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鼻涕流不停、耳朵又脹又痛…

寶寶感冒小心鼻竇炎&中耳炎!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明儒

攝影/謝文創攝影工作室

梳化/彭彥菱

model/漂亮媽咪邱郁紜、可愛寶寶梁辰熙(※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秋冬時節通常被視為小兒傳染病的旺季。此時氣溫逐漸降低,各種病原體的活躍度增強,加上寶寶待在室內的時間變長、群聚接觸更加頻繁,很容易傳染感冒。而寶寶在感冒以後最常見的併發疾病就是鼻竇炎和中耳炎。相信媽咪對鼻竇炎和中耳炎這兩個名詞一定不陌生,但妳知道如何為鼻竇炎的寶寶抽吸鼻涕嗎?流黃鼻涕是否就是鼻竇炎?中耳炎是否一定要用耳滴劑治療?寶寶耳朵不小心碰水會不會造成二度感染?

★☆鼻竇發炎大多是感冒惹的禍★☆
相信大多數媽咪對鼻竇炎都不陌生,有些媽咪甚至自己也有鼻竇炎的病史,但妳知道什麼是鼻竇炎嗎?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明儒表示,人的頭顱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竇」,其中,鼻竇位於內鼻腔附近,在鼻腔內左右各有四對,分別為額竇、上頜竇、篩竇及蝶竇。因為鼻竇和鼻腔有管道互通,因此鼻竇內的分泌物(鼻涕)會從鼻竇開口流到鼻腔。感冒時鼻腔黏膜發炎阻塞鼻竇開口,鼻竇的分泌物滯留、發炎便形成鼻竇炎。大部份鼻竇炎的發病位置都在竇,發炎原因多半是細菌感染,以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嗜血桿菌(Hemophilusinfluenzae)和莫拉克斯氏菌(moraxella)等3種細菌最常見,少數孩子會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及其他種類的鏈球菌。鼻竇炎依病程長短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急性鼻竇炎30天內會痊癒、亞急性是13個月、慢性則超過3個月。大部分罹患鼻竇炎的孩子都屬於急性鼻竇炎,少數孩子因為一再復發會形成慢性鼻竇炎。由於鼻竇炎多半是感冒引起,而愈小的孩子的鼻腔黏膜清理功能愈差,所以小兒鼻竇炎發生機率一般會比成人鼻竇炎來得高。



★☆過敏體質寶寶高危險群★☆
除了感冒,包括過敏、二手菸菸味、先天免疫功能缺陷、先天結構異常、鼻息肉、鼻腔內放置鼻胃管或鼻孔塞入異物也都可能會引發鼻竇炎。江明儒醫師分析,過敏的孩子因為鼻涕清除功能較弱,鼻腔容易腫脹、發炎;二手菸菸味則會影響鼻腔纖毛的清除能力;而唇顎裂,特別是顎裂(Cleftpalate)的孩子也是鼻竇炎的高危險群;還有的寶寶喜歡將小玩具塞入鼻孔,玩具上面附著的灰塵、細菌一進入鼻腔就可能引起發炎反應。

鼻竇炎有4個典型症狀,分別是鼻塞、發燒、咳嗽以及鼻孔單側或雙側流出黃綠濃稠的鼻涕。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口臭、嗅覺變弱、眼睛周圍腫脹、上排牙齒不適、頭痛甚至臉部疼痛的症狀;正在長牙的寶寶甚至可能會牙齒前彎以致乳牙變得不整齊。



