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為甚麼需要拜別父母?

古老的習俗,在這先進的社會,

能不能稍稍地被遺忘?

組織一個新的家庭,喜悅應該大於感傷,

讓父母難過不捨,好像從此這女兒不再屬於他們了...

這感覺真的很不應該。

結婚以後雖然有了自己的家庭,

但還是能時常關心父母啊,

女兒跟父母的關係能這麼輕易地一分為二嗎?

女兒終究是女兒,即使出嫁後,還是血緣至親啊!

畢竟漸漸年邁的父母只有我們這一雙兒女啊...

把出嫁的女兒當做潑出去的水...

以後照顧父母的重擔就只剩下弟弟了,

但這個責任,這在少子化的社會裡,壓力會有多大呢?

ㄧ個年輕人要照顧ㄧ對父母,他有能力扛起多少責任呢?

難道這唯一的兒子,以後都不用結婚生子?

以後他年幼的子女也不需要爸爸的照顧?

雖然我即將成為出嫁的女兒,

但這不合乎時代變遷與進步的觀念,

能不能由我開始改變?

在古禮實行的年代,有很多時代因素,導致這樣的禮俗產生,

當時是多子化的社會,就算少了一個女兒,

還有一堆兒子們可以代替女兒孝順父母,

但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享受到兒女們的關心與照顧的,

兒子有沒有不孝順的?當然有啊!

倘若還是堅持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

那麼這些老無所養的長輩們,又如何能安享晚年呢?

當我們還在堅持出嫁訂婚所有的習俗與古禮時,能不能先靜下來思考,

究竟這古禮的背後,有著甚麼樣的歷史背景?

而我們又真的需要遵循這些不合時宜又不切實際的古禮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