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台英婚俗差異 (三)

 

喜帖

由於婚禮準備期較長的緣故,英國另外有Save the date card。這種卡片是在已經決定婚期但是尚未選定地點時,先寄卡片給想要邀請的賓客,請他們先把當天空下來。等到婚禮地點確定之後再寄喜帖正式邀請。
來源: http://www.notonthehighstreet.com/

英國由於婚禮沒有紅包錢可收,所有開銷都是新人(或家長)負擔,宴客成本高昂。邀請的賓客人數平均來說是比台灣少的,對於人數估算也抓得比較精準。寄出的喜帖就是真的想要邀請來參加婚禮的人,並沒有寄帖子等於要紅包的暗示在。

一般建議是至少婚禮前三個月寄出喜帖,婚禮前一個月須要確認最終賓客人數。我們的宴客旅館則是要求十天前要給最終人數和飲食種類,由於他們要定食材的緣故,如果臨時再多追加一兩個人是可行的。但如果人數減少,因為食材已經準備了,我們還是必須付說好的人頭數。

英國喜帖上是以新人的名義發出邀請,我曾問過A是否需要將他的家長列入? 他說那是中世紀家族聯姻才會這樣做,現在沒人這麼做了。事實上A還寄喜帖給自己的父母親和爺爺,他們也很正式地回了email表示要參加。


婚禮流程


婚禮流程可以有很多變化,大致上可分為儀式和慶祝兩部分。儀式指的就是讓婚姻生效的過程,可以在教堂或是市政府指定場所。慶祝的部分變化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含一頓正餐以及接下來的舞會。如果儀式和慶祝地點不同,例如儀式在教堂慶祝在旅館,那新人還需要把這之間的交通考慮進去。有時受限於儀式場地容納人數有限或是預算考量,新人會把賓客分為兩組: Day guest和Evening guest。Day guest是從頭參與到尾,儀式和慶祝都會參加的賓客,Evening guest就是只參與晚間慶祝而不參與儀式部分的賓客。我自己的婚禮因為儀式和宴客都在同個場地,所以省略了交通問題也沒有去區分day/evening guest。


台灣婚宴多半三個小時吃一頓飯就解決了,甚至大日子還可以一天參加兩場喜酒。英國婚禮儀式加慶祝有時長達八九個小時,可以從下午到半夜才散場。我自己的是從下午兩點半賓客進場到最後一位賓客離開是大約晚上十一點左右。旅館的場地可以讓我們使用到半夜一點,不過大家都累了,在十一點左右結束我覺得很好。

我自己的婚禮流程是這樣:
PM 2:30 賓客進場
PM 3:00 儀式 (公證人證婚)
PM 3:40 茶會
PM 5:00 Wedding Breakfast 晚餐
(因為是新人結婚之後第一餐,所以一律叫breakfast)
PM 7:00 Evening reception
 

儀式


儀式當中的新娘進場(Giving away, walk down the aisle)是很多英國新娘非常在意的一個環節--由誰帶進場。傳統上是新娘父親。很常在婚禮討論區看到準新娘發問像是她和生父不熟,是否可以由養父代替,父親過世可以由媽媽牽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

入場順序根據我們google的結果,英國婚禮是新娘走前面,伴娘走後面,美國婚禮則相反,伴娘走前面,新娘走後面。我自己是決定讓伴娘先走,我走伴娘後面。結果當天實際入場時被伴郎插隊,變成伴娘、伴郎、最後才是我跟我爸。之前A的說法是伴郎會先在會場裡等待,當天實際狀況則是只有Best Man在裡面等,另外兩個伴郎在走廊等跟我們其他人一起入場。