小兒鼻竇炎典型症狀

1.     鼻塞

2.     鼻孔單側或雙側流出黃綠濃稠的鼻涕

3.     發燒

4.     咳嗽



★☆延誤治療恐併發腦膜炎★☆

由於鼻竇炎大多是感冒所引起,症狀也和感冒十分類似,因此當寶寶罹患鼻竇炎時,大多數媽咪都不會有太大警覺,可能只會疑惑「孩子這次感冒怎麼特別嚴重?」然而,如果持續將寶寶當作一般感冒治療卻沒有針對鼻竇病菌對症下藥,時間一久,細菌就會侵犯鼻竇附近的器官,若侵犯到眼窩有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入侵大腦,則可能引發腦內膿瘍、腦膜炎或腦部靜脈血栓;前額鼻竇炎還可能侵犯前額額骨,造成頭骨骨髓炎,由此可見鼻竇炎延誤治療的後果有多嚴重。提醒媽咪,若寶寶感冒經過治療仍未好轉,持續鼻塞、咳嗽、流出濃黃鼻涕並合併發燒超過3天,或感冒已經痊癒卻又突然開始咳嗽、流鼻涕並發燒,就有可能是鼻竇炎,最好儘快帶給小兒科醫師診治。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寶寶用藥安全守則 餵藥10大NG行為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藥學部藥師陳宛君

模特兒/可愛妹妹昕恩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看著孩子生病,爸媽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餵吃藥的同時不免擔心:「吃這麼多藥好嗎?」、「吃藥很久,為何孩子還在咳嗽?」……對於小兒用藥上,到底有哪些重點該注意?哪些又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4歲的婷婷最近有點咳嗽,媽媽帶她去診所看病,醫師開立藥丸讓她服用。回到家後,媽媽因顧慮女兒還不會吞服藥丸,故將所有藥丸都磨成粉,沒想到因下雨氣候潮濕,才放1、2天的藥粉都受潮了。

對於小兒用藥常見的錯誤方式,亞東紀念醫院藥學部藥師陳宛君根據經驗表示,最常遇到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吞食,擅自將藥丸或錠劑磨成粉狀。除此,多數藥品帶有甜味,例如:糖漿有草莓或葡萄口味等,家長將藥品放在茶几上,由於位置較低,造成孩子自行拿取而誤服的情況。

一般而言,適合小兒的藥品是藥水、糖漿劑或懸浮液劑等,由於好吞服、苦味較少,較容易被孩子接受。原則上,6歲以下幼兒不建議服用藥丸或錠劑,若非不得已必須開立藥丸或錠劑時,多數家長會要求磨粉,但緩釋劑型、腸衣錠或膠囊等特殊的劑型,並不適合磨成粉,建議領藥前先詢問醫師或藥師,以免破壞劑型。

有時醫師會開立懸液劑給孩子服用,但爸媽認為孩子身體不適,應多喝熱水,於是將藥粉直接放入熱水攪拌。然而,調製藥品必須使用冷開水,否則藥效會遭到破壞。另外,懸液劑以冷開水調製後,有些需要冷藏,有些則不用,最好詳細諮詢醫師較為妥當。

對於家長經常要求將藥丸磨成藥粉,但事實上,磨粉後除了容易受到汙染,也會受潮,縮短存放的時間。再者,多種藥粉包在一起容易變質,建議在藥局購買具有磨粉功能的切藥器自行磨粉,不過,還是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是否能磨粉。除此,家長存放藥品時,應注意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小小孩,最好放於高處且能上鎖的櫃子,或是使用兒童安全開關,避免輕易拿取。

 

常見藥物的使用原則

針對小兒用藥,陳宛君藥師提出下列幾種常見的型式,並詳細說明使用方法與用藥的注意事項以提供家長參考。

口服藥水
兒童專用製劑當中,口服藥水容易使用,最適合小孩,通常兒科醫師開立藥物會以此為首選。

 

溫馨提醒
餵幼兒服藥時,大人勿用手捏住鼻子灌藥,避免孩子因抗拒扭動或利用嘴巴吸氣而發生嗆傷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除此,不建議父母以湯匙測量藥水的劑量,最好還是選擇有刻度的滴管、量杯或針筒餵藥器等餵孩子服用,如此才能正確估出藥量。待孩子吃完藥後,再讓他喝水。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大腦發展情緒連結 數學好好玩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攝影/BingoBunny賓果邦尼攝影

 

 

一提到數學,對很多媽媽來講可能是從小學習過程中的夢魘!記憶中學習數學就是在課堂上,講一堆宇宙語,黑板上的符號都看得懂,但是理解起來就像從沒看過的宇宙文,搞得大腦都快燒起來了,還是不了解他們是什麼關係?奇妙的是,對於那些有數理頭腦的人來說,數學很簡單啊!就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啊!



