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Lam有約專欄】

我的孩子該上蒙特梭利的學校嗎?

 

蒙特梭利教學的教育觀

 

媽媽(孩子110個月,男):你們的教學方式,跟我們看過的其他學校不太一樣,蒙特梭利的教學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Lam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是要幫助孩子具備將來生存的能力,例如:認識自己身體的能力,身體與外在環境的關係是什麼?外在環境包括了人、物、事。在蒙特梭利的教室裡,我們會提到「工作」,「工作」是什麼?不是認知上的學習,是讓孩子累績經驗。孩子在教室工作,不斷的累積經驗,讓他知道「原來一直做一直做我就會了」、「只要專心我就會了」,「我會了就可以幫助別人」。

譬如說,洗桌子、洗布的工作,孩子很喜歡做,他們喜歡水,他們會去研究多少肥皂加多少水會有泡泡。他們會發現沒有水就沒有泡泡,水多反而泡泡多,可是泡泡太多,洗的到處都是泡泡,即難收又會洗不乾淨,所以孩子又得繼續摸索出更好的處理方式。在嘗試與摸索中,孩子會發現原來所有的事物是自己在掌控的─原來我可以自己控制水、原來我可以控制泡泡。創造、改變環境來自於自己的生活體驗,蒙特梭利教學是透過工作,讓孩子成長。

蒙特梭利教學的另一特點是「混齡」教學,為什麼要混齡?是要班上成為一個小小的社會,每個孩子將來都是要進入社會的。在這小小社會裡,孩子剛剛進班時,他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年紀是小的,他是比較需要別人幫助的,他很想做一些工作,可是他的能力可能還不行,他會很嚮往將來當大哥哥、大姐姐;慢慢的他從小班變成中班,然後變成大班─可以當小老師了。他曾經被大哥哥、大姐姐照顧、教導,然後長大了他又變成小老師去幫助比較小的孩子,這段成長的過程,是他深深體會到的。

媽媽:但3歲到6歲孩子的認知與能力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差異,在同一班裡該如何去教學呢?

Lam:蒙特梭利有36歲的完整教學計畫,為時3年半至4年,實際上至孩子畢業,課程仍然是可以延續下去的,因為蒙特梭利有小學教育,到了小學一年級,他還是會操作一些幼稚園的教具。例如:蒙特梭利的「粉紅塔」看起來像積木,到了小學,它會演變成「幾何」,然後變成「代數」。每樣工作會依孩子年齡不同,而有不同層次的帶領方式。所以4歲的孩子會嚮往做5歲的工作,5歲的孩子會嚮往做6歲的工作,即使是同一個工作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孩子會依個別差異,有些工作進度會超前,有些進度延後,例如:孩子3歲半會操作數棒,但有些孩子3歲左右就會做,有些可能要到4歲才會做,大概會有一年的差異。

媽媽:那他們進到台灣傳統的小學會不會有銜接的問題?感覺這個教學法是比較自由,而且有啟發性的,但是現在有些小學進去是會要求一些智能方面的東西?

Lam:事實上我們學習的進度都超前,不論是數學、語文方面。

媽媽:我是說學科方面喔。

Lam:學科方面他們都是超前的,唯一較不適應的一點是,幼稚園很自由,他們想離開位子就離開,想吃點心就去吃。所以我們會在孩子畢業前兩個月,會有參觀小學和模擬小學生活的活動,他們可以預先體驗小學的坐息。

媽媽:我的孩子下個月才滿2歲,現在進來會太早嗎?

