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口水超好用?

寶寶免疫VS.超級抗體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林聖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顏宏融

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雅婷

部份圖片來源╱本刊資料室模特兒照片

 

 

美國小兒科醫學刊物(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今年公佈一項研究指出,媽咪口水能增強寶寶免疫力,您相信嗎?當寶貝奶嘴髒了,媽媽只要含在嘴裡,用口水清潔一下,再塞給寶寶,就能把抗體傳給他,是真的嗎?當別的小孩得了感冒,妳家的就跑不掉,寶貝經常趕流行?本單元,特別邀請專科醫師剖析,如何提振寶寶免疫力,教妳家寶貝從此身強體壯!

  

認識人體免疫系統

人體的免疫系統,簡單的說,就是生物體能辨識出「非自體物質」(通常是外來的病菌)、從而將之消滅或排除的整體工程。最初人類是因為發現那些生病康復的人,對同種疾病能產生某種程度的抵抗力,進而開始研究免疫學原理。

 

事實上,人體之所以能產生免疫性,則是因外在抗原(Antigen,如致病微生物,病原體),會選擇淋巴球生成的細胞膜接受器(membrane receptors)結合而成抗體,甚至成為特殊抗原,激發淋巴株落細胞的增生,進而增強人體抵抗力。

 

 

免疫系統有記憶力

兼具中西醫執照且曾在國外鑽研免疫學,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的顏宏融醫師表示,大人的免疫系統,當然比寶寶的還要健全,但對寶寶來說,在他未滿一歲以前,免疫系統幾乎僅是大人的半套。有鑑於此,寶寶的免疫功能,在沒辦法完全建設與啟動前,該如何保護他抵禦病菌入侵的外侮才好呢?

 

人體的免疫系統,充滿了奧秘,甚至具有極佳的記憶力,能在病菌反覆入侵的時候,隨即發展出一套特殊辨識系統,從而消滅外來敵人殺死病菌。然而,免疫生物學,就像一系列極精密複雜又抽象深奧的機械原理,一般家長雖難窺其奧,但我們透過醫師的專業剖析,彷若釜底抽薪,呈現更易理解的輪廓。

 

如何訓練寶寶免疫力?

西醫:環境、母乳、疫苗、益菌

關於寶寶過敏機率的高低,首先是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子。也就是,寶寶過敏體質是來自家族遺傳,且通常母系的基因較父系強勢。張雅婷醫師補充說,關於免疫力的遺傳基因,有部份的研究報告顯示,重要的過敏基因存在於「粒線體」內,而「粒線體」就是靠母親遺傳給寶寶的。

 

再其次,免疫力也受生活環境影響。包括寶寶出生後的環境,其四周病原菌或過敏原的分布、飲食睡眠、生活作息、寶寶施打的疫苗發展等情形,均對寶寶免疫力的改變,有其影響的比重。因此,雖然基因與生俱來,但後天的環境就像一把基因密碼的鎖鑰,一旦寶寶的基因被打開,就隨時可能誘發基因中的過敏體質。

 

在衛生理論中,通常獨子也比多生子的免疫能力差很多。張醫師打趣形容說,這就像通常生第一胎時,許多媽咪都很緊張,什麼都要求很乾淨。等到生了第二、三胎後,理智線彷彿斷裂,什麼都不太計較了,這也證實在環境高度清潔的狀況下,反讓我們免疫系統呈現訓練不足,不會分辨好菌和壞菌,也不知道如何上戰場的情況。因此,身體若太少接觸外界刺激與挑戰,對免疫系統亦不見得有幫助。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的顏宏融醫師表示,若比較擔心過敏情形出現在寶寶身上,吃些益生菌確實有些許幫助。益生菌作用力雖非神效,但在實證醫學的證據層級中仍有其價值,其部份效果也慢慢受到證明,甚至作用力不僅於腸道的免疫有些幫助,對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免疫保護也略有助益。

孕媽咪飲食,會影響寶寶免疫力嗎?

另外,想維護寶寶的健康體質,並非是等小朋友出生後,才去注意環境中的塵蟎、黴菌、二手煙等有害物,甚至孕媽咪在懷胎4個月起,若孕媽咪接觸到一些過敏原,可從母體的胎盤、臍帶傳給寶寶,寶寶就逐漸敏感化了。

 

故建議孕婦在第二孕期開始,就要格外注意,盡量不要接觸過敏原。至於寶寶則是在出生後至6個月大以內,要特別避開過敏原,包括空氣中的二手煙、塵蟎及黴菌。而黴菌在潮濕的台灣很常見,像家中壁癌、牆角脫落,甚至包括嬰兒房、寶寶玩耍的環境,都可能藏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黴菌附著,故應特別注意。

 

除周遭環境以外,若家族有過敏史的孕媽咪(包括夫妻雙方的家族成員),即使孕媽咪本身沒有過敏現象,但張雅婷醫師卻貼心提醒,建議孕婦飲食中可避開易引發家族過敏史的食物,其實這也是遺傳過程中較為合理的現象推論。

 

例如孕媽咪不會對吃蝦過敏,但是先生卻對吃蝦過敏,那就避免吃蝦;兄弟姊妹中有人吃花生過敏,也要避免吃花生。因為妳無法準確判斷寶寶會遺傳什麼樣的基因,但都可能存在這些家族基因中,所以孕媽咪若非常擔心寶寶的體質,不妨以此方式避免打開寶寶的遺傳因子,或有機會避免那些遺傳機率吧!

