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重視孕前優生,提升健康生育力

14項健康檢查‧3支疫苗接種‧5個體質調理‧13種營養攝取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三軍總醫院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林玫君、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吳貞瑩

模特兒/漂亮媽咪巧惠

梳化/萬紫雲

攝影/2026兒童拍拍 

 

 

隨著醫療科技發達,加上政府不斷的宣導,孕前優生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準備懷孕的夫妻可透過健康檢查、疫苗接種、調理身體等方式,打造出健康的生育力,以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受到社會變遷與少子化的影響,孩子的健康更受到重視,因此,除了平日的飲食調理與營養攝取之外,夫妻兩人亦需做好婚後孕前的健康檢查、遺傳諮詢,並且視身體狀況調理體質,才能在懷孕之前先排除先天性異常問題,輕鬆迎接新生命的降臨。

 

Part-1認知篇:孕前優生的概念

提到「孕前優生」,有些夫妻會誤以為是「優生學」,事實上,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同,「優生學」指的是透過人為方式,選擇優秀基因或去除不良基因,達到生下優秀的嬰兒之效果,但基因是否優秀或不良和個人主觀意識有相當大的關係,若採取這種手段,很容易減少基因的多樣性,並且會違反人權,可說是備受爭議。至於孕前優生,則是透過現代醫療科技,包括健康檢查、疫苗接種、基因檢測等方式,並且注重平日的飲食調理與健康作息,打造出健康的生育力。

三軍總醫院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指出,若夫妻兩人想要生下健康的寶寶,最好能在懷孕前36個月就開始積極接受檢查與調理,而且夫妻其中一方有遺傳病史,更應一起前往醫療院所進行遺傳諮詢,醫師會詢問兩人的病史、家族與親友遺傳史,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遺傳疾病檢查,如此一來,便能揪出異常懷孕因子,為將來胎兒可能罹患的疾病風險做準備。

想要打造健康的生育力,夫妻雙方除了擁有良好的身體狀況,還必須具備五個良好的元素,包括精子、卵子、子宮、荷爾蒙與輸卵管。在正常情況下,夫妻有了性行為後,精子與卵子會在輸卵管結合,之後前往子宮著床,不過,想要順利著床就必須仰賴荷爾蒙(黃體素)幫忙穩定子宮環境,胚胎才能順利成長,以精子來說,必須由精液分析判定,正常的精液應為灰白色,且每1c.c.內必須有1500萬隻精蟲,當中有75%的精蟲是活性,50%的精蟲活動力佳,15%的精蟲外型為正常的蝌蚪狀;卵子是外型呈圓球體,顏色為淺黃色,直徑約為85微米;子宮大小如同西洋梨,內層以肌肉組織為主,中間應為中空,內無肌瘤、息肉、內膜異位等異常現象;荷爾蒙主要是指黃體素,母體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體素,才能夠讓受精卵穩定成長;輸卵管則指通道必須保持暢通,使精子與卵子順利結合而形成受精卵。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引發胎兒異常的5大常見原因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

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每對父母都希望腹中寶貝平安健康,但不論是基因還是大環境,都存在著可能引起胎兒出現異常的因子,本篇邀請專業醫師為大家解答引發胎兒異常的常見原因。

 

常見的異常類型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表示,所謂的胎兒異常分為很多類型,有些會影響生理機能,而有些則是生理機能正常,但有外觀上的疑慮,例如胎記、瘜肉等。而胎兒異常大致可分為結構性與功能性:

 

結構性異常

結構性異常意指重大肢體傷殘,或是器官等結構上的缺損,例如:先天性心臟疾病、侏儒症等。蔡可欣醫師表示,大部分的異常可在產前超音波診斷出來,但超音波診斷也有限,太細微的部分還是要等到出生後才能確認。然而,結構性異常也分為許多種,唐氏症候群即為結構性異常,由於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使個體發育都出現問題,也有些胎兒異常是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連帶影響到其他功能。

