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輕鬆餵養寶寶 打擊厭食7狀況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成大醫院營養師徐瑋婷

模特兒/漂亮媽咪喬琪、可愛弟弟勝翔(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攝影/新竹Doris愛寶貝攝影工作室(03-5223513)

 

 

許多父母常反映:「寶寶不喝奶,長不大怎麼辦?」「孩子一看到食物就轉頭,怕他營養不良。」當孩子對「吃」這件事興趣缺缺時,父母必須找出孩子厭食的原因,再根據症狀給予適當的餵食方式,讓孩子重拾對吃的興趣。

厭食意指沒有食慾,對任何食物都提不起興趣。大多數有厭食症狀的孩子是因為不喜歡吃,因此,看到食物就會躲開,即使父母勉強餵食,也必須花很多時間才能達成,有時甚至會吐了出來,常讓父母非常傷腦筋,成大醫院營養師徐瑋婷表示,當出現這類情形時,父母可以先觀察孩子的每日進食量,若發現不到原來的一半,並且已經持續1個月以上,便要開始追蹤檢查,以揪出厭食的原因。

基本上,厭食常見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厭奶期、便祕、胃食道逆流等狀況所引起的生理性厭食,另一種則由感冒、腸胃炎等疾病所造成的病理性厭食,以下分別做說明。

 

生理性厭食》常見於生長發育期


孩子會出現生理性厭食的原因與生長發育過程有關,當孩子剛出生時,由於對外在環境不熟悉,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滿足生理需求,包括飲食與睡眠。但隨著年齡增長,便會開始對外在充滿好奇,此時對孩子來說,一成不變的飲食沒有新意,容易產生厭食的狀況。

狀況1:厭奶期
出生後的寶寶在前3個月左右,由於認知系統尚未發展完全,通常會專心的喝奶,不太會有厭食問題。到了4個月時,因為開始發展出好奇心,對外在事物都感到新鮮,餵奶時便容易分心,寶寶不再會一口氣將奶喝完,可能喝一會兒就停下來觀看周遭事物,甚至周遭出現聲響時就會停止吸奶,這種狀況正是俗稱的「厭奶期」。

改善對策


當寶寶出現厭奶的狀況時,父母可以選擇較安靜且不容易受到干擾的環境餵奶,避免寶寶分心,但如果仍出現拒絕喝奶和哭鬧,則應先暫緩,待寶飽肚子餓的時候再餵食。原則上,只要一天的總奶量足夠即可,不必要求每餐都要攝取到足夠的分量。

4個月大的寶寶,已到了可以添加副食品的年齡,父母不妨開始逐步補充副食品,以彌補奶量不足而缺少的熱量和營養。初期可於餵奶前嘗試給予副食品,此時寶寶會因為肚子餓,對食物的接受度較高,隨著進食量增加,再漸進式取代一餐母奶或配方奶餵食。若寶寶適應副食品的狀況良好,可將食用時間訂為早、中、晚的正餐時段,母奶或配方奶則於早晨或睡前再餵食,為用完正餐的2小時後,讓胃有多餘的空間進行消化。

父母準備副食品時,應先以全穀根莖類為主,包括米湯、米精、麥精等澱粉類食物,當孩子反應良好,再添加水果泥,之後就加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雞蛋、肉類等;質地部分也要以流質、糊狀、泥狀食物為主,再慢慢給予小塊到大塊固體狀的食物,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孩子對於還沒有食用過的食物可能會產生抗拒的心理,因此,分量必須逐步增加,初期先以小湯匙一口一口慢慢餵食,若孩子出現轉頭不吃或用舌頭將湯匙推出來時,父母不要氣餒,這只是孩子的反射動作,並非代表對該食物完全沒興趣,可以於下一餐再進行嘗試。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生完大寶,該間隔多久生第二胎

 

作者:張益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生完第一胎,你是否迫不及待生第二胎,要為小寶貝找個玩伴?但是婦產科醫生提醒,生產間隔儘量在18個月以上,才能避免併發症。

內政部統計,2015年台灣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齡為30.58歲。晚生小孩,讓許多人眼看就要面對35歲的高齡大關,也讓生完一胎,還想生第二胎的媽媽,趕著要生第二胎。但是婦產科醫師提醒,生產間隔必儘量在18個月以上,才能避免併發症。