Lam:那要看現在孩子誰在帶?假如是給外傭帶,我會建議妳早一點讓他進來。假如是阿嬤帶,而且阿嬤跟妳的配合度很好的話,我覺得家人帶會很好,一定勝過學校,因為他會得到很多的溫暖。可是假如阿嬤的方式是寵愛,外傭的方式是呵護到無微不至,那樣的話,小孩真的要早一點來上學,妳要讓他學會照顧自己、獨立,因為這裡會讓他具備很多的能力。

首先他會跟人有眼神上的接觸,老師跟他講話或他跟老師時,他要看著老師,老師也會看著他,老師不會在他玩的時候跟他講話,這樣他可以養成很好的習慣,孩子會有注意力,以後到了36歲的教室,他會有專心度。有了專注力,什麼都好教。

媽媽:我有聽過一種說法,說「學蒙特梭利的小孩會比較安靜」,而我看每間教室也還蠻安靜的。我的小孩是蠻活潑的,不知道唸了蒙特梭利會讓他變沉默嗎?還是會有什麼改變。

Lam:孩子在安靜的時候,事實上是他們專心的時候,他們投入工作,正在做他們喜歡的東西。出了教室,他們其實也是很活潑的、很瘋狂的。我們有分所謂「室外的聲音」跟「室內的聲音」,例如:我們若聽到教室有跑步的聲音,我們會跟孩子說,這是應該是在「室外的聲音」。他們會知道有室內、室外之分。

媽媽:所以他們其實還是很活潑的。

Lam:對,他們是非常活潑的。今年暑假的時候,有三個以前的學生從美國回來,有兩個現在又回美國唸書了,一個要去唸高中,一個去唸大學,有一個學生甚至來我們學校實習兩周,這幾個孩子對蒙特梭利幼稚園的回憶,都太清楚、太甜美了、太快樂且充滿了溫暖,所以他們就回到學校來。像我們都不記得我們幼稚園的日子嘛,很模糊嘛,但他們都會記得,為什麼呢?因為他從小班到大班都在同一班,如果小班、中班、大班都在不同班,印象就不會那麼清楚。我覺得蒙特梭利會帶給孩子一個非常好的童年經驗。

爸爸:有時候我們陪小孩玩,我們也會讓他自己做一些東西,他有時候可以做的很好,但我發現他有時候沒什麼耐心,他做不好就會要你弄。蒙特梭利的教法是讓孩子自己操作,那有沒有在心理輔導上……

媽媽:譬如說,他在堆積木,堆到最後,有一個掉下來,他就會挫折,然後就全部弄倒。

Lam:有這種反應是正常的,快2歲的孩子,他堆積木的方式是不斷往上堆的,已經不簡單了,通常這年齡的孩子是平平的排列,每個年齡層的發展都不一樣。在幼幼班比較少堆積木的工作,大部份都是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工作,例如:跟水有關的工作,做蛋糕、擠柳丁等跟吃有關的工作,做完了就自己吃或分給大家吃,這些是他有興趣的,假如你在家裡面願意給他做的話,他根本就不需要上學,因為日常生活真實經驗是他真愛的,他可以持續專心做很久的。他玩玩具玩一下就發脾氣,這是正常,不是你的孩子特別,是每一個孩子都一樣。

媽媽:不知道老師遇到這種事情會怎麼輔導?

Lam:不需要輔導。孩子不想玩了就請他收起來,我們不輔導,因為孩子慢慢會自己改變,妳刻意去改變他,跟他說:「你不要發脾氣啊!」反而會強化、增強他「發脾氣」的印象。妳對兩歲的孩子說:「不要跑。」他馬上用跑的,妳說:「走!」他會用走的。妳說:「你不要摔跤。」他聽到「摔跤」他就摔跤了。所以不要去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

剛有個家長來跟我談,他說他每天都為孩子睡覺的事情爭吵,每次唸完一本書,孩子都會再想「還要媽媽做什麼」才肯睡覺。「該不該聽媽媽的話去睡覺」反而不是重點,孩子都把焦點放在「睡覺前要爭吵些什麼」了。所以不要把輕易的把孩子睡覺、刷牙、洗澡…等生活鎖事,變成一個全家的議題。

 

家長該怎麼配合蒙特梭利教學

 

爸爸:蒙特梭利的一些工作跟我們傳統受教育的方式有些不太一樣,如果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我們身為家長在家裡需要做怎麼樣的配合呢?

