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嘴痛長口瘡怎麼辦?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過年時候零食多,小朋友嘴饞難免多吃兩顆糖果,也不知道是否不小心咬到腮幫子,結果就長了一個大口瘡。小孩不耐痛,長口瘡整天唉唉叫,不吃東西整天討冰塊口含止痛,搞的爸爸媽媽也困擾極了,火氣上來,有時候連自己也長起口瘡。台灣人時常稱口瘡為「火氣大」,但有些人就常常長,有些人則一輩子沒長過,究竟「火氣大」是一種體質?外傷造成?還是感染呢?

 
口瘡形成原因不明

    根據研究統計,三不五時會長口瘡的人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其實並不少見,我自己就是頗受其擾的患者之一,然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不清楚口瘡形成的原因。除了極少數的患者是合併自體免疫的疾病之外,其他人長口瘡則和外傷,咬傷,睡眠不足,壓力,焦慮,吃零食,吃油炸食品等等因素相關連。雖然病因不明,但科學家的確發現,當一個人長口瘡時,口水中的促進發炎因子大幅上升,表示身體處於一種免疫失調的狀態,因此傳統上說長口瘡是「火氣大」,似乎也算是頗為正確的形容詞。

口瘡治療方法莫衷一是

    小時候聽過口瘡的民俗療法是抹「西瓜霜」,我自己嘗試過幾次,效果好像不怎麼顯著。坊間還謠傳「以毒攻毒」的作法,在口瘡上抹鹽巴,痛的眼淚直流,期望它快點癒合,是一種以自我虐待換來救贖的概念,當然也是一點科學根據也沒有。

    一般醫生或藥師會處方的口瘡藥物有兩種:類固醇口內膏,以及單純的麻醉止痛噴劑;後者只是治標暫時止痛,而前者則是期望達到治本的抗發炎效果。最近一篇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發現,其實蜂蜜也是一個不錯的替代療法,相較於類固醇口內膏,可以更快緩解疼痛,傷口癒合也更快。對於手邊沒有藥膏,或是排斥類固醇的家長,在自己或孩子口瘡上敷點蜂蜜,不啻是另一個有效又方便的治療。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一歲之前的嬰兒不可以使用蜂蜜,以免細菌感染,幸好一歲之前的嬰兒很少長口瘡就是了。

零食與油炸食物,也會造成免疫系統失調

    研究發現,社經地位比較高的成年人,反而更容易反覆長口瘡,暗示著口瘡這種疾病,可能和生活緊張或心情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這也可以解釋當我們熬夜,睡眠不足時,產生的「火氣大」感覺,其實就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症狀。

     反過來說,小朋友吃零食或油炸食品後,也常常會長口瘡,意味著這些壞食物所帶給身體的免疫傷害,和成人的熬夜,焦慮,憂鬱等等影響,其實是不相上下。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平時或是假期,都應該要替孩子的食物種類好好把關,不要讓他們吃這些垃圾食物,才是促進健康的根本之道。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