 

 

哺乳的媽咪,該怎麼吃?
張雅婷醫師提供說,哺乳的孕媽咪,若剛好處於哺乳期中,發現身體有過敏長疹情形,則建議那幾餐的母乳就乾脆不要餵給寶寶吃。這是一種預防的方法,一樣是用以避免讓寶寶接觸到過敏原,或打開寶寶體內本有的過敏基因。

 

 

幫寶寶施打疫苗、正確添加副食品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過去曾公佈過一項報告,就是具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在6個月大以前,不要刻意添加副食品。然而此項報告一出,卻引起有些媽媽因不小心添加食物,而引發孩子過敏造成媽媽自責的情況,故現在美國小兒科保守公佈,寶寶約四~六個月大,對已有厭奶現象並對一般食物有興趣時,可適當添加副食品。

 

不過,張醫師提醒,添加副食品時,建議要關心寶寶有否因食物引起過敏現象,且副食品的添加應至少在寶寶9個月大前。因有研究認為,寶寶若太晚才開始訓練吃副食品,未來則易有偏食與挑食的傾向。由於寶寶的認知中,下意識會認為自己不需要這類食物;還有,若怕寶寶過敏而不讓寶寶吃副食品,也會造成寶寶腦海裡容易有拒絕食物的想法。

 

至於該如何正確添加副食品呢?衛福部提供的建議是,幼小的寶寶,可先從米糊、麥精開始吃,包括去籽去皮的磨碎水果,如蘋果、香蕉、葡萄等。46個月起,適合從植物性的蛋白質開始吸收,如南瓜、菠菜、豆腐等;6~9個月大起,則可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質,如大骨湯、魚湯、肉泥等,飲食中不要再添加人工調味料,這樣寶寶腸胃才好吸收。

 

林聖傑醫師表示,最好還是以餵哺母乳最佳。母乳含豐富乳鐵蛋白與抗體,建議媽咪至少應哺育寶寶至6個月大左右,最長可哺乳至2歲大。此外,全世界兒科都有發明新的疫苗,這些疫苗目的就是讓我們體內能有主動性的免疫力,進而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是由我們的疫苗去刺激體內所產生,促使B細胞產生足夠的記憶辨識力去對抗外在病原。

 

疫苗的種類,除政府免費提供的外,還包括一些自費型疫苗。一般給孩童施打的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但林聖傑醫師提醒,流感疫苗必須6個月以上的寶寶方可施打。因為,每一種疫苗都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所應施打的規定項目,家長最好事先與小兒科醫師討論後,再給寶寶施打各類疫苗。

 

 

中醫:辨證、調理、捏脊

判斷寶寶的基礎免疫力

通常怎麼觀察寶貝免疫力是否足夠呢?顏宏融醫師表示,中醫認為,外感(致病源)易導致氣虛,氣虛也就是免疫力明顯下降的指標。初步辯證時,可先就寶寶的「神色」和「型態」去瞭解。

 

「神」,是指寶寶的精神狀態;「色」,則是指寶寶的面部氣色。「神色」上,若寶寶容光煥發,表情活潑,臉上經常堆滿笑容,則屬臟腑氣機輕靈,氣血調和、體質健康的孩子。至於「型態」上,舉凡肌肉豐碩、筋骨強健、皮膚柔潤、毛髮黑澤、神智靈活的寶寶,代表在媽咪肚子裡就有充足的營養,也是發育較完整、體格結實的健康表現。

 

當寶寶免疫力狀態較低時,多半也有些明顯症狀,就中醫觀點看,稱之「氣虛」。其神色型態上,多半面色青白、容易盜汗、手腳冰冷。若更入微觀察,肺氣虛的寶寶,多有呼吸道等症。而後天失調,則易致脾虛,多表現在寶寶腸胃功能不佳、食慾不振、容易腹瀉或便秘等。最後,先天不足則腎氣虛,寶寶容易有頻尿、尿床及泌尿道的症狀。

 

 

調理:陰陽調和、冷熱虛實

想提振寶寶免疫力與抗敏指數,中醫觀點如何分析呢?顏宏融醫師表示,所謂增強免疫力,在中醫來說即是「扶正祛邪」。一般寶寶在未滿週歲以前,免疫機制均未健全,若沒有餵哺母乳,體內免疫球蛋白少,寶寶也因此缺乏抗體,故在幼寶寶時期,加強孩子的抵抗力,則顯得相當重要。

