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次產檢夠不夠?自費產檢要不要?

 

產前檢查重點完全解析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震宇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郁

模特兒/漂亮孕媽咪劍英&帥氣爸比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打從孕育新生命的開始,爸爸媽媽無不傾力想給寶寶最好的照顧,期待他平安、健康的成長。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科學日新月異,現代準爸媽有更多元的產檢項目可以選擇,但這也讓他們不禁開始感到疑惑,280天中的10次產檢到底足不足夠?為了寶寶健康,每項自費檢查我都需要嗎?我們邀請到了專業的婦產科醫師,替您一次掃除所有的產檢疑惑!

 



 

10次產檢夠不夠?自費產檢要不要?

還記得領到孕婦健康手冊的當下,心理那份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悸動嗎?恭喜妳要成為媽咪了!可是,翻開手冊,70幾頁的篇幅羅列了各式產檢項目和注意事項,這些檢查我全都需要嗎?哪些項目要自費、哪些又是健保有給付的呢?

 

關於產前檢查的迷思

迷思1──健保只給付10次產檢費用,這樣真的足夠嗎?

10次產檢究竟夠不夠?長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引起各界熱烈的討論,其實,部份國外先進國家的產檢制度與臺灣現行制度不同──在12週的第1次產檢後,會將孕婦分為高危險與低危險兩群,高危險群必須配合醫師的指示定期進行檢查,但低危險群僅需在20週、37週、41週按時進行產檢即可。不過因為臺灣與國外的產檢內容不盡相同,也有一些檢查項目未能完全落實,所以產檢次數究竟應該高於或是低於10次?目前仍舊有不少的爭議。

 

依臺灣現行的10次產檢制度而言,已足夠讓一般孕媽咪充分掌握自己和寶寶的健康狀況,但如果母嬰有特殊的狀況,應該根據個別情形和需要遵照醫師的囑咐進行產前檢查,甚至住院治療。

 

迷思2──你了解超音波檢查嗎?

2D3D4D、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種類這麼多,超音波不僅僅可以滿足父母對寶寶的好奇,更是診斷胎兒疾病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可是聰明的爸爸媽媽們,你真的了解每項超音波不同的功用嗎?

 

目前檢查以2D為主

2D超音波是一種斷層切面的二度空間剖面圖,呈現出來的是黑白、動態的影像,

雖然大家常將高層次超音波誤認為是3D4D超音波,其實高層次超音波屬於2D超音波──2D分基礎超音波(levelⅠ)、高層次超音波(levelⅡ)、和level III(胎兒心臟超音波)三種,但這可不是越多「D」越厲害喔!目前2D超音波是產檢的主力工具,基礎超音波可觀察胎盤位置、胎位與羊水量、胎兒大小等等,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項目更精細,可以了解胎兒的器官、細部構造,確認寶寶是否有重大畸形或是器官異常等問題。

 

2D超音波是產檢的主力工具

 

不是越多「D」越好

3D超音波是將2D畫面組合成立體影像的資料,4D超音波則是加上時間軸成為連續播放的3D畫面,使用一個巧妙的比喻──3D就像一格格的漫畫,而4D則像連續播放的卡通影片一樣!3D超音波在判斷植入性胎盤、胎兒唇顎裂、確認腫瘤大小等診斷上,可以發揮輔助的功效。但是目前在臺灣一般醫療院所,3D4D超音波多用於拍攝胎兒的寫真照片、影片。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震宇提醒,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有時亦會受到腹部脂肪多寡、胎兒大小、胎兒姿勢、胎盤位置、羊水量等因素限制成像,再加上有些疾病無法透過超音波被發現,所以超音波檢查有時會和其他檢查相互搭配,才能預防更多異常發生。

 

