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日科学》研究指出,如果父母倾向认为:「犯错」只会带来负面、消极,而且伴随损害的事,那么,家中的孩子自然也认定「智力」无法透过学习而增长;同时,若家长越是否定「犯错」,孩子就会更加认定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仅是出于表现的好坏,而非过程中他们费了多少心力学习。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发行的《心理科学》期刊最新文章指出,家长对于犯错的态度,会左右孩童的智力发展,因为家长应对犯错的响应方式,会随着时间被孩子吸收内化。
「对孩童来说,如何看待自身的智力,与他们的未来成就和动机息息相关,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即便家长在态度上认同『犯错是一种成长』,但是当孩子面临挫折时,家长也必须将『犯错的经验』转化为积极正向、具有建设性的响应方式,孩子才有办法从中内化学习,」史丹佛大学心理学家凯拉‧海默维兹(Kyla Haimovitz)说道。
小孩犯错时家长态度 影响孩子对智力看法
海默维兹认为,尽管当前关于「心智」的研究早已比比皆是,但她却发现与「智力」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孩子的智力是否会受到家长面对「犯错」时的态度影响,目前仍不得而知,因此,海默维兹与一位心智领域研究先驱,卡萝‧德威克(Carol Dweck)心理研究员进行合作研究。
他们先假设父母对「智力」的心态,无法直接移转给孩子,但由于孩童对于父母「如何看待犯错」的感受相当敏感,因此,研究人员藉由孩子在犯错时,观察父母与孩子对话间带有的正负面情绪与回应方式,了解父母对「犯错」的看法。
举例而言,当孩子放学后拿了一张很糟糕的成绩单回家,若是家长知道后马上面露难色、气愤焦躁,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认为他们的「智力」无法改变;反过来说,若是家长侧重的是考卷上有哪些题目是孩子已经会的,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是不清楚的,那么孩子则会倾向认为「智力」是可以透过学习而获得进步的。
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总共邀请73对亲子进行系列问答,以深入了解家长与孩子的各别心态;问题共有十题,其中六题针对「犯错」进行描述,例如,犯错的经验有助于学习与成长;另外四题则是针对「智力」描写,例如,你能够学会新事物,但是无法改变原本的智力等。家长须就「犯错」与「智力」作答,10岁到11岁的孩童仅需回答「智力」的部分。
实验结果如下:
1. 家长对「犯错」的态度,与孩童看待自身「智力」息息相关
实验结果一如预期,家长对「智力」的看法,与孩童对自身智力的看法无关,然而,家长对「犯错」的态度,却与孩童对自身「智力」的看法有直接关联。将「犯错」视为负面消极且有害的家长,那么他们的孩子自然也会将「智力」视为无法透过学习而增长;同时,若家长越是否定「犯错」,孩子就会更加认定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仅是出于表现的好坏,而非过程中他们费了多少心力学习。
2. 家长对「犯错」的态度,会转化为他们的「响应」方式
根据两份在线调查与近300位的受试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相对负面消极的立场来面对犯错的家长,在担心孩子的成绩落后时,也容易摆出一副「是孩子自己缺乏能力」的态度,更糟糕的是,这些家长对孩子需要提升学习状况时,也较少适时伸出援手。由此可见,家长的响应方式并不是因为孩子的成绩下滑,而是受制于他们本身对于「智力」的看法。
3. 家长越不怕孩子「犯错」,孩子越能正面响应挫折
最重要的是,数据显示,孩童对于父母「如何看待犯错」的感受相当敏感。「家长、教师与辅导员必须知道,除非透过学习的方式陪孩子反复练习,否则停留在大人心中的『成长心智』并不会移转到孩子身上,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讨论如何从挫折中重新学习,以及孩子如何在未来还可以做得更好,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仍保有积极的应对方式,」海默维兹说道。
海默维兹与德维克认为,透过这些研究,可以发展成为系列学习活动,教导家长如何从犯错经验中挖掘潜在机会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透过示范,带领家长学习如何透过激励人心的方式,响应孩子的挫折,并与孩子一起思考如何从犯错中学习与改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