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一件终生大事,虽然看了很多教育书,但实际养育过程中却完全不一样,当宝宝「很难搞」的时候,新手爸爸妈妈该如何调适心理?


今年3月,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委员、儿童心理学家佩里•克拉斯(Perry Klass)在其部落格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同的宝宝、不同的功课〉,指出有的宝宝就是比别的宝宝更「难搞」,引起爸爸妈妈的广大回响。所以宝宝「难搞」,意味着父母不会带小孩吗?新手爸爸妈妈要如何判断一个「难搞」的宝宝究竟只是在闹脾气,还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呢?为了解答爸妈们的这些问题,克拉斯医师本周再度在《纽约时报》撰文,谈如何跟一个「难搞」的宝宝相处。

首先,克拉斯指出,宝宝随和或难搞,跟爸爸妈妈会不会带孩子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爸妈第一胎宝宝很随和,他们就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父母;结果第二胎宝宝很难搞,他们就惊慌失措,怀疑自己育儿技能退步。其实这都是宝宝的性格使然。

难搞的宝宝可能不容易入睡,可能爱哭,可能爱尖叫。碰上难搞的宝宝,爸爸妈妈常常自责。他们会向身旁的人寻求意见。有时候旁人会给予安慰鼓励,有时候旁人会给出各种外行意见,让父母更加无所适从。

克拉斯说:「你身为父母的工作,是爱、珍惜、教养那个你得到的宝宝,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宝宝,或者是教养书上的那个宝宝。」


循着最适合感觉带宝宝

克拉斯的第一个孩子喜欢被抱着,讨厌被放下来。因此大部分时间她都用背巾把宝宝抱在身上。她把计算机装在高柜子上,抱着宝宝的同时站着工作。只要被一个站着的成人抱着,她那难搞的宝宝也可以很随和。

克拉斯以自己为例,告诉新手妈妈:「如果妳的宝宝跟我的一样,就多站着,多抱他。用适合妳和宝宝的方式照顾他。不要去看育儿书上那些躺在床上微笑入睡的宝宝。不要听三姑六婆跟妳讲那些要给宝宝睡眠训练的大道理。」

克拉斯医师的第二个孩子可以轻易地躺在床上睡着。她说:「没有两个宝宝适合同一套教养方式。」所谓育儿,是一个爸爸妈妈和宝宝磨合的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很顺利,有时候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小儿科医师的工作是给你一些建议,但他们无法给你一个绝对的指南。从睡眠训练、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戒除,到教宝宝自我安抚、平静宝宝的情绪,你只能做你能做到的那些。你做不到的那些,就跟你人生中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一样,也没什么。

有时候宝宝闹得太凶,爸爸妈妈也会担心孩子是否哪里不舒服。克拉斯指出,宝宝持续哭闹的原因,从惊吓、胀气、食物过敏、胃食道逆流都有可能,但也有可能他就只是在闹。如果你有所怀疑,就去看医生。如果小儿科医师帮你排除了上述可能,就不用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