 

功能性異常

指結構正常,但已形成的器官功能不佳,例如聽力缺損、視力障礙等,可能某個神經環節有缺失、代謝不良、缺乏某種酵素等,蠶豆症也屬於功能性異常,患者的結構沒問題,但是代謝功能有異。



常見原因

1、遺傳因素

染色體異常最常見的例子即為唐氏症,而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與孕媽咪的年齡成正比,但與唐氏症類似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也可能發生在年輕婦女。顯性基因遺傳性疾病只要單一的顯性基因異常即可顯現,因此,只要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類異常基因,下一代皆有一半的機會患病。

隱性基因遺傳性疾病則是一對基因同時異常所致,常見的隱性遺傳疾病有地中海型貧血、龐貝氏症等。性聯遺傳疾病是由X染色體的基因所引起,帶有此異常基因的母親表現正常,而她所生的男孩有一半的機會罹病,女孩則每人有一半的機會成為帶因者。

 

2、母體本身疾病

若孕婦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等,可能會提高胎兒異常的機率。若在孕期感染德國麻疹,則會導致胎兒發生聾、盲、心臟及其他異常。有些孕媽咪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例如精神科用藥,若這段時間並未經醫師評估仍持續用藥,就可能影響胎兒。

3、藥物

部分高血壓、精神科相關藥物或是化療藥物等,都會對胎兒發育有不等程度的影響。一般而言,若孕媽咪在不知已懷孕的情況下服用藥物,例如感冒、消炎藥、安眠藥、止痛藥、手術時的麻醉藥等,在短期使用的情況下,並不一定會造成胎兒異常。

4、菸、酒

@:抽煙的婦女較易流產,或使胎兒體重過輕,胎兒的死亡率及殘障率也會提高。有酒癮的孕婦所生下的新生兒,常具有心智及身體的先天性缺陷。

5、環境因素

若孕媽咪在懷孕早期暴露於大量X光照射中,特別是直接照射骨盆腔,可能會危害胎兒,造成先天缺陷。許多化學物也被認為會導致先天缺陷,例如土壤汙染、水汙染等。

 

產前檢查‧提早準備

蔡可欣醫師表示,現在會建議胎兒異常風險較高的孕媽咪自費進行某些篩檢,例如唐氏症。健保也有給付高齡產婦的羊膜穿刺,但小於34歲的孕媽咪需自費,雖然一般超音波檢查只有給付一次,但通常會建議於20週左右進行高層次超音波篩檢。台灣的健保產前共給付10次,初期1個月一次,20週之後2週一次,後期則是1週一次,整體共約10次產檢。目前推廣產前篩檢的目的,並非發現胎兒異常即終止妊娠,很多問題是可以透過醫療處置解決的。若寶寶出生後可能有呼吸道或先天性心臟病等,寶寶出生時,就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或治療,家長可以儘早預防和準備,在生產時就可以選擇具有相關設備的醫療院所,產後不會手忙腳亂,也知道該如何妥善照顧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6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雅丰唯心中醫診所總院副院長陳盈光中醫師

妝髮攝影/Bingo Bunny 賓果邦尼攝影

演出/氣爸比陳炫丞‧漂亮媽咪黃佳文

 

 

懷孕各階段適合使用哪些中藥來調理身體呢?孕期需要吃補嗎?人參、珍珠粉、黃連等中藥適合在懷孕期服用嗎?中醫保胎、安胎?中醫師們總會被前來門診的孕媽咪們重複詢問某些問題,主要都是擔心亂吃中藥會傷害到胎兒,究竟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該如何做呢?

