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positive
教出樂觀小孩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南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高家斌
      台灣首府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美杏
      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常雅珍
攝影/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
化妝/筱喬
演出/漂亮媽咪:翁靖媛、可愛北鼻:王芮淇
      可愛表姊:饒淯心

 

     台灣首府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林美杏表示,每個孩子雖然有天生氣質的不同,但是絕對需要引導,環境、教育可以帶動出樂觀小孩,孩子的基礎教育來自家庭,進入幼兒園後,老師開始為孩子的學習環境做預備的工作並營造不同的生活情境分享,因此,從原生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到幼兒園的老師,都是小孩模仿的對象,唯有在友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才能夠建立出樂觀的人格


 

掌握孩子3歲前學習敏感期

     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開始對外面的事物展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喜好,家長與老師們更需要掌握孩子3歲前學習的敏感期,此時他們不但表現出好動與熱情,模仿事物的能力更是快速。

 

 

優質的學習環境

   相較之下,台灣北部都市的居住空間,因受限於地理環境,以公寓式的環境較多。」美杏老師指出,如果孩子一直在過於狹小的空間成長,而家長又礙於忙碌等種種因素,抽不出時間陪孩子去寬敞的戶外空間活動,孩子的身心成長與視野都容易受到侷限。

 

   因此,美杏老師建議家長不妨在選擇幼兒園時,可以將環境的安全與空間設備列為重要的考慮選項之一,並不是指挑選在硬體上擁有最昂貴或新穎設施的幼兒園,而是要注意到幼兒園整體空間規畫的安全舒適度與空間寬敞性

 

 

不樂觀的環境

一個很樂觀的孩子如果被丟到不樂觀的環境,孩子也會萎縮。」美杏老師再次強調這就是為什麼家長在為孩子挑選幼兒園時,應多花一點心思,畢竟孩子入學後,生活將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園所中渡過的。可以注意的就是「師生比例,例如保母班一個老師可以帶四個,包括兩個兩歲以下的孩子,當老師帶的孩子太多,可能就沒有辦法好好照顧到每個孩子。

 

 

父母與老師的關係

    美杏老師進一步指出,「基本上,孩子上幼稚園後,父母也要學著放手讓孩子跟老師互動,不用過於緊張地每天追著孩子問,老師對他好嗎反而是可以利用與孩子互動的時間,自然而然地去發現孩子每天在園所中經歷什麼事情,與孩子相處互動的時間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學校的老師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久了,也自然而然會知道家長們在家裡是如何教導與對待小朋友的。

 

工作比較忙碌的家長可以善用聯絡本或是接送孩子的時候,多與老師溝通,也可以多讓老師知道在孩子還未入學前,家中主要照顧者(包括爺爺奶奶、保姆或是爸媽本身),是如何與孩子互動的,不要把教育孩子當作單單只是老師或是家長一方的責任。

 

      此外,有些家長比較緊張,認為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好像變得很不快樂,就馬上幫孩子轉校,事實上,到任何一個新環境,孩子都需要磨合期,家長可以多花些時間觀察,再做決定。」同時,也可以好好靜下心思考,孩子不開心的原因,真的是你想像中那樣嗎

 

 

你付出多少,孩子其實都知道

     美杏老師與我們分享一個她帶幼幼班的經驗,有個孩子剛來園所的時候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每次媽媽離開,孩子就哭不停,於是美杏老師就常常把孩子帶在身邊,希望給他更多機會熟悉老師與校園。

 

有一天,美杏老師拿了張椅子要站上去,想去換天花板的燈管,那個孩子在旁邊坐著,一邊哭一邊還不忘貼心地一直跟老師說:「要小心!」讓美杏老師覺得孩子真的是窩心、天真與善良,明明自己還在適應新環境,很傷心、很焦慮,可是他又真心擔心老師的安全,邊哭的時候還是會想要提醒老師。

 

有些家長很容易感到不耐煩,也不願意多付出時間與耐心,會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跟孩子講過幾百次也沒有用,就不想再多做努力,其實,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無法學會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他所遭遇的困難。

 

 