數學好不好,和大腦發展有關

其實,數學好不好跟我們天生的大腦結構有關。因為我們大腦皮質層區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負責很多不同的功能。而大腦正上方(解剖上稱為頂葉皮質;parietal cortex)這個區域,就和數字認知息息相關。最近發表的科學證據是由三名腦科學教授:Joonkoo ParkDenise C. Park,Thad A. Polk,針對27位年齡介於1839歲之男女受試者所進行的腦功能觀測,所得到的結果。這個實驗請受試者計算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然後進行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檢查,觀察腦部活躍情形。結果發現:大腦頂葉區的右邊與計算數量有關,但是左邊則與加減乘除運算有關。

 

特別的是,如果要進行複雜的數學邏輯思考,則需要左右兩邊的頂葉皮質區相互溝通交流。而且兩側皮質交流越明顯,受試者答題速度越快且越正確。這個研究確切地告訴我們:數學好不好,真的是與大腦功能有關係,特別是左右頂葉皮質區的交流溝通。這個研究結果給我們很好的啟發:訓練頂葉皮質區很可能會讓人的數學能力變好。另外,有個研究(Davis C.L.等,2011)對兒童進行3個月的逆向眼動實驗,結果發現兒童的數學成績隨著訓練次數增加而提升。多訓練逆向眼動的孩童,其數學成績變高。可見,孩子的數學金頭腦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呢!

 

數學好不好,和情緒連結有關

數學不好的家長可能自己都有這樣的經驗:想到數學,心中自然地湧上一股厭惡感、挫折感、恐懼感交織而成的某種不知名感受!如此五感交雜的感受是一種對數學的制約反應,一個不斷累積失敗經驗糾纏而成的結。想到數學頭就暈了!

 

事實上,這種對數學的厭惡感,會降低學習數學的動機和興趣。當小學生開始「考試」,有關數學的情緒性記憶就會漸漸被扭轉。導致原本好玩有趣的數數,變成考試的分數。「數字」從「中性的符號」變成帶有高低、好壞的評價。分數高低代表著孩子的能力高低、成就高低、認真努力的程度等等,更糟的是有些人還拿數字高低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與「壞」。所以,數學成績可能就會被嵌入個人自我概念裡面,高分等於「好學生、好孩子」、低分等於「壞學生、壞孩子」。

 

久而久之,數學成績扭曲了一個孩子的自我評價,「數學不好」也跟「我不好」連結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習數學就會跟某種情緒性的自我評價聯結在一起。如果數學成績不好,漸漸地就會產生「我不好」的失敗感,也因此為了逃避這種「我不好」的感覺,逃避學習數學的機會漸漸會變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並連帶引起厭惡數學的情緒感受。所以,要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好感,千萬不要以數學成績的好壞來回饋他們。

 

讓數學變好玩

從前面談到的大腦功能和情緒制約兩個層面,家長們不難理解「數學好不好」是生理與心理兩個因素交互運作而結成的果實。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的是促進他們的大腦發展,並且讓他們對數學產生好感。

 

家長們要如何刺激寶貝們的頂葉皮質發展呢?其中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運動,因為運動原本就可以活化腦部。另外,還可以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逆向眼動作業antisaccade task)。逆向眼動遊戲的做法是:請寶貝看一個固定的點(如直視前方),然後利用布偶或玩具,在眼睛左方或右方跳動以引起寶貝的注意,如果寶貝的眼睛看了跳動的物品,就算輸了;假如可以成功地看向另外一方,就算得分。

 