前期重點──確認懷孕狀況

你聽過孕媽咪在懷孕前期必須先通過「三關」的考驗嗎?第一關:以超音波檢查了解胚胎是否著床於正常的子宮內位置;第二關:確認胚胎是否存活,可以從心跳觀察出來;第三關:滿12週以後的第一次產檢,這個時期胎盤已形成,逐漸進入穩定期,孕媽咪可以更安心的孕育著新生命成長。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郁表示,懷孕初期進行的超音波檢查重點主要在確認胚胎的著床位置(排除掉子宮外孕的可能)、寶寶是單胞胎還是雙胞胎(雙胞胎必須確定絨毛膜及羊膜數)、視胎兒大小評估目前妊娠週數和預產期、在懷孕滿810週後觀察到寶寶正常而穩定的心跳,醫師就會將「孕婦健康手冊」交給準媽咪囉!在懷孕1113週又6天這段期間,孕媽咪可以選擇性進行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以抽血和超音波的方式,推估寶寶罹患唐氏症的風險。

 

中期重點──胎兒細部構造

步入懷孕中期後,超音波扮演著觀察胎兒發育和器官構造的重要功臣,在檢查的同時,醫師會評估有無先天畸形等異常狀況。這個時期的檢查重點聚焦在胎兒的器官構造──腦部構造、五官結構、心臟胸腔(心房心室、心臟中隔、大血管等)、腹腔(腸胃膀胱等)、生殖系統、脊椎、羊水量等面向上,藉此可以了解寶寶現階段的生長發育情形。

 

另外,懷孕中期後可以評估孕媽咪有無前置胎盤問題,因為有時雖然懷孕前期胚胎著床位置較低,但隨著孕期增加子宮擴大,胎盤的相對位置會上升,如果確認是前置胎盤,因為可能引起不預期的大出血,孕媽咪一定要特別留意身體的異狀。

 

後期重點──進行生產評估

醫師依據超音波影像來判斷胎兒的大小與生長情形,羊水有無不足或過多、胎盤功能與位置等,還可以確認有無胎位不正的現象。這些都關係到生產時機、生產方式的選擇,對孕媽咪和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

超音波雖然幫助醫師診斷出更多的疾病,但是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仍有一些問題無法被發現:

 

1)染色體異常。

2)部份胎兒疾病(比方說胎兒水腫),因為病程的發展可能在懷孕中後期才開始顯現出問題。

3)寶寶長時間處於握拳、屈膝狀態,不易使用超音波確認有無指(趾)節、足外翻等肢體異常。

4)寶寶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力是否正常。

 

因此,超音波雖然是檢查的大功臣,卻非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被發現,仍有一些重要的檢查項目不可以被省略掉。

 

迷思3──懷雙胞胎是否需要更多次產檢?

對於懷雙胞胎的孕媽咪來說,同時孕育兩個小生命但肚子空間有限,身體的負擔必定比懷單胞胎更重,再加上多胞胎的妊娠風險、併發症、早產發生機率都較一般人高,所以究竟懷雙胞胎需要幾次產檢才足夠?一直是孕媽咪們共有的疑惑。

 

黃文郁醫師表示,基本上懷雙胞胎孕媽咪同樣也是遵照健康手冊上的建議時間進行產檢,除非因為特殊狀況,才會需要在醫師的建議下密切追蹤兩個寶寶的發育大小、胎盤功能、羊水量、有無明顯血流異常等情況,偶爾也有孕媽咪因為頻繁的不適而提早將產檢的格子蓋滿了,所以懷雙胞胎的產檢次數多寡,會依據個別狀況而有增減。不過雙胞胎平均的生產週數為3637週,說不定也可能最後一個月的產檢都不會進行到呢!

 

10次產檢的重點

 

依照醫師的建議按時、規律的產檢

 

或許有的人僅產檢4次就平安產下健康寶寶,但也可能有人產檢十幾次仍然發生異常,這和檢查進行的時機與規律也密切相關,在這邊要提醒孕媽咪,每項檢查應該在哪個時間點進行都有一定的原因,依照醫師的建議按時、規律的產檢,比將焦點著眼於檢查次數更為重要。

 

 

 

陳震宇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現任: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產房主任

臺灣早產防治學會監事

 

黃文郁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職業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專科醫師

現任:新店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講師

 

 

 

(轉載自 2012.03媽咪寶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