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走的是羅馬假期之歷史古城區之旅,早上在中文專業解說員與當地導遊的陪同下,先搭乘地鐵到羅馬競技場,接著坐公車到許願池,然後再步行到西班牙廣場,午餐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
羅馬歷史區遺址,已於西元 1980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鬥獸場:又名圓形競技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古羅馬遺跡,是羅馬歷代皇帝和富有的市民,將角鬥士的生死搏擊,和野獸互相廝殺,搬上舞臺,藉以爭取民心。
鬥獸場是瞭解二千年前羅馬人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到了帝國時期,人與人格鬥或人與獸鬥這類的活動達到頂峰,羅馬各地行省因而大量建造競技場,建材由最早的木頭,而半木半石,最後才出現如現今的圓形競技場一般,全以石頭建造的大型娛樂建設。

最大的一座競技場正是偉斯帕希恩(Vespasian)皇帝建造的圓形競技場,它是為征服耶路撒冷勝利而建的,規模之大據說總共動員了8萬名猶太俘虜,無數亡魂命喪其間;完成的競技場舞台甚至可灌水表演海戰,光是開幕典禮就有5千頭獅虎豹和約3千名神鬼戰士喪命。

戰士格鬥甚至人獸鬥看來殘忍血腥,但對當時的羅馬人而言卻是民族的結合及帝國榮耀的象徵,因此這座融合希臘列柱和羅馬拱券的超大型娛樂建築,宏偉壯觀、力度和美感和單純的完美結合,更是建築工程的完美呈現,是各年代建築師流連學習之地。圓形競技場其實是橢圓形的,競技場共有四層,底下三層由圓拱構成,這些圓拱還兼有分隔空間之用,壁上裝飾著神話或英雄人物的雕像。每一層設計的拱形門和柱子都不一樣,第一層為多利安式,第二層為艾奧尼亞式,第三層為科林斯式。

由於5世紀中期的一場劇烈的地震,受損的圓形競技場被改當成防禦雕堡使用,文藝復興時期,更有多位教宗直接將圓形競技場的大理石、外牆石頭取走,用做建造橋樑或教堂等的建築材料,但圓形競技場依然是古羅馬時期遺下最大形的建築物之一。今天觀眾的歡呼聲雖已沉寂,但走一趟圓形競技場,仍然不由得對古羅馬曾建立過的文明發出驚異之聲。

看著這巨大的競技場想到羅素克洛演的神鬼戰士,心裡不由得對這些為了生存在跟野獸奮戰的神鬼戰士掬一把同情之淚啊~~

旁邊就是知名的羅馬文化古蹟遺址,有古市集廢墟跟保存良好的君士坦丁凱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