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顾虑较多、表达较为谨慎,常会让父母忧心孩子是否太过内向,面对内心敏感、需要花较长时间适应学校的孩子,家长该如何与孩子对话,引导思考呢?

 

Q:小二的孩子写功课时,说他没有国语作业卷,问了好久才知道是没拿到,也不敢举手和老师说,该怎么引导他?

A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是「孩子的性格」;二是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先谈谈「适应环境」,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让他们在各面向的展现截然不同,适应环境的时间也不同。有些孩子一下自然融入学校,有些孩子则过了许久还默默观察;后者常让父母感到忧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太过内向了?

然而,这些「不敢」的孩子有个优势,他们对外在事物的敏感力往往较强。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也会比同龄的孩子顾虑更多;顾虑多,自然对表达就更为谨慎了。所以,与其看作是「他不敢和老师说」,不妨说「他还在想怎么跟老师说」。


孩子虽然看来还小小一只,但要将内在细腻的感受,向上提取为思考,进一步踏出行动,实在是不容易呀,更何况是内心敏感的孩子呢?

最后如何与孩子进行「引导对话」,可以参考如下原则:

一、慢、时间和耐性。(所以这位家长才说,「问了好久」嘛!你一逼他,孩子的思维就卡住了。)

二、多用「开放式问句」。比方说,如果举手会怎么样呢?

三、以多选择的「假设性问句」取代单一的「定论式问句」。比方说:用「举手同学会注意你吗?你不想举手打扰老师上课?担心老师会骂你吗?」取代「你为什么不敢举手呢?」(帮孩子下结论,这个行为叫「不敢」)

四、找出可能的原因后,鼓励孩子先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尝试,再一步步加深难度。比方说:不敢举手跟老师说,就下课后再私下跟老师说。

我们的孩子或许不一定很会「沟通」的孩子,但透过引导对话,或许他们能成为相当会「思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