保持彈性與多元學習機會

    一個樂觀的孩子,也可以說是一個對自己有自信心,能感受到自己是可以做決定的孩子美杏老師說,像她自己在帶幼幼班時,不會硬性規定每個孩子要把每天園所準備的點心都吃光才能回家;或是因為不吃完點心,就懲罰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覺得奇怪,或是向她反映:「這樣孩子都把點心帶回家,好嗎?」但是,美杏老師認為,保持彈性,給孩子充裕的時間、提供孩子可以學習做選擇的機會,讓孩子能夠真正學習到如何做決定與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幽默式管教

      有時候,家長不妨試試換個角度,用有趣的心態度來觀察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美杏老師提到,例如,留較長學習的時間給孩子,這也是很重要的,卻經常被家長與老師們所忽略的。

 

    有時候孩子光是把豆子從這碗抓到那碗,再從這碗抓到那碗,來來回回好幾次,就可以玩上一個小時以上,他們都不會覺得膩。」家長不要用自己的看法,覺得孩子怎麼可以這樣無所事事,玩一些好像很無趣的遊戲,其實,當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正在摸索與成長,也唯有如此,孩子才有機會能夠去發現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物唷

 

避免比較心態

      許多家長常常會陷入一個迷思,為什麼別人家同年齡的孩子都已經學會什麼什麼了,但是我家小孩怎麼到現在都還不會;或是,一直認為自己當年也是怎樣怎樣長大的,就希望將自己的成長歷程完全一樣地複製在孩子身上,其實這麼做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孩子的成長壓力!

 

 

這麼做,教出樂觀小孩!

避免亂貼標籤

     美杏老師認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她曾經在班級上做過一個小小的試驗,在講一個故事給班上小朋友聽之前,先在每一個人的小桌子前放上3塊小餅乾,然後跟小朋友說:「如果大家能聽完老師講完故事之後,這三塊餅乾還在,那麼老師會再加3塊小餅乾唷!」

 

    在幼幼班的孩子,因為最小的可能只有兩歲半,認知能力還沒有那麼成熟,她可能就隨心所欲地想吃,就邊聽故事邊把前面的3塊餅乾吃光光;但是在混齡班的時候,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狀況,小小孩(兩歲半~三歲半)看到旁邊的大小孩(四、五歲),都可以認真地聽故事,先不吃餅乾,他們也可以跟著做到唷!所以幾乎全班的小朋友都可以一起等待,多拿到3塊餅乾。

 

美杏老師想強調的是這是實驗觀察,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千萬別亂貼孩子標籤,認為不能夠等待的孩子就不聽話,就是不聰明的,如果長期累積下來,小孩子就會將父母貼給他的標籤,內化成自己就是怎樣的一個人,此外,唯有給予孩子完全的尊重,孩子樂觀的人格才能一點一滴被建立起來。

 

 

走向戶外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到了三、四歲要進入幼兒園上學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所以從很早開始,就會刻意帶著孩子從事較多室內靜態的活動,希望減少將來學習上的不適應。

 

美杏老師指出,其實,從小與其他外在人、事、物有較多互動機會的孩子,或是常常被帶出去遊玩的孩子,他們的適應能力反而是最強的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也較高,往往還比較少發生入學後銜接的問題,因此,家長切勿因為過度擔憂,而抹煞孩子渴望走向戶外,自然學習成長的機會。

 

   美杏老師進一步提到,帶孩子多走向戶外,除了可以培養孩子寬廣的視野,另一個好處就是孩子可以擁有更多新鮮有趣的事物可以與他人「分享」唷!尤其孩子上了幼幼班,每個星期一的時候,老師會跟孩子們互動,問問小朋友星期六、日做了些什麼事情呢?當孩子擁有多種不同的生活經驗的時候,就能跟其他的孩子們開心地產生交流。

 

 

角色扮演的遊戲

樂觀的能力,是指人可以學會用不同的面向,重新思考同一件事情。因此,美杏老師十分鼓勵爸爸媽媽從小就多帶小朋友與其他年齡相仿的同儕互動,因為透過大量與同伴的互動機會,孩子就有更多機會學習如何自我保護、同理心與分享,進一步建立起樂觀思考的能力。

 