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最好都要間隔一年半

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王亮凱表示,不論是剖腹產或是自然產,配合媽媽身體恢復的情形,診間也多會建議媽媽生完第一胎後,至少等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再懷孕。雖然在一般情形下,自然產對子宮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產後恢復快,剖腹產後的子宮則約需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復原,但是不論何種生產方式,都要等子宮復原及惡露排出,母體也需要補充鈣質等營養素調養身體。間隔一年半以上再懷孕,可以減少併發症,像是早產、流產、胎死腹中、子宮破裂、前置胎盤或是其他新生兒的疾病。

至於有些媽媽會擔心,如果第一胎剖腹產,是否第二胎就沒有自然產的機會。王亮凱則說,即使第一胎剖腹,但是如果第二胎胎位正常,經醫師評估後還是有可能可以自然產。至於懷孕期間的各種不舒服,像是孕吐等,第二胎的狀況也可能和第一胎有所不同,媽媽不用過度擔心。

生第二胎,也要考量大寶的生長

此外,王亮凱也建議,懷第二胎也必須考慮「大寶」的生長情形。「一歲以後的小孩比較獨立,不需完全依靠哺餵母乳」,王亮凱建議,避免一次照顧兩個孩子身心俱疲,生完第一胎後一年半再生第二胎,不但降低風險,也減輕家長的心理壓力。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醫生蕭勝文提醒,第二胎通常會生的比第一胎快,門診也有不少媽媽生在計程車上的案例,建議生第二胎的媽媽一旦有產兆要趕緊到醫院待產。

蕭勝文表示,有些大寶面對弟弟妹妹的誕生,會需要一段時適應。譬如媽媽在餵奶時,也搶著要喝奶。「讓他幫忙也讓他明白弟弟妹妹需要比較多的奶水」,蕭勝文建議,除了在懷孕時「預告」大寶將有一個弟弟妹妹,也要保留跟大寶的相處時間,將大寶視為助手,提早培養手足感情。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dEDl7s  

 

 

延伸閱讀 
別把要看牙的小孩當笨蛋  http://bit.ly/2dX3LFK 
書卡合一,裝備孩子的情緒百寶袋  http://bit.ly/2dNeljs 
6~15個月大的嬰兒閱讀指南 http://bit.ly/2dp1wct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瑽寧醫師專欄】

別為早餐跟孩子傷和氣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我的孩子早餐吃很慢,每天早上都在催促聲中匆匆忙忙出門,該怎麼辦?」媽媽苦惱的向我抱怨。「我也不想當大吼媽,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除了大吼之外,真的沒有別的辦法。醫生你不是說早餐很重要嗎?我已經把早餐份量減少到只有一顆蛋,一杯牛奶,一小口飯糰,還是吃不完,真是氣死人了!」

  這是門診中一位媽媽跟我訴苦的內容。

  不只是家長重視孩子的早餐,連學校老師也格外重視。一位爸爸在臉書上訴苦,說因為孩子早上出門總是拖拖拉拉,所以連續兩天讓他們不吃早餐,餓肚子上學,結果被老師「警告」、「督促」,還熱心的提供讓孩子在家吃早餐的「教戰守則」,搞的這位家長尷尬至極,彷彿再給孩子餓一天,就要被通報113專線似的。

 

早餐不吃會影響學習?

  早餐對孩子的健康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是有重要到必須使盡「洪荒之力」來逼迫孩子,讓他每個早晨都淚眼汪汪,哭哭啼啼的上學嗎?那倒未必。

  上個月的《美國臨床心理學》期刊,刊登了一篇德州兒童醫院的研究,就是在探討「早餐與孩童學習專助力之關連性」。他們找來了一百二十八位,小學三到五年級的孩子(八歲到十歲),男生女生各半,白人黑人西班牙裔各三分之一,然後呢,分別給他們吃三種不同的早餐。

  第一種早餐是「沒有早餐」,餓肚子喝西北風;

  第二種早餐是「榛果醬土司、牛奶、蘋果」;

  第三種早餐是「楓糖鬆餅、牛奶、蘋果」。

  這些孩子隨機分配三種早餐模式,比如說第一週不吃早餐,第二週吃套餐二,第三週吃套餐三,類似這樣的安排。八點半是早餐時間,十點半開始進行約一個小時的測驗, 包括血糖、心跳、記憶力、專注力、學習力、語言能力等考試,看看孩子的分數是否與早餐內容有顯著的相關性。