 
中醫孕期保健觀念

雅丰唯心中醫診所總院副院長陳盈光中醫師表示,孕媽咪原則上飲食要均衡,生活要規律,不要過度疲累,保持愉快的心情,仍然要適度的運動,不要因為懷孕就不動。陳盈光中醫師強調,不要沒有任何病痛,就隨意拿中藥來吃,誤以為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但是如果真的是生病,有先兆流產現象、頭痛、腰痠背痛、疲勞、害喜、孕吐致無法進食或胎兒不夠大,這些情況就可經由醫囑,透過中藥幫助改善狀況。



孕期調理中藥

懷孕初期會有害喜症狀,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倦怠等情形,由於懷孕後氣血會往胎盤集中,因此人體會有氣血兩虛的感覺,所以中醫師普遍在懷孕初期會開給孕媽咪補氣養血的中藥,而胃氣不合時,可以喝香砂六君子湯、橘皮竹茹湯等健脾胃中藥;懷孕後期出現便祕的情況,則可請醫師依體質對症下藥,開立增益承氣湯、麻子仁丸湯等促進排便的藥方。

懷孕期間如果有胎動不安、陰道出血、腹痛情形時,中醫師會依照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開立壽胎丸、保陰煎、泰山磐石散、桑寄生、續斷、杜仲、阿膠、黃耆、白朮等,但重點是辨證論治,不能每個人都吃這些中藥安胎,這就是中醫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各式症狀都必須因人而異客製化。

 

孕期禁忌中藥

陳盈光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並非所有中藥都服用,

舉例來說,峻下逐水藥的甘遂、大戟、芫花,屬於破氣破血的水蛭、三稜、地鱉蟲,本身就有毒性的全蠍、蜈蚣、巴豆等皆禁用;另外,屬於行氣破血的紅花、桃仁,燥熱的乾薑、附子、肉桂以及瀉下藥大黃等亦須慎用,而有毒副作用的單味中藥,常出現在成藥及跌打損傷的藥方中,因此使用紅花油、麝香風濕油就要小心,但這些中藥僅屬於少部分,且臨床不常使用,大部分的中藥是十分安全的,孕媽咪只要選擇合格的中醫師看診,就不用擔心會有誤用的情形發生。

 


孕期可吃人參、珍珠粉、黃連嗎?

許多長輩認為「一人吃兩人補」,孕媽咪必須要喝中藥或人參燉雞湯來補身體,吃珍珠粉讓小孩皮膚白皙、吃黃蓮解胎毒等。對此,陳盈光中醫師表示,如果孕期沒有不舒服,就不需要吃中藥當補藥,以下將解析孕期是否適用人參、珍珠粉與黃連。

 

人參

一般來說,人參的作用是補氣,常用於安胎、止嘔,當出現腰痠、腹痛或是有輕微的陰道出血等先兆流產的徵象,或是強烈的孕吐造成的食欲不振,醫師有可能開立人參;若孕婦沒有氣虛的症狀,則不需要吃人參,亂吃人參反而容易動血,導致出血的產生,總而言之,一定要有氣虛的症狀,才可以吃人參進補,所以孕媽咪們千萬不能亂吃。

 

珍珠粉

寶寶的膚色是基因決定,與孕媽咪吃何種食物並無直接關係,但是珍珠粉卻可以幫助孕媽咪改善色素沉澱。珍珠粉富含鈣質和胺基酸,是很好的營養來源,並且有清熱、鎮靜安神、助眠等作用,但珍珠粉性味偏涼,體質偏寒、有流產或早產徵兆的孕媽咪請勿食用;另外,要仔細挑選產品來源,以避免吃到含有重金屬的珍珠粉,反而會傷害到孕媽咪及腹中胎兒,得不償失。

 

黃連

吃黃連並不會解胎毒及避免胎兒黃疸,黃連屬於大苦大寒的中藥,適合用於去肝火,若孕媽咪懷孕後期嘴巴感覺苦苦的,長很多痘痘,甚至睡眠情況差,才可能會開立黃連讓媽咪使用,孕媽咪雖然懷孕後期體質會變燥熱,但並非每位皆是如此,也有寒熱交錯或偏虛寒的體質,因此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必須謹慎請教中醫師為佳。

 

