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魔法棒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文‧照片提供/袁巧玲
部分孩子缺乏獨立性,任何事都依賴父母,無法靠自己來解決問題,以我多年經驗,發現這都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
我對我自己在美國就學的日子印象很深刻,那時我才國一,一句英文都不會講,而且每堂課都需要跑教室,我完全不知要如何在語言不通的環境生存,只能靠著一口破英文和比手畫腳來溝通,當時,我爸媽沒有在旁邊幫我解決問題。
後來進了大學,買了便宜的家具自己在宿舍裡組裝,一直到去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所,自己開卡車搬家,自己應徵找工作,自己分析不同工作的優、劣勢,到回台灣前把車賣了,自己比價,找到最便宜的貨運把家具運回台灣等,身為女生,我什麼都可以做,也從來沒請人幫忙過。
現在回想,我的獨立性是從哪來的?也許就是這麼地簡單,因為當我們只能靠自己的時候,自己的潛能一定能被激發出來;當我們為了要生存,旁邊沒人可以幫忙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能想到辦法。對孩子也是一樣,只要學會適時地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性就一定能被建立!
提升孩子獨立性的建議
1.平時給予孩子獨處的時間
獨立性從小就可以開始培養,而促進孩子獨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學習獨處。但是在另一方面,孩子在能獨處前也必須要有一些先備能力,像是能獨自執行一些適齡的活動,例如拼圖、玩玩具、畫圖或看書。所以先協助孩子學習獨立從事一些活動,示範獨處的樂趣,從過程中孩子將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個體。會獨處的孩子不會任何事都要依賴爸爸媽媽,當家長的幫忙無法再「隨手可得」,他們也將學會要靠自己。
2.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讓他們自己來。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往往大人尋求快速,沒時間等小孩,乾脆就直接幫孩子做完還比較省事,就如一般家庭平時的早晨,終於大家都準備好出門,當小孩還在拖拖拉拉,這時心急的媽媽寧願幫孩子穿好襪子和鞋,也不願浪費時間讓孩子自己做。
我曾經在訓練幼稚園的老師時,認識了一位四歲多的小朋友,他的婆婆都會讓孩子坐推車來學校,孩子一下推車,他什麼事都不必做,因為婆婆一定會幫他把外套、鞋子脫掉,下課回家時也是一樣的場景,由此可見,這個孩子在家應該也是受到一樣的待遇,任何事都幫他做好。
表面上我們看到孩子是被疼愛的,可是事實上他的學習力是被剝奪的。幼稚園的老師曾跟我說,那個孩子在學校什麼事情都依賴老師,常常說:「我不會!」同時學習動機也很低。很明顯地,孩子不想獨立是被養成的,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獨立,就要常提醒自己要適時地放手,只要觀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媽媽就該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並多加鼓勵孩子主動的意願。
3.避免挑剔或糾正
當孩子有意願自己做、自己嘗試,有一個必須要持續提醒自己的關鍵,就是別做個完美主義者。孩子還在學習,他們一定沒有家長做得好,達不到家長想要的標準,但只要孩子有動機去做,那麼就算是做得不夠好,也不要太過於挑剔或糾正,以免孩子挫折太多,還沒機會練習就已經選擇放棄。
※原文刊載於201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