 

當病源入侵人體,人體隨即產生發炎反應。前面提過,發炎反應就是免疫系統消滅抗原的過程。然而,幼寶寶若有發炎過度嚴重過敏現象,就會出現身體組織呈現局部性紅、腫、癢、痛、膿、熱等症狀。在中醫的領域中,格外重視孩子體質辨證冷熱虛實,透過陰陽調和的原理,配合藥理以調和寶寶體質與緩解不適。

 

《黃帝內經》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實就與西醫所謂的預防醫學道理是一樣的,亦即預防勝於治療。就中醫的方式,則是以中藥、按摩、推拿、針灸等種種方式,用以提昇人體防衛疾病的免疫力,進而使臟腑經絡及氣血均能維持足夠的生理機能,就可預防外在的病原感染。

小兒捏脊、副食溫補

特別幼小的寶寶,不方便食用中藥,有否其他方法,有助健全寶寶免疫功能呢?顏宏融醫師表示,中醫有所謂的「捏脊」療法。首先寶寶背部面向自己(若幼寶寶俯趴,則須特別注意頭臉),利用兩手各三指(食指、中指、大拇指),從尾椎兩側皮肉捏起,同脊椎平行,並一路向上捏提及至肩頸處。因寶寶皮膚細嫩,故推拿的力道要輕。

 

對已斷奶,或可食用副食品的較大寶寶。其補氣保健的常見藥材,包括像黃耆、黨參、西洋參(又名粉光參、花旗參)、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然顏醫師認為,幼寶寶易流汗,體質偏熱,故不建議食用紅參,倒可以溫和性平的西洋參作選擇,媽咪平時可添少許拌於粥泥等副食品中,作為小兒益氣養生料理。而哺乳媽咪,平日可飲用黃耆枸杞茶,用母乳傳遞給寶寶更多的抗體,以健全寶寶的基礎體質。

 

 

如何是優良中藥?水煎藥、科學中藥哪個好?

市面上的中藥,民眾多會擔心不知如何正確選購?顏宏融醫師建議,中藥應選擇優良藥廠製造的GMP科學中藥最佳。畢竟,科學中藥的製藥過程,是經蒸餾萃取,而非直接將藥材磨粉,其過程則須完整清洗、雜質分離後,才送進高溫蒸餾,品質算是相對安全。

 

至於,民眾若想購買一般市售的完整藥材,則建議到醫療院所找中醫師開立或是找較具知名的中藥房,因為其保存藥材的方式影響甚大。尤其選購時,應注意外觀完整、新鮮、色澤自然、氣味自然、無蟲卵等觀察重點。另外,市購藥材中也有強調「契約耕種」的中藥材,均是較可放心購買的參考來源。

寶寶免疫力三法寶

◎營養飲食:

免疫力不佳及斷奶後的寶寶(6個月~1歲半前),免疫力尚弱,故在營養方面的補充尤為重要。林聖傑醫師建議,較大的寶寶可從副食品內開始添加維生素ABC及蛋白質等天然營養,一來可增加寶寶體內白血球增生對抗病原,又可讓寶寶健全良好體質。

 

 

◎環境睡眠:

減少病原接觸,盡量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及人多的地方,若家長有感冒生病,則應自動配戴口罩。而有去公共場所的孩童,則應勤快洗手,則可避免病毒與細菌感染。此外,品質良好的睡眠,有助提昇寶寶的抵抗力。再者,環境中應避免吸入二手煙,維持環境清潔,避免塵蟎、黴菌等接觸感染。

 

 

◎按摩運動:

張雅婷醫師建議,適度的活動、接觸大自然、團體生活,對孩童健康雖有助益,但是太早讓寶寶送幼兒園,父母就該注意幼兒園內的人數與空間比例。尤其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在托嬰及團體生活上的選擇,尤應格外注意,盡可能選分齡托育,人數及空間比例較寬敞的教室。

 

過度保護或經常感冒,都不是寶寶最好的免疫情況。故免疫力不佳的孩子,通常需靠後天來特別訓練他的免疫系統。通常3歲後,小孩的免疫系統才會趨於逐漸穩定,也比較不容易反覆感染,因此,要是寶寶免疫力真的太差,不妨3歲後再考慮接觸較大量刺激的團體生活。

 

另外,幼小寶寶,因無法做規律的伸展操,故可幫他適度按摩,一方面又可促進親子關係,以增強寶寶的肌肉協調力。此外,醫師也提醒,若帶寶寶去戶外活動適度接觸陽光當然不錯,但應避免正午時分陽光強烈的時候,因戶外紫外線過高,皮膚炎寶寶容易因流汗而更引起搔癢或脫皮現象,結果反而有害。

 

 

 

 

 

林聖傑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曾任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曾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

現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顏宏融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醫學士長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後研究員
經歷: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兒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張雅婷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臨床研究醫師

現任: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39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