有趣的生活數學訓練

生活中,其實隨處都可以進行有趣的數學訓練。有些孩子家裡做生意,賣東西找客人錢都用心算,這樣的孩子對數學比較熟悉,算數很有成就感。培養「數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數感」是要讓幼兒能念出數字,進而產生數量概念。大約2歲開始,可以讓他們聽兒歌唱數數,歌唱的過程中會產生愉悅感,很好玩。45歲幼稚園的幼兒可用數字10以下的加減,讓他們玩買賣遊戲,扮家家酒當老闆或客人,或是利用自製的格子遊戲,可以設計前進後退等變化,擲骰子來玩。不僅可以學習數數,增加數感,還能訓練數字運算,培養數理邏輯概念。

小學一年級開始,去商場買東西就可以讓他們結帳、找錢,提升加減法的訓練機會。現在坊間有些遊戲很適合拿來玩數學。例如:大富翁、撲克牌、桌遊、數獨等。這些遊戲都包含數字概念、數字邏輯推理以及算數速度等內涵,玩這些遊戲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很重要,可以從遊戲中引導孩子做數學思考、協助計算。家長的陪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導孩子,寓教於樂;一方面可以找出孩子的思考邏輯,矯正錯誤的部分,引導他們做更正確的數學思維。

 

結語

數學好好玩,透過生活中的學習,不給予好壞評價的回饋,讓孩子培養數感,產生數學興趣,進而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動機,造就數學金頭腦。數學對人生很重要,我們需要很多的數理邏輯來經營生活。舉凡收支開銷的計算、投資理財、時間管理,無一不是數學的世界。為了讓孩子生活經營能力更好,現在開始,讓孩子從小玩數學吧!

 

 

 

※原文刊載於2016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如何遠離5大危險婦癌  是否懷孕,都必須知道!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朱俊誠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

攝影/張明偉

梳化/徐筑芳

model/健康孕媽咪陳依汝(※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乳癌、女性肺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都是女性發生率比較高的癌症。除了危險因子、症狀與篩檢方式以外,本文也請專家提醒預防方式,並指出如果在孕期罹患這些癌症,如何治療以及要注意的原則,希望大家都能遠離癌症。

如何遠離乳癌

危險因子
郭嘉駿醫師表示,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有家族史(三等親以內,如果有乳癌,可能為高風險),或是與荷爾蒙刺激有關(經期很早開始,例如初經為12歲以前;或是很晚才停經,例如55歲以後才停經)。如果從未生產或哺乳過,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比較高一點。乳癌的好發年齡大約為4060歲,不過近年來年輕型的乳癌病例也愈來愈多,不得不慎。

症狀、篩檢與確診方式
罹癌大多沒有症狀,也不一定會感到疼痛。近年來已不提倡自我觸摸檢查,而是提倡定期篩檢,因為如果能摸到硬塊的乳癌,大多已經是中晚期(不過即使摸到硬塊也不用緊張,許多硬塊都只是纖維囊腫等良性腫塊,還是要依據醫師檢查判斷)。也特別提醒,如果有乳癌家族史,40歲以上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如果沒有乳癌家族史,45歲以上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檢查方式以乳房攝影為主,再以乳房超音波輔助,醫師判斷有異常者則必須切片化驗,切片才能確診。

如何預防
癌症在日常生活的預防方式大多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擁有健康的生活,包括保有規律的運動習慣、睡眠充足、飲食均衡、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與太多負面情緒,也可以多吃花椰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當然定期篩檢也很重要。近年來及早發現治療,能夠保留乳房的機率很高(傳統是採全乳房切除),再搭配放射線治療。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也很高。

至於纖維囊腫則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不過會增加醫師在影像判讀上的困難,建議最好在同一家醫院持續追蹤,有同樣連貫性的記錄,醫師可能會比較容易判讀。

 

豆製品、乳製品,YesorNo
有許多人因為「黃豆製品、山藥等食物含有植物荷爾蒙,擔心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而少吃黃豆製品」,郭嘉駿醫師則認為不用因此而不敢吃黃豆製品或山藥等食物,正常、均衡的飲食並不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甚至是素食者以黃豆製品為主食也不用擔心。除非是在沒有經過醫囑的指示下,服用過多萃取純化大豆異黃酮,才有可能超過身體能夠負擔的激素。一般食物或食品則不會吃到過量的大豆異黃酮;至於有些人認為食用乳製品也可能與乳癌形成或復發有關聯,其實只要適當食用低脂乳製品,並多吃蔬菜、飲食均衡,無須過度擔心。