 

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

  經過反覆的測試,結果令人驚訝的發現,不論是吃早餐,不吃早餐,吃土司,還是吃鬆餅,基本上所有的早餐因子,都不影響十點半到十一點半這段時間的血糖高低。不只如此,剛才提到的那些短期記憶能力、專注力、過動行為、語言學習等等,也全部與吃不吃早餐無關。換句話說,門診那位不想整天大吼的媽,應該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不用再為了早餐和孩子每天對峙,可以回歸優雅氣質路線了。

  當然,並不是說這一篇德州兒童醫院的研究結果,就可以代表明天起大家都不需要吃早餐了。我想強調的是,過去二十年,有數十篇關於早餐影響學習力的研究,有一半說早餐很重要,有一半則認為沒那麼嚴重,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太陽明天會從東邊起」這麼的非黑即白,其實是頗有爭議的。但是各位家長在電視上、網路上、各種媒體上,卻只會看到專家大聲疾呼「早餐很重要」的政治正確語言,很少人像我現在一樣敢言「吃不吃也還好」的怪異論點。

 

教養有比早餐更重要的事

  早餐當然很重要,但是沒有重要到值得用親子感情來威脅與交換。養兒育女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不需在起跑的時候就氣力放盡,多留一些溫暖,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一些比早餐更重要的事,比如說家庭凝聚力、同理心、創造力、表達能力等等,這些都比早餐吃不吃、鋼琴練不練、英文學不學來的重要。

  當然,每個家庭的價值觀不同,這些教養的內容排位順序也會不一樣,家長之間也別把自己的家庭價值套用在別人身上,然後對他人指指點點。每一位家長替孩子選擇的路,自己負責就好,身為衛教人員的我,只是盡我所能,分享人生其實有比較輕鬆自在,相對健康的選項,如此而已。至於接不接受,其實也沒關係啦。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扮家家酒」比畫畫更能激發創造力

 

作者:田育瑄

圖片:徐榕志攝 

 

「扮家家酒」是每位大小朋友童年必經的遊戲,但你可曾想過「扮家家酒」居然能夠激發孩子心中無限的創意嗎?《每日科學》指出,「角色扮演」能幫助孩子將創意發想融入角色當中,甚至比畫畫更能啟發幼兒們的創造力。

根據英國心理學會(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研究指出,那些時常天馬行空玩著「扮家家酒」遊戲的孩子,他們在創意與想像力上的表現,會明顯高出許多。孩子藉由角色扮演將大腦的情景體現在生活中,他們玩得越多、腦中的想像空間就更多,不但能從遊戲當中獲得樂趣,更因此滋長了孩子的創意。

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教授路易斯‧龐斯(Dr Louise Bunce)表示:「我們正在深入調查當孩子進行『扮家家酒』這類涉及『偽裝』的遊戲時,對他們的創造力有什麼影響,理論上來說,透過角色扮演,孩子能將腦中對世界的想像投射在真實情境中,這對於拓展他們的創意思考將有極大幫助」。

首先,龐斯教授的研究團隊先針對70位四到八歲的孩童進行訪談,並將孩子們玩的「扮家家酒」遊戲情境,分門別類為以下三種:

1.真實情境:像是裝扮成老師,或是舉辦茶會等。

2.誇大情境:像是與獅子打架卻毫髮無傷,或是搭乘直升機上學等。

3.虛構情境:像是前往魔法學校,或是與精靈一起玩等。

接著,邀請孩子完成三項創意發想任務,在前兩項任務中,孩子舉出越多特殊的方法,他們得到的分數就越高,而畫圖的創意分數則是根據兩位評審來評分。

1.在時間內舉出所有能想到的紅色事物

2.列出室內從A點到B點的移動方式

3.最後是畫出真實角色和假扮的角色

研究結果證實,那些在扮家家酒中飾演的角色越是脫離真實生活的孩子,在三個任務的創意發想指數越高。在玩樂中,越需要發揮想像與脫離真實情境的元素,越能幫助孩子培養創意與創造力。

「那些喜歡在扮家家酒中擔任不同角色,而且積極融入遊戲中的幼兒,除了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外,透過遊戲的互動,更讓他們的創造力得以發揮,這無疑為家長和老師們提供了一份有力的證據,今後我們更應該鼓勵幼兒們玩扮家家酒這類結合不同情境與角色的遊戲,激盪他們創意思考的能力」龐斯教授說道。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bit.ly/2dOlVqs  