Lam:這樣的教育,家長在家裡一定要配合。第一,家長們要先做到「不要一直問孩子到底在學校學什麼、做什麼」,不要問太多的問題,孩子會不耐煩

媽媽:是不是也不要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Lam:對,如果一直問,有一天他會拒絕聽大人講話,所有的話都會變成耳邊風。身為蒙特梭利的家長,要忍住不問這些問題,要多說一些「每天的生活經驗分享」,例如:「今天我去市場買菜,碰到XXX。」「今天我切菜的時候切到手…」。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一輩子跟你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你要先能主動分享。如果你不斷問他問題,等到他3歲的時候,他不想回答了,他會說:「不知道」、「忘記了」,然後就懶得理你了。他一旦上學,你們更要多去談談這一天你們自己在做些什麼,慢慢他會知道你們有你們的生活經驗,而他慢慢也會告訴你一些他的經驗。

孩子在2歲的時候,他有時根本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如果他跟你分享:「餅乾不好吃。」你說:「喔~餅乾不好吃啊。」他說:「小朋友打我。」你說:「喔~有小朋友會打你啊。」就這樣,重覆他講的話,表現出「同理心」,認同他講的話,不跟他爭論,也不去擔心誰打他、該怎麼辦?都不要,就是用平常心和同理心,這點非常重要。孩子會去一點一點的克服他的問題

例如有個孩子常咬人,被咬孩子的媽媽當然會不高興,會希望老師把咬人的孩子隔離,或者多一個老師監督孩子,避免孩子不咬人。實際上我們該做的是要「引導」孩子,引導他如何用別的方法交朋友,而不是用「避免」的方式,因為咬人只是1秒鐘的事,就算10個大人盯著他,也無法避免。學校要做的事是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處理行為問題,是要孩子發自內心的改變。當然孩子不會一下子就改,他需要一些時間,蒙特梭利家長辛苦的一點就是要「等待」,等待孩子內心的改變。例如,有位家長常說自己4歲的孩子不專心,他一直跟孩子說專心的重要性,但都沒有用。因為專心要真正發自孩子的內心才會有用。

媽媽:要讓他變成一種習慣。

Lam要「專心」,先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怎麼來?就是要「少教」,要抹滅一個孩子的好奇心,最好的方式是過多、大量的「教」。現在的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逮到機會就教,久而久之他不會主動去觀察,他都等你教了。

2歲至3歲的孩子,他心中「自發性」的馬達是最強的,他會主動去做去嘗試,為什麼到了3歲,很多孩子的自發性都消失了,因為旁邊一直有人糾正他、一直教他。一直跟他說「這個危險」、「那個危險」…孩子的冒險精神就消失了。

媽媽:可是環境當中的確也有一些危險啊,就任由他去嗎?

Lam:當然要引導、要教啊。前幾天有一個爸爸送3歲的女兒來上學,看到教室裡有個孩子在縫針包,他大發脾氣,跟老師說:「把那個孩子手上的針拿掉,不然我不走。」他說:「怎麼可以有針在教室?我家的桌子連一枝筆都沒有,都要收起來的。」

媽媽:那這樣保護太多了。

Lam:對。我們教室有針,還有剪刀、刀子,幼幼班都有了,何況是混齡班?爸爸聽了以後,就嚇到了。事際上我們就是要教孩子如何使用物品、如何安全的拿著尖銳物品在教室走動,要教孩子方法來保護自己,不是拿掉、收掉,不是要「避免」孩子使用這些。

媽媽:還是會有一些危險啊,萬一孩子還沒辦法掌握力道,或方向弄的不對,會割到手。

Lam:在幼幼班的刀子是鈍的,但至少可以切香蕉,慢慢到了混齡班,我們會給孩子不鈍的。在幼幼班先讓他練習切的動作,到了混齡班他就會真正使用了。

 

蒙特梭利教育讓孩子做自己

 

爸爸:你們老師好像有一個不同於「老師」的特別名稱叫什麼?