入場

我們選擇的市政府證婚儀式會有好幾種證婚模板可以事先挑選,也可以選擇加入自己喜歡的誓詞或安排朗讀等等。關於誓詞的部分在前面這篇Google來的結婚誓詞講過了。

儀式當中都會有戴戒指、掀頭紗、新郎吻新娘這些經典片段,之後就是新人和兩名證人簽結婚證書接著證婚人宣布成為夫妻。



戴戒指

證人正在簽結婚證書,我們在前面玩
和證人(兩名伴郎)合照


儀式之後的茶會多半也是大合照時間,攝影師會用這時候和大家拍大合照還有新人指定的各組照片,ex: 男方家長/女方家長/男方朋友/女方朋友.....etc

晚餐是三道菜正餐,前菜/主菜/甜點/咖啡或茶。這部分事前就會調查好素食名單給餐廳,除了素食其他人吃的全部一樣。比起來台灣的喜酒菜色比較豐富好吃,但是英國好處是新娘不用換衣服不用逐桌敬酒,所以可以從頭坐到尾吃到完。

另外在主桌安排上,英國傳統是長型桌一字排開面對其他賓客。我一度覺得這樣很怪但是後來想想為了之後的演講方便就接受了。主桌八位分別是新人、新人雙親和主伴郎、主伴娘。我問過A是否他爺爺也需要坐主桌? 他說不用,父母就夠了,反而是台灣一般不會坐主桌的伴郎伴娘會坐主桌。這之間的差異點可能是因為英國婚禮以新人為主,所以對於新人來說最重要的朋友會被邀請上主桌。台灣婚禮以家族為主,所以家族裡輩分最高的長輩應該坐主桌。
 
照片前方長型桌是主桌

下集待續
婚禮流程--演講、蛋糕、舞會
習俗: 新娘配件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台英婚俗差異 (二)

 

訂婚/求婚

英國婚禮的準備期常始於求婚,求婚可大可小,可公開可私人。男方求婚之後如果女方接受,他們就會對外宣稱已訂婚。女方也會從這時候開始戴上求婚/訂婚戒指,代表她已經訂婚,這是一個求婚等於訂婚的概念。

台灣的訂婚多半是在女方家進行儀式,或是儀式加上女方宴客。而婚禮的準備期是在男方家長到女方家提親之後開始。


單身派對

開始籌備婚禮就要開始找伴郎/伴娘,英國伴郎/伴娘均不限已婚未婚,只要對方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就可以找。伴郎伴娘人數也不限,不用雙方一樣也不用取偶數或吉利數字等等。

通常新人會各自指定一位主伴娘(Maid of Honour)和主伴郎(Best Man)。主伴郎和伴娘在婚前的任務就是策畫新人的單身派對(Hen Do/Stag do),內容沒有一定,講究一些的會一群人一起飛去國外過個小周末之類的。

 我們的伴郎和伴娘剛好都是三位,不過就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婚紗/婚紗照

婚禮前拍婚紗照應該是台灣或是東亞國家特有的習俗,英國、美國或其他我所知道的歐洲國家並沒有這種習慣。英國傳統上新郎第一次見到新娘穿婚紗的樣子就是婚禮當天新娘入場。在那之前新娘的婚紗、甚至妝髮等整體造型都是最高機密,可以讓姊妹淘知道但是不會透漏給新郎,更不會在事前拍婚紗照讓新郎看見穿白紗的新娘。

因為攝影公司不會提供婚紗出租服務,英國新娘多半都自行購買婚紗。量身訂做的婚紗有時須要六到九個月訂作,這也是婚禮準備時間拉長的原因之一。反而是新郎有不少西裝/禮服出租服務,我問A得到的答案是新娘比較想要保存她們的婚紗,新郎通常都不會想保存結婚禮服,所以用租的就好了。另外由於婚紗多半是買的,在英國新娘通常都一件白紗穿到底,婚禮當中並不會換衣服或換造型。台灣婚宴則是多半會換兩到三套禮服和造型。
 

A的結婚禮服是租的,他和伴郎全部選擇相同款式,只有領帶和袋巾顏色不同。婚攝幫他和Best Man照相的結果就是這兩個人看起來根本像要去結婚!!!!! (在英國同性婚姻是合法的)
 
 
雖然英國沒有拍婚紗照的習俗,但是另一個傳統是新娘最大。所以當我提出我想拍婚紗照的時候,A也很配合地和我一起去拍。他還幫我選結婚禮服,因為他喜歡拍照的其中一件白紗,所以我們後來是直接買斷帶回英國當結婚禮服穿。