 

 

 

※原文刊載於2016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弄清原因不著急 了解寶寶的暫時性W型坐姿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暨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寶寶約略到了1歲左右,父母常會發現寶寶的坐姿呈現W型坐法(亦即大腿外開、兩隻腳彎曲於屁股後方),這個對成人而言相對吃力的W型坐姿,讓不明白原因的家長有些擔心,著急著是否需要立即矯正。



寶寶初期發展的自然過程

孩子七個多月時,搭配手掌撐著地面坐起,視野變得遼闊,大大滿足了他對世界的好奇,此時的坐姿因為是從躺著翻身而起,所以雙腳會向前或呈現類似盤腿的坐姿,但當寶寶逐漸學會站立與行走,席地而坐就很容易變成W型坐姿,其中原因在於,一方面孩子的筋骨尚在發育當中,還很柔軟,這個動作對他而言很輕鬆,另一方面,則是W型坐姿對還在發展平衡感的寶寶而言,此種坐法底面積相對大、也相對穩固,他不需多耗費心神留心自身的平衡問題,而能專注地在眼前的遊戲或玩具,因此,這個坐姿屬於寶寶初期發展中的一個自然過程。

 

暫時性的現象

@內: W坐姿與熟知的人體力學或關節角度有所牴觸,一般會擔心孩子因為W型坐姿而容易有骨頭脫位的風險,但事實上孩子的肌肉張力仍在發育中,筋骨很鬆,所以才會有暫時性的W型坐姿出現,建議家長可以觀察,如果孩子在地面上遊戲時,有時蹲、有時盤腿、有時跪、有時在小椅子上玩,W型坐姿與其他姿勢的出現頻率都很平均,那就是正常的發展過程,但如果寶寶每天、每次都只有單一坐姿(W型坐姿),或是3歲後,W型坐姿仍出現的很頻繁,那就必須留意。

 

一般而言,W型坐姿雖然能夠確保寶寶遊戲時的穩固程度,但隨著孩子長大,對環境的反應越發靈敏,W型坐姿反而不如盤腿坐姿容易立即移動(例如:若要閃躲丟過來的球,盤腿坐姿比W型坐姿容易站立或變換姿勢),因此,為了更靈巧地完成活動,當孩子的動作發展趨於成熟,他會逐漸自我修正,越來越頻繁地從W型坐姿轉換成其他方便移動的坐姿。

 

 

不會導致O型腿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說明,寶寶腿型的發展從母親懷孕時蜷曲在媽媽腹中,出生後呈現輕微的O型腿,到2歲時逐漸變直、再輕微發展成X型腿,約於3~4歲後才會逐漸發展成正常腿型,但也因為在寶寶腿型的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孩子呈現W型坐姿的階段,因而容易將O型腿與W型坐姿做直接聯想,事實上,兩者的相關性其實不大,若真要有所擔心,可能與外八的走路方式比較有相關,不過那也必須是每日長時間都處於W型坐姿的寶寶才有這樣的風險。

 

溫柔提醒搭配技巧性調整

雖然W型坐姿是寶寶發展初期暫時性的現象,但當寶寶出現W型坐姿時,家長仍可技巧性地調整孩子的坐姿,例如:將玩具往他的側邊放,讓他可以順勢轉過身、鬆開其中一隻腳,變成側坐,而中斷原本的W型坐姿,張旭凱職能治療師認為,許多家長常因為心急孩子的發展,讓自身的期待成為孩子的壓力,即便是調整坐姿的行為,若家長以禁止或喝斥的方式要求,都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緊張,也會打擾孩子當下對遊戲的專注力,因此,建議可以技巧性調整或是以事後溫柔提醒的方式,建議孩子可以怎麼坐;只是若3歲後,孩子仍喜歡且常呈現W型坐姿,除了求助專業了解是否有低肌肉張力的情況外,也可以透過讓孩子多爬樓梯或斜坡來訓練他的下肢力量,否則若有肌肉張力不足的情況,腳踝抬不高,連走平地都會很容易跌倒。

