妈现在还在他们自己的脸书页面上贴我的照片。」
贴照片前,先思考会不会造成困扰
部分缺乏常识的父母甚至会贴其他孩子的照片。纽约一名3个孩子的母亲温迪•布拉德福德(Wendy Bradford)发现学校校外教学时,有些家长拿起手机就乱拍,不问过其他家长和孩子。她说:「这种时候我会教女儿把脸挡起来。」
爸爸妈妈们在脸书上贴照片时往往欠缺考虑,没有想到这些照片会在未来造成孩子的困扰。有些家长在教养论坛上提出关于偏食、如厕训练等问题时,也配上自己孩子因为不肯吃饭而哭闹、或是坐在马桶上的照片。他们贴出这些照片时只想到自己的问题,没有想到他们暴露了孩子的隐私。史坦伯格说:「父母由于无知,而非恶意,侵犯了子女的网络肖像权及隐私权。他们不知道数字足迹的影响有多深远。」
参与该研究的密执安州立大学信息系教授萨里塔•舍内贝克(Sarita Schoenebeck)提醒家长,当拿捏不准时,暴露孩子负面形象的照片最好不要贴出来。
纽约时报亲职专栏作家戴尔•安东尼亚(KJ Dell’Antonia)认为,一旦孩子满10岁,父母就不应该在未经子女同意下,在脸书上贴出任何孩子的照片。有个14岁儿子的她说:「这在我们家是铁律,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