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大家都在聊茲卡病毒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自從茲卡病毒疫情在巴西大爆發,而且還被發現與嬰兒小頭症有相關連之後,世界各地的茲卡病毒研究如雨後春筍般暴增。雖然無法盡覽所有研究,我還是努力的把茲卡病毒研究目前的進展,跟有興趣的讀者報告一下。

 

茲卡病毒可能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症狀先是手腳麻木,手足有刺痛感,接著走路越來越沒力氣,麻痺感一路往上,甚至侵犯到胸腔無法呼吸,口咽無法吞嚥,顏面無法闔眼等等。

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通常發生在感染之後,比如說輕微感冒,嘔吐腹瀉之後,才突然發病。

  我們都知道,當身體受到感染時,會產生抗體來對付壞病菌;但是有時候免疫系統做出來的抗體不太優良,雖然殺敵能力還不錯,但同時也搞不清狀況,會反過來殺自己的身體細胞。以格林-巴利症候群這種疾病為例,人的抗體就是因為品質不佳,時常錯殺自己身體的神經纖維,導致了上述的恐怖症狀。

  首先發現茲卡病毒會引發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現象,是在南太平洋的法屬玻里尼西亞島。在2013-2014年之中,島上曾經有一波茲卡病毒的大流行,而也就在那一年間,格林-巴利症候群疾病暴增為四十二名個案,在那之前每一年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病例皆不超過十例。四十二例病人中,有四十一例(98%)經抽血證明曾經感染過茲卡病毒,對照組則只有56%感染過。

  特別的是,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格林-巴利症候群大部分都只能依症狀來診斷,常用的anti-GA抗體只有三成的病人呈現陽性,表示茲卡病毒似乎是藉由其他的抗體來造成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幸好,這四十二名病例,無人死亡。

 

茲卡病毒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

  根據研究,茲卡病毒從感染後第二天,就會出現在血液中,但是一周內就會消失了。然而大概從第四天開始,病毒就會出現在尿液中,持續超過十五天都還偵測得到,少數人在三十天後還找的到病毒。

  茲卡病毒除了在尿液中存在很久之外,比較可怕的是,它在精液中出現更久,甚至高達六十天,而且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這是過去蚊子傳播的疾病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情形。

到目前為止,美國疾管局就發現了接獲了十四例,疑似藉由性行為傳染茲卡病毒的個案,其中兩例已經確定診斷。這兩名患者都是女性,都住在非疫區的美國境內,不同地區,唯一的共通點是:她們的男朋友都在中南美洲得到茲卡病毒,回國之後大概十天左右,兩名女性就發病了。(謎之音:被更大的蚊子叮了!)

  一般人得到茲卡病毒還算OK,但如果是孕婦得到茲卡病毒,就可能害胎兒得到先天性異常的小腦症,因此美國疾管局呼籲:懷孕的婦女盡量避免跟從疫區返國的性伴侶從事性行為,性行為時,也請務必戴上保險套。

 

茲卡病毒就是造成胎兒先天性異常的主因

  之前因為證據還不夠充足,所以很多專家不敢肯定茲卡病毒就是造成嬰兒小頭症的兇手,只能說「可能是、應該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茲卡病毒的確可以滲透胎盤,進入羊水,進而影響胎兒健康。

  在巴西有兩名孕婦,剛好在懷孕的時候感染了茲卡病毒,於是醫生替她們做了羊膜穿刺,確認在羊水中可以找到病毒。

  在另外一篇研究中,專家檢視了一共四具,生在巴西的嬰兒屍體組織,其中兩名是死產的小頭症嬰兒,另外兩名是早期流產的嬰兒,他們的媽媽都在懷孕第一孕期時,有發燒、紅疹等茲卡症狀。結果發現,在這些嬰兒的腦部組織,以及胎盤中,都可以找到茲卡病毒的蹤跡。

  經由上述兩篇報導,應該可以很大程度的確定,孕婦感染茲卡病毒真的是與嬰兒小頭症,以及各種先天性異常相關了。目前認為孕婦感染到茲卡病毒最危險的時期,還是第一孕期,有將近八成生下小頭症嬰兒的媽媽,都是在第一孕期生病的,第二孕期約佔百分之十七,第三孕期則是百分之四左右。

 

其他與茲卡病毒相關的罕見病發症

  除了上述對茲卡病毒的研究新進展之外,有一位八十一歲的老人得了茲卡病毒之後併發腦炎,這是罕見的病例之一。另外一位十五歲的小女生感染之後,併發脊髓炎,進而半側癱瘓,幸好最後是逐漸康復了。

  畢竟是鄰國受難,歐巴馬政府決定支出一百八十萬美金(大約是六千萬台幣)來幫助美洲國家度過難關,當然這筆錢並不包括學界研發疫苗以及抗病毒藥物。以登革熱疫苗的經驗來看,人類要發展出安全有效的茲卡病毒疫苗,恐怕還要等好幾年才能見到。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