 

此外,也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其口頭提醒孩子正確的坐姿

習慣,不如透過改變孩子的環境,讓他能邊玩邊訓練身體下肢力量,例如:在孩子遊戲區的牆壁黏上積木板,讓他可以站著堆疊積木;貼上圖畫紙,讓他可以站著畫畫;外出時,逐漸減少推車的使用,讓他習慣自己走路等。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改善孕期水腫10大妙招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暨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

參考資料/《孕律: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郭安妮醫師的妊娠書》時報出版

妝髮‧攝影/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演出/帥氣爸比陳炫丞‧漂亮媽咪黃佳文

 

 

水腫是懷孕期間幾乎無法避免的症狀,尤其是孕媽咪在中後期時,水腫情況會日益嚴重,因此,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暨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將與大家分享,孕期水腫的改善方法。

 

改善水腫10妙招

 

第1招‧腳部墊高&抬腿

@內:如果輕微的下肢水腫,建議晚上睡覺時,將腳部墊高,水腫自然就會消退一些,平時坐著的時候,不要翹二郎腿,以免阻礙靜脈的回流,可將雙腳放於小板凳上,躺臥時,則用枕頭墊高雙腳,而每天睡前可做抬腿動作,以利靜脈回流。 

 

第2招‧左側臥躺睡眠

@內:懷孕中後期,肚子將隨之變大,右側臥躺容易壓迫到下腔靜脈,朝向左側臥躺的姿勢睡眠,有助於下腔靜脈血液回流順暢,比較不會造成下肢水腫,也可減輕靜脈曲張的症狀,提升睡眠品質,但睡眠時仍然可以自由變換睡姿。



第3招‧按摩腿部

@內:按摩小腿及腳背,可以舒緩水腫,若肚子太大而無法按壓,可以請老公協助按摩,或是找專門孕婦按摩的店家,而按摩時可由下往上按,從末端往心臟的部分按摩,讓淤積的血液回流至心臟,增進血液循環,若是按摩方向錯誤,可能會使水腫更嚴重,務必多加注意。按摩力道只要孕媽咪覺得舒服即可,睡前按摩還可以同步改善孕媽咪失眠的症狀。

 

第4招‧泡腳

@內:泡腳可以使末梢血管擴張,增強擠壓血管力道,讓靜脈能夠回送血液,使得多餘水分不易堆積四肢末端,以攝氏40至42度的熱水泡20分鐘,泡腳是利用滲透壓原理,刺激末梢神經,改善下半身循環不良的問題,泡腳時,水深起碼要高過腳踝,最好到達小腿肚,因為腳踝是人體經脈運行到腳掌的樞紐。

 

第5招‧避免維持同姿勢 

@內:孕媽咪水腫的原因大多是血液循環不佳,所以不要久坐或久站,以免影響靜脈回流,平時要多站起來走動,稍微活動一下筋骨,如散步、伸懶腰或手腳甩動,可舒緩血流不順的狀況。即使只是在住家附近公園散步,也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第6招‧控制孕期體重

如果體重超重,會增加孕媽咪的身體負擔,更不利於靜脈回流,因此建議整個孕期的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2至15公斤以內。

 

第7招‧穿彈性襪預防

如果因為平常工作必須久坐或久站,擔心自己腿部伸展不足,可以從懷孕中期就開始穿孕婦專用的彈性襪,藉此來減輕腿部受到的壓力,改善下肢靜脈循環。

 

第8招‧充分放鬆休息

對於孕媽咪來說,充分休息是必須的,只有在全身放鬆的時候,體內器官才能好好休息。如果身心過於勞累,會增加肝臟、心臟、腎臟的負擔,甚至造成內分泌失調。所以,孕媽咪必須衡量自己的身體耐受度,保有適當的工作量及充分休息,才能幫助孕期更順利。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