孕婦罹患乳癌,如何治療
萬一孕期罹患乳癌,由於孕婦需避免接受過多的輻射劑量,輔助放射線等產後才能治療,但是等到第二孕期,通常可以做化學藥物治療,大多不會導致畸胎,可與醫師討論。關於懷孕罹患乳癌的醫療處置方式,是否必須引產,其實與懷孕週數、病情嚴重程度有關,應與醫師討論清楚。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孕媽咪生產面臨4風險

了解徵兆‧採取因應對策‧遵循照護原則

 

採訪撰文/周品攸

諮詢/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建南、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

模特兒/漂亮媽咪欣華(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梳化/萬紫雲

攝影/Super Cute0955-628825) 

 

懷孕是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意味著即將會有新生命到來。不過,孕期40對於準媽咪來說,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不僅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甚至可能遭遇到危及母體與胎兒的突發狀況,因此,懷孕後應具備危機意識,做好風險管理的準備。

寶寶能健康平安的出生,對每個準媽咪、準爸比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事,然而,並非所有人女性在懷孕過程中都很順遂,古人云:「生有雞酒香,生無四塊板」,意思是順產時合家歡喜,滿屋子都飄散著香氣四溢的雞酒味,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懷孕的過程中,風險隨時都存在,這次特別針對生產可能面臨的4大風險做說明,包括流產、早產、急產、晚產等。

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建南強調,懷孕並不是生病,只要適時的提高警覺,身體一旦出現狀況,絕對不要隱忍,必須及時就醫,加上規律的產檢,與產檢醫師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人人都能當個快樂的孕媽咪。



風險1:流產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表示,懷孕流產的機率達10~15%,幾乎都出現於懷孕12週之前,有些可能為8週以前,且有些女性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往往隔一陣子就自然流產,誤以為是月經量較多。李建南醫師更指出,約70~80%的自然流產發生在懷孕12週之前,早期妊娠失敗最常見是有妊娠囊卻無胎兒組織及心跳,也就是指萎縮卵(俗稱空包彈),其中,染色體異常即占發生因素的一半以上,意指受精時胚胎的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突變。

造成自發性流產的原因很多,像是胎兒父母染色體異常、免疫系統問題、子宮構造異常(例如:子宮縱膈、雙角子宮、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內分泌異常(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黃體素不足等)、藥物作用、環境影響及其他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紅斑性狼瘡等)。蔡育倫醫師補充,根據醫學統計數據顯示,流產大部分與年齡有關,婦女40歲比20歲的機率多一倍,原因大多是胚胎本身有問題,最常見的是第16對染色體異常;年齡則會牽涉到胚胎之好壞,通常高齡產婦的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

若孕媽咪本身受到感染,經常有慢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疼痛或人工流產次數較多,形成子宮內膜沾粘,流產機率就會隨之增高。流產次數較高,下一次再流產的機率也相對增加。舉例來說,假如前3次都流產,第4次懷孕後的流產機率便高達30%。不過,即使有超過4次的流產經驗,未來成功懷孕的機率仍然超過一半以上。

在臨床上,流產可分成四種,包括先兆性流產,發生於妊娠20週內的陰道出血,意味著孕婦流產的風險加大,但經過治療後,部分孕婦仍可繼續正常妊娠;自然流產,通常在12週前發生;習慣性流產,連續流產3次或以上,發生原因很多,像是黃體不足、全身的營養不良、感染或合併其它內科疾病等,必須針對不同的情形給予治療,但大部分為原因不明;人工流產,於20週前實施,例如:真空刮除手術(vacuum curettage);完全流產,流產後,妊娠產物(胚胎、胎盤等附屬物)已全部排出媽咪體外。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