Lam:”Guide”,指導員。

爸爸:那不知道你們對於指導員是不是有一個固定的訓練制度,還是有一個資格認證?

Lam:我們是有認證的,剛看到的天母園幼幼班老師,是去美國拿的國際證照。這裡的老師剛進學校都是從助理做起,然後持續進行再職訓練,經過3-5年才做到老師。

媽媽:在台灣有一種說法,孩子如果太早上學會變很「油」?

Lam:如果是採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法,我敢跟你保証「不會」。因為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是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做自己,孩子的焦點不在老師身上,不是「要老師要我安靜,所以我要安靜」,不是「我要聽老師的話,不然老師會生氣」,所以孩子不需要刻意講一些話來討好老師,或逗老師開心。孩子做自己就不會「油」。可是蒙特梭利的孩子非常會講話,但不是「油」的,因為蒙特梭利的教具在建立孩子的邏輯性,尤其是到了6歲的時候,講出來的話會讓人嚇一跳,他們不是講大人的話,而是講出來的話會有他們自己的邏輯性

昨天有個家長跟我講,他說:「我的孩子(大班)絕對是老師填鴨出來的,因為他寫文章的時候會寫『一斗米』。怎麼可能?」我想了一下,原來是教室裡有一個工作叫「量詞」:一組卡片會有「鞋子」、「衣服」、「雞」、「米」…等名詞,另一組卡片會有一些量詞來配對。是這樣學來的。

爸爸:我想請問一下,幼幼班有沒有學年規畫或所謂的教學目標?

Lam幼幼班的目標很簡單,讓他可以獨立自主,自己照顧自己。幼幼班的孩子在升班之前,他會自己做麵包,當然材料老師事先會量好,孩子會把所有的東西倒進去,混合攪拌,攪拌完成後,他會知道要「醒麵」,然後一班大大小小來揉麵團。這些都是步驟,孩子學會方法後,很多東西都可以自己做,點心都會自己弄來吃,等到這些孩子都可以獨立進行了,語言也都可以了,自主性也夠,我們知道他準備好了,他就可以去上混齡班了。

爸爸:所以沒有固定1年或2年的時間?

Lam:孩子到了2歲半至3歲的時候,我們會觀察他,有時候3歲的孩子某些方面還很弱,或較晚入學,還沒準備好,會比較晚升班。當然家長也要讓孩子多參與家裡的活動,多讓孩子自己做。

爸爸:你們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適應教室嘛,那不知道半天班的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留全天?

Lam:有些家長會想讓孩子唸全天,這樣家長的時間可以比較自由一點。老師會評估孩子分離焦慮的情形、吃點心的狀況,視情況先讓孩子留下來吃飯。因為在學校吃飯要自己準備餐桌、擺放餐具,自己盛飯、打菜,吃完自己收拾。如果你有讀全天的需求,可以問老師,老師認為孩子準備好了,就可以留下來。

媽媽:孩子們早上的點心都吃些什麼?

Lam:我們有點心表,媽媽可以參考,不過他們在教室自己也會做一些點心,例如:切香蕉、切蘋果、剝水煮蛋、做麵包。

媽媽:因為我兒子早上通常都只有喝奶,沒有吃什麼東西。

Lam:沒關係,因為幼幼班很多吃的工作。

媽媽:所以他來學校還是可以吃一些別的東西?

Lam:對,他的工作就是做吃的。

媽媽:OK. 我想問的大概就是這些。

Lam:好。你們在家裡不用一直跟他說:「你長大了,你要去上學了。」像我那位小學三年級的孫女兒,現在就會說:「我以後不要去美國唸大學。」一講到她將來要去美國深造,她就要哭,所以你現在不需要去強調:「你要去上學,你長大了。」他會覺得他要跟爸爸媽媽分開了。不過你可以常常帶他來學校玩,看看老師、看看校園、看看小朋友。

 

父母如何面對小孩上學時的哭鬧情緒

 

媽媽:剛上學的時候,孩子勢必會哭鬧,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會怎麼處理呢?