小主人小客人

  讓孩子當一天的小主人,請他自己去邀請朋友或是表兄弟姊妹等一起來參加活動,甚至讓小朋友自己參與策劃邀請的活動內容,孩子在3歲左右就可以有這個能力了。

 

客人的角色,跟主人的角色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細節也都是家長可以慢慢引導的例如,如果今天扮演的角色是客人,就要禮貌地去詢問主人可不可以使用什麼東西。這麼做也是讓小朋友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跳脫出自己的框框,而不會因為家中排行,或是因為家中只有一個孩子,就被限定在固定的角色或思維當中。

 

 

善用正面故事與示範

     學者班度拉(Albert Bandura的研究證實,花較長時間觀看觀暴力影片的兒童,較有暴力行為的出現,孩子甚至不用親身去體驗,換言之,孩子會模仿他觀察到的行為,而不是聽到的道理。

 

    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常雅珍進一步與我們分享,爸爸媽媽在為小朋友挑選故事的時候,可以避開負面的結局,多使用一些正面的故事,舉例來說,講《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給孩子聽,只會讓孩子覺得說謊的結果好慘唷可是孩子並無法從中學會如何利用正向的方法與態度,去改變狀況。

 

   像愛迪生就是一個樂觀的代表人物!他在發明電燈泡之前,找了上千種材料,很多人都說「你怎麼可以忍受這麼多次的失敗?」但他不覺得這是失敗,反而認為他是多學習到一種方法他的耳朵被列車長打聾了,也有人對他說:「你一定很恨列車長吧!」可是愛迪生卻認為,就是因為他的耳朵功能有問題,才能讓他更專注,也更能了解到聲音的可貴,因而發明了留聲機常雅珍助理教授說,像這類正面的故事,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就可以每天講一點,慢慢教育孩子。

 

 

父母要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美杏老師指出,家長的情緒會是小孩成長中的爆點,我們如何耐心地去教導陪伴以及回饋孩子,他會感受到,並且用一樣的的模式去生活以及對待他人。尤其有些弱勢團體的家長或是單親的父母,更要學習調適,給自己的休息放鬆的時間與機會,可能只是找談得來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利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把元氣補回來,接下來就會更有力量去帶孩子,當自己心情好的時候,看孩子也會怎麼看怎麼可愛。

 

 

尋求成長支持性團體

如果想更進一步找到多元支持性團體,美杏老師建議爸爸媽媽可以上內政部兒童局全國資訊網站或是到各縣市的社會局網頁查詢,都有許多很好的活動資訊,還包括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

 

如果剛剛成為全職媽咪,白天一整天都只是自己一個人在帶孩子,感覺有適應上的困難,除了可以在網路上找尋同為新手媽咪的社團,彼此交流之外,也可以查詢保母社區系統,從中獲得專業的支持與育兒知識,最忌諱的就是遭遇困難,卻一直悶在心中,不但影響到自己,更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多利用圖書館資源

此外,現在政府也相當積極地在推動兩歲以下,親子共讀相關等活動,美杏老師說到,不要小看繪本的力量,其實很多的繪本都是在幫大人們打氣的唷!可以提供家長們一些新的思考或教育方向,與孩子一同學習成長,此外,各縣市的圖書館也經常舉辦免費的育兒資訊與親子活動講座研討會等,爸爸媽媽也可以善加利用。

 

父母EQ

南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高家斌提醒,爸爸媽媽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教孩子,或是把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面對孩子,跟面對工作是不一樣的,「你陪伴孩子多少,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相對應地表現出來。」此外,爸爸媽媽也要相信自己不是萬能的,夫妻間應經常溝通,分工去教導孩子自己擅長的部份

 

 

 

常雅珍

現職: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博士

專長: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

 

高家斌

現職:南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哲學博士

專長:幼兒保育政策與法規、幼兒園經營管理、教師專業發展、幼兒科學遊戲

 

林美杏

現職:台灣首府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斯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Spalding) 行政管理-幼兒教育博士

經歷 : 台南三一幼稚園 園長

台南光華女中、台南崑山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專長:幼兒園經營與管理、教材教法、幼稚園教學實習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4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