 

 

延伸閱讀:

教寶寶學說話,掌握閱讀之鑰   http://bit.ly/2cPpxXi 

跟獼猴媽媽學,帶出有領導力的小孩  http://bit.ly/2dNeHGI 

解決手足的紛爭,爸媽不可忽略「3不1要」http://bit.ly/2cOF7aw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兒童小睡次數及時間建議

 

 

專家諮詢: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幼兒睡眠是讓家長頭疼的問題之一,一天到底應該睡多久才夠?一定要午睡嗎?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年齡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時數越高,因此,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午休的時間可以慢慢縮短,調整到上小學時午休半小時即可,讓晚上保持良好且足夠的睡眠時數,對孩子的健康發育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1. 新生兒(0-3個月)

剛出生新生兒的睡眠需求量大,幾乎一天可有6 ~7次以上的睡眠,且每段睡眠的時間也可能很長,每天睡眠總時數可達15-18小時。此外,新生兒睡眠之變異性很大,目前與新生兒睡眠相關的研究文章數量仍不足夠,較難給予睡眠建議。

 

2. 嬰兒期(4-12個月)

大部分的嬰兒在一歲之前,白天都會有兩段較明顯的睡眠,可以安排在上午小睡1小時,下午的時間睡1-2小時的模式,如果小嬰兒還需要其他時間小睡,則建議時間上要短於半小時,開始慢慢養成主要睡眠還是集中在太陽下山的夜晚時間。

 

睡眠建議:每日小睡2~3次,共計睡眠2~3小時,夜晚連續睡眠10~14小時,總計每日睡眠時數為 12-16小時 (含午睡)

 

3. 幼兒期(1-2歲)

1-2歲的幼兒而言,有些幼兒可能不需要上午的小睡時間,如果需要的話,會建議上午安排半小時左右的小睡,特別是當天早起的幼兒。此外,下午仍建議可以有1-2小睡時間,如果可以的話,時間點也盡量固定下來,提醒一下,千萬別因為午睡睡得很好,而捨不得叫醒幼兒,因為白天如果睡太長的話,是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的,晚上會因白天睡太多而出現睡不著、半夜常醒來等睡眠狀況。

 

睡眠建議:每日小睡1~2次,共計睡眠1~2.5小時,夜晚連續睡眠9~13小時,總計每日睡眠時數為 11-14小時 (含午睡)

 

4. 學齡前兒童(3-5歲)

兒童在3-5歲這個階段已不需要上午的小睡,但都還是需要下午1-1.5小時的午睡時間,建議最好是在下午3點以前,不少研究也指出這個學齡前階段的兒童如果有合適的午睡時間,對於記憶鞏固及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像是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學院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2013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學齡前兒童有睡午覺(平均睡77分鐘)的孩子所記得的圖像記憶,比沒睡午覺的孩子多了1成,所以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1-1.5小時的午睡是建議的,除了睡眠時數外,建議午睡時間點也儘可能固定下來喲。

 

睡眠建議:每日小睡1次、睡1~1.5小時,夜晚連續睡眠9~12小時,總計每日睡眠時數為 10-13小時 (含午睡)

 

5. 學齡兒童(6-12歲)

針對6-12歲學齡兒童而言,白天與夜晚的睡眠已經穩定區分清楚了,白天午睡的模式其實和青少年或是成人都差不多,會建議在飯後的下午時間,有半小時的午睡習慣,讓身體充電一下,好迎接下午到晚上需要醒著的較長時間。吳家碩心理師提醒,學齡兒童不要在白天出現過多的午睡眠時間,建議不要超過1小時(成人則建議不要超過半小時),特別是假日,臨床上常有兒童在假日的白天睡太多了,到了晚上就睡不著囉!

 

睡眠建議:每日小睡1次、睡0.5小時,夜晚連續睡眠9~11小時,總計每日睡眠時數為 9-12小時 (含午睡)

 

睡眠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睡眠中心、身心科、精神科」

 

更多資訊請上睡眠職人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raftsleeper 

 

 

延伸閱讀:

【一天睡多久才夠?】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532

【兒童睡多久才夠?】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82

【寶寶該睡而不想睡怎麼辦?】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