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調查的數據,有31%受訪媽咪表示,寶寶吃副食品後會有脹氣或腹瀉情形;將近17%出現便秘;7.1%皮膚起疹子;3%曾經出現嘔吐,因此,如何適應副食品,都是新手媽媽的共同煩惱!
對寶寶來說,一歲之前最需要的是熱量,而澱粉是最主要的熱量來源,其它的菜類、豆類、蛋白質食材,其實都是讓寶寶適應除了牛奶,其他不同食物的味道及口感。那麼寶寶從幾個月可以開始吃副食品?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表示,四至六個月可以開始吃,每週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注意有無過敏情形,建議親手做副食品,不要買外面的。寶寶吃副食品時,奶量以及副食品的量該如何調配?營養師李婉萍說,其實奶量不需要刻意減少,餵副食品以後,如果奶還喝的下就繼續喝,喝不下寶寶自己會減少。
黃瑽寧說,副食品中除了澱粉之外,蔬菜、海鮮,其實都是給寶寶適應口感和味道,不過這當中有些禁忌,帶殼類的海鮮需盡量避免。至於該如何分辨寶寶是否對海鮮過敏,要注意觀察孩子身上有沒有長疹子,尤其是嘴巴附近或身上,或是大便有血絲,拉肚子,都有可能是食物過敏的反應。另外,跟正常母乳稀便辨別的方法是:食物過敏腹瀉的稀便,因為沒有被腸胃充分消化吸收,大便偏酸,一接觸屁股很快就紅起來,甚至出現尿布疹。
如果你的寶寶是屬於過敏體質,有些水果也盡量要避免,包括:芒果、蕃茄、草莓、香瓜、橘子,不過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這些只是可能引發過敏,不見得是絕對,黃醫師也說,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可以開始吃水果,但需注意水果熱量並沒有澱粉類高,不應太過依賴;台灣水果很甜,吃太多小心果糖不耐(滲透壓太高);吃火龍果會出現假血尿勿驚慌。而水果中的纖維質有助於孩子適度的訓練咀嚼力,如此能讓牙齒與肌肉得到適度的訓練發展,還可以增加滿足感,避免攝取過多的食物。
添加嬰兒副食品 避開過敏食物 2013/01/02聯合報邱振燕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8個月大的幼兒因腹瀉及嚴重蕁痲疹,由媽媽帶來門診。經醫師仔細詢問家長後得知,加添副食品時,幼兒吃了含海產類的麥粉。專家建議,幼兒勿食用可能造成高度過敏的副食品,如蛋白、魚、海產等。
何時該添加副食品?主要看孩子準備好了沒。一般來說,4至6個月大的小孩,脖子已經硬了,可以控制頸部,可以扶著坐,對於大人吃的東西感興趣,會動手搶或嘴巴靠過去要吃,就代表他們準備好了,可開始添加副食品。
原則上不要早於4個月,避免增加過敏發生率;但不可以晚於6個月,當孩子6個月以上,奶類已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生長需求,而且太晚餵副食品,小朋友偏食機率會變高,對固體食物接受度較差。
如何添加副食品:
一、食物形狀:添加順序從液狀開始,而後糊狀、泥狀,進而到碎丁及塊狀。
二、添加方式:每次先試一種食物,由少量開始,濃度由稀漸濃,應注意孩子皮膚及排便,是否有皮膚紅疹、腹瀉、嘔吐等不正常疑似過敏的情形;若沒有不適,5至7天後再試加另外一種。此外,嬰兒腸胃道尚未成熟,大便有食物纖維殘渣,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三、食物種類:應先從最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開始,可從穀類先試,一般先試米製品(米粉、稀飯湯),之後麥粉;再試水果類(蘋果、香蕉、水梨,但避免奇異果、草莓);接著蔬菜類(葉菜類先,而後根莖類);然後再漸進式加上豆類,而後肉類(豬肉,之後雞肉及牛肉),接著蛋黃、魚肉。
蛋白易引起過敏,需等到10至12個月才可餵食,尤其要避免有殼海鮮(蝦、蛤蠣、螃蟹等)及堅果類(花生、核桃)食物。切記,1歲以下幼兒不可以吃蜂蜜及鮮奶。
四、烹煮方式:以新鮮天然食物為主,保持食物原味,不需添加調味料。