下集待續
婚禮流程
習俗: 蛋糕/新娘配件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台英婚俗差異 (一)

 

雖然我沒有在台灣結過婚,不過之前也當過幾次的伴娘、陪嫁、招待等等,對於台灣的婚禮還是多少有些參與和了解。英國部分則是剛剛完成婚禮,來寫一下我覺得這兩邊的差異。

以下英國指的是英格蘭(威爾斯也通常都適用),蘇格蘭可能會有自己的規定,各式細節還是以當地為準。

法律層面: 

現在在台灣婚姻要生效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去戶政事務所登記,除此之外的一切儀式或婚宴都不具法律效力。

英國可以選擇宗教性或非宗教性的儀式,宗教性的話由經過核定的神職人員證婚,非宗教性則由市政府公證人員證婚。證婚後簽結婚證書,婚姻自此生效。選擇教堂結婚的話要符合該教堂的規範,例如有些教堂會要求你/你父母是該區教友才會幫你證婚。也有的教堂開放給非該區教友的,每家規定不同。非宗教性儀式,可以選擇去市政府證婚或是請公證人員到指定地點證婚。指定地點可以在市政府網站上找到,要該地點有政府的可結婚許可才能舉行儀式。每個地點的許可人數不同,這是在找場地時需要考慮進去的。

市政府證婚人價錢依時間和地點有所不同,周一到周四去市政府公證最便宜,房間大小也有不同價錢,只能容納新人+證人兩名在場的小房間最便宜,房間越大越貴。周五貴一點,周六更貴,周日最貴。請公證人到指定地點比在市政府結婚貴,收費一樣隨著星期幾而有不同。我的婚禮在周六,市政府收費是475英鎊。

Give notice 在結婚前需要確認結婚場地並且告知市政府,最遲須要在結婚前16天做這個動作,最久可以在一年前做。雙方都要,市政府人員會跟你確認基本資料並且收你一人35鎊的費用。

金錢:

"傳統上",英國婚禮由女方/女方家長負擔全部花費。男方負責求婚戒和蜜月。由於婚禮花費相當高,現在由男女雙方共同負擔的也很多。也有很多新人會先同居、生小孩,等到幾年後錢存夠了才舉辦婚禮。2014年BBC報導英國平均婚禮花費是21000英鎊,不含鑽戒和蜜月。場地和酒水食物約9500英鎊,攝影2100英鎊,花£1200,表演/樂團等1220,婚紗、婚鞋、新郎禮服1680,包含其他雜支總共21000。

英國婚禮並沒有收紅包的習俗,所以以上那些開銷,幾乎花出去多少就是多少。新人會列出禮物清單,禮物清單多是幫助新人成家用的廚房小家電、餐具、鍋碗瓢盆等等。婚禮前開放給賓客自由認購,如果是百貨公司的話,還會統一寄送到新人家裡。因為婚禮花費高昂,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新人要求現金贊助蜜月基金,但要求現金的新人還是少數。

台灣婚禮則是由男方/男方家長負擔大多數花費,而且婚宴有紅包可以收,相比之下婚宴的金錢支出少很多,反而是傳統儀式的金飾、聘金、餅錢等等開銷較大。

另外在對廠商的支出上來說,我遇見的幾乎都要求婚禮一個月前就要付清所有款項。包括公證人、旅館、婚攝和婚錄等等。椅套和花店比較晚接洽,但是他們也要求婚禮前兩周就要全額付清。相比之下台灣常常是婚禮當天才拿紅包付餐廳錢,婚攝婚錄等等都是婚禮當天或者交件時才會付清尾款。也因為很多款項都要事先付清,婚禮保險也應運而生。婚禮保險給付範圍就是婚禮的一切意外,像是婚禮廠商倒閉、蛋糕無法及時送達、婚紗出了意外、婚攝不交件這些等等。只是因為分手而導致的婚禮取消不在理賠範圍裡。
 