Lam:應該是父母該怎麼去面對。

媽媽:因為孩子的哭鬧可能會妨礙其他的孩子。

Lam:會有一點妨礙,但那沒有關係,因為老師處理這些問題的經驗很足夠,可是家長真的就是要把孩子交給老師。家長的不捨,會讓孩子更加抱著你、緊抓著你,同時家長也會更不忍放手,因為孩子很敏感,你的不捨他很容易就體會到了,會讓問題更難處理。所以你要很酷、很冷靜的跟他說:「你很想媽媽,我知道,媽媽也會想你。」然後把他交給老師,媽媽就走,孩子很快就哭完了。

還有,不要一直問他,或全家人當著他的面討論他在學校的事,他會覺得你們就是在推他出去,所以剛開始不要跟他談很多學校的事,而是跟他分享他在學校的時候,媽媽做了些什麼。你要告訴他,今天他上學的時候媽媽去跟誰做了什麼事,讓他知道媽媽跟爸爸都是忙碌的,而他也忙著上學。

有位家長的孩子哭了兩三個月,還是不肯放手,每天在教室外抱來抱去捨不得分開,因為他說:「我絕不能讓孩子有被丟在教室的感覺。」我說:「那你可不可以做到一件事情,帶一本書或打毛線來學校,不管他怎麼哭,你都要表現出你很忙的樣子,也認同他需要哭,你就忙你的事。」結果他這個方法實行三天,小孩就不哭了,他覺得太神奇了,我說:「你一定要讓他覺得他的哭,是沒關係的,因為你很忙。」所以他在教室外打了三天的毛衣,孩子三天後就進教室了。

媽媽:要讓小孩瞭解哭是OK的。

Lam:不過像這種情形是很少見的。你的孩子他剛開始如果早上哭著不想來上學,你就跟他說:「我知道你不想上學,你還沒睡飽,媽媽知道了。」總是帶著同理心,而千萬不要說:「學校很好玩、點心很好吃、有很多小朋友。」這樣他會覺得他上當了,因為再好也沒家裡好,他會覺得媽媽一直再騙我:「學校東西也不好吃,小朋友也不友善,老師也沒有對我很好。」他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他的經驗與認知是家裡的感覺,跟在學校、陌生環境的感覺一定會有不一樣,這就是上當的感覺。

我常跟家長說你們千萬不要這樣說,因為孩子都會相信爸爸媽媽的話,萬一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根本就是騙我的,他的感受會很深,會沒有安全感,會不知道該相信誰,他的信任感消失,他更想巴著爸媽。

媽媽:很有道理。

爸爸:這還蠻有啟發的。

Lam剛開始你們送他來上學,在跟他拜拜的時候,一定要微笑的說,然後給他一個輕輕的擁抱,給他一點依附再分離的感覺。他去面對一個新的東西,他心裡的感受很不安。所以你要允許他哭,你瞭解他不想上學的感受,同時讓他感覺到你都瞭解他,你都附和他:「對,天氣好冷喔,你還沒睡醒」「對,你會想媽媽」都認同他,他跟你分離時,就比較沒有問題。如果你一直否絕他的話,然後告訴他一個他不認同的東西,帶給他的感受是不真實的,他心裡會很不舒服。事實上,你們想想,成人也是這樣子的。

媽媽、爸爸:OK. 謝謝您!

 

 

 

 關於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為台灣地區第一所蒙特梭利幼稚園,完全根據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 AMI) 的要求標準實施教學。每班編制有兩位老師,一為指導員(主教老師)一為助理,均具幼教專業訓練基礎。指導員必經650小時的蒙特梭利專業培養並擁有合格教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