五、餵食方式:將固體食物裝在碗內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最好可以先吃固體食物,再喝奶水。以輕鬆愉快的態度餵食寶寶,避免追逐餵食或強迫餵食。
餵食副食品除提供孩子逐漸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也在幫助孩子學習於一歲之後,固體食物將從副食品轉為主食的飲食方式。家長以正確的觀念餵食,將可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全文網址: 添加嬰兒副食品 避開過敏食物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33221#ixzz2IbCPLdIF
Power By udn.com
寶寶要怎麼吃副食品~逐步添加
6個月後寶寶,建議逐步添加副食品,從母乳為主、副食品為輔,進 …
新生兒最好的營養來源就是母乳,不過哺育6個月後,建議逐步添加副食品,不僅營養均衡,也能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以及語言發展,一般建議從較不容易過敏的米飯類開始嘗試,並且從母乳為主、副食品為輔,進而轉變成增加副食品的黏稠度與比重;添加時也不要心急,1次只給1種新的食物、1周後再嘗試其他食物。
▲ 6個月後寶寶,建議逐步添加副食品,從母乳為主、副食品為輔,進而轉變成增加副食品的黏稠度與比重。(攝影/黃志文)
國民健康局建議新生寶寶先以全母乳哺育,6個月大後慢慢添加副食品,一般建議依序給糊狀穀類、水果泥、青菜泥,最後是肉類。一開始先讓寶寶吃幾湯匙即可,或是搭配份量先以母乳為主,如果寶寶吃得不錯,可增加餵食量以及副食品的份量,通常約在進食2個月後,寶寶1天可吃到3餐的副食品。
根據國健局母乳哺育網站建議,不同副食品添加時,有些撇步要注意:
1. 麵包及榖類:可撕小塊的全麥麵包或榖類加入母乳中,讓寶寶嘗試;若吃的是混合榖類食物,要注意寶寶對其中成分都不會過敏再給予。
2. 蔬果類:先將蔬果打成泥狀給予,較大寶寶可自行拿取一小片啃咬,不過應注意取出種子需以避免嗆到。
3. 肉類:先給予絞肉或燉碎肉,若剛開始寶寶不喜歡肉類,可藉著加入少許碎肉至寶寶喜歡的香蕉泥或其他食物中,慢慢嘗試。
4. 乳製品:寶寶8、9個月後可以開始給予含鈣及營養的起司、優格、優酪乳,這類乳製品與牛奶相較,由於不含乳蛋白,較不易引起過敏。
當寶寶的咀嚼吞嚥功能越來越熟練時,約8個月大左右,可以嘗試讓他以手抓東西吃,例如:撕碎的土司、小塊雞肉、熟的香蕉切片、煮熟的紅蘿蔔、地瓜或是麵條,但不宜給花生、爆米花、瓜子、果凍、硬糖果等硬而圓的食物,以免造成異物吸入。
添加食副食品時,寶寶大便的形狀、顏色或味道可能會改變,有時看到食物原封不動的排出來,例如:紅蘿蔔絲、蔬菜葉,這是很常見而正常的。至於牛奶、蛋白、花生、帶殼的海鮮類,以及草莓、柑橘、蕃茄等酸性水果,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建議別讓1歲之前的寶寶食用。
餵母乳寶寶 不宜提前吃副食
部分醫界團體建議母乳寶寶4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減少貧血等風險;但衛生署仍建議等寶寶6個月大為宜,提前可能不利腸胃。
台灣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嬰兒哺育政策實證研討會」,純母乳哺育不應超過6個月,否則易引起貧血、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建議從寶寶4個月大時,開始添加米精、麥精等副食品補充鐵與鈣。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2012年「柯克蘭(Cochrane)資料庫」國際實證資料庫最新分析,不論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純母乳哺育6個月的政策,與更早添加副食品相比,有較多好處,且無明顯風險。
國健局表示,純母乳哺育到6個月再添加副食品,比4個月添加副食品的寶寶,消化道感染較少,而且寶寶生長發育不受影響,母親體重恢復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