準備期和好日子

英國的婚禮準備期普遍比台灣拉的長,就我在婚禮展還有婚禮討論區看到的其他新人。幾乎準備期都在一年以上,兩年的也很常見,最長三年後的結婚日期我也看過。也有不少新娘提到把準備期定在兩三年後的原因常常是為了存錢。

台灣可能是因為算日子很普遍,很少準備期會拉長到超過一年之後的。至於結婚日期好壞常是由命相館和農民曆決定。英國則是只看季節不看農民曆(也沒得看),夏天是結婚旺季,六七八九月最多,春秋兩季略少,冬天則是結婚淡季。

我自己婚禮在一月,好處是幾乎所有廠商都有冬季折扣。我們準備期不算長,只有五個月。但是所有喜歡、看中意的廠商,不論是旅館、婚攝、婚錄還是化妝師全部都有空。婚錄還告訴我說他一月份就只接了我們這一場而已。


下集待續:

訂婚
婚紗/婚紗照
婚禮流程
習俗: 蛋糕/新娘配件

去年參加朋友的婚禮之後我就決定桌面風格要統一,於是我請人設計了圖案我再自行拿去排版。

圖案概念是我們喜帖上的水晶燈和鳥,只是我偏好藍綠色調。

喜帖


我們印了桌牌號碼、座位上的名牌卡、座位總表和婚禮小物的貼紙。
成果如下

座位總表
個人桌牌
桌號卡

至於婚禮場地,由於場地本身不需要太多布置
我們只找了花店負責所有的花,另外找椅套廠商選用象牙色椅套搭配和場地配合的薄荷綠絲巾。蠟燭部分由於飯店只提供白蠟燭,我個人不太能接受,所以另外去IKEA買了紅蠟燭給飯店。其餘燭台、桌巾、桌號卡夾跟座位總表的框都是飯店提供的。

旅館外觀




新娘房


新娘捧花

伴娘捧花,英國習俗是除了新娘以外,伴娘也會有各自的小捧花


旅館告示牌


儀式,布置就是椅套和桌上那盆花,其他都是飯店提供
本來有考慮大型盆花的,報價太高就放棄了


椅套


桌上的花


晚餐場地,這部分額外布置的就是桌花和蠟燭





每桌的桌花

 





主桌花


主桌布置


窗台上可以看到紅蠟燭們


我準備的紅蠟燭(它們超重的)



晚餐之後回到下午儀式的場地,飯店這時候已經換成晚間布置了
有提供飲料和調酒的吧檯,正中間是結婚蛋糕



蛋糕近照



夜色下的旅館


新娘配件分享

 
在英國結婚,化妝師/髮型師就只會負責妝髮的部分。並不像台灣的新娘秘書還會出借眾多首飾給新娘.....一切都要自己準備的意思。

總計我準備了兩件披肩(一件小外套款、一件披肩款)、兩雙鞋(一雙高跟鞋另一雙替換的厚底運動鞋)、頭紗、頭飾、項鍊跟耳環。


新娘包當初有考慮不過沒看見喜歡的就作罷。


頭紗是在ebay買的,頭紗的價錢範圍很廣,從很便宜到很貴的都有。我自己的是這件,長度是fingertip (到指尖)
 



頭飾和項鍊是九月在婚紗展看見的廠商,後來網路找了很久沒找到更喜歡的就回頭去買一開始看上的。

頭飾:


項鍊


耳環是Swarovski,當初是挑希望以後也有機會戴的耳環。所以不是很招搖的款式。
 
 
這張比較可以看到頭飾和項鍊
 


兩件披肩是在淘寶買的

第一件是小外套款(賣家圖)



第二件披肩款

後來因為室內很溫暖,這兩件其實都沒用上,不過兩件料子都還不錯。
 
新娘鞋我有加減看,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喜歡的。
所以用我原本就有的Karen Millen涼鞋


這雙其實只有儀式的時候穿而已,儀式過後我就溜回房間換成厚底運動鞋了

我婚禮當天大部分時間穿的是下面這雙九公分高的厚底運動鞋。被攝影師說我是第一個他拍過穿運動鞋而且還跑得比他快的新娘.....XD


這雙是在Amazon找到的,賣家從韓國寄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