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幾次才會懂?】

文:王麗芳

 

我把生活中的一切全當成了實驗,每一樣東西,我都想讓女兒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身體去感覺,用鼻子去聞,用腳去踩,用嘴巴說。我不希望她在挨罵中才能有所學習,也不想讓她從來沒有真正感受,只會看大人的臉色去揣測結果。


在婚姻中,我常常覺得一個女人可以左右一個家的氣氛,可以營造家中愉快的氣氛,也可以破壞家中的和諧。這對女人來說簡直輕而易舉,但也可以是很難的一件事。


結婚後,我經常可以為了一件事叨唸老公很久很久,唸到不但他火大了跟我大吵,影響到婚姻品質不說,連我都很厭惡自己在愛情中如此叨唸的面孔。於是後來我決定,夫妻之間還是只讓對方感受到愛意就好,別讓我的關心與愛變成他煩心的嘮叨。


很多話可以不說出來就不說出來,愛情其實無法真正改變人的本性和習慣,如果真的如此,又何必叨唸呢?擤完鼻涕亂丟的衛生紙,就隨手幫忙丟掉就好,何必每看到一個衛生紙就罵一次?冰淇淋蓋子隨便丟在水槽裡,引來滿堆的螞蟻,清一清就好,何必看到一隻螞蟻就罵一次?為了衛生紙和螞蟻每天嘮叨,對方也不會改變習慣,又何必罵了一次又一次呢?

面對女兒,我的方法通常和老公不同。有一次我在廚房聽到老公大聲對女兒說:「這個東西拿去放好,我說了幾次了,我不是說玩具玩一玩就要放好嗎?我都已經說過好多次了,我要說幾次妳才會懂?」


我慢慢從廚房走出來,看到女兒一臉無辜地看著她爸爸,我慢條斯理地對老公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都用說的就會懂,那以後乾脆就看DVD或聽廣播好了,這樣每個人都可以修好幾個博士了。」


說完,我坐在地上,陪著女兒一起玩分類的遊戲,讓女兒把所有玩具一一歸位。我這才又轉過頭對老公說:「何必對孩子生氣、大小聲呢?孩子還小,不是用嘴巴說就代表是在教孩子了。」

我常常看到當一歲多的小孩拿起杯子或瓷碗的時候,一旁的大人會大聲尖叫說:「不要碰,那會破!」但是,那樣一個小小的孩子,有沒有人教他所謂﹁破﹂是什麼意思呢?因此,女兒一歲時,我買了許多小玻璃杯和小瓷壺,讓她自己倒水喝。每次她砸破一個杯子,我就邊收拾邊輕聲細語地重複告訴她:「杯子是玻璃做的,會破、會破。」從此之後,只要我告訴她:「寶貝,這個杯子會破!」她就會像聽懂似地說:「會破!」


為了讓孩子知道針跟剪刀的危險性,我蹲在孩子面前,說明剪刀跟針的尖銳,輕輕地扎一下她的小手說:「會痛。」接著再扎破幾個氣球,藉此告訴孩子針和剪刀是很尖銳的東西,會把東西弄破,所以不能隨便亂拿。


為了讓孩子知道尿在褲子上跟尿布上的差別,我拿了一個類似噴嘴的洗鼻器,對著褲子和尿布噴水,假裝尿尿在內褲上與尿布上,讓孩子真正瞭解媽媽想傳達的意思。


為了讓孩子知道火鍋店裡的所有醬料,我抱著兩歲的孩子站在醬料區前,一個個地教孩子什麼是醬油、什麼是香菜。我倒了一點點醬油讓孩子摸摸看,聞聞看,沾著吃吃看;拿一片香菜讓孩子自己聞聞看,咬咬看;拿一小片蔥讓孩子瞭解什麼是蔥。


為了讓孩子知道杯子如果沒有放好會倒下來,我在孩子洗澡的時候搬了一張桌子到浴室,拿杯子跟碗裝滿水,放在桌子上跟桌子邊緣,一次又一次地示範杯子如果沒有完全放在桌面上就會掉下去,潑得滿地濕答答。


為了讓孩子懂得反應冷熱溫度,在孩子一歲的時候,我拿著兩盆水,一盆裝微熱的水,一盆裝冷水,重複把她的手放入兩個盆子中,告訴她:「這是熱的,這是冷的。」讓她知道溫度的不同感受。


為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濕的、什麼是乾的,我會拿不同的衣服,一件乾的,一件濕的,讓她摸摸看「乾」和「濕」的差別在哪裡,而不是一直罵她:「別玩水,那個會弄濕。」


一次又一次,當媽媽的我把生活中的一切全當成了實驗,每一樣東西,我都想讓女兒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身體去感覺,用鼻子去聞,用腳去踩,用嘴巴說。我不希望她在挨罵中學會什麼東西會破,也不想讓她從來沒有真正感受,只會看大人的臉色去揣測結果。


我希望她可以用同樣的態度去發現新的東西,面對新事物和問題,因此我必須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孩子真正放開所有感官去體會,去學習,去瞭解。因為我知道,生活中的一切不是用聽的就會懂。


不是用聽的,就可以知道躺在比薩斜塔下的草皮上看著天際線是怎樣的感受、鼻子會聞到怎樣的氣味;不是用聽的,就會瞭解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不是聽大家一直說媽媽有多偉大,就能真正瞭解母親的偉大;不是用聽的,就可以感受到浪打在臉上的感覺。


因此,很多事情,很多時候,我選擇不說,而是想辦法直接帶孩子去感受。這種在生活中發覺、瞭解的態度,才是我該真正讓孩子學習的。

現在,老公看到朋友罵孩子:「我都已經說過好多次了,我要說幾次你才會懂?」他也會跟我一樣告訴對方:「如果用說的就會懂的話,那以後只要看DVD或聽廣播,每個人都可以當博士了。」

 


王麗芳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任立法委員助理,女兒「肉彈」出生後成為全職媽媽,並架設部落格分享教養心得。其違背傳統教養的特殊觀點與作法,讓她自稱自己是「不良媽媽」。但在看似「不良」的教養之下,為女兒培養出不同於一般孩子的自由創意與成熟思維,也讓她成了「最幸福的不良媽媽」。著有《樂當幸福不良媽媽》、《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轉載自 時報出版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從親子生活體驗中學習,教出自信又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